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小說] 《地球的紅飄帶(出書版)》作者:魏巍【完結】
聶榮臻
我從《當代長篇小說》雜誌上看到了魏巍同誌的新作《地球的紅飄帶》,興奮不已,接 連十幾天,一口氣把它讀完了。《地球的紅飄帶》是用文學語言敘述長征的第一部長篇巨 著,寫得真實,生動,有味道,寓意深刻,催人奮進,文字簡潔精練,讀來非常爽口。讀完 全書,我仿佛又進行了一次長征。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蹟,是我黨我軍和中華民族的驕傲,永遠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 富。碰到了困難,人們就想起長征,想想長征,就感到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作者抓住這一 偉大的歷史題材,搜集了大量史料,兩次到長征路上探勝,又經歷了幾年的精雕細琢,小說 寫得非常成功。它高屋建瓴,著重從敵我雙方的最高層活動來反映長征壯舉,藝術地再現了 這段歷史。過去一寫長征,就是雪山草地,這次則寫了內部鬥爭,更充分地顯示了黨的力 量,使讀者得以全麵地了解長征。作品中出現的毛澤東、周恩來、朱德,以及王稼祥、彭德 懷、劉伯承、葉劍英等的形象,寫得很象,很活,這些都是我非常熟悉的領導和戰友,差不 多就是那個樣子。他們在革命最危急的時刻,忠貞不渝,從容不迫,使紅軍每每絕處逢生, 不斷走向勝利,情節真實感人。對於蔣介石、王家烈、楊森等敵方人物,同樣寫得有血有 肉,性格鮮明。對其他典型人物,也都刻劃得細緻入微。這就構成了一部史詩般的作品。它 必將對我們繼承和發揚紅軍長征精神,起深遠的重要作用。
魏巍同誌是大家熟知和喜愛的作家。他的《誰是最可愛的人》、《東方》等作品,在人 民中廣為流傳。早在抗日戰爭時期,我就認識魏巍同誌,他有文學天賦,又經過革命戰爭的 鍛練,是位難得的人才。以後,他長期在文學戰線上耕耘,成就卓著。今天,他以接近古稀 之年,又為我們奉獻了《地球的紅飄帶》這樣一部優秀作品,這種鍥而不捨的精神,是難能 可貴的。
一九八七、十、六。
------------------ 黃金書屋 youth整理校對
轉載請保留,謝謝!
地球的紅飄帶 卷首語
中國英雄們的長征,是中國人民的史詩,也是世界人類的史詩。這部史詩是中國人民和 中國共產黨人用自己的腳步和鮮血鐫刻在我們這個星球上的。它象一支鮮艷奪目的紅飄帶掛 在這個星球上,給人類,給後世留下永遠的紀念。
長征已經過去了半個世紀。它的歷史意義究竟是什麽呢?現在回頭來看,歷史本身已經 顯示得很清楚了:正是長征付出重大代價之後所留下的火種,孕育了抗日戰爭的勝利;正是 由於抗日戰爭中人民力量的壯大,才迎來了解放的曙光。這樣來看,長征正是中國漫漫長夜 的第一縷躁動的晨曦。在中國黎明之前展開的這場驚心動魄的鬥爭,它與我們民族和人民的 命運有著多麽深刻的關聯!
