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承瀛來到龍泉寺後,拜見了元空法師,便住進西閣。
這夜,月朗星稀,高天明淨,隻有鬆濤作響,遂愈顯得山穀萬籟俱靜。
帥承瀛一時睡不下,便走出屋,站在院內乘涼觀景。這時,隻聽得從講經堂裏飄來元空法師講經的聲音……
帥承瀛聽了,覺得這是佛家在講道說法,與自己無關,遂返回屋去。正待他有些昏昏欲睡時,忽聽外麵傳來一陣腳步聲。他急忙迎了出去。一看,見是元空法師。於是,便引他進了屋來,隨即二人敘起話來。
元空道:“此來有何感受?”
帥承瀛道:“我隻是想讓法師早日給我上課,以開愚頑。”
元空聽了,笑道:“你的第一課,我已經給你上過了。”
帥承瀛有些不覺,說道:“上過了?哪裏?”
元空道:“你方才不是站在外麵聽我講經了嗎?我已看你站在月下了。”
帥承瀛道:“不過,那是佛家之經典,與我這個學子有何幹?”
元空道:“同出一理也。我不是說過這樣的話嗎,‘要從動中識靜,從靜中悟性’”。其實,潛心學界,用心求知,也是佛心也。”
帥承瀛並未全懂他的話,想再聽下去。哪想,元空卻講起雷池山的景致來。他講過了雷池山,又講龍泉寺。他說道:“這龍泉寺,是你家前人曾讀過書發跡的地方。你知道它有多少景觀?”
帥承瀛有些目瞪口呆,沒有能回上話。
元空也沒有等他回話,繼續說道:“龍泉寺有十六個景觀,其為:鬆門塔影、講台鬆風、瓶峰晨翠、螺峰夜月、吐符應生、龜石朝日、蟠石龍鬆、象山晴雪、獅口鍾聲、石門彌勒、龍泉演梵、石徑梨花、悟公塔院、西閣客燈、鼓亭落日、萬鬆主照。其實,也不止這十六景,你看那雷池山山脈,重巒疊障,起伏連綿,再配以那無盡鬆濤,茫茫林藹,森森花草,兼流泉汩汩,鳥語聲聲,寺鍾悠遠,豈不形成一個巨大、浩瀚、波瀾壯闊的鼓樂海洋!即便你靜下來,其聲則起矣;待你動起來,其聲則靜下哉。動潛於靜中,靜生於動裏,這不正是我今天之所述嗎!”
帥承瀛聽了這才有所悟,深感元空所談哲理之深邃。但是,他並未插話。
元空接著說道:“你讀書求識,亦同一理。在你誠心靜下來求讀時,即使外麵有萬頃鬆濤湧來,你也會不覺其聲;待你鬆弛誌向,闖浪於繁華世事時,縱然外麵已是萬籟俱靜,你也會意馬心猿。這也當是你所以要到雷池山來求讀的根本原因了。”
隨即,帥承瀛興奮起來,說道:“這皆在於悟性啊。”
元空說道:“正是此理。你能悟出這話,就說明你已經有悟性了。”
隨即,元空給帥承瀛規定下三條學習範例,即:
第一條例:鍾一鳴也;
第二條例:鍾一鳴也;
第三條例:鍾一鳴也。
帥承瀛仍有不懂,便盯盯地望著元空。
元空道:“鍾鳴,乃學業之督促也。鳴一,能背誦文章三篇者,可中拔貢;鳴一,能背誦文章五篇者,可中舉人;鳴一,能背誦文章十篇者,可中進士。汝當以此勉之。”
從此,帥承瀛讀書益勤,足不出戶,唯聽鍾聲悠悠。
但是,他畢竟還是個青春少年,不免有些稚氣。有時,外麵小沙彌看他讀書太累,也來找他。每當在這種情況,他不得不出去遊戲一番,以歇神思。元空見了,當然也不反對,甚至還有意引導他輕鬆一下。
這年冬天裏一天,雷池山落了場大雪。
龍泉寺的小沙彌們,把雪打掃完,便邀帥承瀛來堆雪人玩。堆的是個南海觀世音菩薩。
偏巧,元空站在一邊,便對帥承瀛和小沙彌們說道:“我就此出一聯,你們能否答上?”說著,他出了上聯,道:“雪積觀音,日出化身歸南海。”
這聯的意思是:觀音是雪堆的,太陽一照,它便溶化了,以為是回到了南海。
眾小沙彌,雖然也與法師元空學習到不少知識,但是畢竟有限,想了半天沒有答上,隻好搖頭。
元空看看帥承瀛,意思讓他來答。
帥承瀛明白,抬頭望了望天空,隻見那雲朵有各種各樣形狀,有的竟像羅漢,而且越看越像,越想越像。於是,他稍一思索,出口答道:“雲堆羅漢,風吹漫步到西天。”
元空見小沙彌掃雪,雖然天冷,臉蛋卻現出紅暈,於是說道:“雪葉似茶,泡紅小童麵頰兩片。”
帥承瀛回身一看,見元空法師站在霜地,胸前飄著三髯白須,於是答道:“霜花如梅,映白長老鬍鬚三髯。”
元空見沒有難住帥承瀛,便動了心思。正這時,寺院裏傳來了和尚的擊磬聲。於是,他靈機一動,說道:“鬆聲柏聲鍾磬聲,聲聲自在。”
帥承瀛看了一下龍泉寺周圍的山光水色,又想到佛家的信仰,遂答道:“山色水色煙霞色,**皆空。”
小沙彌一聽,都歡呼起來。其中一位,對元空法師說道:“師父,帥承瀛有如此才華,何不讓他為龍泉寺題寫些楹聯,也好壯壯寺名。”
元空亦有此意,遂備案,鋪紙,研墨。
這夜,月朗星稀,高天明淨,隻有鬆濤作響,遂愈顯得山穀萬籟俱靜。
帥承瀛一時睡不下,便走出屋,站在院內乘涼觀景。這時,隻聽得從講經堂裏飄來元空法師講經的聲音……
帥承瀛聽了,覺得這是佛家在講道說法,與自己無關,遂返回屋去。正待他有些昏昏欲睡時,忽聽外麵傳來一陣腳步聲。他急忙迎了出去。一看,見是元空法師。於是,便引他進了屋來,隨即二人敘起話來。
元空道:“此來有何感受?”
