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承瀛與海寧陳氏,皆起身於豆腐世家。這種巧合,自然討幹隆介意。
幹隆與帥承瀛來到海寧陳家,“升堂垂詢家世”後,將帥承瀛喚到一邊,說道:
“帥愛卿,朕待你如何?”
帥承瀛聞聽,急忙跪曰:
“回稟聖上:恩寵如山,臣終生難忘。”
“既然如此,朕就不拿你當外人了。今有一事,與你商榷,你當守收口如瓶,不得外傳。”
“臣萬死不敢。”
“那就請起述話。”
“謝皇上。”
帥承瀛隨即站起。
幹隆說道:
“朕本次南下,絕屬家事。朝野所傳,大概你也有所聞。可是,本次來,仍然沒有見到最親的人,與前幾次的結果一樣,豈不令朕失望。”
帥承瀛對此亦略知一二,心照不宣。幹隆所說“最親的人”,即指所要尋找的親生父母也。
這會兒,帥承瀛聽了幹隆的話後,說道:
“啟票聖上:這次南巡,不同前幾次。這次到海寧,聖上所要見的最親的人已經見到了,願望已經達到了,臣早當祝賀。”
幹隆聽了,有些莫名其妙,問道:
“愛卿此話何來?”
帥承瀛湊前一步,悄聲說道:
“昨日同聖上來時,聖上曾去陳氏祖堂拜祭,不知聖上可看到了什麽?”
“在祖堂外間臥房處,見一雙木床,木床下放兩雙鞋子、一幹一坤。”
“那張木床可是陳氏先人臥床?”
“正是陳閣老夫婦臥床。”
“那麽,其床下的一男一女鞋當也是先人的了?”
“正是陳閣老夫婦鞋屐。”
“你看到這雙鞋子,就等於見到最親的人了。”
“怎麽見得?”
“你見到這雙鞋子,就等於你已被承認了。”
“如何說來?”
“那鞋子可是怎樣放著來的?”
“頭裏跟外。”
“頭裏跟外,證明鞋倒放,‘倒’諧音為‘到’。”
“這與我有何相關?”
“啟稟聖上:江南有一俗語,將鞋子稱之為什麽來著?”
“將鞋稱之為‘孩子’。”
“啟稟聖上:那麽承認鞋子到了,這話又該咋說?”
“孩子到了。”
幹隆說到這裏,晃然大悟,感激地說道:
“不瞞俗話傳‘老主同場少主師’,愛卿真乃我的親兄愛弟也。”
“啟稟皇上:臣隻是做了應盡的事,如此尊稱,實不敢當。”
“既如此,愛卿就不必推辭了。”
“謝主隆恩。”
帥承瀛再次跪地拜謝。
海寧陳宅有隅園一處。幹隆南巡六次,其中有四次住在陳家,並以隅園為行宮,遂將隅園改稱“安瀾園”。“安瀾園”,自有其巡視海塘,以安波瀾洪濤之意;又有安定生息、駐足尋根之情,可謂一語雙關也。為此,他曾寫詩二首。
其一,《駐陳氏安瀾園即事雜詠》
名園陳氏業,
題曰安瀾園。
至止緣觀海,
居停暫解鞍。
金堤築籌固,
沙清漲希寬。
總廑萬民戚,
非尋一次歡。
其二,《駐陳氏安瀾園,疊舊韻即事雜吟六首》中前首詩:
如杭第一要,
籌奠海塘瀾。
水路便方舸,
江城此脫鞍。
汝潮仍似舊,
宵肝那能寬。
增我因心懼,
慚其載道歡。
其詩,既有“金堤築籌固”、“籌奠海塘瀾”,說明築海塘堤防事;也有“宵旰那能寬”、“慚其載道歡”,頗為隱意費解,似有親情之味。
隨即,幹隆又為陳氏祖堂題寫了“爰日堂”、“春暉堂”匾額。“爰日”、“春暉”,皆是用兒子敬孝父母典故,更是說明其親情之意。
唐代詩人孟郊《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
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其“春暉”二字,蓋源於此。
對於帥承瀛扈駕南巡,駐蹕海寧陳宅事,在帥承瀛的傳下來的一首詩中也有記載。其詩雲:
钜族鹽官高渤海,
異聞百代每傳疑。
冕旒漢製終難復,
曾向安瀾駐翠蕤。
幹隆帝一生中,六次南巡。每次南巡,多是駕幸揚州。揚州是當時兩淮鹽商薈集之地,比其他地方都為繁華,商人也富足。幹隆帝為了巡幸時休息遊樂之用,要商人出資在揚州建造行宮園林。據檔案《揚州行宮名勝全圖》標記,揚州行宮,有宮殿樓廊5154間,亭台195座。行宮間,古玩珍寶、花木竹石無計,景物陳設、風物布置處處。由此一來,致使揚州市容鼎盛,風氣大變,奢華無比。
幹隆這次南巡,同樣來到揚州。當禦舟將至鎮江,相距還有十餘裏時,遙望揚子江岸上,著一大壽桃,碩大無比,顏色嬌嫩,紅翠可愛。待禦舟將近,忽煙火大發,光焰四射,蛇掣霞騰,幾眩人目。正在人晃忽間,巨桃忽裂,現一劇台,上有人數百,正在表演壽山福海折子戲。此景令人驚異,若在仙境一般。
幹隆與帥承瀛來到海寧陳家,“升堂垂詢家世”後,將帥承瀛喚到一邊,說道:
“帥愛卿,朕待你如何?”