而歷史的昭示決不止此。長征留給後世的是無價的精神財富。中國紅軍戰士在長征路上 所經受的艱難困苦,是人間罕見的;他們所顯示的勇敢和堅毅,是人類美好品質最輝煌的範 例。這一點,對我們的後代,對我們的建國事業,對全人類爭取進步爭取解放的人民,都會 從中汲取取之不盡的鼓舞力量。
在我們民族的歷史上,充滿著波瀾壯闊的農民戰爭,任何時期也都有令人感泣的英雄人 物。可是,那些成百上千次的農民戰爭,一次又一次地歸於失敗,或者為另一個封建王朝所 代替。為什麽象長征這樣以農民為主體的革命會取得勝利呢?歷史已經作了回答:長征有近 代無產階級的領導,它的體現者中國共產黨具有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靈魂。
長征是我心中的詩。自我投身這支軍隊之日起,就一直傾慕著它,嚮往著它。可是由於 它本身非凡的壯麗,一想到從文學上反映它,就自愧才疏學淺,因而卻步。現在隨著歲月過 多地流逝,不得不提筆了。當這支英勇無敵的軍隊建立六十周年之際,我謹以此粗疏之作, 作為對培育我的黨,培育我的軍隊和人民的報答。
偉大的長征,是由紅軍的三大主力——一、二、四三個方麵軍完成的。其內容極為豐 富,要全麵反映這段歷史需要多卷著作。這本小說,著重反映的主要是中央紅軍,想來讀者 不會求全責備。
在本書寫作之前,作者曾訪問和請教了許多革命前輩,並兩次在紅軍長征路上進行考 察,受到各地同誌和群眾的親切接待。同時作者對當年紅軍戰士的親身經歷是重視的,在寫 作中曾認真研討和汲取了他們回憶錄中的素材,這裏謹向他們致以深切的謝意。
已經長眠在長征途中的烈士們與健在的長征英雄們,他們的精神和偉業永垂不朽!
------------------ 黃金書屋 youth整理校對
轉載請保留,謝謝!
地球的紅飄帶 (一)
湘江,是一條寬闊的碧綠的江水,今天卻成了血的河流。
一九三四年十一月的最後幾天,從江西蘇維埃區域過來的中央紅軍,在桂林以北的湘江 邊被阻止住了。在此以前,他們已經衝破了三道封鎖線,轉戰了兩千三百餘裏。不消說崇山 峻嶺間的崎嶇道路,林莽荊榛,早已將他們的草鞋磨穿,軍衣掛得破破爛爛;而連續的轉戰 奔波,敵軍的窮追不捨,難免使具有鋼鐵意誌的人也感到疲憊。中國當時的統治者,也是中 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反共人物蔣介石,又一次看到消滅紅軍的極好機會,於是調集了四十萬人 的兵力,企圖將八萬之眾的紅軍消滅在湘江之濱。
聶榮臻
我從《當代長篇小說》雜誌上看到了魏巍同誌的新作《地球的紅飄帶》,興奮不已,接 連十幾天,一口氣把它讀完了。《地球的紅飄帶》是用文學語言敘述長征的第一部長篇巨 著,寫得真實,生動,有味道,寓意深刻,催人奮進,文字簡潔精練,讀來非常爽口。讀完 全書,我仿佛又進行了一次長征。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蹟,是我黨我軍和中華民族的驕傲,永遠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 富。碰到了困難,人們就想起長征,想想長征,就感到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作者抓住這一 偉大的歷史題材,搜集了大量史料,兩次到長征路上探勝,又經歷了幾年的精雕細琢,小說 寫得非常成功。它高屋建瓴,著重從敵我雙方的最高層活動來反映長征壯舉,藝術地再現了 這段歷史。過去一寫長征,就是雪山草地,這次則寫了內部鬥爭,更充分地顯示了黨的力 量,使讀者得以全麵地了解長征。作品中出現的毛澤東、周恩來、朱德,以及王稼祥、彭德 懷、劉伯承、葉劍英等的形象,寫得很象,很活,這些都是我非常熟悉的領導和戰友,差不 多就是那個樣子。他們在革命最危急的時刻,忠貞不渝,從容不迫,使紅軍每每絕處逢生, 不斷走向勝利,情節真實感人。對於蔣介石、王家烈、楊森等敵方人物,同樣寫得有血有 肉,性格鮮明。對其他典型人物,也都刻劃得細緻入微。這就構成了一部史詩般的作品。它 必將對我們繼承和發揚紅軍長征精神,起深遠的重要作用。
魏巍同誌是大家熟知和喜愛的作家。他的《誰是最可愛的人》、《東方》等作品,在人 民中廣為流傳。早在抗日戰爭時期,我就認識魏巍同誌,他有文學天賦,又經過革命戰爭的 鍛練,是位難得的人才。以後,他長期在文學戰線上耕耘,成就卓著。今天,他以接近古稀 之年,又為我們奉獻了《地球的紅飄帶》這樣一部優秀作品,這種鍥而不捨的精神,是難能 可貴的。
一九八七、十、六。
------------------ 黃金書屋 youth整理校對
轉載請保留,謝謝!
