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點說得很對。我們是軍人,不是什麽政治家,軍人一旦向政客方向轉化,往往就是他軍事生涯的終點。我們還是老老實實的做我們的軍人,盡我們的本分,盡可能不要去插手政治。政治這潭水很深,一旦要是攪進去了,恐怕到頭來連自己是怎麽死得都不知道。我想你們都聽過有關辭公卸職的一些傳聞吧。記住,無風不起浪。”劉建業告誡著自己的屬下。
“軍座說的是,我們是軍人,做好我們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別的事情,我們不必去管,也不用去問。”高副參謀長說道。
“無論如何,我們都不能超越我們的軍人身份。”劉建業又一次的叮囑道。
國軍的軍事大員,抗戰中能夠成為一方諸侯的並不太多,這種一方諸侯的意思不是省主席這個級別的,而指的是軍閥性質的割據勢力,即便是戰區司令長官,在國軍體係中也不過是權力較大而已,搞成獨立王國並不容易。抗戰中,程頌雲,顧墨三,薛伯陵等都是一方大員,有很大的軍事力量,但政治上依然脫不開最高統帥的掌控,對中樞影響甚微;何敬之,張文白雖然有影響但是沒有自己的基本部隊和地盤;李德齡,馮副委員長等都是限製使用。真正能夠形成一方勢力的,隻有三個人,那就是土木王陳辭修,西北王胡壽山,中原王湯恩博,還有一個建立了影子勢力的戴雨農。他們都有自己獨立的體係和地盤,並且一度別人無法打入,包括最高統帥也不能完全掌控他們的勢力。
細細分析,他們有著共同的五個特點:
第一,具備一定的能力,在國軍體係中屬於幹練人物。陳辭修被稱為國軍中僅有的“不貪汙,肯做事”的人物,胡壽山是黃埔一期高材生,有“文有胡壽山,武有賀衷寒,又文又武李默庵”的說法,湯恩博有南口,台兒莊的戰功底子,戴雨農是國軍方麵第一號特工奇才。
第二,有自己的基本部隊和地盤,而且基本部隊比較能打。陳辭修的基本部隊土木係十八軍,地盤是中央的陽線,戴雨農的基本勢力軍統和忠義救國軍,滲透到各個部門,地盤是中央的陰線,胡壽山基本部隊第一軍,地盤在西北,湯恩博基本部隊十三軍(三十一集團軍),盤踞中原四省邊區。
第三,都屬於浙江人,最高統帥嫡係,深受最高統帥的信任。這一點使最高統帥縱容他們的發展和對異己的吞併。然而,一旦功高震主,不知收斂,那就有殺身之禍。陳辭修一度紅極一時,最高統帥在遠征軍參謀案件上一發力,他便應聲而倒,一年多不得翻身。
第四,都有政治頭腦和野心,雖然出身軍界,都熱衷於向政界發展。陳辭修號稱袖珍委員長,後來果然一度成為最高統帥的繼承人;胡壽山喜歡以古人自比,梟雄鋒芒畢露;戴雨農把勢力滲透到了軍政兩界;湯恩博呢,在四個人中最為典型,他的政治思想在“手本”中暴露無遺,並且通過遞交手本,為最高統帥了解其政治抱負,甚至以曹操自居,不知收斂。
第五,都出身卑微,於最高統帥有深刻的依附關係,所以這幾個人雖然都有野心,並且皆以自己可為最高統帥身後第一人自詡,但最高統帥生前,卻沒有能力取而代之。最高統帥對他們,也隱隱有破格提拔,以對抗何敬之等老將宿臣的思路。
這幾個人中,湯恩博顯然有著他獨特的一麵。抗戰前,湯恩博在嫡係將領中沒有陳辭修和胡壽山那樣顯眼,又不象戴雨農有著特殊的工作性質,因此,在這四個人中屬於黑馬。抗戰對於湯恩博的變化有很大的影響。首先,抗戰給湯恩博提供了不錯的表現舞台,使他得以表現其軍事才能,並得到了四省邊區這樣一塊自己的地盤;其次,抗戰的激烈艱苦,恐怕也讓湯恩博越來越不願和日軍死拚,因為死拚的部隊主官固然可以得到尊敬,但實力的“存在”對座次更加重要;第三,湯和戴一樣,對國際形勢有較清醒的看法,是國軍中比較早的認識到日軍必敗的人物,因此抗戰後期“等勝利”的思想比較嚴重。
於是,湯恩博在擔任四省邊區總司令以後,數年之間對日作戰消極,隻是通過大修工事組織防禦,他的主要精力,集中到了發展自己的實力,拉攏胡壽山,戴雨農組成勢力集團,積極為最高統帥身後的繼承問題打通道路,與何敬之派係,土木係等針鋒相對,湯司令變成政客了。
一個軍事將領的政客化,往往就是他軍事生涯的終點,抗戰勝利之後的內戰中,國軍的將軍們中盛產政治家,可就是忘了怎麽打仗。
何況湯本身的政治素養,決定了他在這方麵難有作為,比如一度和他火熱的戴雨農,就對手下說過–“胡壽山在關中要學左宗棠做西北王。沒有料到湯恩博做了中原王還不滿足,竟想學起曹操來了。我勸他英雄本色是應該有大誌的,但功高壓主決無善終之理。”最高統帥可以容忍左宗棠,但恐怕容不了曹操,從最高統帥的手段看,湯恩博若無中原慘敗,難有善終。湯恩博對政治的看法就是實力,具體地說就是兵力,因此他在中央除了最高統帥的寵信外並無多少勢力。湯恩博在四省邊區,雖然沒有積極的作戰,卻大肆擴充兵力,補充團,補充旅等部隊到處建立,形成了足有四十萬人的軍事集團。實際上,這種良莠不分的做法,正給自己帶來了滅頂之災。
