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幹隆口授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日:幹隆三十六年辛卯恩科,四月二十一日,策試天下貢土帥承瀛等一百六十一名,由於某種因由,不設一甲賜進士及第,由二甲賜進士出身記起,尋陽貢士帥承瀛,即為本科二甲一名,以為大魁,特詔示天下,政茲誥告,欽此。”
劉統勛刷刷點點寫畢,復交給幹隆禦覽。
幹隆閱後,加蓋“皇帝之璽”大印。
此事辦妥後,幹隆又問劉統勛道:“你道朕為何要替代帥承瀛下科場?”
劉統勛聽了,心裏明白。這是因帥承瀛在本科會試中,本來獲取會元,後來由於題寫扇子事,由皇太後更改,將安徽趙文楷列為會元,而帥承瀛居為第三。這事,幹隆記在心裏,以此作為補?。於是,他說道:
“萬歲容稟:臣以為這是聖上愛惜人才所致,才有此舉,此乃天下幸甚,臣民幸甚,真乃吾皇明潔,皇恩浩蕩。”
幹隆道:“愛卿所言,隻是其一,尚不知其二耳。”
隨即,幹隆講述起其二的因由來。
原來,自那日在雍和花園內,幹隆與帥承瀛見而後,幹隆了解到帥承瀛的情況,便決心要為鄂東爭出一個狀元來。於是,他易裝微服下科場,冒帥承瀛名進行答卷。
其實,這事劉統勛是知道的。作為一屆的朝廷大主考,豈能不知此事!他親眼見幹隆下了科場,並以禦筆答了試卷。但是,他當時並沒驚動。一是因他不明幹隆的意圖:二是因幹隆經常微服下科場,藉以示對士子的關懷。作為一名臣子,一個主考官,隻能是為聖上保守住機秘,為聖上的安全著想便是了。至於他冒“帥承瀛”名答卷事,直至試卷評出,才得以知曉。現在,他聽了幹隆的說明後,心中真為幹隆的厚重之舉而感慨。於是,他撲匐在地,說道:“讓臣替代諸士子和舉國臣民,向聖上謝恩。”
幹隆見了,說道:“愛卿請起吧。其實,也是我弄巧成拙了。朕如果不下考場,帥承瀛照樣奪得第一,大魁天下,獨占鰲頭。而我這一下科場,不但沒能成全了他,反而有礙於他,致使他落了個二甲一名,僅是個傳臚,豈不可惜。”
劉統勛見幹隆有憐惜之意,便說道:“聖上之關懷,已勝過無數個狀元。誰知今後科場受此勉勵,要湧現出多少狀元。再說,本科自傳臚之上,聖上已諭,不予具名。這豈不同樣是天下貢士第一人!這也就為鄂東爭了光了。”
上述,即帥承瀛於幹隆三十六年辛卯恩科殿試獲取二甲一名進士的情況。
其實,有很大程度上是屬於傳說罷了。筆者在撰寫此事件時,查閱了《黃州通誌》。在該書的第154卷《選舉一?進士?清》欄目中,看到這樣記載:“幹隆三十六年辛卯恩科黃軒榜:上年皇太後八旬萬壽,舉行恩科鄉、會試,帥承瀛二甲一名,湖北省尋陽州人,上敬從子。館遷考:字堯峰,授編修,歷官大理寺少卿。《黃梅通誌》:官陝西道監察禦史。《詞林輯略》:官至通政司副使。《尋陽誌略》:作杭州府丞。按:承瀛癸酉拔貢,乙酉舉人。《黃州府誌》:幹隆三十二年,官平穀縣教諭,至是中式始開缺。”
由這段文字看,本科並非無一甲進士,亦並非無狀元,狀元即趙文楷,在榜首已標名,並作為榜名公布開來,詔示天下。
