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安陽市博物館的朱愛芹館長告訴我說:“文革”時,當地的“紅衛兵”當然來掘過袁墓,但因沒有炸藥,全憑鎬刨錘砸,所以,“造反”很不徹底,忙了一陣子隻好撤走了。
嗚呼!幸虧安陽是遠離大城市的地方,“紅小將”們“革命意誌”又不甚堅決,所以,中國近代頭號大壞蛋居然極為僥倖地保留了全屍,“陰魂”未散!
漳洹猶覺淺(4)
墓壙上方是一周探出頭來的青石塊,正麵一方石塊上鐫著這樣幾個字:中華民國五年八月興修
超二年六月望告成也就是說,袁林是袁世凱死後的兩個月裏開始施工的,耗時兩年才完工。
查史料,袁林的設計師為死者本人生前聘請的一位德國人。能請洋人為自己的陵寢繪製藍圖,這起碼錶明了八十多年前的那個矮胖的河南老頭兒思想並不如後人想像得那麽保守。這可是中華大地上第一座由外國人設計的君主陵園。
按中國人“入土為安”的規矩,袁世凱的兒子們並沒等墓地全部完工後才將亡父下葬(那樣的話,老袁豈不要遺臭兩年?),而是早在當年的八月二十四日就先將那個陰沉木的大棺材送進了墓室中。
到底是老外設計的建築,墓丘正麵上竟探出了一尊十分逼真的石獅頭像——這難免讓人想起歐洲那些老房子門口上方的裝飾性動物雕塑。設計師真的把這裏當成了死者的家。
不過,說來也真是和獅子有點緣——袁世凱呆過的地方,門口無不有石獅庇
佑。至少我見過的就有這幾處:天安門城下有兩尊石獅,民國二年(1913年)10月10日,他宣布就任中華民國首任大總統的儀式就是在天安門身後的太和殿前舉行的,然後,他登上了天安門檢閱了他的北洋大軍;鐵獅子胡同的前清海軍部門前也有一對石獅子,他從天安門下來後就去了那裏辦公——最早的總統府就設在那個大院裏;天安門西側的西苑(即中南海)門前也有兩尊石獅,遜清王室把那裏讓給民國政府後,老袁就把總統府從鐵獅子胡同搬了過去,並把南海南岸的寶月樓破牆改為“新華門”,把該門西側的那條街改叫“府右街”(意為總統府右邊的大街),使這些“袁氏之名”一直叫到了現在。然而,張牙舞爪的東方神話裏的獅子卻沒能保佑他,所以,靈魂出竅的他被用專列運抵安陽,又被八十人的“皇槓”抬到這裏後,便又有了這尊“真”的獅子相伴。
石獅上方,墓草萋萋。
對了,袁林還真是一片蔚然的林子。陵園裏外,到處都是鬆、柏、槐等半粗的樹。最初的袁林,因經費緊張,樹稀難成林,是袁家自費移種來很多樹,才使這黃土地上有了一方綠洲。這是袁靜雪告訴我們的。老袁有十個妻妾,三十二個子女,四十九個孫子孫女,若一個兒孫種上十棵樹,那就是八百多棵樹啊!單從綠化工程上來講,還真是多子多蔭。
但袁墓稱“林”,不是因為樹多,而是另有故事。這是我在袁林裏的小攤兒上買到的一本小冊子上讀到的。
此書說,“袁林”是後來也當過民國大總統的徐世昌命名的。老袁入土後,袁的長子袁克定理所當然地請“世伯”徐世昌題寫“袁陵”二字。
徐世昌乃出生於附近的衛輝縣書香世家的布衣寒士,早年在豫北、豫東各縣以當私塾老師和縣政府文書為業,偶然遊歷袁家花園時,與慕名已久的袁世凱相識,兩人“縱談古今成敗、中西奇異”後,遂結金蘭之好(徐大袁四歲)。徐當時就認定:“他日治天下者,必斯人!”後來,正是仗義疏財的袁世凱出資供他去北京趕考,他才一步登天,成為帝都裏的翰林,在袁世凱發跡後又一直與袁共事,並成為袁的頭號心腹。徐世昌精明過人,袁克定曾以“水晶狐狸”名之,並
1918年6月,袁世凱的墓園竣工。樹是其遺屬出資種植的。這是當時拍攝的照片。得到官場認同,其為人可窺一斑。徐世昌告誡老侄:陵乃帝王之墓,令尊生前稱帝未成,且已自行取消“洪憲”年號,故用“袁陵”不妥。袁克定爭辯說,亡父大斂時即身著皇帝的冕服嘛!但老徐明白,一來因老袁死時正值初夏,其粗胖的屍身暴脹得沒合適壽衣可穿了,不得已才罩上了稱帝時做的冕服;二來老袁著帝製服飾入殮是藏在棺內的事,但若堂堂正正把其未做完的皇帝夢擺在陽間炫耀,卻萬萬不敢。所以徐世昌又引經據典:“《說文解字》中,陵與林可相互借用,避陵之嫌,卻有陵之實,就稱袁公林,如何?”做不成新皇帝的跛足袁大公子還能“如何”?隻得允之。
安陽城外洹水之上,遂有了這空前壯觀的偌大墓葬——除了袁林本身這近一百四十畝地外,袁家還買斷周圍泱泱上千畝地為祭田。
當年民國政府為先大總統發殯時,隻批了五十萬銀元建墓。對這樣一座宏大的陵園來說,這筆錢根本不夠。是時任國務總理的段祺瑞和負責工程的河南巡按使(省長)田文烈等一班袁之北洋舊部又共同集資了二十多萬元,“萃袍澤三十
年之誼,竟山陵一簣之功”(田向政府報告語),才得以將袁林建成。
嗚呼!幸虧安陽是遠離大城市的地方,“紅小將”們“革命意誌”又不甚堅決,所以,中國近代頭號大壞蛋居然極為僥倖地保留了全屍,“陰魂”未散!
