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怎樣才能相信你們呢?”
“我想你也知道,緬甸對於我們來說最大的意義在於一條穩定的國際交通線,一旦戰爭打完了,這條交通線就不再需要了。我們也就沒有必要繼續留在緬甸了。在這裏長期駐紮軍隊,可不是我們的國力能夠支持的。再說了,緬甸對於英國人來說,也就是他們在東方的大本營印度的一道屏障。無論戰爭結果如何,英國人的實力都會受到嚴重的損耗,那個時候處於維持同盟國家團結,暫時留在英帝國裏的印度,必然會選擇獨立。英國人是沒有辦法阻止這一切的,他們隻能順從印度的民意。印度一旦獨立了,緬甸這道屏障還有必要繼續留在手裏嗎?”
“你說的話,我都理解了。不過,我現在無法給你確定的答覆。我隻能先回去匯報,在統一意見之後,才能給你一個明確答覆。”
“這個我可以理解。我希望你們不要讓我等待太久。同時,我還希望你們從現在開始不要再為日本人提供幫助了。”
“我會想辦法解決的。我們也不想和你們發生直接衝突。”
“我也是。我知道你並不喜歡日本人,我和日本人則是有著國讎家恨。我們是有合作基礎的。”
送走了來人,劉建業感到自己說不出來的疲憊。看來,外交這碗飯,真的不是那麽端的。
向東側迂迴的日軍第56師團於4月20日攻占樂可,爾後向和榜方向急進。日軍的這一穿插行動,在第5軍和第6軍之間打進了一個楔子,這不僅威脅兩軍的翼側,而且使遠征軍的後方要地臘戍門戶洞開。
4月21日,日軍分兩路進攻雷列姆和東枝。
麵對這一嚴重形勢,史迪威急調第200師向葛魯、黑河方向出擊,並命令第6軍第93師和第49師向南曲依、萊卡一線回防,以封閉第5、第6兩軍的結合部,阻斷日軍穿插。4月22日,日軍搜索聯隊攻占和榜,守軍退守孟榜。23日,日軍增加第113聯隊一部兵力,包圍並擊潰了守軍,占領了孟榜,24日進占雷列姆。
4月23日,史迪威親自趕到已推進至東枝外圍的第200師前線督戰指揮。他根據羅長官的建議,懸賞5萬緬甸盧比,以盡速拿下東枝。
第5軍於4月21日從密鐵拉出發,乘汽車向東枝前進。先頭騎兵團進至東枝西側時,東枝已被日軍步兵第113聯隊的第2大隊占領。當天騎兵團首先向東枝日軍發起攻擊。24日拂曉,第200師投入戰鬥。戰鬥至25日,將日軍擊潰,收復了東枝。25日,第200師奪回東枝。但是,向西回防的第6軍部隊剛剛與日軍接觸便潰不成軍,倉皇向景棟方向撤退。24日,第六軍軍長甘中將報告,他手中已無兵可以指揮。盡管第200師從東枝截斷了日軍第56師團的後路,但該部日軍竟完全不顧後方情況,徑直以每日機械化行軍110公裏以上的速度長途奔襲,閃電般地撲向臘戍。第6軍軍部退至萊卡,在日軍追擊下,於26日退孟休,收容殘部。
當第200師進攻東枝時,第5軍於24日夜接到史迪威、羅長官的命令:“東枝攻克後,即返曼德勒,準備會戰。”但同時又收到參謀團的指示:“督率所部於攻克東枝後,繼向雷列姆北進之敵尾擊,斷敵退路,以解臘戍之圍。”命令與指示矛盾,第5軍無所適從。攻占東枝後,又接史、羅命令:“除以第200師向雷列姆方向攻擊外,軍部及軍直應即回師西南,經密鐵拉向畔樓(曼德勒南側)集結。”旋接參謀團電示:“應遵遠征軍司令長官部之命令行動。”第5軍奉令西移。26日東枝再度為日軍占領。