地球的紅飄帶 卷首語
中國英雄們的長征,是中國人民的史詩,也是世界人類的史詩。這部史詩是中國人民和 中國共產黨人用自己的腳步和鮮血鐫刻在我們這個星球上的。它象一支鮮艷奪目的紅飄帶掛 在這個星球上,給人類,給後世留下永遠的紀念。
長征已經過去了半個世紀。它的歷史意義究竟是什麽呢?現在回頭來看,歷史本身已經 顯示得很清楚了:正是長征付出重大代價之後所留下的火種,孕育了抗日戰爭的勝利;正是 由於抗日戰爭中人民力量的壯大,才迎來了解放的曙光。這樣來看,長征正是中國漫漫長夜 的第一縷躁動的晨曦。在中國黎明之前展開的這場驚心動魄的鬥爭,它與我們民族和人民的 命運有著多麽深刻的關聯!
而歷史的昭示決不止此。長征留給後世的是無價的精神財富。中國紅軍戰士在長征路上 所經受的艱難困苦,是人間罕見的;他們所顯示的勇敢和堅毅,是人類美好品質最輝煌的範 例。這一點,對我們的後代,對我們的建國事業,對全人類爭取進步爭取解放的人民,都會 從中汲取取之不盡的鼓舞力量。
在我們民族的歷史上,充滿著波瀾壯闊的農民戰爭,任何時期也都有令人感泣的英雄人 物。可是,那些成百上千次的農民戰爭,一次又一次地歸於失敗,或者為另一個封建王朝所 代替。為什麽象長征這樣以農民為主體的革命會取得勝利呢?歷史已經作了回答:長征有近 代無產階級的領導,它的體現者中國共產黨具有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靈魂。
長征是我心中的詩。自我投身這支軍隊之日起,就一直傾慕著它,嚮往著它。可是由於 它本身非凡的壯麗,一想到從文學上反映它,就自愧才疏學淺,因而卻步。現在隨著歲月過 多地流逝,不得不提筆了。當這支英勇無敵的軍隊建立六十周年之際,我謹以此粗疏之作, 作為對培育我的黨,培育我的軍隊和人民的報答。
偉大的長征,是由紅軍的三大主力——一、二、四三個方麵軍完成的。其內容極為豐 富,要全麵反映這段歷史需要多卷著作。這本小說,著重反映的主要是中央紅軍,想來讀者 不會求全責備。
在本書寫作之前,作者曾訪問和請教了許多革命前輩,並兩次在紅軍長征路上進行考 察,受到各地同誌和群眾的親切接待。同時作者對當年紅軍戰士的親身經歷是重視的,在寫 作中曾認真研討和汲取了他們回憶錄中的素材,這裏謹向他們致以深切的謝意。
已經長眠在長征途中的烈士們與健在的長征英雄們,他們的精神和偉業永垂不朽!
------------------ 黃金書屋 youth整理校對
轉載請保留,謝謝!
地球的紅飄帶 (一)
湘江,是一條寬闊的碧綠的江水,今天卻成了血的河流。
一九三四年十一月的最後幾天,從江西蘇維埃區域過來的中央紅軍,在桂林以北的湘江 邊被阻止住了。在此以前,他們已經衝破了三道封鎖線,轉戰了兩千三百餘裏。不消說崇山 峻嶺間的崎嶇道路,林莽荊榛,早已將他們的草鞋磨穿,軍衣掛得破破爛爛;而連續的轉戰 奔波,敵軍的窮追不捨,難免使具有鋼鐵意誌的人也感到疲憊。中國當時的統治者,也是中 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反共人物蔣介石,又一次看到消滅紅軍的極好機會,於是調集了四十萬人 的兵力,企圖將八萬之眾的紅軍消滅在湘江之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