漳洹猶覺淺(4)
墓壙上方是一周探出頭來的青石塊,正麵一方石塊上鐫著這樣幾個字:中華民國五年八月興修
超二年六月望告成也就是說,袁林是袁世凱死後的兩個月裏開始施工的,耗時兩年才完工。
查史料,袁林的設計師為死者本人生前聘請的一位德國人。能請洋人為自己的陵寢繪製藍圖,這起碼錶明了八十多年前的那個矮胖的河南老頭兒思想並不如後人想像得那麽保守。這可是中華大地上第一座由外國人設計的君主陵園。
按中國人“入土為安”的規矩,袁世凱的兒子們並沒等墓地全部完工後才將亡父下葬(那樣的話,老袁豈不要遺臭兩年?),而是早在當年的八月二十四日就先將那個陰沉木的大棺材送進了墓室中。
到底是老外設計的建築,墓丘正麵上竟探出了一尊十分逼真的石獅頭像——這難免讓人想起歐洲那些老房子門口上方的裝飾性動物雕塑。設計師真的把這裏當成了死者的家。
不過,說來也真是和獅子有點緣——袁世凱呆過的地方,門口無不有石獅庇
佑。至少我見過的就有這幾處:天安門城下有兩尊石獅,民國二年(1913年)10月10日,他宣布就任中華民國首任大總統的儀式就是在天安門身後的太和殿前舉行的,然後,他登上了天安門檢閱了他的北洋大軍;鐵獅子胡同的前清海軍部門前也有一對石獅子,他從天安門下來後就去了那裏辦公——最早的總統府就設在那個大院裏;天安門西側的西苑(即中南海)門前也有兩尊石獅,遜清王室把那裏讓給民國政府後,老袁就把總統府從鐵獅子胡同搬了過去,並把南海南岸的寶月樓破牆改為“新華門”,把該門西側的那條街改叫“府右街”(意為總統府右邊的大街),使這些“袁氏之名”一直叫到了現在。然而,張牙舞爪的東方神話裏的獅子卻沒能保佑他,所以,靈魂出竅的他被用專列運抵安陽,又被八十人的“皇槓”抬到這裏後,便又有了這尊“真”的獅子相伴。
石獅上方,墓草萋萋。
對了,袁林還真是一片蔚然的林子。陵園裏外,到處都是鬆、柏、槐等半粗的樹。最初的袁林,因經費緊張,樹稀難成林,是袁家自費移種來很多樹,才使這黃土地上有了一方綠洲。這是袁靜雪告訴我們的。老袁有十個妻妾,三十二個子女,四十九個孫子孫女,若一個兒孫種上十棵樹,那就是八百多棵樹啊!單從綠化工程上來講,還真是多子多蔭。
但袁墓稱“林”,不是因為樹多,而是另有故事。這是我在袁林裏的小攤兒上買到的一本小冊子上讀到的。
此書說,“袁林”是後來也當過民國大總統的徐世昌命名的。老袁入土後,袁的長子袁克定理所當然地請“世伯”徐世昌題寫“袁陵”二字。
徐世昌乃出生於附近的衛輝縣書香世家的布衣寒士,早年在豫北、豫東各縣以當私塾老師和縣政府文書為業,偶然遊歷袁家花園時,與慕名已久的袁世凱相識,兩人“縱談古今成敗、中西奇異”後,遂結金蘭之好(徐大袁四歲)。徐當時就認定:“他日治天下者,必斯人!”後來,正是仗義疏財的袁世凱出資供他去北京趕考,他才一步登天,成為帝都裏的翰林,在袁世凱發跡後又一直與袁共事,並成為袁的頭號心腹。徐世昌精明過人,袁克定曾以“水晶狐狸”名之,並
1918年6月,袁世凱的墓園竣工。樹是其遺屬出資種植的。這是當時拍攝的照片。得到官場認同,其為人可窺一斑。徐世昌告誡老侄:陵乃帝王之墓,令尊生前稱帝未成,且已自行取消“洪憲”年號,故用“袁陵”不妥。袁克定爭辯說,亡父大斂時即身著皇帝的冕服嘛!但老徐明白,一來因老袁死時正值初夏,其粗胖的屍身暴脹得沒合適壽衣可穿了,不得已才罩上了稱帝時做的冕服;二來老袁著帝製服飾入殮是藏在棺內的事,但若堂堂正正把其未做完的皇帝夢擺在陽間炫耀,卻萬萬不敢。所以徐世昌又引經據典:“《說文解字》中,陵與林可相互借用,避陵之嫌,卻有陵之實,就稱袁公林,如何?”做不成新皇帝的跛足袁大公子還能“如何”?隻得允之。
安陽城外洹水之上,遂有了這空前壯觀的偌大墓葬——除了袁林本身這近一百四十畝地外,袁家還買斷周圍泱泱上千畝地為祭田。
當年民國政府為先大總統發殯時,隻批了五十萬銀元建墓。對這樣一座宏大的陵園來說,這筆錢根本不夠。是時任國務總理的段祺瑞和負責工程的河南巡按使(省長)田文烈等一班袁之北洋舊部又共同集資了二十多萬元,“萃袍澤三十
年之誼,竟山陵一簣之功”(田向政府報告語),才得以將袁林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