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這種信念往往寄托在對歷代先哲的思戀上。南朝山水詩祖謝靈運,是白居易十分拜服的詩人。謝靈運一生多次被劾糾,或免官歸隱,或徒官外地,潯陽(黃梅縣舊治)和九江也是他多次駐留之處;東晉大詩人陶淵明,一向為白居易所欽仰,也是棄官彭澤,歸隱九江;比白居易稍早一些時候的唐朝詩人韋應物,同樣為白居易所稱道,他曾任江州刺史,晚年“折節讀書”,寫出了許多出色的閑適詩,仕途同樣不算平坦。


    白居易在潯陽(黃梅縣古縣治)潛心研讀謝靈運的詩作之後,激情滿懷地寫道:“謝公才廓落,與世不相遇。壯誌鬱不用,須有所泄處。泄為山水詩,逸韻偕奇趣。”這是在評價前人,還是在自薦一番呢,大概兩者都兼而有之吧。


    白居易登上潯陽(黃梅縣古縣治)北關的紅梅閣,也許是望見了廬山,想起了陶淵明,又深有感觸地寫道:“常愛陶彭澤,文思何高玄?又怪韋江洲,詩情亦清閑。”“我無二人才,孰為來其間。因高偶成句,俯仰愧江山。”白居易對陶、韋羨慕之情洋溢在字裏行間,這種甘拜前人為師,豁達開朗的胸懷,應該成為後人的楷模。


    陶淵明舊居在潯陽(黃梅縣古縣治)江對岸的柴桑。元和十一年,白居易懷著崇敬的心情,在往遊潯陽(黃梅縣古縣治)境內西山四祖寺途中,拜謁了陶淵明的故居,心中波瀾起伏,深深覺得“不能默默”,寫下了感情真摯、餘味無窮的長詩《訪陶公舊宅》,這首詩中有這樣的詩句:


    我生君之後, 相去五百年;


    每讀《五柳傳》,目想心拳拳。


    昔嚐詠遺風, 著為十六篇;


    今來訪故宅, 森若君在前。


    不慕尊有酒, 不慕琴無弦;


    慕君遺榮利, 老死此丘園。


    柴桑古村落, 栗裏舊山川;


    不見籬下菊, 但餘墟裏煙。


    子孫雖無聞, 族氏猶未遷;


    每逢姓陶人, 使我心依然。


    白居易一直珍惜自已的詩作,後來他把在潯陽(黃梅縣舊治)這些作品連同過去的作品,細細地校讀一遍,編成文集六十卷,並應潯陽(黃梅)西山四祖寺僧徒的請求,將其存放寺內。


    (三)


    白居易住在潯陽(黃梅縣古縣治)的第二年,即元和十一年的秋天,第一次登上了離潯陽(黃梅縣古縣治)約十餘裏的西山,並在四祖寺小住數日。這裏奇峰聳峙,佛殿雲擁;野猿出沒,山鳥鳴囀,真使得白居易感到美不勝收,神醉心迷。特別是雙峰山東,四祖寺西,介於峰寺之間的那一塊地方,更使白居易覺得“其境勝絕”,“若遠行客過故鄉,戀戀不能去”,因此,他就決定在這裏構築草堂,打算將來終老於此。次年春天,草堂落成。這座新居“五架三間新草堂,石階桂柱竹編牆。南簷納日冬天暖,北戶迎風夏月涼”。三月二十七日,白居易搬進草堂,四月九日,幾位隱士和四祖寺的和尚二十多人前來致賀,大家還按照佛家禮儀吃了一頓齋飯。


    白居易為了記下自已欣喜心情,揮筆疾書,寫下了著名篇章《西山草堂記》。


    《西山草堂記》意到筆隨,歷數草堂之勝。白居易在這裏“仰觀山,俯聽泉,傍睨竹樹雲石,自辰及酉,應接不暇”,這裏真是處處皆景,四時相宜,“春有破額穀花,夏有碧玉流雲,秋有石魚磯月,冬有雙峰山雪”。他甚至要把前半生的榮辱、毀譽全都忘卻了:“西山以靈勝待我,是天與我時、地與我所,卒獲所好,又何以求焉!”


    白居易的青壯年時代都是在宦海風波中匆匆度過的,他似乎覺得隻有在西山才獲得到了青春的歡樂,樂天安命的思想也就隨之而生。草堂建成以後,他坐轎、騎馬往返於潯陽(黃梅縣古縣治)、西山之間,而他流連風景,居草堂時日更多,州中有事,要太守派人來催請,他才肯下山回去。


    “藥圃茶園為產業,野麋林鶴是交遊”。草堂生活確實給白居易帶來了新的樂趣,給他的詩歌生命注入了新的血液。他在一首詩中描繪自已參加勞動開鑿池塘的情景:“小萍加汛汛,初蒲正離離。紅鯉二三寸,白蓮**枝。繞水欲成徑,護堤方插籬。已被山中客,呼作白家池”。


    他在另一首詩中還詳盡地記述了草堂的生活:


    架岩結茅宇, 屬壑開茶園。


    何以洗我耳? 屋頭飛落泉。


    何以淨我眼? 砌下生白蓮。


    左手攜一壺, 右手挈五弦;


    傲然意自足, 箕踞於其間。


    興酣仰天歌, 歌中聊寄言:


    言我本野夫, 誤為世網牽。


    時來昔捧日, 老去今歸山。


    倦鳥得茂樹, 涸魚返清源。


    舍此欲焉往? 人間多艱險!


    這首詩生活氣息濃烈醇厚,作者的理想表達得淋漓盡致。白居易是一位勤奮的詩人,在歷代詩人題寫西山的詩作中,他寫的詩數目最多,至今尚可找到七十多首。


    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十二月二十日,白居易被任命為忠州刺史,就要赴任履新。這時的白居易內心一則是喜,一則是憂。喜的是他又獲得了報效祖國,施展才能的機會。當時,淮西戰事未息,他責備自已“獨有不才者,山中弄泉石。”現在他馬上就可以投身到平亂、治國的大業中去了!憂的是就要離開秀麗的西山。目睹自已親自設計的西山草堂,栽的花木,開的池塘,不勝依戀,他不禁寫下了這樣情意纏綿的詩句:“三間茅舍向山開,一帶山泉繞舍回。山色泉聲莫惆悵,三年官滿卻歸來”。第二年新年一過,白居易全家從潯陽(黃梅縣古縣治)上船,溯江而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風流探花帥承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詹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詹瑋並收藏風流探花帥承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