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係統的改裝自然會影響到煤倉,煙囪,桅杆位置,船員艙位,補給倉,彈藥倉的改建問題,最早“福星號”是作為練艦的標準製造的,船員倉和補給倉就更大一些,而彈藥倉和煤倉就小很多,反正是都近港訓練而用,隨時補給都可以的。
我想了想,在線圖上做了些刪改,將底層的煤倉和底層的彈藥倉加大,使用的空間為蒸汽機和鍋爐節省出的空間,還有部分縮減的船員艙位,同時將補給艙有限的加大,這些都是為了續航能力而改的,將船上人員縮減為七十人,取消了洋槍隊的十人編製,這樣能夠把多出來的人手放到新式火炮上去。
預計對動力係統的改建時間為15天。(如果真的如此改造30天時間是下不來的,以為要將所有的上層甲板全部拆卸掉,再重新安裝,非常麻煩)
第二十一章改裝(下)
接著改建的是二層建築,“福星號”共分三層,最底層自然是動力艙,再上來的就是二層建築,二層建築看似不重要,因為多是一些繁雜區,例如:廚房,食堂,船員艙,艦長室,彈藥艙,槍械倉庫,雜物室(各種工具,沙袋等戰鬥或者滅火時候要用的)等等。其實並非如此,二層建築可以說是影響到一艘軍艦快速作戰能力最重要的部分。而真正的船隻設計師除了對整個船形以及甲麵火炮有更好的創意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對二層建築的設計,也就是這裏的設計最能看出一個船隻設計師的功底。
船員艙分前後兩部分,前部為戰鬥人員艙,槍械倉庫設在這附近,設有三個向上的出口兩道旋梯和二道攀爬梯,後部為後勤人員艙,廚房補給艙等都設在這附近,設有向下出口三個,其中一道旋梯,兩道滑竿。後部還會有兩道攀爬梯向上,一個為通訊組出口,一個為緊急出口。
二層的彈藥艙要與下部的煤艙位置錯開,原本想將彈藥艙設在水下,可惜的是空間實在不夠,所以隻能占了一部分二層空間.同時彈藥艙靠外殼離船殼有一定距離,四周設有防火隔艙,並有浸濕了的棉花加沙袋加固,減少火災事故之外還有一定的防護裝甲的作用,艙內設有兩個幫浦,一個出水一個入水,作用當然是排水或是為了給炮彈降溫。二層彈藥艙需要有至少通向三個炮台區,分別是左弦,船頭和船尾,因為中國人的習慣是用左弦接戰,至於右弦的炮台區將堆放部分炮彈,或者將一部分炮彈置於望台下,便於運輸的地方。經過改裝後彈藥艙能攜帶150mm炮彈450枚或者120mm炮彈540枚,均衡攜帶量將為150mm炮彈120枚,120mm炮彈150枚,魚雷六條,機關炮彈2000發。(通常標配是每門高口徑炮50發,機關炮500發)
二層建築預計改裝時間18天。
然後要改進的就是“福星號”的火力係統,這是最關鍵的部分,殺敵滅船就靠它。原本船頭有武器是威斯窩斯70磅(160mm)前裝六角膛鋼炮1門、法華士40磅前膛鋼炮1門,射界很小,分別是180度和270度,改掉這些是必然的,我是很想裝三聯炮台的,可惜現在沒有,就算有了光自重就把船搞沉了,我隻能在船頭放兩門150mm的後膛速射炮兩門,首選克虜伯,其次,阿姆斯特朗也行,世界上也就這兩個炮廠現在有這種速射炮,江南製造局也有,不過故障率很高。算一下火力與自重的對比,兩門速射炮等同七十磅炮一門和40磅炮一門,每門僅重四噸。