帥承瀛聞聽,急忙跪曰:
“回稟聖上:恩寵如山,臣終生難忘。”
“既然如此,朕就不拿你當外人了。今有一事,與你商榷,你當守收口如瓶,不得外傳。”
“臣萬死不敢。”
“那就請起述話。”
“謝皇上。”
帥承瀛隨即站起。
幹隆說道:
“朕本次南下,絕屬家事。朝野所傳,大概你也有所聞。可是,本次來,仍然沒有見到最親的人,與前幾次的結果一樣,豈不令朕失望。”
帥承瀛對此亦略知一二,心照不宣。幹隆所說“最親的人”,即指所要尋找的親生父母也。
這會兒,帥承瀛聽了幹隆的話後,說道:
“啟票聖上:這次南巡,不同前幾次。這次到海寧,聖上所要見的最親的人已經見到了,願望已經達到了,臣早當祝賀。”
幹隆聽了,有些莫名其妙,問道:
“愛卿此話何來?”
帥承瀛湊前一步,悄聲說道:
“昨日同聖上來時,聖上曾去陳氏祖堂拜祭,不知聖上可看到了什麽?”
“在祖堂外間臥房處,見一雙木床,木床下放兩雙鞋子、一幹一坤。”
“那張木床可是陳氏先人臥床?”
“正是陳閣老夫婦臥床。”
“那麽,其床下的一男一女鞋當也是先人的了?”
“正是陳閣老夫婦鞋屐。”
“你看到這雙鞋子,就等於見到最親的人了。”
“怎麽見得?”
“你見到這雙鞋子,就等於你已被承認了。”
“如何說來?”
“那鞋子可是怎樣放著來的?”
“頭裏跟外。”
“頭裏跟外,證明鞋倒放,‘倒’諧音為‘到’。”
“這與我有何相關?”
“啟稟聖上:江南有一俗語,將鞋子稱之為什麽來著?”
“將鞋稱之為‘孩子’。”
“啟稟聖上:那麽承認鞋子到了,這話又該咋說?”
“孩子到了。”
幹隆說到這裏,晃然大悟,感激地說道:
“不瞞俗話傳‘老主同場少主師’,愛卿真乃我的親兄愛弟也。”
“啟稟皇上:臣隻是做了應盡的事,如此尊稱,實不敢當。”
“既如此,愛卿就不必推辭了。”
“謝主隆恩。”
帥承瀛再次跪地拜謝。
海寧陳宅有隅園一處。幹隆南巡六次,其中有四次住在陳家,並以隅園為行宮,遂將隅園改稱“安瀾園”。“安瀾園”,自有其巡視海塘,以安波瀾洪濤之意;又有安定生息、駐足尋根之情,可謂一語雙關也。為此,他曾寫詩二首。
其一,《駐陳氏安瀾園即事雜詠》
名園陳氏業,
題曰安瀾園。
至止緣觀海,
居停暫解鞍。
金堤築籌固,
沙清漲希寬。
總廑萬民戚,
非尋一次歡。
其二,《駐陳氏安瀾園,疊舊韻即事雜吟六首》中前首詩:
如杭第一要,
籌奠海塘瀾。
水路便方舸,
江城此脫鞍。
汝潮仍似舊,
宵肝那能寬。
增我因心懼,
慚其載道歡。
其詩,既有“金堤築籌固”、“籌奠海塘瀾”,說明築海塘堤防事;也有“宵旰那能寬”、“慚其載道歡”,頗為隱意費解,似有親情之味。
隨即,幹隆又為陳氏祖堂題寫了“爰日堂”、“春暉堂”匾額。“爰日”、“春暉”,皆是用兒子敬孝父母典故,更是說明其親情之意。
唐代詩人孟郊《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
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其“春暉”二字,蓋源於此。
對於帥承瀛扈駕南巡,駐蹕海寧陳宅事,在帥承瀛的傳下來的一首詩中也有記載。其詩雲:
钜族鹽官高渤海,
異聞百代每傳疑。
冕旒漢製終難復,
曾向安瀾駐翠蕤。
幹隆帝一生中,六次南巡。每次南巡,多是駕幸揚州。揚州是當時兩淮鹽商薈集之地,比其他地方都為繁華,商人也富足。幹隆帝為了巡幸時休息遊樂之用,要商人出資在揚州建造行宮園林。據檔案《揚州行宮名勝全圖》標記,揚州行宮,有宮殿樓廊5154間,亭台195座。行宮間,古玩珍寶、花木竹石無計,景物陳設、風物布置處處。由此一來,致使揚州市容鼎盛,風氣大變,奢華無比。
幹隆這次南巡,同樣來到揚州。當禦舟將至鎮江,相距還有十餘裏時,遙望揚子江岸上,著一大壽桃,碩大無比,顏色嬌嫩,紅翠可愛。待禦舟將近,忽煙火大發,光焰四射,蛇掣霞騰,幾眩人目。正在人晃忽間,巨桃忽裂,現一劇台,上有人數百,正在表演壽山福海折子戲。此景令人驚異,若在仙境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