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d在以劉司令員、陳司令員名義起草的廣播稿中寫道:
“gmd軍12兵團司令員黃威將軍及黃將軍所屬全兵團官長士兵們:我們和你們都是中國人。你我兩軍現在打仗。我們包圍了你們。你們如此大軍,僅僅占住縱橫十幾裏內的七個小村莊,沒有糧食,沒有宿地,怎麽能夠持久呢?不錯,你們有許多飛機、坦克。我們這裏連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也沒有,南坪集的天空是你們的,你們想借這些東西作掩護向東南方麵突擊去。但是你們突了兩天,突破了我們陣地沒有呢?不行的,突不出去的,什麽原因呢?打仗的勝敗,不決定於武器,而決定於人心。你們的士兵都不想打,你們將軍都知道嗎?還是放下武器吧……放下武器,我們都是一家人。打內戰,打**,殺人民,這個主意是蔣中正和gmd定下的,不是你們多數人願意的,你們多數人是被迫打仗的。既然如此,還打什麽呢?快快放下武器吧!我們希望黃威將軍仿照長春鄭桂庭將軍的榜樣,為了愛惜兵士和幹部的生命起見,下令投降。”
南京,黃埔路總統官邸。
劉建業剛剛奉總統府發來的命令從上海急匆匆地趕到了南京,就被派來的汽車接進了這座以前曾是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的大院,接到了這座大院裏的一座外邊很樸素的兩層小樓裏。
蔣總統的這座官邸有一個名字,叫做“憩廬”,位於曾經作為中國戰區的日軍投降儀式舉行地的中央軍校大禮堂的東邊約200米處,是紅磚砌成的兩層西式小樓。自1929年建成之時起,直至1949年,除抗戰八年外,這裏是蔣總統和夫人宋女士在國民政府首都南京起居、工作的主要場所。
明王朝前期,它是王宮的後花園;清代,這裏是駐兵的軍營;至清末,陸軍學校建在此處;北伐戰爭後,蔣總統建都南京,將他的起家之本黃埔軍校遷到陸軍學校所在地,自己也在大院裏蓋了座官邸———憩廬。蔣總統由黃埔軍校起家,選址於此倒也在情理之中,一方麵相對比較安全,另一方麵有利於“聯繫群眾”。他很喜愛這座小樓,雖在南京另有兩處住宅,但去得少,除了必須的時候,也很少去距離此處不遠的總統府,日常辦公就在家裏。官邸坐落在一片濃陰之中,抗戰剛開始的時候,日軍偵察機曾在上空盤旋多次,竟未能發現它。
抗戰勝利後,蔣總統回到南京,還是住進憩廬。這時,大院已改為國民政府國防部了。
南京黃埔路上這處大院,不經意間竟成為國民政府大陸史的完整見證者。
1927年4月,蔣先生定鼎南京,這是他成為gmd頭號人物的標誌。1928年,中央軍校建築群開工建設,其中的標誌性建築大禮堂當年9月開工。次年3月,剛竣工的禮堂,見證了頭一回由蔣先生一人說了算的gmd“三大”。1929年禮堂旁邊的官邸小樓落成,伴隨蔣先生度過了抗戰前後11年的政壇生涯,目睹了蔣先生1931年和1949年的兩次下野,目睹了1937年12月日軍南京大屠殺前蔣先生“遷都”離去和抗戰勝利後的“還都”。
軍校大院背依鍾山。抗戰勝利還都南京後,蔣先生曾親自在紫金山南麓為自己選擇了一塊墓址。這裏靠近中山陵,地勢比朱元璋的明孝陵高,比中山陵低,因為蔣先生自覺要比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高明,但又要尊重中山先生。後來在這塊墓址上建了“正氣亭”,中山先生的兒子孫科寫了亭記。“正氣亭”三字為蔣先生親書,刻在正麵橫眉上。1948年最後一天,蔣先生從東郊自己選定的墓地正氣亭踏探歸來,與李副總統、行政院孫院長、監察院於院長及gmd中常委等40多人的引退告別晚宴就是在這裏舉行。20天後,蔣先生宣布下野,黯然辭廟離去,再也沒有能夠回來。至今,蔣先生遺骨仍“暫厝”台灣,回不到他自己選定的、能看到他鍾愛的中央軍校和憩廬的墓地。