其實這裏用到了我和魏翰他們一起設計出一種疊加式半防護炮塔,既前一炮塔的後部支撐後炮塔的前部,兩個炮塔各有一個通道口通往彈藥艙,前麵的防護裝甲為47mm的鋼板,沒辦法隻能把普通鋼板拿上來做了個半圓防護塔,不過即便這樣也比以前露天架設炮位來的好。重量根本增加不到那裏去
福星號船左右兩側加船尾各有一門法華士,射界不錯,位置也還可以,關於另三門炮的位置我不想變了,隻是把40磅炮換成120mm後膛速射炮,而且船尾也使用上這種疊加式炮塔。炮嘛!這個用江南製造局的就可以,原本這種炮在希肖老頭的船上有很多,不過由於我還有其他用途,暫時就不暴露自己的火力了。
這120mm速射炮四門的重量比三門40磅炮要輕的一些,自重僅1.32噸,這樣可以再在兩弦中後部加裝哈乞開斯(47mm)機關炮各兩門,占用了兩個救生艇的位置,不過沒關係,還有兩個救生艇能裝十個人,反正等到用救生艇的時候估計連十個人都不夠了。
船首我還準備加裝兩個魚雷發射器,船尾加裝一個,不過這東西等到回了自己船廠再裝上吧!反正裝這個不是什麽太難的工作,隻要把他調整水平就行了。
再說國內配備魚雷的都沒有幾個,我太誇張了不太好。這樣下來,現在的火力係統和以前的火力係統重要差別不太大,而煤艙,彈藥艙裝的東西多了,整個船排水量沒有增加多少,標準排水量為590噸,滿載排水量變為700噸。這樣算下來,150mm炮兩門,120mm炮四門,機關炮4門,魚雷發射器三個,火力足夠強大,對付一艘巡洋艦沒有問題,也算是艘多能高速的炮艦。
火力係統預計時間10天。
不過越看越覺得不對勁,總覺得少點什麽,仔細看看才想起來,以現在的這種動力配置單煙囪已經不能適合它的壓力排放,一旦弄不好還會爆炸,將一桅二桅之間的前煙囪改為三節的伸縮式樣以外,在二桅和三桅之間再加一個兩節伸縮式煙囪來發揮現在動力係統最大的動力。
我想了想,在線圖上做了些刪改,將底層的煤倉和底層的彈藥倉加大,使用的空間為蒸汽機和鍋爐節省出的空間,還有部分縮減的船員艙位,同時將補給艙有限的加大,這些都是為了續航能力而改的,將船上人員縮減為七十人,取消了洋槍隊的十人編製,這樣能夠把多出來的人手放到新式火炮上去。
預計對動力係統的改建時間為15天。(如果真的如此改造30天時間是下不來的,以為要將所有的上層甲板全部拆卸掉,再重新安裝,非常麻煩)
第二十一章改裝(下)
接著改建的是二層建築,“福星號”共分三層,最底層自然是動力艙,再上來的就是二層建築,二層建築看似不重要,因為多是一些繁雜區,例如:廚房,食堂,船員艙,艦長室,彈藥艙,槍械倉庫,雜物室(各種工具,沙袋等戰鬥或者滅火時候要用的)等等。其實並非如此,二層建築可以說是影響到一艘軍艦快速作戰能力最重要的部分。而真正的船隻設計師除了對整個船形以及甲麵火炮有更好的創意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對二層建築的設計,也就是這裏的設計最能看出一個船隻設計師的功底。
船員艙分前後兩部分,前部為戰鬥人員艙,槍械倉庫設在這附近,設有三個向上的出口兩道旋梯和二道攀爬梯,後部為後勤人員艙,廚房補給艙等都設在這附近,設有向下出口三個,其中一道旋梯,兩道滑竿。後部還會有兩道攀爬梯向上,一個為通訊組出口,一個為緊急出口。
