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公司由孔令侃獨資經營,實際上背後卻有孔宋兩大家族的背景。這事說起來叫人難以理解,孔宋兩家的矛盾由來已久,怎麽會在揚子公司上又利益一致呢?其實不然,孔祥熙被撤職後,宋子文接替了孔的位置,就像10年前孔祥熙接替宋子文一樣*年又掉了個個兒。二人自然是水火不相容。關鍵是宋美齡。她一生不能生育,蔣經國、蔣緯國已漸漸長大成人,她急需在下一代中找幾個侄輩的來與之抗衡。宋氏一門幾個兄弟,都是晚婚而且兒女稀少,隻有孔家人丁興旺,而其中孔令侃又是她最喜歡的一個。因此宋美齡對孔令侃“情有獨鍾”,並極力培養他來與蔣經國、蔣緯國抗衡。
而且,當時宋藹齡對宋美齡的影響也起了一定作用。到美國定居前,她曾專程拜訪宋美齡,姐妹倆相對垂淚,心潮難平。臨了宋藹齡拜託宋美齡,多多關照自己留在大陸的兒子,當下宋美齡自然應允。
正是由於有了這種種背景,孔令侃的揚子公司才能在短短的時間裏崛起,大賺其錢,成為上海灘上一股不可忽視的勢力。
孔令侃做生意,既有從老爹孔祥熙那裏繼承過來的手腕,又有自己的“發明創造”:如炒外幣美金當年就是孔祥熙的拿手好戲,可輪到孔令侃手裏。他玩起來也一點不比他老爹差。
抗戰後,外匯由中央銀行統一管理經營,外匯價格由官方規定。當時1美元合法幣1.2萬元。但不久黑市漲到1美元換法幣4萬元。孔令侃一看這裏頭有油水可賺,就想盡辦法套購官價外匯美元。他通過宋美齡,一次就搞到幾百萬美元。他還將2輛進口高級轎車送給中國銀行外匯部主任,外匯部主任就源源不斷的將平價美元賣給孔令侃。靠著這近千萬美元的外匯,孔令侃在美元市場上進行炒做並大發了一筆。不過,孔令侃賺錢最多的,還是走私和汽車生意。二戰期間,美英等國全力以赴進行戰爭,民用轎車生產都停業了一個時期,於是二戰結束後便出現了供不應求的情況。為了保障供應,美英等國組織了汽車聯合會的壟斷組織,規定了汽車銷售的兩種價格,即組織成員可買到平價車,而非組織成員則要到市場上去買高價車。孔令侃發現了這一差價,立即在汽車生意上動開了腦筋。他翻開了所有關係單位中曾經和揚子公司、中央信託局有過業務往來的通訊名錄,終於找到了利威汽車公司。
利威汽車公司是在香港註冊的一家英國企業,是美英汽車壟斷組織的成員,在上海經營汽車已有100多年歷史。為了能達到打人汽車壟斷組織,搞到平價轎車的目的,孔令侃用130萬美金將利威汽車公司95%的股權買下。孔令侃買通了利威的老闆後,卻沒有到香港去變更股權登記。所以從表麵上看,利威還是英國的一家公司。
孔令侃這樣做是有目的。這既不暴露他的真實身份,使一些競爭對手弄不清他的真實意圖,又可以在表麵上保持利威英國企業的性質,必要時又可以得到英國法律的保護。於是,利威公司成為孔令侃在商戰中的一件“秘密武器”。
孔令侃在操縱控製了利威公司後,很快通過其和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的關係,購進了一批美英生產的新型轎車。要使這批汽車在黑市上賣出好價錢,當時孔令侃也頗動了一番腦筋。
美國法律明文規定:凡是新車,其銷售都不能超過一定的最高限價,舊車可不受限製。美國法律又規定,隻要車裏放有貓或狗,就說明這輛車已不是新車而是舊車了,價格也不再限製。
孔令侃發現了這個破綻後,就去買了些貓和狗,放進購買的新車裏,然後以高出新車最高限價幾千美金出售。當時美國的汽車市場是供不應求,盡管孔令侃的價格較高、購車者仍十分踴躍。由於車裏有了貓或狗,官方又不能說這是新是舊(實際上就是新車),孔令侃就靠這種手段大賺了一筆。
另外,英、美汽車廠還有一種規定,凡是從中國去英美的人,不分國籍,隻要與利威公司簽有合同,事先由利威公司以電報形式向汽車生產廠家預約,這個人到達紐約或倫敦後,可以憑合同按優惠價格購得汽車1輛。這種辦法被英美商人稱為“本上供應”法。孔令侃在這上麵也大做手腳。他派人了解即將到歐美定居的人員情況,然後選擇對象,許諾說誰能與利威公司簽訂假的“本土供應”合同,就可以得到一筆好處費。很多出國人員到美英並不想立即買車或買新車,但一筆可觀的好處費使他們成為孔令侃的馴服工具。於是他們行前先簽合約,到美國後則由揚子公司駐紐約分公司的負責人“伴同”一起憑假合同取車。當時去美國的人很多,孔令侃就通過這種手段,源源不斷地得到了價格優惠的汽車,然後再轉手倒賣。
孔令侃的精明狡詐,可以說有時令孔祥熙也望塵莫及。這一點從他的用人也可略見一斑。
當時,揚子公司恐怕是設官職最多的公司。這一點不僅令孔祥熙、宋藹齡不解,連孔令侃的朋友和公司裏的一些同事也頗為奇怪。公司除孔令侃當總經理外,共設有副總經理30餘人,其中多為洋人。如英、美軍官各1人,英國勳爵1人,美國華爾街代理1人,買辦若幹人。此外財政部、軍政部官員若幹人,最令人不解的是還有3名德國納粹戰俘在公司任職。
