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有誰知國士(11)
八民國初年,有許多讓我深感困惑的人物,而楊度則是一道最解不開的謎:我真想不出,這個從少年時即壯誌堅信君主立憲的頑固政客,怎麽就在晚年加入了中共?我曾自作聰明地以為,是人格高尚的李大釗的聖像在絞架上的定格,讓楊度對舊勢力徹底絕望並覺悟,自茲幡然變成革命黨的同路人,並最終成為其中一員。我把這個“發現”寫了出來,被《人物》編輯部的朋友張偉濤拿去發表後,有幸被一位上海小女子自署其名,全文發表在湖北省委的《黨史天地》上,而發行量很大的上海《報刊文摘》和北京的《作家文摘》,又將此稿挺大篇幅地摘發了一通,弄得我啼笑皆非。其實,對楊度晚年轉變原因的推斷是十分牽強的,隻是按現時的政治標準對故人的善意拔高而已。你想,像楊度這樣一個舉國聞名的政壇獨行俠,一個隻相信自己的“曠代逸才”,怎麽會因一位比自己年輕的朋友的被難而徹底改變信念呢?他從來沒有變,是的,他從來沒有改變誌向,也從來沒有改變性格。誌在救國,性如遊俠;追求光明,嚮往刺激,這就是楊度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做世人睽睽怪事之所在。前清末年在日本留學時,留學生們都決心不惜以全體罷課回國為代價,來反對日本文部省的新規定,獨他這個中國留學生總會館幹事長卻主張和平交涉反對全體回國,他因此而觸犯眾怒並差一點被人刺殺。民國初年,國人都罵楊度為袁氏幫凶,但他卻說:“我等倡助帝製,實行救國,自問之不愆,何恤乎人言?”就是嘛!我這是救國啊,還在乎別人怎麽說?後來,他主動投奔孫中山門下,領受秘密工作,僕僕奔走於各軍閥豪門之間;再後來,他搖身變為中共地下黨員,甘冒殺身之禍從事情報工作,直至謝世,這一切,都不過是他一以貫之的追求的結果罷了——幫助“非常之人”,成就救國大業,一詞以蔽之:帝道也。縱橫捭闔,救難助危,獨樹一幟,樂善好施,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楊度,隻是在做古之縱橫家或遊俠所能做的事罷了。隨著北洋政府的垮台,楊度失去了接觸權力中樞的機會,便也失去了自身的“策士”的價值。兩千多年前,荀子即說過:“雖有國士之力,不能自舉其身。”楊度無法按自己的政治理想改造中國了,在幫助了袁世凱和孫中山之後,他便把最後的智慧獻給了最能代表他理想與性情的、尚處於“地下”的中國共產黨。我想,這或許是楊度之謎的答案。
九如果再去上海,我還想進萬國公墓一謁,除了再看看“文革”後修復了的民國“國母”及其父母的歸宿外,更想再到楊度先生的那方小小的綠地前呆一會兒。他的墓碑有兩方,一方是立著的,一方是臥著的。立著的是一方普通的花崗岩碑,碑文為:湘潭楊子先生之墓夏壽田題夏氏乃楊度的湖南同鄉兼同學再兼“洪憲帝製”的同黨,兩人私交甚密。夏的從政史比楊度還久遠:慈禧太後當政時即應詔赴京做官,袁世凱時代出任過上海萬國公墓裏的楊度墓“公府內史”,後因“籌安會”與楊度一道被新政府通緝,直係當家時他出仕曹錕幕府,楊度得以成為曹大帥的政治顧問,保薦人即這位夏壽田。由夏氏題寫楊度墓碑,最合適不過。隻是碑身太新,恐為依照“文革”前的原碑克隆的。臥碑是當代居士、書法家趙樸初生前所題,僅四個字:楊度之墓這顯然為重建後的一幢新碑。倒是碑前的墓石上刻著的那通死者平生介紹的文字有了稱謂,第一句即是:楊度同誌原名承瓚,字子,湖南湘潭人……
沒錯兒,承認他是“同誌”了。不過,竊以為,“先生”也罷,“同誌”也罷,都不盡合適;如若能在趙樸初題寫的那四個字前再加上“國士”兩個方方正正的大字,豈不妙哉?
