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史迪威隻用心理解了前一項任務而忽略了後者。加上他並不了解中國的政治和國情,這就使他在緬甸盟軍的勾心鬥角中不可避免地陷入被動和困境。
緬甸眉苗。
英國總督府臨時遷至眉苗。
在史迪威到達的前一天,另一位英國將軍亞歷山大爵士剛剛飛抵小城。他是來接替因被認為無能和對華態度過於軟弱無能而被撤職的胡敦中將擔任英緬軍總司令的。
當美國人史迪威初次對這位英軍總司令作了禮節性拜訪後,就挑剔地評論亞歷山大“充其量是個能幹的撤退專家”。
自然,傲慢自負的亞歷山大爵士同樣有理由蔑視這位不帶一個美國兵的美國將軍。
會晤不歡而散。
史迪威電告中國最高統帥,稱英國人是“難以合作和不可靠的夥伴”。
無獨有偶,中國人同史迪威的合作關係很快也顯露出棘手的苗頭。
杜光亭,中國第五軍軍長兼遠征軍副總司令,史迪威名義上的副手和下級。其實他才是這支中國大軍真正的司令官和決策人物。他的軍部設有一架電台直接同重慶保持聯繫,並把史迪威的動靜和各種情報隨時匯報給最高統帥。
同古戰役前夕,史迪威趕到眉苗指揮部走馬上任。初識杜光亭,他對這位中國副手評價頗高:“……兢兢業業,對戰術懂行,隨時準備進攻,是一個優秀的指揮官。”而最初他以為所有的中國軍官都具有相同的品質:“……吃苦耐勞,服從命令,從不討價還價和自高自大”。
事實很快證明這是一種美國式的錯覺。
一次應亞歷山大邀請,史迪威和杜光亭前往英軍防區進行禮節性視察。在一處陣地上,一名英軍上尉看見中國將軍抽的是美國“駱駝牌”香菸,於是便直截了當地質問道:“請問杜將軍,為什麽你們中國軍官抽高級香菸,而你們的士兵卻隻能穿草鞋打仗?”
杜大窘,繼而惱羞成怒,險些拔出槍來要槍斃那個白人上尉。對西方人來說,任何坦率的談話都是正常的,不管對上級還是下級。但是中國人卻不容易做到這一點。從那天以後,史迪威一連好幾天都從杜將軍眼睛裏看出一種受了傷害的深深的敵意,起初他並不在意,認為這不過是杜將軍器量狹小所致,但是過了許久以後,他終於認識到造成這種對立和衝突的原因遠非個人品質使然。
同古戰役開始後,史迪威同杜光亭在作戰方針上產生了嚴重分歧。按照史迪威的設想,第二百師的任務應當是“阻擊和牽製敵人”,另外“以新二十二師和九十六師快速跟進,對日軍第五十五師團實行分割包圍,確保全殲或大部消滅敵人。”
但是這個計劃遭到反對。
在杜光亭看來,史迪威處處都有濫用職權和居心不良的意味。美國佬野心勃勃,好大喜功,一心指望打大仗出風頭。遠征軍是最高統帥的精銳部隊,也是杜光亭的本錢,拿人家的本錢下賭注當然不會心疼。
杜光亭一麵將敵情電告最高統帥,一麵製造種種藉口搪塞史迪威,抵製美國人的進攻命令。
同古大戰在前方打了十二天,史迪威和杜光亭在後方吵了十二天,直吵得昏天黑地不可開交。
其實史迪威同杜光亭的矛盾隻是他同最高統帥衝突的前奏。這段衝突的歷史,不僅表現了個人不同的性格和氣質,更代表了兩種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在利益原則上的衝突。
同古戰役一結束,史迪威就懷著不可遏止的憤怒飛往重慶。他要把緬甸前線的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當麵向最高統帥講清楚。
