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最高統帥從馬格魯德將軍那裏得知了史迪威撤退入印的決定,頓時火冒三丈。他拿起筆來,在馬格魯德呈交的文件上批道:“史迪威脫離我軍,擅赴印度,隻來此電作為通報,不知軍紀何在?”
同一天,杜光亭倒向最高統帥發去了一封電報。他不僅像告狀似的報告了史迪威、羅長官命令遠征軍西撤入印的情況,並稱:“我軍戰敗入印,將為英人所不齒,擬仍向密支那轉移,與日軍作一力戰,勝則收復北緬,敗則由騰衝回國。”
最高統帥對他的“好學生”非常滿意,更增添了幾分信任和賞識。他立即電令杜光亭:“速向密支那、片馬轉移,勿再猶豫停頓。”隨後,杜光亭以他對“校長”的絕對忠誠,繼續率軍向英多以北開進,把遠征軍帶進了緬北的死胡同。
史迪威為做好行軍準備忙得不可開交,數量不多的食品必須統一管理,由多恩去負責這件事;除了食品和武器、彈藥之外,其他不必要的東西全部丟掉;必須規定嚴格的行軍紀律,不能讓一個人掉隊;應當到前麵的村子裏去找一些挑夫來幫助運送行李……西格雷夫醫生來找他,請求不要丟下醫院裏那些緬甸姑娘。“怎麽回事?”史迪威莫名其妙,眉心擰成一個問號。西格雷夫告訴他,剛剛聽到幾個軍官議論說:“給那些緬甸護士們發點兒錢,打發她們走吧,免得拖累大家。”西格雷夫博士是美國浸禮會派到緬甸的醫學傳教士。他在緬中邊境的撣邦高原開辦了一所醫院,並培訓了一批緬甸護士,為山區那些貧困的老百姓治病。他善良、熱情、富於獻身精神,當聽到倭國人入侵的消息後,他主動找到史迪威,要求在美國將軍領導下為中國遠征軍提供醫療服務。史迪威非常尊重和喜歡他。
等一切準備工作完畢,史迪威命令集合隊伍,他站在一輛廢棄的卡車上,向他的雜色隊伍發表了行軍前的講話:“大家聽好,我要你們振作起精神來,跟著我一直往前走。隻要我們咬緊牙關,努把力,就一定能克服眼下的困難,平安到達目的地。”他想起了西格雷夫告訴他的話,接著說:“有人想要拋棄婦女,說這種話的人真不知羞恥。現在不管是什麽人,你們都是我的士兵,誰也不許說長道短,不許違抗命令,不許掉隊。如果有誰不願遵守紀律,現在就可以領一個星期的食物自己滾蛋!如果要跟我走,就必須服從我的命令。”接下來,他交待了行軍路線和行程安排,最後說道:“今天,你們中間一定有不少人怨恨我的粗暴無禮,坦白地說,我的確不是一個招人喜歡的好老頭。不過,我一定把每一個人都帶出緬甸,等勝利地到達印度時,你們或許會理解我的苦心。”
隊伍剛要出發,不遠處趕來了一小隊英國軍人。帶隊的是戴維森·豪斯頓上校,他手下有14名英國突擊隊員。史迪威問道:“你們從哪裏來?有幹糧嗎?”英國人疲憊地搖搖頭。史迪威露出不悅的神情,但還是同意讓他們留下來一同上路。這是一群在緬甸駐防多年,熟悉叢林作戰的軍人,一旦發現敵情,他們可能會有用處。現在,這支隊伍擴大到了114人。
部隊沿著崎嶇的小路踏上了北去的征程。除了幾名在前方偵察的尖兵以外,史迪威走在隊伍最前麵。他按照正規陸軍的行軍要求,準確地把步速控製在每分鍾105步。在天津第15步兵團時,卡斯特納將軍帶領他們進行的行軍訓練,使他練就了這套本領。雖然過去了十多年,他已是年近60歲的老人,但仍能非常熟練地做到這一點。
