就在尼維勒將軍遭遇兵變的這個春天,另一場大規模的兵變也開始上演——這一次是俄軍在分崩離析。德國人在1914年時就曾預測,他們在當時而非幾年之後就能夠打敗俄國,從德國自身的角度來說,這是非常精準的估計。就俄國的情況來看,到1916年,它的戰爭物資生產至少是充足的,它所缺少的是更先進國家在運輸、定量配給、財政和國家統一等方麵所表現出來的組織化水平。俄國的大城市裏充斥著難民,外出找工作的農民擠滿了火車車廂。與此同時,用於運輸軍隊的火車則少之又少。此外,俄國首都每天隻能得到50輛卡車的糧食,而在戰前,它還能得到90輛卡車的貨物。
再者,普遍的貧困也許可以忍受,但如果一些人擁有燃料和食物,而另一些人一無所有,情況就會有所不同。人們懷疑德國人隱藏在俄國各個角落,包括沙皇那光彩照人的皇後也是德國人。彼得格勒[83]的那些大發戰爭財的“資本家們”一般都有個外國名字。這樣的局勢是如何要了俄國沙皇的命的呢?不可避免的偶然事件再次發生了!3月8日(俄歷2月23日)是國際婦女節,首都工人階級的妻子們舉行示威,抗議麵包價格的不斷上漲。她們不得不早起,冒著徹骨的寒冷,通常卻是白白等待,最後發現麵包房沒有燃料烘烤麵包,或者是期待漲價的“投機商”把麵粉囤積了起來。3月裏的第一周天氣非常寒冷,可隨後卻突然變暖,這種情況使得婦女們有條件進行示威抗議。
那個時代的俄國和往常一樣,沙皇的國家機器完全無法滿足統治需要——甚至連張貼宣布軍事管製海報的膠水都沒有。正如喬治·奧威爾對18世紀的英國所做的評價,讓一個人繼續營業和應召入伍之間沒有中間手段。先是警察試圖控製事態,這造成了少數人的死亡;政府隨後就命令軍隊採取行動。但在1917年時,俄軍由非誌願軍組成,他們住在首都行政區中心地帶的龐大兵營中,心懷不滿,偷偷喝酒,並試圖接近那些工人階級出身的婦女們。在一個較為先進的國家裏,都會在某處類似索爾茲伯裏平原的地方為這類士兵安排住房,但破敗的俄國無法提供這樣的基礎設施。被要求向民眾射擊的軍隊在俄歷2月27日(公曆3月12日)發生譁變,沙皇政府當即垮台。大街上到處都是士兵,他們乘坐卡車,揮舞著紅旗,四處橫衝直撞。
第二天,獨特的俄國革命誕生了“蘇維埃”,這個俄語單詞的意思是“委員會”。2月28日,各個工廠和士兵群體選舉產生了光榮的罷工委員會,但社會革命黨中那些癡迷於自己意見的知識分子很快就控製了這個委員會。俄國議會,也就是國家杜馬中的一些政客也加入其中,這些人認為他們必須接管政權。到這個時候,許多將軍也開始支持罷工委員會。當時,最主要的事情就是擺脫掉沙皇尼古拉二世。每一個人,包括位於莫爾斯卡亞大街——彼得格勒最繁華的大街——帝國遊艇俱樂部的成員都認為沙皇已是累贅,將軍們也要求沙皇遜位。俄歷3月2日(公曆3月15日),沙皇被迫引退,國家杜馬的政客們隨即建立“臨時政府”,終於宣布俄羅斯為一個民主共和國。但政客們卻不願進行真正的選舉。蘇維埃是繼任政府,握有權力,但對於3 000人聚集在塔夫裏達宮(tauride pce)[84],其中2/3又是士兵的情況,卻不知道該如何應對。蘇維埃隻是決定成立一個由社會革命黨中的知識分子組成的執行委員會,可這些人根本不會進行組織籌劃。當時,俄國革命的另一個特點是,政府沒有可以依靠的中間力量,基本上不具備阻止革命發展的手段,而後來廣大民眾直接參與的革命,由於政府都能立刻從工會那裏得到支持而失敗了。工會可能會和老闆發生爭吵,但他們不想破壞秩序,甚至在瀕臨無政府狀態的情況下他們也會盡力發揮作用維持秩序。可是在俄國,除了印刷工人和鐵路工人有工會之外,不存在其他工會組織。而且,社會革命黨中的知識分子錯誤地確信,工農兵與政府的“對抗”將會變得沒有危害。於是,他們籌劃停止行軍禮,廢除軍隊中死刑,並規定軍隊中的每個人都應加入蘇維埃,選舉軍官並監督他們的行動。