劉建業一進入小樓,就被立即帶領著穿過一樓西側的小客廳,進入蔣總統的辦公室外間。
劉建業在辦公室裏剛剛等待了不一會,身穿長袍馬褂的蔣總統就在一位年輕少將的陪同下通過一扇小門走進了辦公室。
“學生拜見校長。”劉建業立即“啪”站起的行了一個軍禮。
“你知道我找你來是為了什麽吧?”蔣總統操著奉化口音,直接問道。
“學生明白。”劉建業回答。
“明白就好。坐下來說話。”蔣總統先坐了下來,然後對劉建業說。
“你應該知道,十二兵團在宿縣西南的雙堆集被g軍優勢兵力包圍了。你說說應該怎麽辦?”蔣總統問。
“學生以為,兵團所部應該趁對手尚未將包圍圈全部紮緊的時機迅速突圍,然後與南麵李吉甫的兵團會合,再一同沿津浦鐵路北上,向徐州前進,解救徐州的危局。”劉建業回答說。
“糊塗。十二兵團雖然看上去被g軍包圍了,但是,十二兵團還是國軍的精銳,是全部美式裝備的,無論是兵員素質還是火力都要比g軍強上許多。如果,此時貿然實施突圍,隻會給g軍留下機會。”蔣總統提高了音調說道。
“學生糊塗,請校長訓示。”劉建業雖然嘴裏這樣說,心裏可並不服氣。
“隻要十二兵團能夠迅速利用手裏的優勢火力裝備,擊退g軍的進攻,給與對手大量殺傷,完全可以在李吉甫的配合下迫使g軍解除包圍,自行撤退,然後就可以繼續北上,向徐州前進。所以,現在十二兵團不應該給予突圍,而是死守待援,不得輕動。你明白嗎?”蔣總統說。
“gmd軍12兵團司令員黃威將軍及黃將軍所屬全兵團官長士兵們:我們和你們都是中國人。你我兩軍現在打仗。我們包圍了你們。你們如此大軍,僅僅占住縱橫十幾裏內的七個小村莊,沒有糧食,沒有宿地,怎麽能夠持久呢?不錯,你們有許多飛機、坦克。我們這裏連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也沒有,南坪集的天空是你們的,你們想借這些東西作掩護向東南方麵突擊去。但是你們突了兩天,突破了我們陣地沒有呢?不行的,突不出去的,什麽原因呢?打仗的勝敗,不決定於武器,而決定於人心。你們的士兵都不想打,你們將軍都知道嗎?還是放下武器吧……放下武器,我們都是一家人。打內戰,打**,殺人民,這個主意是蔣中正和gmd定下的,不是你們多數人願意的,你們多數人是被迫打仗的。既然如此,還打什麽呢?快快放下武器吧!我們希望黃威將軍仿照長春鄭桂庭將軍的榜樣,為了愛惜兵士和幹部的生命起見,下令投降。”
南京,黃埔路總統官邸。
劉建業剛剛奉總統府發來的命令從上海急匆匆地趕到了南京,就被派來的汽車接進了這座以前曾是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的大院,接到了這座大院裏的一座外邊很樸素的兩層小樓裏。
蔣總統的這座官邸有一個名字,叫做“憩廬”,位於曾經作為中國戰區的日軍投降儀式舉行地的中央軍校大禮堂的東邊約200米處,是紅磚砌成的兩層西式小樓。自1929年建成之時起,直至1949年,除抗戰八年外,這裏是蔣總統和夫人宋女士在國民政府首都南京起居、工作的主要場所。
