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個官職,可以說頗有些實質意義。但是,在陝西道監察禦史任實任時間很短,不久便放在編纂《四庫全書》任上。而浙江巡撫和大理寺少卿,雖為單獨實職,但又置身京師地麵,壓在天子腳下。幹隆帝對於下屬貪官汙吏懲治又嚴厲。據此情況,帥承瀛有幾個腦袋敢做出意外!
在清季,官員想發財,得要外任。盡管幹隆是個英明、勵精圖治的君主,但是他哪裏會管得許多,麵麵俱到!為此,那些外放的官員,便有了發財的機會。常言,“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即指此言,大有人在。
再者,人與人不同,官與官有異。帥承瀛生來情性直正,蔑視貪官,主持清白。他有句名言,便是“憑本事吃飯”、“凡事要來得明去得白”。正因如此,他與貪官汙吏素合不來,更恨怨那些為非作歹的奸商。
傳說曾有這樣一件事:
帥承瀛的家鄉尋陽南邊,便是揚子江。
尋南的人,多以打魚為生。
在尋南的江邊上,有著一個外號叫“蠟燭頭”的魚行商。
他為什麽獲取了這個賀號呢?
那是因為他既吝牆,又苛刻。據說,他家用蠟,總是點到底為止,有時竟將那流淌下來凝固了的蠟油子拾起來,捏成小蠟頭,再點;有時,還上廟堂拔人家送上的蠟頭子。而他對於捕魚的人,卻非常嚴厲,凡事總想占人家的便宜,拔一毛利於他人都不為之。
正因為如此,大夥都叫他“蠟燭頭”。
一日,帥承瀛欲乘船去江西廬山,便來到了揚子江邊。
那個“蠟燭頭”耳朵更長,聽說帥承瀛是鄂東有名才子,便找了來,要他給自己的兒子取個雅號,給兒子的書房取個堂號,並要給題寫成匾額。
原來,“蠟燭頭”的兒子得中了秀才,很想再有長進,長大好做大官,享清福。他見帥承瀛的名氣大,是個寄託,便要帥承瀛題字。
帥承瀛聽了後,便欣然為之。
他給“蠟燭頭”的兒子取號為“海山先生”,給其書房取號為“衡玉山房”。
“蠟燭頭”看了,高興得不得了。回去後,鐫成匾額便懸了起來。
不久,帥承瀛的幾個同窗看到了那匾額,便跑來質問道:
“都說你厭奸商,恨髒官。可是,你怎麽給個奸商起那麽好的名號呢?”
“啥名號?”
“‘海山’、‘衡玉’唄。”
帥承瀛聽了,笑道:
“看來,你等是不甚了解了。”
“不甚了解?”
“對。”
“對?”
“我問你,祝壽的對蠟,上麵有副常用的聯,是啥來著?”
“上聯:福如東海;下聯:壽比南山。”
“好。若對蠟燃過前三個字,下剩的字又該是啥來著?”
“‘海’“‘山’。”
“這就對了。蠟燃此,豈不是蠟燭頭!”
“那麽‘衡玉山房’呢?”
“你將‘衡玉’二字拆開看看。”
友人聽了,想了想,說道:
“‘魚行主’?”
“對了。這個魚商,豈不就是魚行主!”
“好好,貼切,挖苦。”
“蠟燭頭。”
“魚行主。”
大家都叫起好來,都為帥承瀛的才智所嘆服。
帥承瀛晚年,還與《紅樓夢》後四十回續書發生了關係。
那是由高鶚與程偉元二友所引起的。
帥承瀛雖居高位,但不願結交官府權勢。由於此種稟賦的註定,使得他多有貧困友人,尤其久試不第、且有實才的學子,他最喜交遊。他在順天府丞任上時,其在尋陽老家的好友高鶚,以及高鶚的好友程偉元,與他過從甚密,甚至因候考幹脆落居於他家。此間,與他交往較厚的好友,還有禮部尚書德保、上書房總師傅竇光鼐。
高鶚,字蘭墅,又字雲士、蘭史,別署紅樓外史,又稱夢覺主人,奉天鐵嶺人,距帥承瀛老家尋陽僅二百餘裏地。他小帥承瀛10歲,活了77歲。少年有為,屢試不第。幹隆五十三年(1788年)戊申科鄉試時,他前來找在順天府丞任上的帥承瀛幫忙。帥承瀛在翰林院編修任上及纂修《四庫全書》期間結下的好友、同事德保,此時正好出任順天府鄉試主考。
德保,吉林亮馬橋人,滿洲正白旗。其先祖為石都圖。其父永寧。其兄觀保,姓索綽洛氏,字仲容,一字潤亭,號定圃,又號龐林,幹隆二年(1737年)丁已科殿試,與兄觀保同登進士,復同授翰林院編修,兄弟二人相繼同為翰林院掌院學士,不久觀保出任工部尚書,德保同時出任禮部尚書。卒諡文莊。有《樂賢堂詩文鈔》傳世。與帥承瀛同在《四庫全書》纂修任上時,德保以經筵講官、禮部尚書兼管樂部、太常寺、鴻臚寺事務銜就任總閱官第一名。
此時,帥承瀛將高鶚參加鄉試事與德保說了,並準他在順天府應試,結果取中舉人。
幹隆六十年(1795年)乙卯恩科,高鶚參加會試、殿試,帥承瀛又與總裁竇光鼐說了。
在清季,官員想發財,得要外任。盡管幹隆是個英明、勵精圖治的君主,但是他哪裏會管得許多,麵麵俱到!為此,那些外放的官員,便有了發財的機會。常言,“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即指此言,大有人在。
再者,人與人不同,官與官有異。帥承瀛生來情性直正,蔑視貪官,主持清白。他有句名言,便是“憑本事吃飯”、“凡事要來得明去得白”。正因如此,他與貪官汙吏素合不來,更恨怨那些為非作歹的奸商。
傳說曾有這樣一件事:
帥承瀛的家鄉尋陽南邊,便是揚子江。
尋南的人,多以打魚為生。
在尋南的江邊上,有著一個外號叫“蠟燭頭”的魚行商。
他為什麽獲取了這個賀號呢?