但是,導致革命的因素並沒有消失,與之相反,事態變得越發糟糕。在任何一場真正的革命中(有些所謂的革命是虛假的),都存在著一大引擎,即通貨膨脹。1917年俄國的公共財政已經崩潰。在1914年,俄國政府實行嚴格的財政政策,甚至沙皇自己都用口水貼郵票以節約資金。戰爭變得異常昂貴,政府則不知所措。俄國政府規定不許喝烈性酒,而國家稅收的1/3來自對伏特加的壟斷,這樣一來,政府就毀掉了早前的利益來源。由於沒有了所得稅這一工具,也不能像其他國家那樣從龐大的中產階級那裏獲取戰爭貸款,俄國政府隻能越來越快速地發行紙幣,發行量太大,連印刷機都壞掉了。顧客要是去銀行把支票兌換成現金的話,銀行會給他一大遝指南,讓你自己往錢上印數字。這樣,紙幣上的零在增加,商品價格標籤上的零也是如此。在流通鏈條的每個環節,食品儲備變得不可預測:從作為生產者卻得到毫無用處紙幣的農民,到在保險庫裏儲存食用糖的銀行——因為糖至少還有存儲價值。這個問題接下來又影響到交通運輸,因為開往這個國家產糧大省的火車,半空而回,而在其他地區因缺少運輸工具,糧食又都爛掉了。在1917年夏天,一係列錯綜複雜的問題急劇地糾結在一起。所有措施都已失靈,臨時政府和蘇維埃做出各種表態,流言滿天飛。俄歷4月9日(公曆4月22日),繼任者列寧開始介入到事態之中。他和他的追隨者“布爾什維克”,這是因為在幾年前,處於流放中的列寧為了接管社會民主黨(social democrat)的機關報,在一次備受爭議的會議上秘密地成立了一個多數派。而“多數派”的俄語單詞就是“bolshinstvo”。對於1917年俄國發生的事件,列寧想到了一個簡單的解決方案,而其他人卻什麽想法都沒有。列寧指出,要給人民麵包,給農民土地,給世界各民族和平。如果俄國人啟動退出戰爭的進程,那麽其他國家的人民也會跟隨,尤其是德國人——列寧在德國生活了許多年。若如此,其他的所有事情都會迎刃而解。這種想法符合德國政府的利益。列寧最後得以乘火車從瑞士返回俄國。1
再者,普遍的貧困也許可以忍受,但如果一些人擁有燃料和食物,而另一些人一無所有,情況就會有所不同。人們懷疑德國人隱藏在俄國各個角落,包括沙皇那光彩照人的皇後也是德國人。彼得格勒[83]的那些大發戰爭財的“資本家們”一般都有個外國名字。這樣的局勢是如何要了俄國沙皇的命的呢?不可避免的偶然事件再次發生了!3月8日(俄歷2月23日)是國際婦女節,首都工人階級的妻子們舉行示威,抗議麵包價格的不斷上漲。她們不得不早起,冒著徹骨的寒冷,通常卻是白白等待,最後發現麵包房沒有燃料烘烤麵包,或者是期待漲價的“投機商”把麵粉囤積了起來。3月裏的第一周天氣非常寒冷,可隨後卻突然變暖,這種情況使得婦女們有條件進行示威抗議。
那個時代的俄國和往常一樣,沙皇的國家機器完全無法滿足統治需要——甚至連張貼宣布軍事管製海報的膠水都沒有。正如喬治·奧威爾對18世紀的英國所做的評價,讓一個人繼續營業和應召入伍之間沒有中間手段。先是警察試圖控製事態,這造成了少數人的死亡;政府隨後就命令軍隊採取行動。但在1917年時,俄軍由非誌願軍組成,他們住在首都行政區中心地帶的龐大兵營中,心懷不滿,偷偷喝酒,並試圖接近那些工人階級出身的婦女們。在一個較為先進的國家裏,都會在某處類似索爾茲伯裏平原的地方為這類士兵安排住房,但破敗的俄國無法提供這樣的基礎設施。被要求向民眾射擊的軍隊在俄歷2月27日(公曆3月12日)發生譁變,沙皇政府當即垮台。大街上到處都是士兵,他們乘坐卡車,揮舞著紅旗,四處橫衝直撞。