2000年12月23日2005年7月28日
蒙塵獨秀峰——祭陳獨秀
蒙塵獨秀峰——祭陳獨秀(1)
第一次到安慶,隻想看一個地方——陳獨秀墓。我是念著唾罵故人的書開始識字的一代人。從小讀到大,“陳獨秀”一直是個臭烘烘的名字,尤其“文革”中林彪事發後,我們初一的政治課程就是天天學“黨內十次路線鬥爭”,作業就是按時間順序批判十次“反動路線頭子”,排名絕對分先後。所以,陳獨秀總是頭一名被十幾歲的天真學生們口誅筆伐的歷史罪人,之後,是他的學生輩的瞿秋白、李立三、羅章龍、王明、張國燾,以及共和國成立後的高崗與饒漱石、彭德懷、劉少奇、林彪。比比他之後的那些“左傾”、“右傾”代表和各個歷史時期“反黨集團”頭子,陳獨秀的罪名最多——他既是葬送了大革命的“右傾投降主義”代表,又是分裂黨的“托陳取消派”首領,而且,還是“拿日本特務機關津貼的間諜”!等長達遠不止十年的民族大劫難過後,我才一點點覺悟:那是對故人的怎樣的不公平啊!隨著瀰漫了幾十年的極“左”妖氛的不斷消逝,被魔鬼化的陳獨秀開始漸復人形,但遠沒恢復其神采奕奕之真相。與長時間的轟轟烈烈的唾罵相比,為其洗冤的動作實在太慢也太小。隻是把《毛澤東選集》裏的有關注釋修訂一下(刪除了“與日本特務機關合作,領取日寇的津貼,從事各種有利於日本侵略者的活動”和“帝國主義和國民黨的反對人民的卑汙的工具”等語,改為“把托派與漢奸相提並論,是由於當時在共產國際內流行著托派與帝國主義國家間諜組織有關、中國托派與日本帝國主義間諜組織有關的錯誤論斷所造成的”),就算是對中共最大的歷史沉冤的平反?在最新版(2002年9月)也是最權威(中共黨史研究室編輯,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共黨史中,他還犯有“右傾機會主義錯誤”,還是“托陳取消派”,還要為20世紀20年代“大革命”的失敗而承擔責任——讓人讀來,隻能覺得中共創始人陳獨秀反被黨所開除隻能是咎由自取。於是,無論是每年紀念五四運動,還是慶祝中共華誕,他總是不被緬懷的局外人。2001年“七一”之前,北京五四大街紅樓處的路口上出現了一麵金屬雕塑牆。這個曾被毛澤東追授為“五四運動總司令”的人總算是“上榜”了,但位置被擺得極不正常——蝕刻的牆麵上,左上方有“1919.5.4.”,下麵有幾個頭像,最上方是魯迅和蔡元培,中央位置留給了李大釗、毛澤東,而陳獨秀隻排在三角形雕塑的左下方,體量最小,隻比瞿秋白往上一點,不要說比當時的北大圖書館打工者毛澤東,甚至連他主編過的《青年雜誌》和《新青年》的封麵的大小也不如!
八民國初年,有許多讓我深感困惑的人物,而楊度則是一道最解不開的謎:我真想不出,這個從少年時即壯誌堅信君主立憲的頑固政客,怎麽就在晚年加入了中共?我曾自作聰明地以為,是人格高尚的李大釗的聖像在絞架上的定格,讓楊度對舊勢力徹底絕望並覺悟,自茲幡然變成革命黨的同路人,並最終成為其中一員。我把這個“發現”寫了出來,被《人物》編輯部的朋友張偉濤拿去發表後,有幸被一位上海小女子自署其名,全文發表在湖北省委的《黨史天地》上,而發行量很大的上海《報刊文摘》和北京的《作家文摘》,又將此稿挺大篇幅地摘發了一通,弄得我啼笑皆非。其實,對楊度晚年轉變原因的推斷是十分牽強的,隻是按現時的政治標準對故人的善意拔高而已。你想,像楊度這樣一個舉國聞名的政壇獨行俠,一個隻相信自己的“曠代逸才”,怎麽會因一位比自己年輕的朋友的被難而徹底改變信念呢?他從來沒有變,是的,他從來沒有改變誌向,也從來沒有改變性格。誌在救國,性如遊俠;追求光明,嚮往刺激,這就是楊度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做世人睽睽怪事之所在。前清末年在日本留學時,留學生們都決心不惜以全體罷課回國為代價,來反對日本文部省的新規定,獨他這個中國留學生總會館幹事長卻主張和平交涉反對全體回國,他因此而觸犯眾怒並差一點被人刺殺。民國初年,國人都罵楊度為袁氏幫凶,但他卻說:“我等倡助帝製,實行救國,自問之不愆,何恤乎人言?”就是嘛!我這是救國啊,還在乎別人怎麽說?後來,他主動投奔孫中山門下,領受秘密工作,僕僕奔走於各軍閥豪門之間;再後來,他搖身變為中共地下黨員,甘冒殺身之禍從事情報工作,直至謝世,這一切,都不過是他一以貫之的追求的結果罷了——幫助“非常之人”,成就救國大業,一詞以蔽之:帝道也。縱橫捭闔,救難助危,獨樹一幟,樂善好施,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楊度,隻是在做古之縱橫家或遊俠所能做的事罷了。隨著北洋政府的垮台,楊度失去了接觸權力中樞的機會,便也失去了自身的“策士”的價值。兩千多年前,荀子即說過:“雖有國士之力,不能自舉其身。”楊度無法按自己的政治理想改造中國了,在幫助了袁世凱和孫中山之後,他便把最後的智慧獻給了最能代表他理想與性情的、尚處於“地下”的中國共產黨。我想,這或許是楊度之謎的答案。
