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大兵力的迅猛進擊,終於攻占了羅斯托夫,俘敵將近四萬。但是,我們失去了寶貴的時間,藍色方案的全盤計劃也被打亂。高加索集團軍和第四兵團由於在羅斯托夫周圍東奔西突,結果阻塞了交通要道。為臨時拚湊的組織和補給造成了難以想像的困難。
在這緊要關頭,希特勒又出人意外地給司令部發出了他那臭名昭著的災難性第四十五號指令,其拙劣荒謬的程度實在令人驚異,恐怕超過歷來任何一道軍事命令。這一指令等於全部廢止了藍色方案。這樣一個軍事行動,對於一個認真負責的總參謀部來說,本應花上數月乃至一年時間進行分析研究,進行模擬演習,進行組織調配。但是希特勒卻在一兩天內大筆一揮,便輕率決定,而且據我所知,完全是由他一手包辦的。如果約德爾曾經參與其事,他倒是從未向人吹噓誇耀過!
第四十五號指令包括三大要點:
1.聲稱(與已知事實完全相反)此次戰役的初步目標已經達到,南方紅軍已經“基本殲滅”。
2.伏爾加集團軍應在第四裝甲兵團的配合下,恢復對史達林格勒的攻勢。
3.李斯特所部高加索集團軍應立即南下,除了完成原定的困難任務外,還要加上諸如占領黑海沿岸地區等其他任務。
這是希特勒最後一道進攻指令。此時戰場上的形勢雖然看來仍可樂觀,我們身在最高司令部的人員已經開始灰心喪氣。陸軍總參謀長哈爾德深感憤慨。他在日記上寫道——並且氣憤憤地對我說過——這些命令已與軍事現實毫不相幹。
通過合理形式完成夏季攻勢的條件現在已經完全消逝。上遊的頓河河曲和關係重大的陸上橋樑此時都未到手。根據原計劃,負責頓河下遊方麵的高加索集團軍隻有在伸延到史達林格勒的頓河側翼非常安全的情況下,才能向南進擊。現在,這兩支大軍卻必須在兩個側翼毫無安全保障的情況下分道揚鑣,沿不同方向行動,而在沿著不同方向執行任務的同時,勢必要在它們之間留下一個越來越大的豁口!
此外,藍色方案原來要求已經征服克裏米亞並攻占塞瓦斯托波爾的曼施坦因的第十一軍越過高加索山脈,配合李斯特的軍事行動。但是因為攻克了羅斯托夫而揚揚得意的希特勒,認為南方進展順利,曼施坦因因此已無必要留在那裏浪費兵力;他於是命令曼施坦因率領他的主力北上奔襲一千一百英裏以外的列寧格勒!
希特勒最後一道編號指令是一九四三年末發出的第五十一號指令。但在事實上,這個致命的第四十五號指令之後的其他指令,都已銳氣漸消,全是防禦性措施。現在是他最後一次掌握主動權。他一方麵缺乏經驗,一方麵又因獨攬德國的軍政大權而過於疲勞,這兩個因素最後終於對他那易於衝動的性格、那機敏的頭腦、那堅毅的性格發生了不利的影響。這道命令完全是個瘋狂的舉動。當時洞察這道命令的愚蠢實質的,隻有最高司令部內我們這批核心參謀人員。德國軍隊服從命令,分別沿著兩條路線進入南俄最遙遠的縱深地帶,朝著黑暗的命運前進。
抵達史達林格勒
悲劇終於可怕地、不可避免地開始了。
高加索集團軍越過盛夏酷暑烤炙著的大草原,翻過白雪覆蓋的群山之巔,包圍了黑海沿岸區域,前哨部隊甚至到達了黑海之濱。高加索集團軍創造了奇蹟,但是並沒達到預定的目標。希特勒要它執行的任務超越了它的人力、它的火力、它的後勤補給。由於缺少汽油以及運送燃料的卡車,這支部隊曾一度停滯不前達十天之久。有一次甚至是用駱駝給它運送汽油,真是個希臘式的諷刺!李斯特的這支大軍困守在群山之中,不斷遭到神出鬼沒、堅韌頑強的紅軍小股部隊的襲擊騷擾,寸步不前。
與此同時,伏爾加集團軍朝著史達林格勒兼程進發,於八月二十三日抵達該城北麵的河岸,然後按原定計劃對它進行狂轟濫炸,達到使其癱瘓的目的。開始時抵抗並不激烈,最初的一兩天好似隻要一舉之勞,便可取下史達林格勒。但是這樣的事情並沒發生。我們雖已竭盡全力,史達林格勒依然頂住了第一次突然打擊。
英譯者按:隆的這一番枯燥敘述,絲毫沒表達出俄國人所見到的真實情況。
第六軍對史達林格勒發起的攻擊,顯然是俄國人所謂“偉大的衛國戰爭”中最最可怕的一件大事。德國人對他們國家心腹要地再一次發動兇猛攻擊,這使軍隊指揮員、普通老百姓以及史達林本人都深感震驚。八月二十三日的猛烈轟炸,其實是俄國人所經歷過的最可怕的戰火考驗之一。大約有四萬平民死於非命。城內大小街道陷於一片火海,真可說是“血流成河”。與莫斯科的一切通訊全被切斷。有數小時,約瑟夫-史達林果真以為史達林格勒已經陷落。不過,盡管這座城市行將經受戰爭史上最嚴酷的折磨之一,危難也已達到頂點。
大多數軍事評論家都肯定地認為,如果不是因為希特勒對藍色方案的幹擾,伏爾加集團軍一定會提前數周到達河邊,那時史達林仍然沒醒悟,誤以為德軍向南方的進攻不過是聲東擊西。如果那樣,史達林格勒便會陷落,成為一次猛擊下的勝利碩果,整個戰爭也很可能大為改觀。但是,希特勒卻取消了藍色方案最關緊要的一著,掉頭去打羅斯托夫了。
在這緊要關頭,希特勒又出人意外地給司令部發出了他那臭名昭著的災難性第四十五號指令,其拙劣荒謬的程度實在令人驚異,恐怕超過歷來任何一道軍事命令。這一指令等於全部廢止了藍色方案。這樣一個軍事行動,對於一個認真負責的總參謀部來說,本應花上數月乃至一年時間進行分析研究,進行模擬演習,進行組織調配。但是希特勒卻在一兩天內大筆一揮,便輕率決定,而且據我所知,完全是由他一手包辦的。如果約德爾曾經參與其事,他倒是從未向人吹噓誇耀過!