當日軍攻占孟瑙並迅速向臘戍迂迴時,最高統帥於25日緊急電令羅長官:“當先以保守臘戍為主,並盡可能求該方麵之敵而擊滅之。”但是史迪威、羅長官仍堅持要進行曼德勒會戰,沒有以主力增援臘戍。相反,原先在臘戍的一個師也被調往曼德勒,繼續準備進行曼德勒會戰。原本已經抵達臘戍的第54軍也是要被調走的,被劉建業以汽車數量不足為理由強行扣住了。
原在臘戍的軍事委員會參謀團已於22日撤離臘戍,轉至保山。隻有作為副主任參謀的劉建業被留了下來,擔任軍委會在這裏的代表,協助防守臘戍。
26日,第8軍先頭部隊抵達臘戍,兩天以後,也就是28日,第8軍主力抵達。這一天,軍事委員會下達了命令,以第54軍黃軍長為臘戍方麵的指揮官,第8軍鄭軍長為副指揮官,劉建業為參謀長,構成臘戍防衛司令部的主要架構。後續的第71軍也將在今日抵達臘戍,接受統一指揮。
對於劉建業來說,他又一次和自己的老上司黃軍長合作了,而且,第8軍的鄭桂庭軍長也是有過合作經歷的。對劉建業來說有一個好消息就是隨著第8軍一起到達臘戍的還有剛剛從內地的兵工廠出廠的近百門火箭炮,還有300餘支火箭筒和配用的彈藥。這些火箭炮和火箭筒已經被國民政府賦予了正式的名稱“中正式”。
4月25日,史迪威、羅長官、杜軍長與亞歷山大上將等英軍指揮官在皎克西召開會議。會議認為盟軍的前線部隊已陷入危險境地,遂決定放棄曼德勒會戰,撤往伊洛瓦底江以北。隨後,史迪威和羅長官對遠征軍部隊的行動作了部署:第6軍東渡薩爾溫江,向景棟方向集結;孤懸東枝的第200師,就近向第6軍靠攏;遠征軍主力包括第5軍新22師、第96師和第66軍,經曼德勒北渡伊洛瓦底江,退往英多、八莫、密支那方向,據守緬北三角地區,以確保印度——密支那——昆明的空中走廊。
“我想你也知道,緬甸對於我們來說最大的意義在於一條穩定的國際交通線,一旦戰爭打完了,這條交通線就不再需要了。我們也就沒有必要繼續留在緬甸了。在這裏長期駐紮軍隊,可不是我們的國力能夠支持的。再說了,緬甸對於英國人來說,也就是他們在東方的大本營印度的一道屏障。無論戰爭結果如何,英國人的實力都會受到嚴重的損耗,那個時候處於維持同盟國家團結,暫時留在英帝國裏的印度,必然會選擇獨立。英國人是沒有辦法阻止這一切的,他們隻能順從印度的民意。印度一旦獨立了,緬甸這道屏障還有必要繼續留在手裏嗎?”
“你說的話,我都理解了。不過,我現在無法給你確定的答覆。我隻能先回去匯報,在統一意見之後,才能給你一個明確答覆。”
“這個我可以理解。我希望你們不要讓我等待太久。同時,我還希望你們從現在開始不要再為日本人提供幫助了。”
“我會想辦法解決的。我們也不想和你們發生直接衝突。”
“我也是。我知道你並不喜歡日本人,我和日本人則是有著國讎家恨。我們是有合作基礎的。”
送走了來人,劉建業感到自己說不出來的疲憊。看來,外交這碗飯,真的不是那麽端的。
向東側迂迴的日軍第56師團於4月20日攻占樂可,爾後向和榜方向急進。日軍的這一穿插行動,在第5軍和第6軍之間打進了一個楔子,這不僅威脅兩軍的翼側,而且使遠征軍的後方要地臘戍門戶洞開。
4月21日,日軍分兩路進攻雷列姆和東枝。
麵對這一嚴重形勢,史迪威急調第200師向葛魯、黑河方向出擊,並命令第6軍第93師和第49師向南曲依、萊卡一線回防,以封閉第5、第6兩軍的結合部,阻斷日軍穿插。4月22日,日軍搜索聯隊攻占和榜,守軍退守孟榜。23日,日軍增加第113聯隊一部兵力,包圍並擊潰了守軍,占領了孟榜,24日進占雷列姆。