第二天,獨特的俄國革命誕生了“蘇維埃”,這個俄語單詞的意思是“委員會”。2月28日,各個工廠和士兵群體選舉產生了光榮的罷工委員會,但社會革命黨中那些癡迷於自己意見的知識分子很快就控製了這個委員會。俄國議會,也就是國家杜馬中的一些政客也加入其中,這些人認為他們必須接管政權。到這個時候,許多將軍也開始支持罷工委員會。當時,最主要的事情就是擺脫掉沙皇尼古拉二世。每一個人,包括位於莫爾斯卡亞大街——彼得格勒最繁華的大街——帝國遊艇俱樂部的成員都認為沙皇已是累贅,將軍們也要求沙皇遜位。俄歷3月2日(公曆3月15日),沙皇被迫引退,國家杜馬的政客們隨即建立“臨時政府”,終於宣布俄羅斯為一個民主共和國。但政客們卻不願進行真正的選舉。蘇維埃是繼任政府,握有權力,但對於3 000人聚集在塔夫裏達宮(tauride pce)[84],其中2/3又是士兵的情況,卻不知道該如何應對。蘇維埃隻是決定成立一個由社會革命黨中的知識分子組成的執行委員會,可這些人根本不會進行組織籌劃。當時,俄國革命的另一個特點是,政府沒有可以依靠的中間力量,基本上不具備阻止革命發展的手段,而後來廣大民眾直接參與的革命,由於政府都能立刻從工會那裏得到支持而失敗了。工會可能會和老闆發生爭吵,但他們不想破壞秩序,甚至在瀕臨無政府狀態的情況下他們也會盡力發揮作用維持秩序。可是在俄國,除了印刷工人和鐵路工人有工會之外,不存在其他工會組織。而且,社會革命黨中的知識分子錯誤地確信,工農兵與政府的“對抗”將會變得沒有危害。於是,他們籌劃停止行軍禮,廢除軍隊中死刑,並規定軍隊中的每個人都應加入蘇維埃,選舉軍官並監督他們的行動。
但是,導致革命的因素並沒有消失,與之相反,事態變得越發糟糕。在任何一場真正的革命中(有些所謂的革命是虛假的),都存在著一大引擎,即通貨膨脹。1917年俄國的公共財政已經崩潰。在1914年,俄國政府實行嚴格的財政政策,甚至沙皇自己都用口水貼郵票以節約資金。戰爭變得異常昂貴,政府則不知所措。俄國政府規定不許喝烈性酒,而國家稅收的1/3來自對伏特加的壟斷,這樣一來,政府就毀掉了早前的利益來源。由於沒有了所得稅這一工具,也不能像其他國家那樣從龐大的中產階級那裏獲取戰爭貸款,俄國政府隻能越來越快速地發行紙幣,發行量太大,連印刷機都壞掉了。顧客要是去銀行把支票兌換成現金的話,銀行會給他一大遝指南,讓你自己往錢上印數字。這樣,紙幣上的零在增加,商品價格標籤上的零也是如此。在流通鏈條的每個環節,食品儲備變得不可預測:從作為生產者卻得到毫無用處紙幣的農民,到在保險庫裏儲存食用糖的銀行——因為糖至少還有存儲價值。這個問題接下來又影響到交通運輸,因為開往這個國家產糧大省的火車,半空而回,而在其他地區因缺少運輸工具,糧食又都爛掉了。在1917年夏天,一係列錯綜複雜的問題急劇地糾結在一起。所有措施都已失靈,臨時政府和蘇維埃做出各種表態,流言滿天飛。俄歷4月9日(公曆4月22日),繼任者列寧開始介入到事態之中。他和他的追隨者“布爾什維克”,這是因為在幾年前,處於流放中的列寧為了接管社會民主黨(social democrat)的機關報,在一次備受爭議的會議上秘密地成立了一個多數派。而“多數派”的俄語單詞就是“bolshinstvo”。對於1917年俄國發生的事件,列寧想到了一個簡單的解決方案,而其他人卻什麽想法都沒有。列寧指出,要給人民麵包,給農民土地,給世界各民族和平。如果俄國人啟動退出戰爭的進程,那麽其他國家的人民也會跟隨,尤其是德國人——列寧在德國生活了許多年。若如此,其他的所有事情都會迎刃而解。這種想法符合德國政府的利益。列寧最後得以乘火車從瑞士返回俄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