第四十五號指令包括三大要點:
1.聲稱(與已知事實完全相反)此次戰役的初步目標已經達到,南方紅軍已經“基本殲滅”。
2.伏爾加集團軍應在第四裝甲兵團的配合下,恢復對史達林格勒的攻勢。
3.李斯特所部高加索集團軍應立即南下,除了完成原定的困難任務外,還要加上諸如占領黑海沿岸地區等其他任務。
這是希特勒最後一道進攻指令。此時戰場上的形勢雖然看來仍可樂觀,我們身在最高司令部的人員已經開始灰心喪氣。陸軍總參謀長哈爾德深感憤慨。他在日記上寫道——並且氣憤憤地對我說過——這些命令已與軍事現實毫不相幹。
通過合理形式完成夏季攻勢的條件現在已經完全消逝。上遊的頓河河曲和關係重大的陸上橋樑此時都未到手。根據原計劃,負責頓河下遊方麵的高加索集團軍隻有在伸延到史達林格勒的頓河側翼非常安全的情況下,才能向南進擊。現在,這兩支大軍卻必須在兩個側翼毫無安全保障的情況下分道揚鑣,沿不同方向行動,而在沿著不同方向執行任務的同時,勢必要在它們之間留下一個越來越大的豁口!
此外,藍色方案原來要求已經征服克裏米亞並攻占塞瓦斯托波爾的曼施坦因的第十一軍越過高加索山脈,配合李斯特的軍事行動。但是因為攻克了羅斯托夫而揚揚得意的希特勒,認為南方進展順利,曼施坦因因此已無必要留在那裏浪費兵力;他於是命令曼施坦因率領他的主力北上奔襲一千一百英裏以外的列寧格勒!
希特勒最後一道編號指令是一九四三年末發出的第五十一號指令。但在事實上,這個致命的第四十五號指令之後的其他指令,都已銳氣漸消,全是防禦性措施。現在是他最後一次掌握主動權。他一方麵缺乏經驗,一方麵又因獨攬德國的軍政大權而過於疲勞,這兩個因素最後終於對他那易於衝動的性格、那機敏的頭腦、那堅毅的性格發生了不利的影響。這道命令完全是個瘋狂的舉動。當時洞察這道命令的愚蠢實質的,隻有最高司令部內我們這批核心參謀人員。德國軍隊服從命令,分別沿著兩條路線進入南俄最遙遠的縱深地帶,朝著黑暗的命運前進。
抵達史達林格勒
悲劇終於可怕地、不可避免地開始了。
高加索集團軍越過盛夏酷暑烤炙著的大草原,翻過白雪覆蓋的群山之巔,包圍了黑海沿岸區域,前哨部隊甚至到達了黑海之濱。高加索集團軍創造了奇蹟,但是並沒達到預定的目標。希特勒要它執行的任務超越了它的人力、它的火力、它的後勤補給。由於缺少汽油以及運送燃料的卡車,這支部隊曾一度停滯不前達十天之久。有一次甚至是用駱駝給它運送汽油,真是個希臘式的諷刺!李斯特的這支大軍困守在群山之中,不斷遭到神出鬼沒、堅韌頑強的紅軍小股部隊的襲擊騷擾,寸步不前。
與此同時,伏爾加集團軍朝著史達林格勒兼程進發,於八月二十三日抵達該城北麵的河岸,然後按原定計劃對它進行狂轟濫炸,達到使其癱瘓的目的。開始時抵抗並不激烈,最初的一兩天好似隻要一舉之勞,便可取下史達林格勒。但是這樣的事情並沒發生。我們雖已竭盡全力,史達林格勒依然頂住了第一次突然打擊。
英譯者按:隆的這一番枯燥敘述,絲毫沒表達出俄國人所見到的真實情況。
第六軍對史達林格勒發起的攻擊,顯然是俄國人所謂“偉大的衛國戰爭”中最最可怕的一件大事。德國人對他們國家心腹要地再一次發動兇猛攻擊,這使軍隊指揮員、普通老百姓以及史達林本人都深感震驚。八月二十三日的猛烈轟炸,其實是俄國人所經歷過的最可怕的戰火考驗之一。大約有四萬平民死於非命。城內大小街道陷於一片火海,真可說是“血流成河”。與莫斯科的一切通訊全被切斷。有數小時,約瑟夫-史達林果真以為史達林格勒已經陷落。不過,盡管這座城市行將經受戰爭史上最嚴酷的折磨之一,危難也已達到頂點。
大多數軍事評論家都肯定地認為,如果不是因為希特勒對藍色方案的幹擾,伏爾加集團軍一定會提前數周到達河邊,那時史達林仍然沒醒悟,誤以為德軍向南方的進攻不過是聲東擊西。如果那樣,史達林格勒便會陷落,成為一次猛擊下的勝利碩果,整個戰爭也很可能大為改觀。但是,希特勒卻取消了藍色方案最關緊要的一著,掉頭去打羅斯托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