在重慶一下飛機,他見到了他的老朋友商上將。商上將向他透露說,第200師從同古撤退是最高統帥親自批準的。那天是4月1日,恰好是“愚人節”,他覺得自己就像是一個被最高統帥愚弄了的“傻瓜”,心裏的怒火全都集中到了最高統帥的頭上。“我們失去了一個在東籲打退日本人的絕好機會,根本原因就在於最高統帥的插手。”
當天中午,他會見了最高統帥,毫不客氣地向他“攤了牌”。“我名義上是總指揮,但軍長和師長們都不服從我的命令,而我又沒有足夠的權力強迫他們服從。我不能撤他們的職,更不能槍斃他們,僅僅同他們講道理是毫無用處的。其最終結果,我成了個毫無權利的傀儡,受苦受累地工作,還要為別人的失利承擔責任。鑑於這種狀況,我必須提出辭職。”
最高統帥擺出一副十分驚訝和關心的樣子,問道:“他們為什麽不服從?娘希匹,我要調查,哪個師長不服從命令,我就槍斃他。杜光亭和劉仲良是我的學生,我會教訓他們的。我一定告訴他們,必須服從你的命令。這個不是什麽問題,我會解決好的。”
史迪威也並非真想辭職,他主要是想通過對最高統帥施加壓力,以便真正掌握遠征軍的指揮權。他向最高統帥表示,如果要繼續讓他指揮遠征軍,那就必須授予他指揮這支軍隊的全權,並要求最高統帥增派雲南境內的第66軍開赴緬甸。同時,他甩出了一隻具有一定威懾力的“殺手銅”:“如果指揮官不服從我的命令,我就不能讓美國空軍支援這支部隊。”
第二天,最高統帥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告訴史迪威,已決定讓羅上將出任遠征軍司令長官,並擔任史迪威的執行官。史迪威的命令可以由羅上將下達給各部隊,並監督執行。羅上將,原任第9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19集團軍總司令,其資歷和職務均遠在杜光亭之上。史迪威同意了最高統帥的安排,他認為“羅是個強硬的傢夥,能夠對付杜光亭”。
緬甸眉苗。
英國總督府臨時遷至眉苗。
在史迪威到達的前一天,另一位英國將軍亞歷山大爵士剛剛飛抵小城。他是來接替因被認為無能和對華態度過於軟弱無能而被撤職的胡敦中將擔任英緬軍總司令的。
當美國人史迪威初次對這位英軍總司令作了禮節性拜訪後,就挑剔地評論亞歷山大“充其量是個能幹的撤退專家”。
自然,傲慢自負的亞歷山大爵士同樣有理由蔑視這位不帶一個美國兵的美國將軍。
會晤不歡而散。
史迪威電告中國最高統帥,稱英國人是“難以合作和不可靠的夥伴”。
無獨有偶,中國人同史迪威的合作關係很快也顯露出棘手的苗頭。
杜光亭,中國第五軍軍長兼遠征軍副總司令,史迪威名義上的副手和下級。其實他才是這支中國大軍真正的司令官和決策人物。他的軍部設有一架電台直接同重慶保持聯繫,並把史迪威的動靜和各種情報隨時匯報給最高統帥。
同古戰役前夕,史迪威趕到眉苗指揮部走馬上任。初識杜光亭,他對這位中國副手評價頗高:“……兢兢業業,對戰術懂行,隨時準備進攻,是一個優秀的指揮官。”而最初他以為所有的中國軍官都具有相同的品質:“……吃苦耐勞,服從命令,從不討價還價和自高自大”。
事實很快證明這是一種美國式的錯覺。
一次應亞歷山大邀請,史迪威和杜光亭前往英軍防區進行禮節性視察。在一處陣地上,一名英軍上尉看見中國將軍抽的是美國“駱駝牌”香菸,於是便直截了當地質問道:“請問杜將軍,為什麽你們中國軍官抽高級香菸,而你們的士兵卻隻能穿草鞋打仗?”