那是因為他既吝牆,又苛刻。據說,他家用蠟,總是點到底為止,有時竟將那流淌下來凝固了的蠟油子拾起來,捏成小蠟頭,再點;有時,還上廟堂拔人家送上的蠟頭子。而他對於捕魚的人,卻非常嚴厲,凡事總想占人家的便宜,拔一毛利於他人都不為之。
正因為如此,大夥都叫他“蠟燭頭”。
一日,帥承瀛欲乘船去江西廬山,便來到了揚子江邊。
那個“蠟燭頭”耳朵更長,聽說帥承瀛是鄂東有名才子,便找了來,要他給自己的兒子取個雅號,給兒子的書房取個堂號,並要給題寫成匾額。
原來,“蠟燭頭”的兒子得中了秀才,很想再有長進,長大好做大官,享清福。他見帥承瀛的名氣大,是個寄託,便要帥承瀛題字。
帥承瀛聽了後,便欣然為之。
他給“蠟燭頭”的兒子取號為“海山先生”,給其書房取號為“衡玉山房”。
“蠟燭頭”看了,高興得不得了。回去後,鐫成匾額便懸了起來。
不久,帥承瀛的幾個同窗看到了那匾額,便跑來質問道:
“都說你厭奸商,恨髒官。可是,你怎麽給個奸商起那麽好的名號呢?”
“啥名號?”
“‘海山’、‘衡玉’唄。”
帥承瀛聽了,笑道:
“看來,你等是不甚了解了。”
“不甚了解?”
“對。”
“對?”
“我問你,祝壽的對蠟,上麵有副常用的聯,是啥來著?”
“上聯:福如東海;下聯:壽比南山。”
“好。若對蠟燃過前三個字,下剩的字又該是啥來著?”
“‘海’“‘山’。”
“這就對了。蠟燃此,豈不是蠟燭頭!”
“那麽‘衡玉山房’呢?”
“你將‘衡玉’二字拆開看看。”
友人聽了,想了想,說道:
“‘魚行主’?”
“對了。這個魚商,豈不就是魚行主!”
“好好,貼切,挖苦。”
“蠟燭頭。”
“魚行主。”
大家都叫起好來,都為帥承瀛的才智所嘆服。
帥承瀛晚年,還與《紅樓夢》後四十回續書發生了關係。
那是由高鶚與程偉元二友所引起的。
帥承瀛雖居高位,但不願結交官府權勢。由於此種稟賦的註定,使得他多有貧困友人,尤其久試不第、且有實才的學子,他最喜交遊。他在順天府丞任上時,其在尋陽老家的好友高鶚,以及高鶚的好友程偉元,與他過從甚密,甚至因候考幹脆落居於他家。此間,與他交往較厚的好友,還有禮部尚書德保、上書房總師傅竇光鼐。
高鶚,字蘭墅,又字雲士、蘭史,別署紅樓外史,又稱夢覺主人,奉天鐵嶺人,距帥承瀛老家尋陽僅二百餘裏地。他小帥承瀛10歲,活了77歲。少年有為,屢試不第。幹隆五十三年(1788年)戊申科鄉試時,他前來找在順天府丞任上的帥承瀛幫忙。帥承瀛在翰林院編修任上及纂修《四庫全書》期間結下的好友、同事德保,此時正好出任順天府鄉試主考。
德保,吉林亮馬橋人,滿洲正白旗。其先祖為石都圖。其父永寧。其兄觀保,姓索綽洛氏,字仲容,一字潤亭,號定圃,又號龐林,幹隆二年(1737年)丁已科殿試,與兄觀保同登進士,復同授翰林院編修,兄弟二人相繼同為翰林院掌院學士,不久觀保出任工部尚書,德保同時出任禮部尚書。卒諡文莊。有《樂賢堂詩文鈔》傳世。與帥承瀛同在《四庫全書》纂修任上時,德保以經筵講官、禮部尚書兼管樂部、太常寺、鴻臚寺事務銜就任總閱官第一名。
此時,帥承瀛將高鶚參加鄉試事與德保說了,並準他在順天府應試,結果取中舉人。
幹隆六十年(1795年)乙卯恩科,高鶚參加會試、殿試,帥承瀛又與總裁竇光鼐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