二層的彈藥艙要與下部的煤艙位置錯開,原本想將彈藥艙設在水下,可惜的是空間實在不夠,所以隻能占了一部分二層空間.同時彈藥艙靠外殼離船殼有一定距離,四周設有防火隔艙,並有浸濕了的棉花加沙袋加固,減少火災事故之外還有一定的防護裝甲的作用,艙內設有兩個幫浦,一個出水一個入水,作用當然是排水或是為了給炮彈降溫。二層彈藥艙需要有至少通向三個炮台區,分別是左弦,船頭和船尾,因為中國人的習慣是用左弦接戰,至於右弦的炮台區將堆放部分炮彈,或者將一部分炮彈置於望台下,便於運輸的地方。經過改裝後彈藥艙能攜帶150mm炮彈450枚或者120mm炮彈540枚,均衡攜帶量將為150mm炮彈120枚,120mm炮彈150枚,魚雷六條,機關炮彈2000發。(通常標配是每門高口徑炮50發,機關炮500發)
二層建築預計改裝時間18天。
然後要改進的就是“福星號”的火力係統,這是最關鍵的部分,殺敵滅船就靠它。原本船頭有武器是威斯窩斯70磅(160mm)前裝六角膛鋼炮1門、法華士40磅前膛鋼炮1門,射界很小,分別是180度和270度,改掉這些是必然的,我是很想裝三聯炮台的,可惜現在沒有,就算有了光自重就把船搞沉了,我隻能在船頭放兩門150mm的後膛速射炮兩門,首選克虜伯,其次,阿姆斯特朗也行,世界上也就這兩個炮廠現在有這種速射炮,江南製造局也有,不過故障率很高。算一下火力與自重的對比,兩門速射炮等同七十磅炮一門和40磅炮一門,每門僅重四噸。
其實這裏用到了我和魏翰他們一起設計出一種疊加式半防護炮塔,既前一炮塔的後部支撐後炮塔的前部,兩個炮塔各有一個通道口通往彈藥艙,前麵的防護裝甲為47mm的鋼板,沒辦法隻能把普通鋼板拿上來做了個半圓防護塔,不過即便這樣也比以前露天架設炮位來的好。重量根本增加不到那裏去
福星號船左右兩側加船尾各有一門法華士,射界不錯,位置也還可以,關於另三門炮的位置我不想變了,隻是把40磅炮換成120mm後膛速射炮,而且船尾也使用上這種疊加式炮塔。炮嘛!這個用江南製造局的就可以,原本這種炮在希肖老頭的船上有很多,不過由於我還有其他用途,暫時就不暴露自己的火力了。
這120mm速射炮四門的重量比三門40磅炮要輕的一些,自重僅1.32噸,這樣可以再在兩弦中後部加裝哈乞開斯(47mm)機關炮各兩門,占用了兩個救生艇的位置,不過沒關係,還有兩個救生艇能裝十個人,反正等到用救生艇的時候估計連十個人都不夠了。
船首我還準備加裝兩個魚雷發射器,船尾加裝一個,不過這東西等到回了自己船廠再裝上吧!反正裝這個不是什麽太難的工作,隻要把他調整水平就行了。
再說國內配備魚雷的都沒有幾個,我太誇張了不太好。這樣下來,現在的火力係統和以前的火力係統重要差別不太大,而煤艙,彈藥艙裝的東西多了,整個船排水量沒有增加多少,標準排水量為590噸,滿載排水量變為700噸。這樣算下來,150mm炮兩門,120mm炮四門,機關炮4門,魚雷發射器三個,火力足夠強大,對付一艘巡洋艦沒有問題,也算是艘多能高速的炮艦。
火力係統預計時間10天。
不過越看越覺得不對勁,總覺得少點什麽,仔細看看才想起來,以現在的這種動力配置單煙囪已經不能適合它的壓力排放,一旦弄不好還會爆炸,將一桅二桅之間的前煙囪改為三節的伸縮式樣以外,在二桅和三桅之間再加一個兩節伸縮式煙囪來發揮現在動力係統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