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像孔祥熙來藹齡和蔣介石預料的那樣,聲稱把蔣介石開除黨職的汪精衛不過是個懦夫,為保全自己的地位哪裏會堅持什麽原則。原來的劍拔弩張就像是一場戲,下了台卸了裝他和蔣介石又成了朋友。汪精衛妥協了。他提出了幾條保全麵子的辦法,無非是文字遊戲,無非是為了他個人能重享榮華富貴。對蔣介石而言,這幾條可以說是在乞求了。
據說,當時汪精衛的條件是:南京政府必須重新選舉,並由武漢政府提出遷都南京。在新政府中,蔣介石掌握軍權,而汪本人則應掌黨政大權。
汪精衛立場變化之快令人咂舌,宋子文到武漢後的第二天,汪氏便同南京蔣介石達成了協議。難怪抗戰爆發不久,汪精衛便很快地投靠了日本帝國主義。當然這是後話了。
對汪精衛的這些條件,蔣介石喜不勝收。這實際等於承認了他的先斬後奏,承認了他在國民黨中的權威,承認了他有主宰中國政局的力量。南京和上海當時已成為蔣的勢力範圍,你汪精衛到了南京,就好比是到了如來佛的手掌心,即使是孫悟空一個跟頭翻出十萬八千裏,又能怎樣?
1927年7月15日,汪精衛在武漢召集“分共會議”,正式宣布和共產黨決裂,並大肆誣衊共產黨和革命群眾是“暴徒”。在“寧可枉殺一千,不可使一個漏網”的血腥口號下,大規模地逮捕共產黨人和人民群眾,使中國革命再次受到了重大損失。
孔祥熙及其夫人宋藹齡則在促使“寧漢合流”中,在爭取說服馮玉祥的過程中,均有上乘表演。
第二次直奉戰爭中,馮玉祥因“北京政變”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待北伐開始時,馮已號稱50萬軍隊(實際隻有30萬),是當時蔣介石和汪精衛都想爭取的一支力量。蔣介石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並且寧漢對立公開化後,馮玉祥表示,對蔣江雙方都沒有厚薄之見,一視同仁。而且在寧、漢兩個政府中,他都派了代表,兩個政府給予他的任命和軍費,他也都照收不誤。
1927年6月,馮玉祥約汪精衛到鄭州會談。汪精衛企圖說服馮玉祥反蔣,並列舉了蔣介石的種種惡行。馮玉祥當然知道蔣介石的為人,但對汪精衛也沒什麽好印象。他崇拜的是孫中山和廖仲愷,可惜他們都已逝世。因此,對汪的勸說,馮玉祥的回答隻是希望江蔣二人能以國民革命大業為重,繼續北伐,停止內部的爭權奪利之爭。汪精衛為了表示對馮玉祥的信任,以武漢國民政府的名義把河南、陝西和甘肅三省的黨政軍大權全部交給他,馮玉祥做為答謝,亦表示他的軍隊今後完全擁護武漢政府的一切命令和決議。
馮玉祥的這,著令蔣介石寢食不安。蔣介石最看中的是軍力,如果馮玉祥的這30萬大軍真跟他較上勁,他蔣介石還真做難。且不說這仗能否打勝,要是段棋瑞再和馮玉祥掛上鉤,他蔣介石不就成了孤家寡人了嗎!
