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樣熙的這一番表白應該說是言不由衷的,但確表示了他死心踏地跟著蔣介石走的決心。
1931年12月,國民黨四屆一中全會選舉了以孫科為行政院長、陳銘樞為副院長的新一屆國民黨政府。這是蔣介石、汪精衛。胡漢民各派間鬥爭最後妥協的結果。果然,由於蔣介石的背後搗亂和各派之間心懷叵測,新政府無法形成權威和凝聚力,在財政和外交的雙重危機下很快就焦頭爛額,不能自顧。僅不到20天,孫科就被迫宣告辭職,新政府宣告流產。隨即蔣汪密謀後再次暫時達成妥協。1月28日蔣介石復出主持國民黨臨時中政會,推出汪精衛為行政院院長。1月30日,國民政府任命宋子文為財政部長。3月6日,又推舉蔣介石為國民黨軍事季員會委員長(這也就是蔣委員長的由來)。
值得一提的是,促使孫科這個短命政權“垮台”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日本侵略軍對上海的人侵和由此引發的“淞滬抗戰”。
“九·一八”事變後日軍在東北得手,大大鼓舞了日本國內的好戰分子。他們隨即把目標對準上海--這個當時遠東最大的經濟文化中心。由於孫科政權外交努力的失敗,1932年1日28日,就在蔣介石重登委員長寶座的當天,日本侵略軍的大炮向上海市開炮了。
當時蔣介石和孔祥熙都在南京,聽到消息後極為震驚。雖然他們事前得到消息,說日本可能會採取行動。但他們並不知道會採取什麽行動和在什麽時間行動,有多大規模;特別令孔祥熙擔憂的是,宋藹齡此時就在上海。
而此時的上海,已陷於一片炮火之中。
宋藹齡不但滯留在上海還和宋慶齡一起組織了一個臨時的“軍官勵誌社”,鼓勵那裏隨時準備開往前線的年輕軍官,並租用了一座小樓,把樓內整修一新,做為該所的活動場所。
宋氏姐妹還組織了紅十字救護隊,救助從閘北前線下來的傷兵。
一天夜裏,宋藹齡剛睡著,就接到上海紅十字會打來的電話,說各醫院的搶救室都被傷兵住滿了。還在許多傷兵躺在走廊裏,需要幫助。
“一個小時前,還有人向我報告,說床位充足。”宋藹齡皺了皺眉頭。
“一個小時?明天床位就不夠了,很多醫院把辦公室都騰出來做病房。再不想辦法,傷兵隻能住在大街上。”
宋藹齡再也睡不著了。她明白,傷兵如不能得到及時的救助,就會喪失生命。可現在到哪裏去找床位呢?她立即想到幾個最要好的朋友。於是她也顧不上什麽禮節了,直接把他們從睡夢中叫醒。宋藹齡把情況一說,大家都感到問題嚴重,再募捐也來不及。於是大家紛紛拿出個人的存款,當天夜裏就湊了8萬美金,並立即選址建立了一個有400張病床的培德醫院。
之後宋藹齡開始在工商界中活動,又募集了一筆捐款,建造了一所1000張床位的私人醫院。
宋藹齡在上海從事救助活動的消息傳到了南京,並且上了報紙。孔祥熙等戰事稍緩後來到上海。在他們的寓所裏,宋藹齡對孔祥熙說:“怎麽樣,我這不是還好好的麽?”
