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駐緬甸日軍向印度東北部阿薩姆邦的英帕爾發動進攻,英軍被缺少糧彈補給的三個師團日軍打得狼狽不堪,阿薩姆邦的形勢發發可危。同時,日軍主力集中到緬甸西部戰線,也給中國遠征軍從雲南發起反擊提供了有利條件。為此,史迪威致電蒙巴頓,建議由兩國首腦和聯合參謀長委員會向最高統帥施加壓力,要求他立即出動遠征軍入緬作戰。同時,史迪威也致電馬歇爾和陸軍部,提出了上述建議。


    3月19日,羅斯福致電最高統帥,詳述了緬甸戰場目前的形勢。他認為,雲南遠征軍的當麵之敵隻有日軍第56師團,而且難以得到增援,這正是中國軍隊出擊的好機會;同時,也可以支援史迪威向密支那的作戰和英帕爾的戰場。他希望最高統帥“充分考慮和認清當前形勢,命令雲南部隊抓住大好時機,共同推進對日作戰”


    3月28日,史迪威從緬北戰場趕到重慶,試圖說服最高統帥。可是,最高統帥已經在前一天給羅斯福發去了回電,斷然拒絕出動遠征軍。最高統帥在電報中說:“7年的抗戰,消耗了中國大量的物資和軍事力量,如果堅持要它做超出能力的事,將會招致災難性後果,其結果不僅會嚴重影響雲南和四川,而且會影響這個戰區的整個形勢。倘若此事發生,日軍將侵入雲南和四川,新疆的叛亂和異黨分子在山西的活動將會取得新的進展,他們將推行把中國布爾什維克化的計劃,這將使我們的政府無法在這場世界戰爭中發揮自己的作用,同盟國也將失去在東亞抵抗倭國的作戰基地。”“我認為,隻要我們的防線沒有得到充分的加強,我們的主要兵力就不能從雲南發起進攻。”


    羅斯福在白宮的地圖室裏接到了最高統帥的回電,他抬頭凝視著幾天來一直關注的緬甸戰場形勢。地圖上的彩色符號清楚地顯示,史迪威率領中國駐印軍2個師,像一把利箭插入緬北的胡康河穀,日第18師團退入孟拱河穀作拚死抵抗;日軍主力3個師團黑鴉鴉一片沖向印度的英帕爾,威脅到阿薩姆的空運司令部和利多基地;中緬邊境隻有日軍第56師團,且有1個聯隊已向緬北第18師團增援,雲南的中國遠征軍11個師竟坐視不動。他不解地搖搖頭,陷入了沉思。


    史迪威的電報一封封地飛向華盛頓,“烏克魯爾陷落”,“英帕爾被圍”,“科希馬危機”……


    羅斯福感覺不能再讓最高統帥拖延下去了。4月3日,羅斯福親自口授了一份給最高統帥的電報,幾乎字字句句都包含著溫怒和警告:


    “日軍對英帕爾的進攻,直接目標就是切斷向中國運送物資的交通線。如果倭國人的這一企圖得逞,他們下一步就能集中力量對付利多的駐印軍,而後就會輕鬆地轉向你的遠征軍。……當緬甸西部和阿拉幹海岸的戰鬥正在激烈進行的時候,薩爾溫江(怒江)前線卻依然保持平靜,其結果是,日軍第56師團已經轉移兵力,去對付史迪威向孟拱河穀的進攻和遠程突擊部隊在緬北的威脅。我確實無法理解,你的用美國武器裝備的遠征軍,會不能對付實力業已削弱的日軍第56師團。我認為,時候到了,不要再拖延了,立即出動你的第71軍部隊,奪取騰衝一龍陵地區。……在過去一年裏,我們一直在裝備和訓練遠征軍部隊,就是為了抓住這樣的機會。如果這支部隊不用於共同的事業,我們為空運裝備和提供教練人員所付出的最熱情而廣泛的努力,就不能證明是有意義的。……我切望你能行動起來。”


    當羅斯福的電報傳到重慶時,最高統帥奇怪地“病了”。一切事情由宋美齡出麵,與史迪威的參謀長赫恩將軍周旋。


    為了使總統的要求迅速得以實現,馬歇爾於4月7日致電史迪威:如果遠征軍還不採取行動,就停止提供租借物資。史迪威立即把馬歇爾的意見轉告在重慶的赫恩將軍,並對他說:“我完全贊同喬治的意見。如果我們再三催促,最高統帥還是一味推託不付諸行動,我看一噸物資也不要給他們。我的意思是,停止向所有的中國軍隊供應物資。”


    4月10日,赫恩根據史迪威和馬歇爾的指示,正式通知中國軍政部,由於中國遠征軍不能投入對日作戰,決定停止向該部隊供應物資,當月的734噸物資移交美國第14航空隊使用;同時,取消與中國航空公司的合約,將該公司的租借飛機轉給阿薩姆的美軍空運司令部。


    這一舉動著實刺痛了最高統帥的自尊,但他繼續“生病”,而讓何總長等人出麵來挽回可能失去的巨大利益。4月12日,軍政部次長林中將會見赫恩將軍,保證在48小時之內就出動遠征軍問題採取“積極措施”,要求暫緩發布停止供應租借物資的命令。何總長也隨後表示,將就此事與最高統帥進行“磋商”。


    4月14日,何總長當著美國人的麵正式簽署了要求遠征軍發動進攻的命令,並加蓋了參謀總長兼軍政部長的大印。隨後,赫恩宣布,恢復向遠征軍提供租借物資。


    美國的租借物資挽回了,何總長還要挽回點兒麵子。同一天,他致電馬歇爾,通報了關於出動遠征軍的決定,並指出:“關於出動遠征軍越過薩爾溫江的決定,是中國方麵主動作出的,它是基於我們必須對共同的戰爭作出自己貢獻的考慮,而不是由於外部壓力的結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民國軍旅之隨波逐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國產坦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國產坦克並收藏民國軍旅之隨波逐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