當時蔣介石急在眉頭,孔祥熙急在心頭。他找到蔣介石說,他和馮玉祥曾有過交情,能說上話,願前往馮處遊說。此外,他覺得馮玉祥未必就真會聽汪精衛的指揮和蔣作對,馮無非是覺得形勢不明朗,想看一看然後再做決定。
孔祥熙和蔣介石秘密商討後,便赴河南去見馮玉祥。幾年前,孫中山得到馮玉祥有革命傾向,曾派孔祥熙前去聯絡,當時二人談得十分投機。所以這次孔祥熙來,馮玉祥自然歡迎,以禮相待。孔祥熙雖不擅言辭,但對大是大非倒也說得明白。他給馮玉祥分析當今天下之事,指出隻有國民黨能得人心得天下。各派軍閥雖雄踞一方,但思想保守,利益衝突;得不到民眾的擁護,就像戰國七雄戰到最後終究要被消取。而在國民黨中,惟有蔣介石能得天下。孔祥熙向馮玉祥分析了當時蔣已占盡的天時地利,汪精衛隻是徒有其表。隻有壓汪和蔣聯合,才是當務之急。而寧漢一旦合解,則國民革命大事告成。
在孔祥熙的撮合下,蔣介石、李宗仁等和馮玉祥於當年6月20日舉行了著名的徐州會議。會議就反共問題達成共識,馮玉祥亦表示要支持蔣介石代表的南京政府。
同月zi日馮玉祥向武漢汪精衛發電報,電報攻擊武漢地區的工農運動是“陽冒國民革命之名,陰布全國恐慌之毒”。馮玉祥還在電報中提出應讓鮑羅廷回國,並督促汪精衛盡快與蔣介石談判溝通。
馮玉樣的電報正中蔣介石和孔祥熙下懷。蔣介石當即表示撥贈軍費50萬元給馮玉祥以資鼓勵,還表示從這一年的7月起每月撥給馮玉祥軍晌250萬,頓使馮受寵若驚。
由於孔祥熙等人的斡旋,寧漢雙方開始在反共反人民的基礎上實現妥協,雙方的對抗暫時出現緩和。
但一波未平又起一浪。1928年8月13日,蔣介石突然宣布下野,旋即又於9月28日同張群等人東渡日本,暫時遠離了國內政治漩渦。原來汪精衛同意反共後,蔣介石(代表南京)、汪精衛(代表武漢)和李宗仁(代表桂係,當時桂係在蔣北伐後已在南方迅速擴展了勢力)在上海會談,正式組成了“特別委員會”以接管國民黨政權。汪精衛未能在“特別委員會”中掌握實權,就又重回到武漢,勾結軍閥唐生智反對特別委員會。李宗仁也藉機“逼宮”,要挾蔣介石要麽交出兵權,要麽出兵消滅汪精衛和唐生智。蔣介石一看事情不妙,來了個三十六計走為上計,硬把個爛攤子甩給李宗仁。
據說,當時汪精衛的條件是:南京政府必須重新選舉,並由武漢政府提出遷都南京。在新政府中,蔣介石掌握軍權,而汪本人則應掌黨政大權。
汪精衛立場變化之快令人咂舌,宋子文到武漢後的第二天,汪氏便同南京蔣介石達成了協議。難怪抗戰爆發不久,汪精衛便很快地投靠了日本帝國主義。當然這是後話了。
對汪精衛的這些條件,蔣介石喜不勝收。這實際等於承認了他的先斬後奏,承認了他在國民黨中的權威,承認了他有主宰中國政局的力量。南京和上海當時已成為蔣的勢力範圍,你汪精衛到了南京,就好比是到了如來佛的手掌心,即使是孫悟空一個跟頭翻出十萬八千裏,又能怎樣?