九如果再去上海,我還想進萬國公墓一謁,除了再看看“文革”後修復了的民國“國母”及其父母的歸宿外,更想再到楊度先生的那方小小的綠地前呆一會兒。他的墓碑有兩方,一方是立著的,一方是臥著的。立著的是一方普通的花崗岩碑,碑文為:湘潭楊子先生之墓夏壽田題夏氏乃楊度的湖南同鄉兼同學再兼“洪憲帝製”的同黨,兩人私交甚密。夏的從政史比楊度還久遠:慈禧太後當政時即應詔赴京做官,袁世凱時代出任過上海萬國公墓裏的楊度墓“公府內史”,後因“籌安會”與楊度一道被新政府通緝,直係當家時他出仕曹錕幕府,楊度得以成為曹大帥的政治顧問,保薦人即這位夏壽田。由夏氏題寫楊度墓碑,最合適不過。隻是碑身太新,恐為依照“文革”前的原碑克隆的。臥碑是當代居士、書法家趙樸初生前所題,僅四個字:楊度之墓這顯然為重建後的一幢新碑。倒是碑前的墓石上刻著的那通死者平生介紹的文字有了稱謂,第一句即是:楊度同誌原名承瓚,字子,湖南湘潭人……
沒錯兒,承認他是“同誌”了。不過,竊以為,“先生”也罷,“同誌”也罷,都不盡合適;如若能在趙樸初題寫的那四個字前再加上“國士”兩個方方正正的大字,豈不妙哉?
2000年12月23日2005年7月28日
蒙塵獨秀峰——祭陳獨秀
蒙塵獨秀峰——祭陳獨秀(1)
第一次到安慶,隻想看一個地方——陳獨秀墓。我是念著唾罵故人的書開始識字的一代人。從小讀到大,“陳獨秀”一直是個臭烘烘的名字,尤其“文革”中林彪事發後,我們初一的政治課程就是天天學“黨內十次路線鬥爭”,作業就是按時間順序批判十次“反動路線頭子”,排名絕對分先後。所以,陳獨秀總是頭一名被十幾歲的天真學生們口誅筆伐的歷史罪人,之後,是他的學生輩的瞿秋白、李立三、羅章龍、王明、張國燾,以及共和國成立後的高崗與饒漱石、彭德懷、劉少奇、林彪。比比他之後的那些“左傾”、“右傾”代表和各個歷史時期“反黨集團”頭子,陳獨秀的罪名最多——他既是葬送了大革命的“右傾投降主義”代表,又是分裂黨的“托陳取消派”首領,而且,還是“拿日本特務機關津貼的間諜”!等長達遠不止十年的民族大劫難過後,我才一點點覺悟:那是對故人的怎樣的不公平啊!隨著瀰漫了幾十年的極“左”妖氛的不斷消逝,被魔鬼化的陳獨秀開始漸復人形,但遠沒恢復其神采奕奕之真相。與長時間的轟轟烈烈的唾罵相比,為其洗冤的動作實在太慢也太小。隻是把《毛澤東選集》裏的有關注釋修訂一下(刪除了“與日本特務機關合作,領取日寇的津貼,從事各種有利於日本侵略者的活動”和“帝國主義和國民黨的反對人民的卑汙的工具”等語,改為“把托派與漢奸相提並論,是由於當時在共產國際內流行著托派與帝國主義國家間諜組織有關、中國托派與日本帝國主義間諜組織有關的錯誤論斷所造成的”),就算是對中共最大的歷史沉冤的平反?在最新版(2002年9月)也是最權威(中共黨史研究室編輯,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共黨史中,他還犯有“右傾機會主義錯誤”,還是“托陳取消派”,還要為20世紀20年代“大革命”的失敗而承擔責任——讓人讀來,隻能覺得中共創始人陳獨秀反被黨所開除隻能是咎由自取。於是,無論是每年紀念五四運動,還是慶祝中共華誕,他總是不被緬懷的局外人。2001年“七一”之前,北京五四大街紅樓處的路口上出現了一麵金屬雕塑牆。這個曾被毛澤東追授為“五四運動總司令”的人總算是“上榜”了,但位置被擺得極不正常——蝕刻的牆麵上,左上方有“1919.5.4.”,下麵有幾個頭像,最上方是魯迅和蔡元培,中央位置留給了李大釗、毛澤東,而陳獨秀隻排在三角形雕塑的左下方,體量最小,隻比瞿秋白往上一點,不要說比當時的北大圖書館打工者毛澤東,甚至連他主編過的《青年雜誌》和《新青年》的封麵的大小也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