如此說來,帥承瀛仍是二甲一名進士,這還是準確的了。至於其他人雲亦雲的傳說,恐怕也是出於對帥承瀛的愛惜和對於幹隆的頌揚所致。其實,這也無關大局,反倒使其傳奇更為生色了。
舊時科舉考試獲捷,取得鼎甲一名的狀元,鼎甲二名的榜眼,鼎甲三名的探花,二甲一名的傳臚,都被視為極榮耀事。在京城裏,要臨大街示眾,稱為“誇官”;在故裏,除了“誇官”之外,還要在祖墳上和宅第前立旗杆、樹碑碣,以光宗耀祖。至於立旗杆和樹碑碣事,就是其他進士取中者,亦同樣。
狀元、榜眼、探花、傳臚誇官時,往往是十字披紅,頭上加冠,騎高頭大馬或坐轎。誇官時,有許多人參加,隊伍前頭打著“肅靜”、“迴避”等旗牌,接著便是打出的金瓜、鉞、斧、朝天鐙等象徵性的器什,再加上鼓樂的吹打,其榮耀程度,想像可知了。
帥承瀛獲取傳臚後,復授翰林院編修,同樣是經過那些大街“誇官”、故裏“祭祖”等榮耀熱烈事情。
待他將這些事情辦完,又照樣地按著朝廷的規定,在家休養一年,翌年方可進京述職,赴翰林院編修任。這樣做,以示清廷對於學子的關懷,亦示皇恩之浩蕩。
帥承瀛在家休養時,許多親朋故友、鄰裏舊耆來看望他,致使門庭若市,車水馬龍,好不熱鬧。
一日,妾周月琴約帥承瀛同往黃州看望父母。
到這時,帥承瀛仍是兩房女人,妻劉淑香長帥承瀛五歲,已有了四男二女;妾周月琴小帥承瀛兩歲,未有生育,但與帥承瀛感情如篤。
這會兒,月琴有此約,帥承瀛是很願意的。再說,這又是在科考高中、金榜題名之後,自是有些光宗耀祖的味道,四處走走,不僅給自己臉麵上掛了輝,也為親友族人爭了光,賀了喜!
早飯後,早有家人備好了馬車,打點些禮品,便出了府第,向黃州進發了。
劉統勛刷刷點點寫畢,復交給幹隆禦覽。
幹隆閱後,加蓋“皇帝之璽”大印。
此事辦妥後,幹隆又問劉統勛道:“你道朕為何要替代帥承瀛下科場?”
劉統勛聽了,心裏明白。這是因帥承瀛在本科會試中,本來獲取會元,後來由於題寫扇子事,由皇太後更改,將安徽趙文楷列為會元,而帥承瀛居為第三。這事,幹隆記在心裏,以此作為補?。於是,他說道:
“萬歲容稟:臣以為這是聖上愛惜人才所致,才有此舉,此乃天下幸甚,臣民幸甚,真乃吾皇明潔,皇恩浩蕩。”
幹隆道:“愛卿所言,隻是其一,尚不知其二耳。”
隨即,幹隆講述起其二的因由來。
原來,自那日在雍和花園內,幹隆與帥承瀛見而後,幹隆了解到帥承瀛的情況,便決心要為鄂東爭出一個狀元來。於是,他易裝微服下科場,冒帥承瀛名進行答卷。
其實,這事劉統勛是知道的。作為一屆的朝廷大主考,豈能不知此事!他親眼見幹隆下了科場,並以禦筆答了試卷。但是,他當時並沒驚動。一是因他不明幹隆的意圖:二是因幹隆經常微服下科場,藉以示對士子的關懷。作為一名臣子,一個主考官,隻能是為聖上保守住機秘,為聖上的安全著想便是了。至於他冒“帥承瀛”名答卷事,直至試卷評出,才得以知曉。現在,他聽了幹隆的說明後,心中真為幹隆的厚重之舉而感慨。於是,他撲匐在地,說道:“讓臣替代諸士子和舉國臣民,向聖上謝恩。”
