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大人垂死時,是這樣向皇上推薦自己的繼任者的:“環顧宇內者,無出袁世凱右者”——須知,那個翹著白鬍子的合肥老頭兒可不是會輕易看得上別人的。
湖北武昌的兵變爆發後,清政府知道,唯有“回籍養屙”兩年多的袁世凱方能剿滅革命黨人。而影響著中國政局的外國勢力也把眼光盯到了安陽,東交民巷裏傳出的消息更幹脆:“大多數國家的代表均表示願意看到袁氏出來掌權。”
奇怪的是,最先“鬧革命”的湖北革命軍政府,竟然也把袁當成推翻清廷的第一人選。軍政府首領黎元洪甚至許諾:隻要你袁大哥回到革命路線上來,未來的國家一把手就是你的啦!
有黎致袁信為證:公果能歸來乎?與吾徒共扶大義,將見四百兆之人,皆皈心於公,將來民國總統選舉時,第一任中華共和大總統公固然不難從容獵取也。其他的革命黨人也致電洹上村,稱隻要袁“回旗北上,犁掃虜廷,”則“漢族之華盛頓唯閣下是望”。
更讓今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孫中山在接到袁的贊成共和的電文後,大喜過望,竟然對袁說出如此“刺耳”的頌語來:文(孫自稱)以菲材,辱膺國民推戴,受任以來,拮據張惶,力不副願。……幸得清帝遜位,民國確立、維持北方各部統一,此實惟公一人是賴。語雲:英雄造時勢。蓋謂是也。文(孫自稱)徒何功?過蒙獎譽,曷勝愧汗。新舊交替,萬機待舉,遺大投艱,非公莫辦。謹
虛左位,以俟明哲,曷勝佇立,翹望之至。把他捧得多高!
漳洹猶覺淺(14)
而革命黨人說話算話,在此後的民國首任大總統選舉中,代表全國十七個省的十七位議員們,所有的票上都寫著一個名字:袁世凱。要知道,這是連孫中山也未曾享過的一致首肯——先前選舉臨時大總統時,稟性各異的各省議員們就隻讓“國父”得了十六票(另一票得主為黃興)。所以,民國元年(1912年)2月15日,臨時參議院在大總統選舉結果出來以後,當即致電遠在北京的袁世凱:查世界歷史,選舉大總統,滿場一致者隻有華盛頓一人,公為再現。同人深幸公為世界之第二華盛頓,我中華民國第一華盛頓。革命黨人對未曾謀麵的袁世凱客氣得很吶!民國成立後,孫中山與黃興兩位革命黨首領應袁世凱之邀,先後抵達北京與之共商國是,這是近代中國三巨頭的第一次相見。多次密談後,孫中山的感慨是:“今日之中國,唯有交項城治理。”黃興也表示:袁總統“實為今日第一人物”。這和前清李鴻章的遺言“環顧宇內者,無出袁世凱右者”有什麽兩樣?
後人多稱孫中山不做民國首任大總統是出於革命家的博大胸襟與謙讓精神,而實際上,孫氏當時確沒把握坐穩江山,不然,他哪會如此輕率地犧牲自己浴血奮鬥多年爭來的勝果,而讓一個前清的備受爭議的人物去獨享!故欲治民國,非具新思想、舊經練、舊手段者不可,而袁總統適足當之。這是“國父”當時的說法,雖內蘊激勵袁氏的含意,但又何嚐不是中山先生政治觀點的坦白!既然中華民國的開國領袖都這樣講了,你能說這漳洹水既淺薄又粗俗嗎?看來,滿天下傳聞是老袁曾出賣了譚嗣同,捎帶著也出賣了“曠代之聖王”光緒皇帝,但他的聲譽在當時並未受太大的損失;而且,盡管他悍然稱帝得罪了天下人,但以他的側麵頭像為標誌的民國貨幣——銀元(俗稱“袁大頭”)卻一直使用到他死後的好多年。中國人不光在貨幣流通上需要他。
北洋軍閥集團隻是在這個首領死了之後,才分化了——安徽籍的段祺瑞的皖係,直隸籍的曹錕、馮國璋、吳佩孚的直係,奉天省(今遼寧)籍的張作霖的奉係,相繼成為袁世凱身後的北京政權的統治勢力。
極為巧合的是,各係獨霸北京政府的時間竟和袁世凱秉政的時間完全一樣,各領風騷整四年——
袁氏:1912年4月~1916年6月。
皖係:1916年6月~1920年7月。
直係:1920年7月~1924年10月。
奉係:1924年11月~1928年6月。
袁世凱之後,他的軍閥小兄弟們明爭暗鬥為的是權力,輪流執政憑的是武力。他們脾氣不同政見不同手段不同,但自始至終有一點他們是共同的,即他們誰也不能不高舉著袁世凱的旗幟。盡管他們也知道老袁晚年犯糊塗得罪了天下人,但其統禦天下的思想和手段卻是繼任者們離不了的寶貴遺產。他們自愧弗如,他們一脈相承。
隻有多變的馮玉祥對先大總統不客氣:愛寫丘八詩的二流軍閥馮玉祥,通過背叛而躋身為一流巨頭,在其獨攬河南省軍政大權之後,就下令將占地足足有二百多畝的洹上村的“袁氏逆產”用作安陽高級中學。到了20世紀30年代初,蔣介石的國民政府又將該校改稱河南省第二高級中學。又過了十多年,共產黨與國袁世凱就任大總統時接受外國駐華使節祝賀並與他們合影。民黨的數百萬軍隊展開了人類史上規模空前的內戰,河南安陽一帶乃“淮海戰役”(國民黨稱“徐蚌會戰”)的必爭之地,戰火無情,把這個中西合璧的豪華建築群炸成一地殘磚碎瓦!
