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孔祥熙隱隱約約、模模糊糊地想起,他在夢中夢見的山穀就象是他的家鄉--太穀:遠處裸露著黃色脊樑的高原,一望無際隨風飄香的沉甸甸的莊稼,如白雲般美麗的羊群,以及在阡陌上縱橫交叉的水渠、道路,和一頭頭被車轅壓得氣喘噓噓。口吐白氣打著響鼻的黃牛。那就是生他養他的故鄉,一股淡淡的哀愁瀰漫開來,把他盪遊其中。他發現,隻有失去的才顯珍貴,隻有要離開家鄉時,才愈發想念家鄉。


    他真真地想家了,想起了過去的一切。50多年前一個頭上盤著辮子、身穿藍布長衫的少年,提著布包,穿過喧鬧的街市,沿著那條由青磚鋪成的筆直的路向教堂走去,眾人投過的都是羨慕和敬佩的目光。後來漂洋過海,更是像中了狀元一般,全家族的人都來為他送行。父親老淚縱橫的握著他的手喃喃地說,咱孔家,將來就靠你了。那時,他是一個何等有為的青年,胸懷大誌,風流倜儻、半個山西都知道太穀有個孔家,孔家有個極有才氣的少爺……可自從投靠在蔣介石手下,整日逆來順受,見風使舵唯命是從,雖說占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高位,但看主子眼色的滋味始終伴隨著他。他本來並不多麽崇尚中庸之道,父親給自己的字“庸之”也並沒有特別的意義,但為官數十年,越發發現中庸的奧妙,越發覺得父親的先見之明。庸之,就是庸俗之人呀。昔日仰鼻敬羨的滿朝文武哪裏去了,蔣介石的一個手腕,他們就畢恭畢敬地去拜見新主子去了,眼中哪裏還有我孔祥熙……


    孔祥熙徹夜難眠,浮想聯翩。宋藹齡也是如此。別看著她給孔祥熙圓夢,極力安慰丈夫,但在這個要強的女人心中,痛苦不知比孔祥熙要多多少倍!


    想當初,15歲考入美國威斯裏安女子學院那是何等聰慧,放眼中華四萬萬同胞,能在15歲考人美國高等學府的女子有幾人?回國之後,在父親手下,出謀劃策,投身革命,又經歷了多少艱難險阻。孫中山回國後,她擔任了孫的秘書,更是和孫中山一樣日理萬機,一同處理軍務,一同赴日本考察,一同謀略國家大計,一同躲避軍閥的暗算。生活雖漂泊不定,卻生機勃勃,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自從和孔祥熙成婚,雖換回了萬貫家財,卻失去了當年的純潔與理想。整日明爭暗鬥,不是提防別人算計,就是去算計別人。良心泯滅,感情麻木,到頭來被老蔣一巴掌打下去,隻能葬身異域他鄉,真真是好不淒涼啊……


    當下孔祥熙、宋藹齡夫婦二人夜不能眠,便麵對星空,擁裝而坐,最後商量著,到美國之前,再回山西太穀老家一次,最後為列祖列宗燒上一柱香。


    1947年春天,天高雲淡,風輕氣爽。孔祥熙、宋藹齡夫婦又雙雙回到太穀還鄉祭祖。然而這次家鄉之行,使他們原本就灰暗的心情中,又添了一層灰色。


    和32年前他們離開時相比,太穀顯得更加破爛不堪。房屋沒有改進,街道如舊隻是更加破爛,當地小官員的阿諛奉承之俗令人難以忍受。遠處的黃土高原上一條條山溝,全都裸露著,沒有一點點綠色。而太穀的百姓也沒有一絲笑容且全部麵呈菜色,破衣爛衫。想當年孔祥熙在美國留學時曾和同學爭辯說“紐約不如太穀”,現在這位前任財政部長真不知作何感想。民國成立20餘年,自己做了十餘年的部長,家鄉竟還是如此殘破,他的心象被一隻看不見的手揪疼了。


    臨近家門時他們碰了一人。此人蓬頭垢麵,衣衫襤樓,一根分不出什麽顏色的布帶係在腰間,滿臉的皺紋像被刀刻上似的又深又重。宋藹齡突然想起,這個麵孔骯髒的人叫二賴子。32年前自己嫁到孔家時他還是一個年紀輕輕的小夥子,曾和幾個調皮的年輕人一起大鬧洞房,有人把二賴子往宋藹齡身上推,當二賴子不由自主地“撞”到宋藹齡身上時,他就發出響亮的笑聲,並眨著一雙快活明亮的眼睛。


    可能是動了測隱之心,宋藹齡叫住了他:“哎,這不是二賴子嗎?”


    二賴子顯然也認出了他們,但他早已沒有了當年的活潑和淳樸。他木然如同一段木樁似地看著他們,然後立刻間到一旁,不無冷漠甚至敵意地給他們讓路。


    “不到家裏坐坐?”宋藹齡說。


    二賴子仍像段木樁一動不動,對宋的邀請無動於衷。


    “走吧。”孔祥熙拉了宋藹齡一把,進了家門。


    孔家的親戚聽說孔祥熙回來,都趕來看他。雖說孔祥熙在南京的中央政府裏大勢已去,但在太穀在孔家的兒女子孫看來,孔祥熙是他們心中的“明星”和“偶像”。自孔氏家族從山東西遷至山西以來,可曾出現過像孔祥熙這樣的大人物嗎?可曾出現過象孔祥熙這樣的大富翁嗎?在太穀不獨孔家,就連其它姓氏的人家,也常常以孔祥熙為榮,用孔祥熙作榜樣來教育自己的子女。


    那天,為父母最隆重的一次祭祖活動在孔祥熙的主持下開始了。


    孔氏家族的列祖列宗的墳墓在一片翠綠的柏樹中。在孔祥熙父母的墓前,擺滿了新鮮水果和各色點心。其它的墓前也都擺放著豐盛的供品。孔祥熙和宋藹齡並排站在一大排孔門子侄的最前麵。孔祥熙甩了一下袖子,跪倒在地,後麵的一排人也呼拉一下跪了下來。孔祥熙點著了香燭和紙錢,團團紙灰黑蝴蝶般地在墳前線繞起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孔氏家族全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建平/李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建平/李安並收藏孔氏家族全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