帥承瀛道:“我隻是想讓法師早日給我上課,以開愚頑。”
元空聽了,笑道:“你的第一課,我已經給你上過了。”
帥承瀛有些不覺,說道:“上過了?哪裏?”
元空道:“你方才不是站在外麵聽我講經了嗎?我已看你站在月下了。”
帥承瀛道:“不過,那是佛家之經典,與我這個學子有何幹?”
元空道:“同出一理也。我不是說過這樣的話嗎,‘要從動中識靜,從靜中悟性’”。其實,潛心學界,用心求知,也是佛心也。”
帥承瀛並未全懂他的話,想再聽下去。哪想,元空卻講起雷池山的景致來。他講過了雷池山,又講龍泉寺。他說道:“這龍泉寺,是你家前人曾讀過書發跡的地方。你知道它有多少景觀?”
帥承瀛有些目瞪口呆,沒有能回上話。
元空也沒有等他回話,繼續說道:“龍泉寺有十六個景觀,其為:鬆門塔影、講台鬆風、瓶峰晨翠、螺峰夜月、吐符應生、龜石朝日、蟠石龍鬆、象山晴雪、獅口鍾聲、石門彌勒、龍泉演梵、石徑梨花、悟公塔院、西閣客燈、鼓亭落日、萬鬆主照。其實,也不止這十六景,你看那雷池山山脈,重巒疊障,起伏連綿,再配以那無盡鬆濤,茫茫林藹,森森花草,兼流泉汩汩,鳥語聲聲,寺鍾悠遠,豈不形成一個巨大、浩瀚、波瀾壯闊的鼓樂海洋!即便你靜下來,其聲則起矣;待你動起來,其聲則靜下哉。動潛於靜中,靜生於動裏,這不正是我今天之所述嗎!”
帥承瀛聽了這才有所悟,深感元空所談哲理之深邃。但是,他並未插話。
元空接著說道:“你讀書求識,亦同一理。在你誠心靜下來求讀時,即使外麵有萬頃鬆濤湧來,你也會不覺其聲;待你鬆弛誌向,闖浪於繁華世事時,縱然外麵已是萬籟俱靜,你也會意馬心猿。這也當是你所以要到雷池山來求讀的根本原因了。”
隨即,帥承瀛興奮起來,說道:“這皆在於悟性啊。”
元空說道:“正是此理。你能悟出這話,就說明你已經有悟性了。”
隨即,元空給帥承瀛規定下三條學習範例,即:
第一條例:鍾一鳴也;
第二條例:鍾一鳴也;
第三條例:鍾一鳴也。
帥承瀛仍有不懂,便盯盯地望著元空。
元空道:“鍾鳴,乃學業之督促也。鳴一,能背誦文章三篇者,可中拔貢;鳴一,能背誦文章五篇者,可中舉人;鳴一,能背誦文章十篇者,可中進士。汝當以此勉之。”
從此,帥承瀛讀書益勤,足不出戶,唯聽鍾聲悠悠。
但是,他畢竟還是個青春少年,不免有些稚氣。有時,外麵小沙彌看他讀書太累,也來找他。每當在這種情況,他不得不出去遊戲一番,以歇神思。元空見了,當然也不反對,甚至還有意引導他輕鬆一下。
這年冬天裏一天,雷池山落了場大雪。
龍泉寺的小沙彌們,把雪打掃完,便邀帥承瀛來堆雪人玩。堆的是個南海觀世音菩薩。
偏巧,元空站在一邊,便對帥承瀛和小沙彌們說道:“我就此出一聯,你們能否答上?”說著,他出了上聯,道:“雪積觀音,日出化身歸南海。”
這聯的意思是:觀音是雪堆的,太陽一照,它便溶化了,以為是回到了南海。
眾小沙彌,雖然也與法師元空學習到不少知識,但是畢竟有限,想了半天沒有答上,隻好搖頭。
元空看看帥承瀛,意思讓他來答。
帥承瀛明白,抬頭望了望天空,隻見那雲朵有各種各樣形狀,有的竟像羅漢,而且越看越像,越想越像。於是,他稍一思索,出口答道:“雲堆羅漢,風吹漫步到西天。”
元空見小沙彌掃雪,雖然天冷,臉蛋卻現出紅暈,於是說道:“雪葉似茶,泡紅小童麵頰兩片。”
帥承瀛回身一看,見元空法師站在霜地,胸前飄著三髯白須,於是答道:“霜花如梅,映白長老鬍鬚三髯。”
元空見沒有難住帥承瀛,便動了心思。正這時,寺院裏傳來了和尚的擊磬聲。於是,他靈機一動,說道:“鬆聲柏聲鍾磬聲,聲聲自在。”
帥承瀛看了一下龍泉寺周圍的山光水色,又想到佛家的信仰,遂答道:“山色水色煙霞色,**皆空。”
小沙彌一聽,都歡呼起來。其中一位,對元空法師說道:“師父,帥承瀛有如此才華,何不讓他為龍泉寺題寫些楹聯,也好壯壯寺名。”
元空亦有此意,遂備案,鋪紙,研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