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不經誇的玄奘
遇到一隻敬業猴,玉帝都無語了 作者:卦十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入夜時分,玄奘等眾也在大金佛寺借宿一晚。
夜裏冷風蕭瑟,難聞鳥聲,卻是寂靜。
不開悟自隔壁歸來後,便也恢複之前神態,鮮有喜悲。
這副心境,便是玄奘看著,也是讚歎。
李虎等早早歇息,玄奘瞧著院子裏四處蹦躂的兩隻青蛙,也是起了話頭。
“師傅在寺院深耕多年,想必看過不少佛經,對其理解遠超貧僧,故貧僧有些疑惑,想請師傅指教一二!”
玄奘誠懇開口道。
之前那烏巢禪師傳他多心經,讓他受用終生,不開悟雖是妖怪身,可他看的明白,對方也是深耕佛道的前輩。
有些東西,怕比他強的多,若是能學到一二,便是他的福緣。
“請什麽請,教什麽教,書上的東西,可學可不學,通曉諸多經文,未必真的明白。
有時候,一個字,一句話,一點無心語,也能讓你直通大道,學的越多,陷的越深,還是不學的好!”
不開悟側目道,看著這個唐朝來的高僧,想著對方是不是知道他從來不看經書。
不開悟的言語讓玄奘準備好的話語堵在心頭,說也不是,不說也不是。
“若不先觀諸多經文,不以理解,又怎麽知道哪個最好,哪個最合適,又何以教化眾生呢?”
玄奘不解問道,他向來是奉行多思多看多想,才能從中獲取最適合自己的。
由簡到繁,再化繁為簡……
這樣才能保證自己不出錯,多向別人學習,多借鑒,多觀察……
“那你真厲害,我沒那麽多想法,天下的經文那般多,讓我看,那要看到何時,每一部經文,皆是不同想法。
看別人的東西多了,最是容易忘了自己所求,我比較簡單,一生奉行一條理念就行了。”
不開悟隨意說道,看的太多,想的太多,被那些條條框框限製在裏麵,如何參,如何悟?
悟通了道理也都是別人的,與自己有何益?
在別人的道理下一條條疊加,總有互相矛盾的,到時候不過是給自己添煩惱絲。
天下的典籍,單是一類,隻是看,怕是都要耗費不少光陰,這些東西,永遠看不完的。
倒不如不看,簡簡單單的做好一件事,對他來說,足矣!
玄奘看著眼前這個毫不起眼的僧人,心中第一次有了不一樣的感覺。
許多人的想法都是閱覽天下諸多典籍,是越多越好,雖說貪多嚼不爛,可能增長見識,又有誰會在意這個。
便是他,不也是想西行求經,看看那雷音寶刹中的真經到底為何物!
似不開悟這般的,屬實難見,誰能一直堅定不移的奉行自己的理念,而不為外物動搖。
一些他少年時認為極對的經文,也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漸將其拋到一旁,而一些年少時難以認同的道理。
他也在逐漸接受,有些東西,不經過歲月的洗刷是不會明悟的。
故而一顆純粹的赤子之心,已經不是可以用罕見形容的。
有些東西,要做的時候,遠比想的要難,回首過往,自己何嚐不是一直在變呢。
“大師傅所言,已經是許多人無法做到的了,知者未必明,明者未必行,似貧僧這般的普通人,是無法達到了!”
玄奘感慨道,倒也不氣餒,對方說的是對的,他也沒那個必要去硬學這種方法。
對他來說,多看看,多想想,總歸沒壞處。
若是真以一理行天下,何嚐不是撿起芝麻丟了西瓜。
“不,你是個聰明的,若是蠢一點的,剛才就該表現出一副大徹大悟,了然於胸的模樣,這西行之路,很好!”
不開悟想了想說道,他已經說了,有些東西可學,有些東西無須學,玄奘能堅持自己的想法。
亦是尋道的途徑,不是說聽了他的話之後,便真覺得他說的對了。
朝三暮四之輩,才是難見道途,見迷以為明,最是不可救。
“大師傅誇起人來,真是一點也不繞彎子!”
玄奘不知道該說什麽好,這誇的他不上不下,一點喜悅也無。
想起在長安的日子,本以為自己已經難通人情,惹得同院僧人不待見他,此刻見到不開悟,方知自己還是差了點。
他很難想象不開悟到了長安化生寺,與一眾僧侶相處,會是個什麽光景。
“誇人何須繞彎子,能讓我誇的,那也不多,對了,你既然要去那西天極樂世界拜佛求經,這裏的事便不用管了!