明王朝前期,它是王宮的後花園;清代,這裏是駐兵的軍營;至清末,陸軍學校建在此處;北伐戰爭後,蔣總統建都南京,將他的起家之本黃埔軍校遷到陸軍學校所在地,自己也在大院裏蓋了座官邸———憩廬。蔣總統由黃埔軍校起家,選址於此倒也在情理之中,一方麵相對比較安全,另一方麵有利於“聯繫群眾”。他很喜愛這座小樓,雖在南京另有兩處住宅,但去得少,除了必須的時候,也很少去距離此處不遠的總統府,日常辦公就在家裏。官邸坐落在一片濃陰之中,抗戰剛開始的時候,日軍偵察機曾在上空盤旋多次,竟未能發現它。
抗戰勝利後,蔣總統回到南京,還是住進憩廬。這時,大院已改為國民政府國防部了。
南京黃埔路上這處大院,不經意間竟成為國民政府大陸史的完整見證者。
1927年4月,蔣先生定鼎南京,這是他成為gmd頭號人物的標誌。1928年,中央軍校建築群開工建設,其中的標誌性建築大禮堂當年9月開工。次年3月,剛竣工的禮堂,見證了頭一回由蔣先生一人說了算的gmd“三大”。1929年禮堂旁邊的官邸小樓落成,伴隨蔣先生度過了抗戰前後11年的政壇生涯,目睹了蔣先生1931年和1949年的兩次下野,目睹了1937年12月日軍南京大屠殺前蔣先生“遷都”離去和抗戰勝利後的“還都”。
軍校大院背依鍾山。抗戰勝利還都南京後,蔣先生曾親自在紫金山南麓為自己選擇了一塊墓址。這裏靠近中山陵,地勢比朱元璋的明孝陵高,比中山陵低,因為蔣先生自覺要比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高明,但又要尊重中山先生。後來在這塊墓址上建了“正氣亭”,中山先生的兒子孫科寫了亭記。“正氣亭”三字為蔣先生親書,刻在正麵橫眉上。1948年最後一天,蔣先生從東郊自己選定的墓地正氣亭踏探歸來,與李副總統、行政院孫院長、監察院於院長及gmd中常委等40多人的引退告別晚宴就是在這裏舉行。20天後,蔣先生宣布下野,黯然辭廟離去,再也沒有能夠回來。至今,蔣先生遺骨仍“暫厝”台灣,回不到他自己選定的、能看到他鍾愛的中央軍校和憩廬的墓地。
劉建業一進入小樓,就被立即帶領著穿過一樓西側的小客廳,進入蔣總統的辦公室外間。
劉建業在辦公室裏剛剛等待了不一會,身穿長袍馬褂的蔣總統就在一位年輕少將的陪同下通過一扇小門走進了辦公室。
“學生拜見校長。”劉建業立即“啪”站起的行了一個軍禮。
“你知道我找你來是為了什麽吧?”蔣總統操著奉化口音,直接問道。
“學生明白。”劉建業回答。
“明白就好。坐下來說話。”蔣總統先坐了下來,然後對劉建業說。
“你應該知道,十二兵團在宿縣西南的雙堆集被g軍優勢兵力包圍了。你說說應該怎麽辦?”蔣總統問。
“學生以為,兵團所部應該趁對手尚未將包圍圈全部紮緊的時機迅速突圍,然後與南麵李吉甫的兵團會合,再一同沿津浦鐵路北上,向徐州前進,解救徐州的危局。”劉建業回答說。
“糊塗。十二兵團雖然看上去被g軍包圍了,但是,十二兵團還是國軍的精銳,是全部美式裝備的,無論是兵員素質還是火力都要比g軍強上許多。如果,此時貿然實施突圍,隻會給g軍留下機會。”蔣總統提高了音調說道。
“學生糊塗,請校長訓示。”劉建業雖然嘴裏這樣說,心裏可並不服氣。
“隻要十二兵團能夠迅速利用手裏的優勢火力裝備,擊退g軍的進攻,給與對手大量殺傷,完全可以在李吉甫的配合下迫使g軍解除包圍,自行撤退,然後就可以繼續北上,向徐州前進。所以,現在十二兵團不應該給予突圍,而是死守待援,不得輕動。你明白嗎?”蔣總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