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迪威驚奇地發現,商上將的工作產生了效果。軍政、軍令兩部的首腦都同意他的作戰計劃,並且為此去拜見最高統帥,敦請他予以批準。最高統帥隨後又一次約見史迪威,似乎很大度地對他說:“既然已經把前方指揮權交給你,自然可以按你的計劃去安排。第5軍新22師可以南調,但是第96師必須放在曼德勒。”他站起來,在地圖上圍著曼德勒畫了一個圈,接著說:“這裏是緬甸防禦的關鍵。別管南方發生什麽事情,我們必須在這裏保持有力的防禦力量,組織堅固的防線,不惜一切代價堅守住它。”


    最高統帥並沒有滿足史迪威的全部要求,但史迪威對取得這樣的結果仍然感到十分高興。他覺得:“何部長、白部長、徐次長、劉次長一致贊同我的觀點,這可以被看作是一場重大勝利。”“考慮到最高統帥的承受力,他已經作出了相當寬宏大量的讓步。”他略略思考了一下,表示可以在最高統帥規定的戰役框架內行動,但要求保證他的獨立指揮權,特別是“一旦戰鬥打響,我必須有採取行動的自由”。最高統帥對他的要求同意了。


    第二天,最高統帥向遠征軍發出手令,要求“對史參謀長之命令應絕對遵守”,並指示“凡在國外部隊,以不輕進、不輕退二言為要訣。在前方全盤形勢有利於出擊、反攻或捕捉戰機時,應決心出之以積極行動。”但是,他的顧慮並沒有完全打消,那天晚上他又找了史迪威,再次叮囑說:“一定要注意英國人的行動。你可以告訴他們,如果他們守住卑謬,我們就一定守住東籲,中國軍隊絕不會先於英軍撤退。但是,如果他們放棄卑謬,我就把所有部隊撤回來。”


    3月20日下午,史迪威在重慶舉行了來華之後的第一次記者招待會。自從他一到重慶,就成了新聞記者們注意和追蹤的對象,但他一直謹慎地避開他們,因為他對一切還心裏沒數。經過兩個星期緊張和忙碌的工作,他覺得開始有了點頭緒:中國入緬部隊的指揮權已經交給他,同英國人也已作了接洽和交涉,關於緬甸的作戰計劃已經得到批準……。他向記者們說:“我對中國軍隊充滿了信心。我要用事實向人們證明,中國軍隊不亞於任何同盟國的軍隊,而且一定能超過他們。我相信會有一天,中美兩國軍隊將共同進入東京,那將是我一生最幸福的一天。”


    3月21日,史迪威乘飛機離開重慶,經昆明趕往臘戍。


    當被留在緬甸的劉建業接到從國內發來的電報的時候,他就明白了最高統帥現在至少暫時被史迪威說服了。史迪威的觀點一旦被確認下來作為遠征軍的作戰指導方針的話,那麽整個遠征軍的主力就要放棄上緬甸的山地和叢林地形,來到平原地帶,和日軍進行戰鬥。在目前遠征軍大部隊還沒有抵達緬甸境內指定地點,前線部隊無論從裝備到數量都和日軍有差距的情況下,特別是緬甸的天空已經被肆虐的日軍飛機完全控製的情況下,遠征軍這麽做,無疑是在自尋死路。


    “不行,我一定要發電報,向校長闡述我的想法。”下定了決心的劉建業隨即以自己的個人名義,向陪都的最高統帥發去了一份電報。


    “我國軍隊此來是參加抗日的,也是來挽救緬甸的。恕學生直言,緬甸的病根在英國。早在去年12月15日韋維爾拒絕中國派兵入緬的事件發生之時,緬戰的敗局便已註定。眼下,如果英國決心守緬,願同中國並肩作戰,那就應當趕快建立中英聯軍統帥部,策定統一的作戰計劃,實行統一的捐揮,切實改進交通通信和後勤保障工作,加強民防和空防,把緬人和華僑組織起來,切實肅清緬奸、日諜,妥善安置難民,確保後方安全,免除後顧之憂。就戰術而言,當前,如果要發動反攻的話,應迅速集中我軍主力(連同現在東瓜的二oo師至少須另調四個師於東瓜方麵),整頓態勢(英軍尤須整頓,恢復士氣,俾能折留敵第三十三師團於奧坎地區),乘日軍兵力分散,增援未到之機,由東瓜轉移攻勢,先吃掉第五十五師團,再會攻第三十三師團,收復仰光,準備迎擊敵增援兵團。現在是戰機難保,稍縱即逝,關鍵在同敵軍搶時間、爭速度,誰能製機先,誰就能取勝。可是,眼下,緬甸的鐵路和公路交通都因為當地人的消極怠工和破壞,陷入了癱瘓狀態,各部隊的轉運極為不順,迅速集中我軍主力的意圖已經無法實現,此時倉促實行反擊,隻能造成我軍各部被日軍集中兵力,各個擊破,最終導致全局的崩潰。因此,學生建議我軍應當暫緩反攻作戰,先行集中主力部隊,在曼德勒一線展開積極防禦,以消耗日軍。等待我軍後方大部隊到來以後,再行反攻。對於英國人能否決心守緬,能否改變對中國軍隊的態度,學生仍然持懷疑態度。因為問題的根子在新德裏和倫敦。學生年輕無知,但殺敵不敢後人,說得不好,請將軍諒察。”劉建業口授完電報,在電報上簽了字,交給參謀發了出去。


    陪都,德安裏官邸的一間辦公室裏。


    最高統帥看著侍從室剛剛轉來的劉建業從緬甸以個人名義發來的電報,沉思良久說道:“雖然甚合吾意,無奈木已成舟。”


    說完以後,最高統帥把電報交給了侍從參謀,說道:“把電報存檔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民國軍旅之隨波逐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國產坦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國產坦克並收藏民國軍旅之隨波逐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