這裏離西天還遠的緊,似你這般行走,就是走上幾個甲子,怕是也難見靈山。”
不開悟看了一眼玄奘,有些猶豫,不知道有些話該不該說,隨後那心中泛起的點滴漣漪也消失的無影無蹤。
“其實這靈山的路,未必在腳程,如書上的道理,學的再多,不如做一次有意義,與其你去尋什麽靈山。
不如讓靈山來尋你,否則即使到了靈山,怕是也難達你意。”
不開悟的聲音縈繞在玄奘耳邊久久未消,玄奘一陣失神後,開始低聲喃喃。
他見靈山,自然是求,既是求,自然是自知自己本事低微,難度蒼生。
何敢教靈山尋他,這得有多麽自負?
“你若求經,就是求來了也未必懂,多半是廢紙一張,拿了也就是忽悠些愚昧的世人,故此行,在取不在求!”
不開悟見玄奘依然迷茫,便又出聲道。
想著自己剛才誇早了,這家夥也就比狗不理強一點,而且還強的有限。
“真經假經都是經,如何辨真假,靠眼睛嗎,靠的是心,借假修真,得真修假,全看你怎麽想而已。
真真假假,又豈是一觀可以透徹的,真經未必在西天,西天的經也未必真,你西行之念,一樣是妄念!”
見玄奘還是不明白,他隻覺得自己高估了玄奘的腦子,這家夥怎麽有些地方比狗不理還蠢。
“蠢材,十足的蠢材,多說無益,多說無益,不如不聽,你最好別聽,要不然我罪過就大了。
你還是取你的經去吧!”
不開悟不假思索道,本以為多說兩句能讓玄奘更明白,沒想到弄巧成拙,反而讓他陷進去了。
說著便大步離去,是頭也不回,那叫一個幹淨利落。
獨留玄奘一個人待在前院沉思,一次次回想不開悟所說的話語。
他隱隱約約有些明白了,可就是抓不住那時隱時現的靈光,若是將他的腦子比作大海,那縷靈光便是海泥鰍。
太過渺小,又太滑溜,是尋也難尋,找也找不到,偶爾看見吧,又很快消失在自己眼前。
再望去,隻有茫茫海水一片,就是抓去,抓的也是大鯊魚,與泥鰍沒一點關聯。
忒痛苦!
夜裏冷風蕭瑟,難聞鳥聲,卻是寂靜。
不開悟自隔壁歸來後,便也恢複之前神態,鮮有喜悲。
這副心境,便是玄奘看著,也是讚歎。
李虎等早早歇息,玄奘瞧著院子裏四處蹦躂的兩隻青蛙,也是起了話頭。
“師傅在寺院深耕多年,想必看過不少佛經,對其理解遠超貧僧,故貧僧有些疑惑,想請師傅指教一二!”
玄奘誠懇開口道。
之前那烏巢禪師傳他多心經,讓他受用終生,不開悟雖是妖怪身,可他看的明白,對方也是深耕佛道的前輩。
有些東西,怕比他強的多,若是能學到一二,便是他的福緣。
“請什麽請,教什麽教,書上的東西,可學可不學,通曉諸多經文,未必真的明白。
有時候,一個字,一句話,一點無心語,也能讓你直通大道,學的越多,陷的越深,還是不學的好!”
不開悟側目道,看著這個唐朝來的高僧,想著對方是不是知道他從來不看經書。
不開悟的言語讓玄奘準備好的話語堵在心頭,說也不是,不說也不是。
“若不先觀諸多經文,不以理解,又怎麽知道哪個最好,哪個最合適,又何以教化眾生呢?”
玄奘不解問道,他向來是奉行多思多看多想,才能從中獲取最適合自己的。
由簡到繁,再化繁為簡……
這樣才能保證自己不出錯,多向別人學習,多借鑒,多觀察……
“那你真厲害,我沒那麽多想法,天下的經文那般多,讓我看,那要看到何時,每一部經文,皆是不同想法。
看別人的東西多了,最是容易忘了自己所求,我比較簡單,一生奉行一條理念就行了。”
不開悟隨意說道,看的太多,想的太多,被那些條條框框限製在裏麵,如何參,如何悟?
悟通了道理也都是別人的,與自己有何益?
在別人的道理下一條條疊加,總有互相矛盾的,到時候不過是給自己添煩惱絲。
天下的典籍,單是一類,隻是看,怕是都要耗費不少光陰,這些東西,永遠看不完的。
倒不如不看,簡簡單單的做好一件事,對他來說,足矣!