“軍座說的是,我們是軍人,做好我們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別的事情,我們不必去管,也不用去問。”高副參謀長說道。
“無論如何,我們都不能超越我們的軍人身份。”劉建業又一次的叮囑道。
國軍的軍事大員,抗戰中能夠成為一方諸侯的並不太多,這種一方諸侯的意思不是省主席這個級別的,而指的是軍閥性質的割據勢力,即便是戰區司令長官,在國軍體係中也不過是權力較大而已,搞成獨立王國並不容易。抗戰中,程頌雲,顧墨三,薛伯陵等都是一方大員,有很大的軍事力量,但政治上依然脫不開最高統帥的掌控,對中樞影響甚微;何敬之,張文白雖然有影響但是沒有自己的基本部隊和地盤;李德齡,馮副委員長等都是限製使用。真正能夠形成一方勢力的,隻有三個人,那就是土木王陳辭修,西北王胡壽山,中原王湯恩博,還有一個建立了影子勢力的戴雨農。他們都有自己獨立的體係和地盤,並且一度別人無法打入,包括最高統帥也不能完全掌控他們的勢力。
細細分析,他們有著共同的五個特點:
第一,具備一定的能力,在國軍體係中屬於幹練人物。陳辭修被稱為國軍中僅有的“不貪汙,肯做事”的人物,胡壽山是黃埔一期高材生,有“文有胡壽山,武有賀衷寒,又文又武李默庵”的說法,湯恩博有南口,台兒莊的戰功底子,戴雨農是國軍方麵第一號特工奇才。
第二,有自己的基本部隊和地盤,而且基本部隊比較能打。陳辭修的基本部隊土木係十八軍,地盤是中央的陽線,戴雨農的基本勢力軍統和忠義救國軍,滲透到各個部門,地盤是中央的陰線,胡壽山基本部隊第一軍,地盤在西北,湯恩博基本部隊十三軍(三十一集團軍),盤踞中原四省邊區。
第三,都屬於浙江人,最高統帥嫡係,深受最高統帥的信任。這一點使最高統帥縱容他們的發展和對異己的吞併。然而,一旦功高震主,不知收斂,那就有殺身之禍。陳辭修一度紅極一時,最高統帥在遠征軍參謀案件上一發力,他便應聲而倒,一年多不得翻身。
第四,都有政治頭腦和野心,雖然出身軍界,都熱衷於向政界發展。陳辭修號稱袖珍委員長,後來果然一度成為最高統帥的繼承人;胡壽山喜歡以古人自比,梟雄鋒芒畢露;戴雨農把勢力滲透到了軍政兩界;湯恩博呢,在四個人中最為典型,他的政治思想在“手本”中暴露無遺,並且通過遞交手本,為最高統帥了解其政治抱負,甚至以曹操自居,不知收斂。
第五,都出身卑微,於最高統帥有深刻的依附關係,所以這幾個人雖然都有野心,並且皆以自己可為最高統帥身後第一人自詡,但最高統帥生前,卻沒有能力取而代之。最高統帥對他們,也隱隱有破格提拔,以對抗何敬之等老將宿臣的思路。
這幾個人中,湯恩博顯然有著他獨特的一麵。抗戰前,湯恩博在嫡係將領中沒有陳辭修和胡壽山那樣顯眼,又不象戴雨農有著特殊的工作性質,因此,在這四個人中屬於黑馬。抗戰對於湯恩博的變化有很大的影響。首先,抗戰給湯恩博提供了不錯的表現舞台,使他得以表現其軍事才能,並得到了四省邊區這樣一塊自己的地盤;其次,抗戰的激烈艱苦,恐怕也讓湯恩博越來越不願和日軍死拚,因為死拚的部隊主官固然可以得到尊敬,但實力的“存在”對座次更加重要;第三,湯和戴一樣,對國際形勢有較清醒的看法,是國軍中比較早的認識到日軍必敗的人物,因此抗戰後期“等勝利”的思想比較嚴重。
於是,湯恩博在擔任四省邊區總司令以後,數年之間對日作戰消極,隻是通過大修工事組織防禦,他的主要精力,集中到了發展自己的實力,拉攏胡壽山,戴雨農組成勢力集團,積極為最高統帥身後的繼承問題打通道路,與何敬之派係,土木係等針鋒相對,湯司令變成政客了。
一個軍事將領的政客化,往往就是他軍事生涯的終點,抗戰勝利之後的內戰中,國軍的將軍們中盛產政治家,可就是忘了怎麽打仗。
何況湯本身的政治素養,決定了他在這方麵難有作為,比如一度和他火熱的戴雨農,就對手下說過–“胡壽山在關中要學左宗棠做西北王。沒有料到湯恩博做了中原王還不滿足,竟想學起曹操來了。我勸他英雄本色是應該有大誌的,但功高壓主決無善終之理。”最高統帥可以容忍左宗棠,但恐怕容不了曹操,從最高統帥的手段看,湯恩博若無中原慘敗,難有善終。湯恩博對政治的看法就是實力,具體地說就是兵力,因此他在中央除了最高統帥的寵信外並無多少勢力。湯恩博在四省邊區,雖然沒有積極的作戰,卻大肆擴充兵力,補充團,補充旅等部隊到處建立,形成了足有四十萬人的軍事集團。實際上,這種良莠不分的做法,正給自己帶來了滅頂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