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日,天剛蒙蒙亮時,永琰又在小太監的護送下,手執白紗燈,向“味餘書室”走來。待他跨進書房門時,見師傅帥承瀛已經端坐在書房前麵的至聖大成先師孔子聖像前麵了。


    永琰見過師傅,便徑直地回到原座位。


    帥承瀛望了望,便講起皇子的必修課《帝王聖鑒》。他說道:


    “帝王者,當以堯舜為風範,以桀紂為忌戒,切不可一意孤行;帝王者,當以黎民為根本,以自傲為杜絕,切不可忘乎所以。《魏鄭公文集》中有雲:‘凡皆之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實繁,直終者蓋寡。豈取之易守之難乎?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誌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實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苟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其這段文字,在於說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又,《魏源集?默觚》中有雲:‘暑極不生暑而生寒,寒極不生寒而生暑。……故不如意之事,如意之所伏也;快意之事,忤意之所乘也。……悄與長聚門,禍與福同根。豈惟世事物理有然哉?學問之道,其得之不難者,失之必易;惟艱難以得之者,斯能兢業以守之。’其這段文字,在於說明‘得之不難,失之必易’的道理。又,《韓非子?現行》中有雲:‘古之人,目短於自見,故以鏡觀麵;智短於自知,故以道正己。故鏡無見疵之罪,道無期過之怨。目失鏡則無以正鬚眉,身失道則無以知迷惑。西門豹之性急,故佩韋以自緩;董安於之心緩,故佩弦以自急。故以有餘補不足,以長續短之謂明主。’其這段文字,在於說明‘取長補短,就優去劣’的道理。又,宋司馬光《資治通鑑》中有雲:‘唐太宗謂侍臣曰:‘朕有二喜一懼,此年豐稔,長安鬥粟直三四錢,一喜也;北虜久服,邊鄙無虞,二喜也;治安則驕侈易生,驕侈則備亡立至,此一懼也。’其這段文字,在於說明‘為王所重,為王所懼’的事宜。又,宋司馬光《資治通鑑》中有雲:‘上思征不已。謂侍臣曰:‘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徵沒,朕亡一鏡矣。’其這段文字,在於說明‘以人為鏡,帝君之典’的事宜。又,宋司馬光《資治通鑑》中有雲:‘太宗令封得彝舉賢,久無所舉。上詣之,對曰:‘非不盡心,但於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古之致治者,豈借才於異我乎?正患不能識,安可誣一世之人。’德彝慚而退。’其這段文字,在於說明‘舉賢任能,事關至大’的道理。又,《新序》中有雲:‘晉平公問於叔向,曰:‘國家之患孰為大?’對曰:‘大臣重祿而不極諫,近臣畏罰而不敢言,下情不上通,此事之大者也。’公曰:‘善!’於是今國曰:‘欲進善言,謁者不通,罪當死。’其這段文字,在於說明‘國家之患,勿諫為大’的警言。凡此種種。


    永琰聽了帥承瀛的講述,先是睜大眼睛,繼而小睜,繼而打起瞌睡。待帥承瀛指明要他警戒時,他竟以語言抵塞,說道:


    “師傅,你這些‘之乎者也’的用語,隻好給我來充搖籃曲,難怪我昏昏欲睡,這大概不能屬之過錯吧!”


    帥承瀛說道:


    “屬過錯,而且屬大過錯。《禮記?學記》中有雲:‘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善而教其失者也。’其這段文字,在於說明‘知其心,救其失’的道理。這,你可懂嗎?”


    “老師,你問誰?”


    “問你。”


    “問我?我問誰?”


    “問我。”


    “問我?那你就給解釋一下吧,我還真有些不懂呢。”


    “好,那就請你洗耳仲聽,我予以解釋。這段文字是說:學習的人有四種缺點,教師一定要了解。人在學習上,有的缺點在於學得過多,有的缺點在於學得太少,有的缺點在於把學習看得太易,有的缺點在於遇到困難而不再前進。這四種缺點,是由於學習的人的心理各不相同。了解了他們的不同心理,然後才能設法補救他們的缺點。為師者,就是在於發揚他們優點,補救他們缺點。此為重要之事也。”


    “老師,既然這裏所說的是指教者,那麽,與我這個學者關係就不大了。何以能說成有種種不是!”


    帥承瀛聽了,知道這是皇子在有意刁難和戲耍老師。但是,他還是忍耐著,想因勢利導,給予真誠教誨,以使他認識到自己的不是。於是,他說道:


    “足與不足,長與不長,請皇子自去玩味。下麵,我想再講四段古文,用今天的話講,總會是使你能夠聽明白吧。


    “第一段,宋代包拯《論詔令數改易》中的一段話。其意雲:為臣我看到朝廷所發布的詔令,執行不久就有改變,以致社會上議論紛紛,深怕對於政體不利。而且詔令是人主的大權,又是與國家治亂安危直接有關的事,難道可以不慎重嗎!可是多年以來,這種弊病更歷害了;政策法令剛剛頒下,沒過月就更改了,請示奏議剛剛批準施行,緊接著就變動了。老百姓知道政策法令不值得信,那麽政策法令所規定的賞罰怎麽能夠製止或推動他們的作為呢?我想請求今後朝廷凡處置事務,申明製度,不可不審慎持重。凡大臣官員上書建議興利除弊,都要先發到中書省、樞密院,兩府集中有關官員討論,如果認為可以作為一個長時期的製度法律,才允許頒布實行;以後如果小有不同意見,隻要這製度法規不是損害國家、坑害百姓的,不可屢次更改變易。這樣,法令政策就統一了,國家就有了一定的準繩。希望國君注意一下這個問題,那樣天下百姓就非常有幸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風流探花帥承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詹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詹瑋並收藏風流探花帥承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