杜大窘,繼而惱羞成怒,險些拔出槍來要槍斃那個白人上尉。對西方人來說,任何坦率的談話都是正常的,不管對上級還是下級。但是中國人卻不容易做到這一點。從那天以後,史迪威一連好幾天都從杜將軍眼睛裏看出一種受了傷害的深深的敵意,起初他並不在意,認為這不過是杜將軍器量狹小所致,但是過了許久以後,他終於認識到造成這種對立和衝突的原因遠非個人品質使然。
同古戰役開始後,史迪威同杜光亭在作戰方針上產生了嚴重分歧。按照史迪威的設想,第二百師的任務應當是“阻擊和牽製敵人”,另外“以新二十二師和九十六師快速跟進,對日軍第五十五師團實行分割包圍,確保全殲或大部消滅敵人。”
但是這個計劃遭到反對。
在杜光亭看來,史迪威處處都有濫用職權和居心不良的意味。美國佬野心勃勃,好大喜功,一心指望打大仗出風頭。遠征軍是最高統帥的精銳部隊,也是杜光亭的本錢,拿人家的本錢下賭注當然不會心疼。
杜光亭一麵將敵情電告最高統帥,一麵製造種種藉口搪塞史迪威,抵製美國人的進攻命令。
同古大戰在前方打了十二天,史迪威和杜光亭在後方吵了十二天,直吵得昏天黑地不可開交。
其實史迪威同杜光亭的矛盾隻是他同最高統帥衝突的前奏。這段衝突的歷史,不僅表現了個人不同的性格和氣質,更代表了兩種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在利益原則上的衝突。
同古戰役一結束,史迪威就懷著不可遏止的憤怒飛往重慶。他要把緬甸前線的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當麵向最高統帥講清楚。
在重慶一下飛機,他見到了他的老朋友商上將。商上將向他透露說,第200師從同古撤退是最高統帥親自批準的。那天是4月1日,恰好是“愚人節”,他覺得自己就像是一個被最高統帥愚弄了的“傻瓜”,心裏的怒火全都集中到了最高統帥的頭上。“我們失去了一個在東籲打退日本人的絕好機會,根本原因就在於最高統帥的插手。”
當天中午,他會見了最高統帥,毫不客氣地向他“攤了牌”。“我名義上是總指揮,但軍長和師長們都不服從我的命令,而我又沒有足夠的權力強迫他們服從。我不能撤他們的職,更不能槍斃他們,僅僅同他們講道理是毫無用處的。其最終結果,我成了個毫無權利的傀儡,受苦受累地工作,還要為別人的失利承擔責任。鑑於這種狀況,我必須提出辭職。”
最高統帥擺出一副十分驚訝和關心的樣子,問道:“他們為什麽不服從?娘希匹,我要調查,哪個師長不服從命令,我就槍斃他。杜光亭和劉仲良是我的學生,我會教訓他們的。我一定告訴他們,必須服從你的命令。這個不是什麽問題,我會解決好的。”
史迪威也並非真想辭職,他主要是想通過對最高統帥施加壓力,以便真正掌握遠征軍的指揮權。他向最高統帥表示,如果要繼續讓他指揮遠征軍,那就必須授予他指揮這支軍隊的全權,並要求最高統帥增派雲南境內的第66軍開赴緬甸。同時,他甩出了一隻具有一定威懾力的“殺手銅”:“如果指揮官不服從我的命令,我就不能讓美國空軍支援這支部隊。”
第二天,最高統帥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告訴史迪威,已決定讓羅上將出任遠征軍司令長官,並擔任史迪威的執行官。史迪威的命令可以由羅上將下達給各部隊,並監督執行。羅上將,原任第9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19集團軍總司令,其資歷和職務均遠在杜光亭之上。史迪威同意了最高統帥的安排,他認為“羅是個強硬的傢夥,能夠對付杜光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