抗戰勝利時,美軍向國民黨政府移交了一批納粹戰俘,國民黨政府選擇後準備留下幾個有背景、有學歷的為中國所用。孔令侃知道後,立即和有關部門聯繫,從中挖來了3人。當時有人不理解問他,你弄來那些德國佬幹什麽?他們是戰敗國,有功夫多和美國人聯繫聯繫才好。
而且,當時宋藹齡對宋美齡的影響也起了一定作用。到美國定居前,她曾專程拜訪宋美齡,姐妹倆相對垂淚,心潮難平。臨了宋藹齡拜託宋美齡,多多關照自己留在大陸的兒子,當下宋美齡自然應允。
正是由於有了這種種背景,孔令侃的揚子公司才能在短短的時間裏崛起,大賺其錢,成為上海灘上一股不可忽視的勢力。
孔令侃做生意,既有從老爹孔祥熙那裏繼承過來的手腕,又有自己的“發明創造”:如炒外幣美金當年就是孔祥熙的拿手好戲,可輪到孔令侃手裏。他玩起來也一點不比他老爹差。
抗戰後,外匯由中央銀行統一管理經營,外匯價格由官方規定。當時1美元合法幣1.2萬元。但不久黑市漲到1美元換法幣4萬元。孔令侃一看這裏頭有油水可賺,就想盡辦法套購官價外匯美元。他通過宋美齡,一次就搞到幾百萬美元。他還將2輛進口高級轎車送給中國銀行外匯部主任,外匯部主任就源源不斷的將平價美元賣給孔令侃。靠著這近千萬美元的外匯,孔令侃在美元市場上進行炒做並大發了一筆。不過,孔令侃賺錢最多的,還是走私和汽車生意。二戰期間,美英等國全力以赴進行戰爭,民用轎車生產都停業了一個時期,於是二戰結束後便出現了供不應求的情況。為了保障供應,美英等國組織了汽車聯合會的壟斷組織,規定了汽車銷售的兩種價格,即組織成員可買到平價車,而非組織成員則要到市場上去買高價車。孔令侃發現了這一差價,立即在汽車生意上動開了腦筋。他翻開了所有關係單位中曾經和揚子公司、中央信託局有過業務往來的通訊名錄,終於找到了利威汽車公司。
利威汽車公司是在香港註冊的一家英國企業,是美英汽車壟斷組織的成員,在上海經營汽車已有100多年歷史。為了能達到打人汽車壟斷組織,搞到平價轎車的目的,孔令侃用130萬美金將利威汽車公司95%的股權買下。孔令侃買通了利威的老闆後,卻沒有到香港去變更股權登記。所以從表麵上看,利威還是英國的一家公司。
孔令侃這樣做是有目的。這既不暴露他的真實身份,使一些競爭對手弄不清他的真實意圖,又可以在表麵上保持利威英國企業的性質,必要時又可以得到英國法律的保護。於是,利威公司成為孔令侃在商戰中的一件“秘密武器”。
孔令侃在操縱控製了利威公司後,很快通過其和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的關係,購進了一批美英生產的新型轎車。要使這批汽車在黑市上賣出好價錢,當時孔令侃也頗動了一番腦筋。
美國法律明文規定:凡是新車,其銷售都不能超過一定的最高限價,舊車可不受限製。美國法律又規定,隻要車裏放有貓或狗,就說明這輛車已不是新車而是舊車了,價格也不再限製。
孔令侃發現了這個破綻後,就去買了些貓和狗,放進購買的新車裏,然後以高出新車最高限價幾千美金出售。當時美國的汽車市場是供不應求,盡管孔令侃的價格較高、購車者仍十分踴躍。由於車裏有了貓或狗,官方又不能說這是新是舊(實際上就是新車),孔令侃就靠這種手段大賺了一筆。
另外,英、美汽車廠還有一種規定,凡是從中國去英美的人,不分國籍,隻要與利威公司簽有合同,事先由利威公司以電報形式向汽車生產廠家預約,這個人到達紐約或倫敦後,可以憑合同按優惠價格購得汽車1輛。這種辦法被英美商人稱為“本上供應”法。孔令侃在這上麵也大做手腳。他派人了解即將到歐美定居的人員情況,然後選擇對象,許諾說誰能與利威公司簽訂假的“本土供應”合同,就可以得到一筆好處費。很多出國人員到美英並不想立即買車或買新車,但一筆可觀的好處費使他們成為孔令侃的馴服工具。於是他們行前先簽合約,到美國後則由揚子公司駐紐約分公司的負責人“伴同”一起憑假合同取車。當時去美國的人很多,孔令侃就通過這種手段,源源不斷地得到了價格優惠的汽車,然後再轉手倒賣。
孔令侃的精明狡詐,可以說有時令孔祥熙也望塵莫及。這一點從他的用人也可略見一斑。
當時,揚子公司恐怕是設官職最多的公司。這一點不僅令孔祥熙、宋藹齡不解,連孔令侃的朋友和公司裏的一些同事也頗為奇怪。公司除孔令侃當總經理外,共設有副總經理30餘人,其中多為洋人。如英、美軍官各1人,英國勳爵1人,美國華爾街代理1人,買辦若幹人。此外財政部、軍政部官員若幹人,最令人不解的是還有3名德國納粹戰俘在公司任職。
抗戰勝利時,美軍向國民黨政府移交了一批納粹戰俘,國民黨政府選擇後準備留下幾個有背景、有學歷的為中國所用。孔令侃知道後,立即和有關部門聯繫,從中挖來了3人。當時有人不理解問他,你弄來那些德國佬幹什麽?他們是戰敗國,有功夫多和美國人聯繫聯繫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