湖北武昌的兵變爆發後,清政府知道,唯有“回籍養屙”兩年多的袁世凱方能剿滅革命黨人。而影響著中國政局的外國勢力也把眼光盯到了安陽,東交民巷裏傳出的消息更幹脆:“大多數國家的代表均表示願意看到袁氏出來掌權。”
奇怪的是,最先“鬧革命”的湖北革命軍政府,竟然也把袁當成推翻清廷的第一人選。軍政府首領黎元洪甚至許諾:隻要你袁大哥回到革命路線上來,未來的國家一把手就是你的啦!
有黎致袁信為證:公果能歸來乎?與吾徒共扶大義,將見四百兆之人,皆皈心於公,將來民國總統選舉時,第一任中華共和大總統公固然不難從容獵取也。其他的革命黨人也致電洹上村,稱隻要袁“回旗北上,犁掃虜廷,”則“漢族之華盛頓唯閣下是望”。
更讓今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孫中山在接到袁的贊成共和的電文後,大喜過望,竟然對袁說出如此“刺耳”的頌語來:文(孫自稱)以菲材,辱膺國民推戴,受任以來,拮據張惶,力不副願。……幸得清帝遜位,民國確立、維持北方各部統一,此實惟公一人是賴。語雲:英雄造時勢。蓋謂是也。文(孫自稱)徒何功?過蒙獎譽,曷勝愧汗。新舊交替,萬機待舉,遺大投艱,非公莫辦。謹
虛左位,以俟明哲,曷勝佇立,翹望之至。把他捧得多高!
漳洹猶覺淺(14)
而革命黨人說話算話,在此後的民國首任大總統選舉中,代表全國十七個省的十七位議員們,所有的票上都寫著一個名字:袁世凱。要知道,這是連孫中山也未曾享過的一致首肯——先前選舉臨時大總統時,稟性各異的各省議員們就隻讓“國父”得了十六票(另一票得主為黃興)。所以,民國元年(1912年)2月15日,臨時參議院在大總統選舉結果出來以後,當即致電遠在北京的袁世凱:查世界歷史,選舉大總統,滿場一致者隻有華盛頓一人,公為再現。同人深幸公為世界之第二華盛頓,我中華民國第一華盛頓。革命黨人對未曾謀麵的袁世凱客氣得很吶!民國成立後,孫中山與黃興兩位革命黨首領應袁世凱之邀,先後抵達北京與之共商國是,這是近代中國三巨頭的第一次相見。多次密談後,孫中山的感慨是:“今日之中國,唯有交項城治理。”黃興也表示:袁總統“實為今日第一人物”。這和前清李鴻章的遺言“環顧宇內者,無出袁世凱右者”有什麽兩樣?
後人多稱孫中山不做民國首任大總統是出於革命家的博大胸襟與謙讓精神,而實際上,孫氏當時確沒把握坐穩江山,不然,他哪會如此輕率地犧牲自己浴血奮鬥多年爭來的勝果,而讓一個前清的備受爭議的人物去獨享!故欲治民國,非具新思想、舊經練、舊手段者不可,而袁總統適足當之。這是“國父”當時的說法,雖內蘊激勵袁氏的含意,但又何嚐不是中山先生政治觀點的坦白!既然中華民國的開國領袖都這樣講了,你能說這漳洹水既淺薄又粗俗嗎?看來,滿天下傳聞是老袁曾出賣了譚嗣同,捎帶著也出賣了“曠代之聖王”光緒皇帝,但他的聲譽在當時並未受太大的損失;而且,盡管他悍然稱帝得罪了天下人,但以他的側麵頭像為標誌的民國貨幣——銀元(俗稱“袁大頭”)卻一直使用到他死後的好多年。中國人不光在貨幣流通上需要他。
北洋軍閥集團隻是在這個首領死了之後,才分化了——安徽籍的段祺瑞的皖係,直隸籍的曹錕、馮國璋、吳佩孚的直係,奉天省(今遼寧)籍的張作霖的奉係,相繼成為袁世凱身後的北京政權的統治勢力。
極為巧合的是,各係獨霸北京政府的時間竟和袁世凱秉政的時間完全一樣,各領風騷整四年——
袁氏:1912年4月~1916年6月。
皖係:1916年6月~1920年7月。
直係:1920年7月~1924年10月。
奉係:1924年11月~1928年6月。
袁世凱之後,他的軍閥小兄弟們明爭暗鬥為的是權力,輪流執政憑的是武力。他們脾氣不同政見不同手段不同,但自始至終有一點他們是共同的,即他們誰也不能不高舉著袁世凱的旗幟。盡管他們也知道老袁晚年犯糊塗得罪了天下人,但其統禦天下的思想和手段卻是繼任者們離不了的寶貴遺產。他們自愧弗如,他們一脈相承。
隻有多變的馮玉祥對先大總統不客氣:愛寫丘八詩的二流軍閥馮玉祥,通過背叛而躋身為一流巨頭,在其獨攬河南省軍政大權之後,就下令將占地足足有二百多畝的洹上村的“袁氏逆產”用作安陽高級中學。到了20世紀30年代初,蔣介石的國民政府又將該校改稱河南省第二高級中學。又過了十多年,共產黨與國袁世凱就任大總統時接受外國駐華使節祝賀並與他們合影。民黨的數百萬軍隊展開了人類史上規模空前的內戰,河南安陽一帶乃“淮海戰役”(國民黨稱“徐蚌會戰”)的必爭之地,戰火無情,把這個中西合璧的豪華建築群炸成一地殘磚碎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