那天下午,他們發現了一支販運私貨的馬幫,史迪威立即派幾名士兵追上去,把他們雇了下來,讓他們為這支隊伍馱運行李。卸下了行李,部隊可以輕裝前進了。傍晚,他們來到了一個山村部落。
緬西北深山裏的土著居民,主要有親族、克欽族和珊族。由於交通不便,幾乎每個部落都有著不同的方言和生活習俗。他們長期與世隔絕,保持著善良、淳樸的性格,對來自遠方的客人,總是給予熱情豪爽的歡迎。他們不像緬甸中央平原及其以南地區的緬族人那樣,對英國人和中國人充滿了敵意。一位部落的頭人送給了他們一些番木瓜,雖然這種食品並不可口,但對極為缺糧的美國人來說,總是一種可以充飢的東西。史迪威在日記中寫道:“這兒的人,真不錯。”
第二天一早,他們又開始了艱難的行軍。道路越來越難走,一條條流速很快的山澗小溪橫在他們前進的路上。隊伍出現了混亂,“霍爾庫姆掉隊了,梅裏爾掉隊了,又熱又累。李掉隊了,斯利尼精疲力竭·諾瓦考斯基也是一樣,天哪,我們是一群可憐的人。”史迪威和大家一樣背著10磅的行囊,他一直走在隊伍的最前麵。
第三天的行軍,史迪威不得不稍稍放慢了步伐,並把每小時的休息時間,以5分鍾延長到10分鍾。但是,掉隊的人仍然不斷出現。蚊蟲和螞蝗的叮咬,原始森林中腐敗物發出的瘴氣,飢餓、瘧疾和痢疾的襲擾,使許多人變得極為虛弱。史迪威也在咬緊牙關堅持著。梅裏爾在過一條小河時昏倒了,隻好讓挑夫用擔架抬著走。
軍醫官威廉斯上校找到史迪威,他擔心連續的行軍會把更多的人身體拖垮,請求再多休息幾次。史迪威表情嚴肅地答道:“隊伍不能再停了。倭國轟炸機還在頭頂上盤旋,我們還沒有脫離險境。多延誤一分鍾,就多一分危險。”他看著已50開外的威廉斯說:“真見鬼,我們倆的年紀比他們任何人都大,我們能堅持,為什麽他們不能?這些人的身體狀況真是糟透了。”
同一天,杜光亭倒向最高統帥發去了一封電報。他不僅像告狀似的報告了史迪威、羅長官命令遠征軍西撤入印的情況,並稱:“我軍戰敗入印,將為英人所不齒,擬仍向密支那轉移,與日軍作一力戰,勝則收復北緬,敗則由騰衝回國。”
最高統帥對他的“好學生”非常滿意,更增添了幾分信任和賞識。他立即電令杜光亭:“速向密支那、片馬轉移,勿再猶豫停頓。”隨後,杜光亭以他對“校長”的絕對忠誠,繼續率軍向英多以北開進,把遠征軍帶進了緬北的死胡同。
史迪威為做好行軍準備忙得不可開交,數量不多的食品必須統一管理,由多恩去負責這件事;除了食品和武器、彈藥之外,其他不必要的東西全部丟掉;必須規定嚴格的行軍紀律,不能讓一個人掉隊;應當到前麵的村子裏去找一些挑夫來幫助運送行李……西格雷夫醫生來找他,請求不要丟下醫院裏那些緬甸姑娘。“怎麽回事?”史迪威莫名其妙,眉心擰成一個問號。西格雷夫告訴他,剛剛聽到幾個軍官議論說:“給那些緬甸護士們發點兒錢,打發她們走吧,免得拖累大家。”西格雷夫博士是美國浸禮會派到緬甸的醫學傳教士。他在緬中邊境的撣邦高原開辦了一所醫院,並培訓了一批緬甸護士,為山區那些貧困的老百姓治病。他善良、熱情、富於獻身精神,當聽到倭國人入侵的消息後,他主動找到史迪威,要求在美國將軍領導下為中國遠征軍提供醫療服務。史迪威非常尊重和喜歡他。
