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還是孔祥熙說:“幹脆,咱們還是拖著再看看。”
蔣介石表示贊同,他說“古人說三十六計走為上計,我看是三十六計拖為上計。”
在孔祥熙的授意下,國民黨政府在最後的時刻終於給日本了一個答覆,但卻是一個含糊其詞的答覆:“貴國提出的條件仍嫌寬泛沖國政府希望對新條件有更具體的了解,以便認真研究後作出明確答覆。”
幾天後,見日本方麵沒反應,孔祥熙又給日本外相一個照會,說沖日兩國間現在進行的武裝衝突對兩國都有災難性後果。中國急切盼望與日本達成真正的諒解,以維持東亞地區的持久和平。我們已了解了貴方提出的條件的內容,但我們迫切需要了解具體的細節,這充分表明了我們和談的誠意。如果貴國能就具體細節同我方進一步交換,我們一定會認真研究並作出決定的。
孔祥熙的解釋是在玩耍外交辭令,日方也是在使用外交手段。其實,就在日方請陶德曼進行調停的同時,日軍已經攻占南京,隨之向西進攻,企圖一舉將蔣介石政權摧毀。
這和日本與美國的態度頗有相似之處,就在襲擊珍珠港的艦隊已破浪起航的時候,日駐美大使使還在向美國伸出“橄欖枝”,提出所謂的和平新建議。
果然,孔祥熙的兩次“答覆”都沒得到日方的回答。因為日方也不想回答,他們已決定暫時關閉外交的大門,而以軍事手段為主,占領更多的中國領土和消滅更多的國民黨軍隊,以為後來的談判創造基礎。
1月17日,日本政府正式通知德國,中方的“答覆”不能令人滿意。隨後日軍向武漢發起攻擊,並在湖北境內和中國軍隊展開激戰。
1月18日,日本召駐華大使川激茂回國。做為回應,孔祥熙召駐日大使許世英回國。中日兩國至此處於實際的斷交狀態。
陶德曼調停失敗,武漢隨即失守,國民黨政府遷都重慶。在政治、軍事、外交和經濟等諸多方麵,當時的國民黨政府都麵臨嚴重考驗。但蔣介石和中國歷代封建王朝的皇帝一樣,總覺得外患不如內憂,雖然日本人比西洋人更難對付,但畢竟還是外國人。他們打中國,無非是占據中國國土後掠走更多的資源和財物,他們終究還是要走的。但內憂就不同了,它可能伴隨你終身……而蔣介石的心腹大患一個是共產黨,一個是國民黨內的汪精衛。雖然汪精衛目前不能從根本上對他構成威脅,但畢竟是重要的威脅,而且汪精衛跟日本有著極特殊的關係,這使蔣介石不得不防。
中日兩國互撤大使之後,官方的交往已經斷了。德國因上次調停的失敗不願再做中間人。這事還不能讓美國人知道,盡管美國人私下裏盡和日本人做交易,但你要是也做,他知道了就不高興,美國人就這麽霸道。再說,蔣介石還指望著美國的援助呢,他不願得罪美國人。
遷都重慶不久,蔣介石把孔祥熙找了去,對孔說:“雖說中日官方的關係已斷,但和日本還應保持一條接觸的渠道,這樣對我們或許有些用處。我想了很久,覺得還是由你來辦這件事,你看如何?”
孔祥熙自然應充,隻是又講了些客觀上的困難。
蔣介石說,“我知道,最重要的是兩條:一是接觸的層次不要太高,這樣不會被人抓住把炳,不到最關鍵的時刻你不要出麵;二是要嚴格保密,不要讓人說我們是假抗日真賣國。現在黨內人多嘴雜呀!”
孔祥熙心領神會。不久,就找到了一個可以擔當此等使命的人。
此人叫賈存德,和孔祥熙是同鄉,又是師生。從1938年起,就在孔祥熙手下做事。賈存德熱情好客,仗義疏財,又好喝酒,廣交朋友,因此各方麵的關係很多。抗戰爆發後不久,賈存德曾托他一個朝鮮朋友從日本駐滬武官處獲取了一份極重要的情報,其中有“對華作戰協議書”和“江陰要塞圖”。特別是這份“江陰要塞圖”,對江陰一帶山形水勢都有極樣盡的描繪,對日軍在此地作戰有極大的意義。賈存德也並未因此而被日軍發現和引起有關人士懷疑。因此,孔祥熙對賈存德的能力有了深刻的印象。
1938年春,賈存德一次和朋友韋竹軒相聚,幾杯白酒下肚後,話題便越扯越遠。韋竹軒告訴賈存德,說有一個叫萱野長知的日本人,很有錢,早年曾參加過孫中山在東京組織的同盟會,會講中國話,現在就在上海。問賈想不想見上一麵,認識認識。
前不久孔祥熙找到賈存德,希望他能利用自己的關係和日本人交朋友,從中獲取一些有用的情報。因此,賈存德正在尋找這方麵的關係。聽韋竹軒一說,便立刻答應了下來。
賈存德化裝和韋竹軒一同來到上海。並很快找到了萱野長知,幾位在旅館徹夜長談,很是投機。賈存德為了吸引對方,便主動說出自己是孔祥熙的朋友,能和孔說上話。不料他這一說,萱野立刻說他已久仰孔祥熙的大名,在東京時曾和孔祥熙擦肩而過。不過那時因不太認識,所以沒多說過話。不想現在孔祥熙飛黃騰達,主持國民黨金融財經大印,很想托賈存德代為引見。
萱野的話正合賈存德的心意,但為了謹慎起見,賈存德並沒有答應他的要求。他想再進一步證實萱野的身份和可利用的價值。所以說現在中日開戰,重慶路途遙遠,不如請萱野先生寫書信一封,由我代為轉交,以後有合適的機會必定引見。