1927年7月15日,汪精衛在武漢召集“分共會議”,正式宣布和共產黨決裂,並大肆誣衊共產黨和革命群眾是“暴徒”。在“寧可枉殺一千,不可使一個漏網”的血腥口號下,大規模地逮捕共產黨人和人民群眾,使中國革命再次受到了重大損失。
孔祥熙及其夫人宋藹齡則在促使“寧漢合流”中,在爭取說服馮玉祥的過程中,均有上乘表演。
第二次直奉戰爭中,馮玉祥因“北京政變”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待北伐開始時,馮已號稱50萬軍隊(實際隻有30萬),是當時蔣介石和汪精衛都想爭取的一支力量。蔣介石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並且寧漢對立公開化後,馮玉祥表示,對蔣江雙方都沒有厚薄之見,一視同仁。而且在寧、漢兩個政府中,他都派了代表,兩個政府給予他的任命和軍費,他也都照收不誤。
1927年6月,馮玉祥約汪精衛到鄭州會談。汪精衛企圖說服馮玉祥反蔣,並列舉了蔣介石的種種惡行。馮玉祥當然知道蔣介石的為人,但對汪精衛也沒什麽好印象。他崇拜的是孫中山和廖仲愷,可惜他們都已逝世。因此,對汪的勸說,馮玉祥的回答隻是希望江蔣二人能以國民革命大業為重,繼續北伐,停止內部的爭權奪利之爭。汪精衛為了表示對馮玉祥的信任,以武漢國民政府的名義把河南、陝西和甘肅三省的黨政軍大權全部交給他,馮玉祥做為答謝,亦表示他的軍隊今後完全擁護武漢政府的一切命令和決議。
馮玉祥的這,著令蔣介石寢食不安。蔣介石最看中的是軍力,如果馮玉祥的這30萬大軍真跟他較上勁,他蔣介石還真做難。且不說這仗能否打勝,要是段棋瑞再和馮玉祥掛上鉤,他蔣介石不就成了孤家寡人了嗎!
當時蔣介石急在眉頭,孔祥熙急在心頭。他找到蔣介石說,他和馮玉祥曾有過交情,能說上話,願前往馮處遊說。此外,他覺得馮玉祥未必就真會聽汪精衛的指揮和蔣作對,馮無非是覺得形勢不明朗,想看一看然後再做決定。
孔祥熙和蔣介石秘密商討後,便赴河南去見馮玉祥。幾年前,孫中山得到馮玉祥有革命傾向,曾派孔祥熙前去聯絡,當時二人談得十分投機。所以這次孔祥熙來,馮玉祥自然歡迎,以禮相待。孔祥熙雖不擅言辭,但對大是大非倒也說得明白。他給馮玉祥分析當今天下之事,指出隻有國民黨能得人心得天下。各派軍閥雖雄踞一方,但思想保守,利益衝突;得不到民眾的擁護,就像戰國七雄戰到最後終究要被消取。而在國民黨中,惟有蔣介石能得天下。孔祥熙向馮玉祥分析了當時蔣已占盡的天時地利,汪精衛隻是徒有其表。隻有壓汪和蔣聯合,才是當務之急。而寧漢一旦合解,則國民革命大事告成。
在孔祥熙的撮合下,蔣介石、李宗仁等和馮玉祥於當年6月20日舉行了著名的徐州會議。會議就反共問題達成共識,馮玉祥亦表示要支持蔣介石代表的南京政府。
同月zi日馮玉祥向武漢汪精衛發電報,電報攻擊武漢地區的工農運動是“陽冒國民革命之名,陰布全國恐慌之毒”。馮玉祥還在電報中提出應讓鮑羅廷回國,並督促汪精衛盡快與蔣介石談判溝通。
馮玉樣的電報正中蔣介石和孔祥熙下懷。蔣介石當即表示撥贈軍費50萬元給馮玉祥以資鼓勵,還表示從這一年的7月起每月撥給馮玉祥軍晌250萬,頓使馮受寵若驚。
由於孔祥熙等人的斡旋,寧漢雙方開始在反共反人民的基礎上實現妥協,雙方的對抗暫時出現緩和。
但一波未平又起一浪。1928年8月13日,蔣介石突然宣布下野,旋即又於9月28日同張群等人東渡日本,暫時遠離了國內政治漩渦。原來汪精衛同意反共後,蔣介石(代表南京)、汪精衛(代表武漢)和李宗仁(代表桂係,當時桂係在蔣北伐後已在南方迅速擴展了勢力)在上海會談,正式組成了“特別委員會”以接管國民黨政權。汪精衛未能在“特別委員會”中掌握實權,就又重回到武漢,勾結軍閥唐生智反對特別委員會。李宗仁也藉機“逼宮”,要挾蔣介石要麽交出兵權,要麽出兵消滅汪精衛和唐生智。蔣介石一看事情不妙,來了個三十六計走為上計,硬把個爛攤子甩給李宗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