等一切準備工作完畢,史迪威命令集合隊伍,他站在一輛廢棄的卡車上,向他的雜色隊伍發表了行軍前的講話:“大家聽好,我要你們振作起精神來,跟著我一直往前走。隻要我們咬緊牙關,努把力,就一定能克服眼下的困難,平安到達目的地。”他想起了西格雷夫告訴他的話,接著說:“有人想要拋棄婦女,說這種話的人真不知羞恥。現在不管是什麽人,你們都是我的士兵,誰也不許說長道短,不許違抗命令,不許掉隊。如果有誰不願遵守紀律,現在就可以領一個星期的食物自己滾蛋!如果要跟我走,就必須服從我的命令。”接下來,他交待了行軍路線和行程安排,最後說道:“今天,你們中間一定有不少人怨恨我的粗暴無禮,坦白地說,我的確不是一個招人喜歡的好老頭。不過,我一定把每一個人都帶出緬甸,等勝利地到達印度時,你們或許會理解我的苦心。”
隊伍剛要出發,不遠處趕來了一小隊英國軍人。帶隊的是戴維森·豪斯頓上校,他手下有14名英國突擊隊員。史迪威問道:“你們從哪裏來?有幹糧嗎?”英國人疲憊地搖搖頭。史迪威露出不悅的神情,但還是同意讓他們留下來一同上路。這是一群在緬甸駐防多年,熟悉叢林作戰的軍人,一旦發現敵情,他們可能會有用處。現在,這支隊伍擴大到了114人。
部隊沿著崎嶇的小路踏上了北去的征程。除了幾名在前方偵察的尖兵以外,史迪威走在隊伍最前麵。他按照正規陸軍的行軍要求,準確地把步速控製在每分鍾105步。在天津第15步兵團時,卡斯特納將軍帶領他們進行的行軍訓練,使他練就了這套本領。雖然過去了十多年,他已是年近60歲的老人,但仍能非常熟練地做到這一點。
那天下午,他們發現了一支販運私貨的馬幫,史迪威立即派幾名士兵追上去,把他們雇了下來,讓他們為這支隊伍馱運行李。卸下了行李,部隊可以輕裝前進了。傍晚,他們來到了一個山村部落。
緬西北深山裏的土著居民,主要有親族、克欽族和珊族。由於交通不便,幾乎每個部落都有著不同的方言和生活習俗。他們長期與世隔絕,保持著善良、淳樸的性格,對來自遠方的客人,總是給予熱情豪爽的歡迎。他們不像緬甸中央平原及其以南地區的緬族人那樣,對英國人和中國人充滿了敵意。一位部落的頭人送給了他們一些番木瓜,雖然這種食品並不可口,但對極為缺糧的美國人來說,總是一種可以充飢的東西。史迪威在日記中寫道:“這兒的人,真不錯。”
第二天一早,他們又開始了艱難的行軍。道路越來越難走,一條條流速很快的山澗小溪橫在他們前進的路上。隊伍出現了混亂,“霍爾庫姆掉隊了,梅裏爾掉隊了,又熱又累。李掉隊了,斯利尼精疲力竭·諾瓦考斯基也是一樣,天哪,我們是一群可憐的人。”史迪威和大家一樣背著10磅的行囊,他一直走在隊伍的最前麵。
第三天的行軍,史迪威不得不稍稍放慢了步伐,並把每小時的休息時間,以5分鍾延長到10分鍾。但是,掉隊的人仍然不斷出現。蚊蟲和螞蝗的叮咬,原始森林中腐敗物發出的瘴氣,飢餓、瘧疾和痢疾的襲擾,使許多人變得極為虛弱。史迪威也在咬緊牙關堅持著。梅裏爾在過一條小河時昏倒了,隻好讓挑夫用擔架抬著走。
軍醫官威廉斯上校找到史迪威,他擔心連續的行軍會把更多的人身體拖垮,請求再多休息幾次。史迪威表情嚴肅地答道:“隊伍不能再停了。倭國轟炸機還在頭頂上盤旋,我們還沒有脫離險境。多延誤一分鍾,就多一分危險。”他看著已50開外的威廉斯說:“真見鬼,我們倆的年紀比他們任何人都大,我們能堅持,為什麽他們不能?這些人的身體狀況真是糟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