孔祥熙忙對宋藹齡陪出笑臉說:“你有先見之明,有先見之明。”
孔祥熙心裏自然明白,宋藹齡在“淞滬抗戰”中的一係列活動,等於給他臉上又貼了一層金。
孫科政府因“外交不利”,沒有阻止日軍對上海的進攻而被迫倒台,但十九路軍在蔡廷鍇的指揮下,在上海人民的全力支持下,挫敗了日軍的企圖,打了勝仗。蔣介石卻指令蔡廷鍇不要乘勝出擊,將日軍趕出上海後就可罷手,絕對避免再與日軍決戰。3月初日軍向中國守軍發起總攻擊,中國守軍失去戰機,隻能撤至崑山福山一線。3月13日南京政府決議中日雙方停戰事宜,後派出代表與日談判,竟承認了日軍對上海部分的占領和日商在上海的特殊利益;並簽訂了屈辱的《淞滬停戰協定》。這反到成了蔣介石賴以炫耀的政治資本,而上海人民的熱血就這樣被一張協定出賣了。
1932年4月3日,即淞滬抗戰結束不久,孔祥熙被特派為“中華民國考察歐美各國實業特使”,出訪歐美各國。
孔祥熙這次出訪的目的,實際上是接受蔣介石的委託,在德國和義大利接洽購買軍械、飛機事宜的。鑑於“淞滬抗戰”中沒有空軍的教訓,南京政界軍界一致呼籲要加強國防,特別要首先建立空軍。蔣介石當時對德國情有獨鍾,希望在軍事上無論是購買軍火、還是聘用人才方麵都要傾向德國。
孔祥熙和宋藹齡夫婦於1932年4月13日由南京啟程,開始了他們婚後的第一次歐美之行。出訪的第一站就是美國。
這是一趟美差,等於公費出國旅遊,孔祥熙自1907年留美歸國後,就再也沒去過美國,因此十分興奮。臨行前,蔣介石曾親自召見孔祥熙,希望他能在這次出訪中充分展示其外交才幹,為國民黨政權和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發展友好關係打通關節,特別是在財政和軍事上,爭取得到歐美等主要國家的支持。當下孔祥熙心領神會。
對這次出訪,孔祥熙是充滿信心的。其一他和宋藹齡都是虔誠的基督徒,都是在美國留學並獲得學位,都能講流利的英語,也極熟悉美國和歐洲的文化傳統和風土人情。‘況且,孔和宋的很多老同學都在美國政府和工商界擔任要職,美國及西歐國家也極重視在華的利益,重視改善和發展同中國的關係,談笑風聲、觥籌交措之間便能完成出訪重任。孔來在飛機上俯瞰著浩瀚無垠的太平洋時,心中充滿了自信。
1931年12月,國民黨四屆一中全會選舉了以孫科為行政院長、陳銘樞為副院長的新一屆國民黨政府。這是蔣介石、汪精衛。胡漢民各派間鬥爭最後妥協的結果。果然,由於蔣介石的背後搗亂和各派之間心懷叵測,新政府無法形成權威和凝聚力,在財政和外交的雙重危機下很快就焦頭爛額,不能自顧。僅不到20天,孫科就被迫宣告辭職,新政府宣告流產。隨即蔣汪密謀後再次暫時達成妥協。1月28日蔣介石復出主持國民黨臨時中政會,推出汪精衛為行政院院長。1月30日,國民政府任命宋子文為財政部長。3月6日,又推舉蔣介石為國民黨軍事季員會委員長(這也就是蔣委員長的由來)。
值得一提的是,促使孫科這個短命政權“垮台”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日本侵略軍對上海的人侵和由此引發的“淞滬抗戰”。
“九·一八”事變後日軍在東北得手,大大鼓舞了日本國內的好戰分子。他們隨即把目標對準上海--這個當時遠東最大的經濟文化中心。由於孫科政權外交努力的失敗,1932年1日28日,就在蔣介石重登委員長寶座的當天,日本侵略軍的大炮向上海市開炮了。
當時蔣介石和孔祥熙都在南京,聽到消息後極為震驚。雖然他們事前得到消息,說日本可能會採取行動。但他們並不知道會採取什麽行動和在什麽時間行動,有多大規模;特別令孔祥熙擔憂的是,宋藹齡此時就在上海。
