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高宗被日本人逼迫退位,其子李坧繼位成國王,即純宗。因純宗不能生育,按成例位序排在李坧之後的義親王李堈應被立為儲君,但高宗偏愛嚴尚宮所生的李垠,於是小李堈20歲,年方11歲的異母弟英親王李垠被立為“皇太子”。


    李垠,1897年(光緒二十三年)出生於德壽宮,為高宗第三子(序齒則為第七,之前眾子早夭)。


    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封英親王。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10歲的時候,高宗被迫退位,33歲的長兄李坧即位,封他為皇太子。同年,日本朝鮮統監伊藤博文以“皇太子需要擺脫宮人影響,跟從帝師學習帝王之道”為名,將其帶到日本,送入貴族學校——學習院讀書。韓國人民普遍認為,年幼的皇太子是被作為人質帶去的。臨行前,退位的高宗囑託他說:“太子啊,皇帝是你的同胞兄弟,你的長兄,但是從皇位來看,他同你形同父子,你們倆應該互相幫助,共同努力拯救大韓社稷啊!你去日本留學正是為了這個目的。到日本之後,無論是悲是喜,都要裝在心裏,不要表現在臉上。”李垠到達日本後,當時的明治天皇對他十分喜愛,親自和皇後到皇宮的鳳凰之間迎接李垠,並下令“要象服侍萬事皇太子(後來的大正天皇)那樣侍奉殿下”。


    1909年(宣統元年),自稱“立誌將韓國改造為日本一樣的現代化國家”的伊藤博文遇刺,日本軍方勢力在朝鮮得勢,導演了1910年(清宣統二年)的日韓合併,大韓皇帝的名號被廢除,降為“昌德宮李王”,李垠的封號也降為昌德宮王世子,成為日本皇族成員。明治天皇和昭憲皇太後去世後,日本對李垠的待遇立刻降低,每月“禦用金”隻有數十日元。


    1911年(宣統三年)9月,李垠從學習院編入中央幼年軍校預科二年,1913年(民國二年)編入軍校本科,1915年(民國四年)進入陸軍士官學校,同其他日本青年皇族學生一同接受軍事教育。1917年(民國六年),李垠從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1920年(民國九年)進入日本陸軍大學。


    隨著李垠年齡的增長,其婚事自然提到了議事日程上來。當時任日本首相的第一任朝鮮總督寺內正毅鑑於朝鮮幾百年的勢道政治、外戚幹政帶來的危害,極力主張從日本皇族中挑選一位公主與之結婚,並說服了天皇和元老山縣有朋。1917年(民國六年),他為李垠挑選了梨本宮守正王的女兒方子公主,原因之一是根據日本醫生的診斷,這一對男女都被他們診斷為不能生育,這樣以後正統的朝鮮王室就會被中斷。梨本宮親王一家對此表示驚疑,但是還是由“這是天皇陛下的意願”一句話被迫答應了。朝鮮方麵,高宗表態說“隻要王世子滿意,我沒有意見”,純宗則意味深長地說“事情發展到了這一步,那是很自然的”。此事當時被作為“日韓融合”的象徵而廣泛宣傳。1918年(民國七年)12月,大正天皇批準婚約,兩人第一次見麵,彼此印象尚可。李垠此時接受了11年的日本教育,早已經被日本人同化了。但是,就在1919(民國八年)年1月21日,預備舉行婚禮前四天的深夜,高宗突然去世,婚禮被迫延期。李垠回國奔喪,在高宗遺體前行了號哭三拜之禮。


    高宗之死,在朝鮮掀起了軒然大波。但是,李垠並沒有把自己的心情流露出來。回日本之後,李垠不顧守孝三年的朝鮮古禮,於1920年(民國九年)4月27日在鳥居阪禦殿舉行了婚禮。次年八月,長子誕生,取名為晉。1922年(民國十一年)4月,李垠夫婦帶王子晉回朝鮮,沸騰文學純宗按照朝鮮王朝家禮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5月20日,在昌德宮舉行了餞別晚宴。出席宴會的李垠夫婦回到住所時,僕人發瘋似的報告說,王子入睡之前,給他餵了牛奶,後來突然中毒病危。三天後,出生八個多月的李晉夭折,安葬在朝鮮。對於王子晉之死,很多朝鮮人認為這是為了報三年之前日本人毒死高宗的仇。


    李垠回日本後,先後擔任舊日本陸軍第59聯隊長、近衛第2旅團長、留守第4師團長、第51師團長、教育總監附、第1航空軍附、第1航空軍司令官、軍事參議官等職位,軍銜升至日本陸軍中將。對於他在日本的生涯,一些韓國人認為是賣國的罪行,也有一部分韓國人認為,他自幼作為人質被帶到日本,完全沒有自由,隻是這場悲劇的受害者,而且李垠還設立了韓國留日學生獎學金團體“李花會”,在韓國開設了淑明女子大學、貞明女子高校、養正高校,對韓民族文化事業有貢獻。


    “我想,貴國的皇太子殿下回國應該不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不過,現在存在一個法律上的障礙。在現行的日本法律裏,李垠殿下是有昌德宮封號的日本皇族。他要想回國的話,就首先必須解決他的身份問題。”劉建業說道。


    “這一點應該不會有很大的問題。因為有消息說,日本天皇在盟軍司令部的壓力下,即將頒布詔書,除了天皇的弟弟秩父宮、高鬆宮、三笠宮之外,其他的12家皇族成員:閑院宮、伏見宮、東伏見宮、賀陽宮、久邇宮、東久邇宮、梨本宮、朝香宮、山階宮、北白川宮、竹田宮、昌德宮全部降為平民。這樣,李垠殿下就不再是日本皇族,他也就可以回國了。”金九先生說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民國軍旅之隨波逐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國產坦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國產坦克並收藏民國軍旅之隨波逐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