玄奘看著眼前這個毫不起眼的僧人,心中第一次有了不一樣的感覺。
許多人的想法都是閱覽天下諸多典籍,是越多越好,雖說貪多嚼不爛,可能增長見識,又有誰會在意這個。
便是他,不也是想西行求經,看看那雷音寶刹中的真經到底為何物!
似不開悟這般的,屬實難見,誰能一直堅定不移的奉行自己的理念,而不為外物動搖。
一些他少年時認為極對的經文,也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漸將其拋到一旁,而一些年少時難以認同的道理。
他也在逐漸接受,有些東西,不經過歲月的洗刷是不會明悟的。
故而一顆純粹的赤子之心,已經不是可以用罕見形容的。
有些東西,要做的時候,遠比想的要難,回首過往,自己何嚐不是一直在變呢。
“大師傅所言,已經是許多人無法做到的了,知者未必明,明者未必行,似貧僧這般的普通人,是無法達到了!”
玄奘感慨道,倒也不氣餒,對方說的是對的,他也沒那個必要去硬學這種方法。
對他來說,多看看,多想想,總歸沒壞處。
若是真以一理行天下,何嚐不是撿起芝麻丟了西瓜。
“不,你是個聰明的,若是蠢一點的,剛才就該表現出一副大徹大悟,了然於胸的模樣,這西行之路,很好!”
不開悟想了想說道,他已經說了,有些東西可學,有些東西無須學,玄奘能堅持自己的想法。
亦是尋道的途徑,不是說聽了他的話之後,便真覺得他說的對了。
朝三暮四之輩,才是難見道途,見迷以為明,最是不可救。
“大師傅誇起人來,真是一點也不繞彎子!”
玄奘不知道該說什麽好,這誇的他不上不下,一點喜悅也無。
想起在長安的日子,本以為自己已經難通人情,惹得同院僧人不待見他,此刻見到不開悟,方知自己還是差了點。
他很難想象不開悟到了長安化生寺,與一眾僧侶相處,會是個什麽光景。
“誇人何須繞彎子,能讓我誇的,那也不多,對了,你既然要去那西天極樂世界拜佛求經,這裏的事便不用管了!
這裏離西天還遠的緊,似你這般行走,就是走上幾個甲子,怕是也難見靈山。”
不開悟看了一眼玄奘,有些猶豫,不知道有些話該不該說,隨後那心中泛起的點滴漣漪也消失的無影無蹤。
“其實這靈山的路,未必在腳程,如書上的道理,學的再多,不如做一次有意義,與其你去尋什麽靈山。
不如讓靈山來尋你,否則即使到了靈山,怕是也難達你意。”
不開悟的聲音縈繞在玄奘耳邊久久未消,玄奘一陣失神後,開始低聲喃喃。
他見靈山,自然是求,既是求,自然是自知自己本事低微,難度蒼生。
何敢教靈山尋他,這得有多麽自負?
“你若求經,就是求來了也未必懂,多半是廢紙一張,拿了也就是忽悠些愚昧的世人,故此行,在取不在求!”
不開悟見玄奘依然迷茫,便又出聲道。
想著自己剛才誇早了,這家夥也就比狗不理強一點,而且還強的有限。
“真經假經都是經,如何辨真假,靠眼睛嗎,靠的是心,借假修真,得真修假,全看你怎麽想而已。
真真假假,又豈是一觀可以透徹的,真經未必在西天,西天的經也未必真,你西行之念,一樣是妄念!”
見玄奘還是不明白,他隻覺得自己高估了玄奘的腦子,這家夥怎麽有些地方比狗不理還蠢。
“蠢材,十足的蠢材,多說無益,多說無益,不如不聽,你最好別聽,要不然我罪過就大了。
你還是取你的經去吧!”
不開悟不假思索道,本以為多說兩句能讓玄奘更明白,沒想到弄巧成拙,反而讓他陷進去了。
說著便大步離去,是頭也不回,那叫一個幹淨利落。
獨留玄奘一個人待在前院沉思,一次次回想不開悟所說的話語。
他隱隱約約有些明白了,可就是抓不住那時隱時現的靈光,若是將他的腦子比作大海,那縷靈光便是海泥鰍。
太過渺小,又太滑溜,是尋也難尋,找也找不到,偶爾看見吧,又很快消失在自己眼前。
再望去,隻有茫茫海水一片,就是抓去,抓的也是大鯊魚,與泥鰍沒一點關聯。
忒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