蔣介石表示贊同,他說“古人說三十六計走為上計,我看是三十六計拖為上計。”
在孔祥熙的授意下,國民黨政府在最後的時刻終於給日本了一個答覆,但卻是一個含糊其詞的答覆:“貴國提出的條件仍嫌寬泛沖國政府希望對新條件有更具體的了解,以便認真研究後作出明確答覆。”
幾天後,見日本方麵沒反應,孔祥熙又給日本外相一個照會,說沖日兩國間現在進行的武裝衝突對兩國都有災難性後果。中國急切盼望與日本達成真正的諒解,以維持東亞地區的持久和平。我們已了解了貴方提出的條件的內容,但我們迫切需要了解具體的細節,這充分表明了我們和談的誠意。如果貴國能就具體細節同我方進一步交換,我們一定會認真研究並作出決定的。
孔祥熙的解釋是在玩耍外交辭令,日方也是在使用外交手段。其實,就在日方請陶德曼進行調停的同時,日軍已經攻占南京,隨之向西進攻,企圖一舉將蔣介石政權摧毀。
這和日本與美國的態度頗有相似之處,就在襲擊珍珠港的艦隊已破浪起航的時候,日駐美大使使還在向美國伸出“橄欖枝”,提出所謂的和平新建議。
果然,孔祥熙的兩次“答覆”都沒得到日方的回答。因為日方也不想回答,他們已決定暫時關閉外交的大門,而以軍事手段為主,占領更多的中國領土和消滅更多的國民黨軍隊,以為後來的談判創造基礎。
1月17日,日本政府正式通知德國,中方的“答覆”不能令人滿意。隨後日軍向武漢發起攻擊,並在湖北境內和中國軍隊展開激戰。
1月18日,日本召駐華大使川激茂回國。做為回應,孔祥熙召駐日大使許世英回國。中日兩國至此處於實際的斷交狀態。
陶德曼調停失敗,武漢隨即失守,國民黨政府遷都重慶。在政治、軍事、外交和經濟等諸多方麵,當時的國民黨政府都麵臨嚴重考驗。但蔣介石和中國歷代封建王朝的皇帝一樣,總覺得外患不如內憂,雖然日本人比西洋人更難對付,但畢竟還是外國人。他們打中國,無非是占據中國國土後掠走更多的資源和財物,他們終究還是要走的。但內憂就不同了,它可能伴隨你終身……而蔣介石的心腹大患一個是共產黨,一個是國民黨內的汪精衛。雖然汪精衛目前不能從根本上對他構成威脅,但畢竟是重要的威脅,而且汪精衛跟日本有著極特殊的關係,這使蔣介石不得不防。
中日兩國互撤大使之後,官方的交往已經斷了。德國因上次調停的失敗不願再做中間人。這事還不能讓美國人知道,盡管美國人私下裏盡和日本人做交易,但你要是也做,他知道了就不高興,美國人就這麽霸道。再說,蔣介石還指望著美國的援助呢,他不願得罪美國人。
遷都重慶不久,蔣介石把孔祥熙找了去,對孔說:“雖說中日官方的關係已斷,但和日本還應保持一條接觸的渠道,這樣對我們或許有些用處。我想了很久,覺得還是由你來辦這件事,你看如何?”
孔祥熙自然應充,隻是又講了些客觀上的困難。
蔣介石說,“我知道,最重要的是兩條:一是接觸的層次不要太高,這樣不會被人抓住把炳,不到最關鍵的時刻你不要出麵;二是要嚴格保密,不要讓人說我們是假抗日真賣國。現在黨內人多嘴雜呀!”
孔祥熙心領神會。不久,就找到了一個可以擔當此等使命的人。
此人叫賈存德,和孔祥熙是同鄉,又是師生。從1938年起,就在孔祥熙手下做事。賈存德熱情好客,仗義疏財,又好喝酒,廣交朋友,因此各方麵的關係很多。抗戰爆發後不久,賈存德曾托他一個朝鮮朋友從日本駐滬武官處獲取了一份極重要的情報,其中有“對華作戰協議書”和“江陰要塞圖”。特別是這份“江陰要塞圖”,對江陰一帶山形水勢都有極樣盡的描繪,對日軍在此地作戰有極大的意義。賈存德也並未因此而被日軍發現和引起有關人士懷疑。因此,孔祥熙對賈存德的能力有了深刻的印象。
1938年春,賈存德一次和朋友韋竹軒相聚,幾杯白酒下肚後,話題便越扯越遠。韋竹軒告訴賈存德,說有一個叫萱野長知的日本人,很有錢,早年曾參加過孫中山在東京組織的同盟會,會講中國話,現在就在上海。問賈想不想見上一麵,認識認識。
前不久孔祥熙找到賈存德,希望他能利用自己的關係和日本人交朋友,從中獲取一些有用的情報。因此,賈存德正在尋找這方麵的關係。聽韋竹軒一說,便立刻答應了下來。
賈存德化裝和韋竹軒一同來到上海。並很快找到了萱野長知,幾位在旅館徹夜長談,很是投機。賈存德為了吸引對方,便主動說出自己是孔祥熙的朋友,能和孔說上話。不料他這一說,萱野立刻說他已久仰孔祥熙的大名,在東京時曾和孔祥熙擦肩而過。不過那時因不太認識,所以沒多說過話。不想現在孔祥熙飛黃騰達,主持國民黨金融財經大印,很想托賈存德代為引見。
萱野的話正合賈存德的心意,但為了謹慎起見,賈存德並沒有答應他的要求。他想再進一步證實萱野的身份和可利用的價值。所以說現在中日開戰,重慶路途遙遠,不如請萱野先生寫書信一封,由我代為轉交,以後有合適的機會必定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