而此時的上海,已陷於一片炮火之中。
宋藹齡不但滯留在上海還和宋慶齡一起組織了一個臨時的“軍官勵誌社”,鼓勵那裏隨時準備開往前線的年輕軍官,並租用了一座小樓,把樓內整修一新,做為該所的活動場所。
宋氏姐妹還組織了紅十字救護隊,救助從閘北前線下來的傷兵。
一天夜裏,宋藹齡剛睡著,就接到上海紅十字會打來的電話,說各醫院的搶救室都被傷兵住滿了。還在許多傷兵躺在走廊裏,需要幫助。
“一個小時前,還有人向我報告,說床位充足。”宋藹齡皺了皺眉頭。
“一個小時?明天床位就不夠了,很多醫院把辦公室都騰出來做病房。再不想辦法,傷兵隻能住在大街上。”
宋藹齡再也睡不著了。她明白,傷兵如不能得到及時的救助,就會喪失生命。可現在到哪裏去找床位呢?她立即想到幾個最要好的朋友。於是她也顧不上什麽禮節了,直接把他們從睡夢中叫醒。宋藹齡把情況一說,大家都感到問題嚴重,再募捐也來不及。於是大家紛紛拿出個人的存款,當天夜裏就湊了8萬美金,並立即選址建立了一個有400張病床的培德醫院。
之後宋藹齡開始在工商界中活動,又募集了一筆捐款,建造了一所1000張床位的私人醫院。
宋藹齡在上海從事救助活動的消息傳到了南京,並且上了報紙。孔祥熙等戰事稍緩後來到上海。在他們的寓所裏,宋藹齡對孔祥熙說:“怎麽樣,我這不是還好好的麽?”
孔祥熙忙對宋藹齡陪出笑臉說:“你有先見之明,有先見之明。”
孔祥熙心裏自然明白,宋藹齡在“淞滬抗戰”中的一係列活動,等於給他臉上又貼了一層金。
孫科政府因“外交不利”,沒有阻止日軍對上海的進攻而被迫倒台,但十九路軍在蔡廷鍇的指揮下,在上海人民的全力支持下,挫敗了日軍的企圖,打了勝仗。蔣介石卻指令蔡廷鍇不要乘勝出擊,將日軍趕出上海後就可罷手,絕對避免再與日軍決戰。3月初日軍向中國守軍發起總攻擊,中國守軍失去戰機,隻能撤至崑山福山一線。3月13日南京政府決議中日雙方停戰事宜,後派出代表與日談判,竟承認了日軍對上海部分的占領和日商在上海的特殊利益;並簽訂了屈辱的《淞滬停戰協定》。這反到成了蔣介石賴以炫耀的政治資本,而上海人民的熱血就這樣被一張協定出賣了。
1932年4月3日,即淞滬抗戰結束不久,孔祥熙被特派為“中華民國考察歐美各國實業特使”,出訪歐美各國。
孔祥熙這次出訪的目的,實際上是接受蔣介石的委託,在德國和義大利接洽購買軍械、飛機事宜的。鑑於“淞滬抗戰”中沒有空軍的教訓,南京政界軍界一致呼籲要加強國防,特別要首先建立空軍。蔣介石當時對德國情有獨鍾,希望在軍事上無論是購買軍火、還是聘用人才方麵都要傾向德國。
孔祥熙和宋藹齡夫婦於1932年4月13日由南京啟程,開始了他們婚後的第一次歐美之行。出訪的第一站就是美國。
這是一趟美差,等於公費出國旅遊,孔祥熙自1907年留美歸國後,就再也沒去過美國,因此十分興奮。臨行前,蔣介石曾親自召見孔祥熙,希望他能在這次出訪中充分展示其外交才幹,為國民黨政權和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發展友好關係打通關節,特別是在財政和軍事上,爭取得到歐美等主要國家的支持。當下孔祥熙心領神會。
對這次出訪,孔祥熙是充滿信心的。其一他和宋藹齡都是虔誠的基督徒,都是在美國留學並獲得學位,都能講流利的英語,也極熟悉美國和歐洲的文化傳統和風土人情。‘況且,孔和宋的很多老同學都在美國政府和工商界擔任要職,美國及西歐國家也極重視在華的利益,重視改善和發展同中國的關係,談笑風聲、觥籌交措之間便能完成出訪重任。孔來在飛機上俯瞰著浩瀚無垠的太平洋時,心中充滿了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