4月23日,史迪威親自趕到已推進至東枝外圍的第200師前線督戰指揮。他根據羅長官的建議,懸賞5萬緬甸盧比,以盡速拿下東枝。
第5軍於4月21日從密鐵拉出發,乘汽車向東枝前進。先頭騎兵團進至東枝西側時,東枝已被日軍步兵第113聯隊的第2大隊占領。當天騎兵團首先向東枝日軍發起攻擊。24日拂曉,第200師投入戰鬥。戰鬥至25日,將日軍擊潰,收復了東枝。25日,第200師奪回東枝。但是,向西回防的第6軍部隊剛剛與日軍接觸便潰不成軍,倉皇向景棟方向撤退。24日,第六軍軍長甘中將報告,他手中已無兵可以指揮。盡管第200師從東枝截斷了日軍第56師團的後路,但該部日軍竟完全不顧後方情況,徑直以每日機械化行軍110公裏以上的速度長途奔襲,閃電般地撲向臘戍。第6軍軍部退至萊卡,在日軍追擊下,於26日退孟休,收容殘部。
當第200師進攻東枝時,第5軍於24日夜接到史迪威、羅長官的命令:“東枝攻克後,即返曼德勒,準備會戰。”但同時又收到參謀團的指示:“督率所部於攻克東枝後,繼向雷列姆北進之敵尾擊,斷敵退路,以解臘戍之圍。”命令與指示矛盾,第5軍無所適從。攻占東枝後,又接史、羅命令:“除以第200師向雷列姆方向攻擊外,軍部及軍直應即回師西南,經密鐵拉向畔樓(曼德勒南側)集結。”旋接參謀團電示:“應遵遠征軍司令長官部之命令行動。”第5軍奉令西移。26日東枝再度為日軍占領。
當日軍攻占孟瑙並迅速向臘戍迂迴時,最高統帥於25日緊急電令羅長官:“當先以保守臘戍為主,並盡可能求該方麵之敵而擊滅之。”但是史迪威、羅長官仍堅持要進行曼德勒會戰,沒有以主力增援臘戍。相反,原先在臘戍的一個師也被調往曼德勒,繼續準備進行曼德勒會戰。原本已經抵達臘戍的第54軍也是要被調走的,被劉建業以汽車數量不足為理由強行扣住了。
原在臘戍的軍事委員會參謀團已於22日撤離臘戍,轉至保山。隻有作為副主任參謀的劉建業被留了下來,擔任軍委會在這裏的代表,協助防守臘戍。
26日,第8軍先頭部隊抵達臘戍,兩天以後,也就是28日,第8軍主力抵達。這一天,軍事委員會下達了命令,以第54軍黃軍長為臘戍方麵的指揮官,第8軍鄭軍長為副指揮官,劉建業為參謀長,構成臘戍防衛司令部的主要架構。後續的第71軍也將在今日抵達臘戍,接受統一指揮。
對於劉建業來說,他又一次和自己的老上司黃軍長合作了,而且,第8軍的鄭桂庭軍長也是有過合作經歷的。對劉建業來說有一個好消息就是隨著第8軍一起到達臘戍的還有剛剛從內地的兵工廠出廠的近百門火箭炮,還有300餘支火箭筒和配用的彈藥。這些火箭炮和火箭筒已經被國民政府賦予了正式的名稱“中正式”。
4月25日,史迪威、羅長官、杜軍長與亞歷山大上將等英軍指揮官在皎克西召開會議。會議認為盟軍的前線部隊已陷入危險境地,遂決定放棄曼德勒會戰,撤往伊洛瓦底江以北。隨後,史迪威和羅長官對遠征軍部隊的行動作了部署:第6軍東渡薩爾溫江,向景棟方向集結;孤懸東枝的第200師,就近向第6軍靠攏;遠征軍主力包括第5軍新22師、第96師和第66軍,經曼德勒北渡伊洛瓦底江,退往英多、八莫、密支那方向,據守緬北三角地區,以確保印度——密支那——昆明的空中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