幹隆見了,說道:“愛卿請起吧。其實,也是我弄巧成拙了。朕如果不下考場,帥承瀛照樣奪得第一,大魁天下,獨占鰲頭。而我這一下科場,不但沒能成全了他,反而有礙於他,致使他落了個二甲一名,僅是個傳臚,豈不可惜。”
劉統勛見幹隆有憐惜之意,便說道:“聖上之關懷,已勝過無數個狀元。誰知今後科場受此勉勵,要湧現出多少狀元。再說,本科自傳臚之上,聖上已諭,不予具名。這豈不同樣是天下貢士第一人!這也就為鄂東爭了光了。”
上述,即帥承瀛於幹隆三十六年辛卯恩科殿試獲取二甲一名進士的情況。
其實,有很大程度上是屬於傳說罷了。筆者在撰寫此事件時,查閱了《黃州通誌》。在該書的第154卷《選舉一?進士?清》欄目中,看到這樣記載:“幹隆三十六年辛卯恩科黃軒榜:上年皇太後八旬萬壽,舉行恩科鄉、會試,帥承瀛二甲一名,湖北省尋陽州人,上敬從子。館遷考:字堯峰,授編修,歷官大理寺少卿。《黃梅通誌》:官陝西道監察禦史。《詞林輯略》:官至通政司副使。《尋陽誌略》:作杭州府丞。按:承瀛癸酉拔貢,乙酉舉人。《黃州府誌》:幹隆三十二年,官平穀縣教諭,至是中式始開缺。”
由這段文字看,本科並非無一甲進士,亦並非無狀元,狀元即趙文楷,在榜首已標名,並作為榜名公布開來,詔示天下。
如此說來,帥承瀛仍是二甲一名進士,這還是準確的了。至於其他人雲亦雲的傳說,恐怕也是出於對帥承瀛的愛惜和對於幹隆的頌揚所致。其實,這也無關大局,反倒使其傳奇更為生色了。
舊時科舉考試獲捷,取得鼎甲一名的狀元,鼎甲二名的榜眼,鼎甲三名的探花,二甲一名的傳臚,都被視為極榮耀事。在京城裏,要臨大街示眾,稱為“誇官”;在故裏,除了“誇官”之外,還要在祖墳上和宅第前立旗杆、樹碑碣,以光宗耀祖。至於立旗杆和樹碑碣事,就是其他進士取中者,亦同樣。
狀元、榜眼、探花、傳臚誇官時,往往是十字披紅,頭上加冠,騎高頭大馬或坐轎。誇官時,有許多人參加,隊伍前頭打著“肅靜”、“迴避”等旗牌,接著便是打出的金瓜、鉞、斧、朝天鐙等象徵性的器什,再加上鼓樂的吹打,其榮耀程度,想像可知了。
帥承瀛獲取傳臚後,復授翰林院編修,同樣是經過那些大街“誇官”、故裏“祭祖”等榮耀熱烈事情。
待他將這些事情辦完,又照樣地按著朝廷的規定,在家休養一年,翌年方可進京述職,赴翰林院編修任。這樣做,以示清廷對於學子的關懷,亦示皇恩之浩蕩。
帥承瀛在家休養時,許多親朋故友、鄰裏舊耆來看望他,致使門庭若市,車水馬龍,好不熱鬧。
一日,妾周月琴約帥承瀛同往黃州看望父母。
到這時,帥承瀛仍是兩房女人,妻劉淑香長帥承瀛五歲,已有了四男二女;妾周月琴小帥承瀛兩歲,未有生育,但與帥承瀛感情如篤。
這會兒,月琴有此約,帥承瀛是很願意的。再說,這又是在科考高中、金榜題名之後,自是有些光宗耀祖的味道,四處走走,不僅給自己臉麵上掛了輝,也為親友族人爭了光,賀了喜!
早飯後,早有家人備好了馬車,打點些禮品,便出了府第,向黃州進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