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這裏是長官部傳來的通報。你們看看吧。”坐在桌前,劉建業把通報交給本軍的各位主要軍官和臨時配屬自己部隊的預備第十師方師長傳閱。


    “軍座,這下好了,鬼子終於要撤退了。我們可以歇一歇了。難得啊。”毛師長如釋重負地說道。


    “就是,這幾天弟兄們打得實在是太苦太累了。”段師長也附和著。在這幾天的戰鬥裏,段師長也是幾乎沒有睡覺,每天不停的指揮部隊頂住日軍一陣接一陣的進攻,有的時候還要親上前線督戰,累得雙眼凹陷,頭髮亂如蓬草,臉上的線條也硬了許多。


    有兩個師長帶頭,其他的軍官們也不住點頭。大家這幾天堅持下來也的確不容易,上峰既然有命令下來,為什麽不休息一下,也好讓部隊休整休整呢?


    劉建業看著下麵的軍官們這樣的表現,難得的保持了沉默。


    國軍在長沙會戰中的戰術指導思想基本上是:節節抵抗,誘敵深入,讓開大路,集重兵於後方要地,待日軍孤軍深入、疲憊不堪之時,加以重兵圍殲。實際上,國軍不僅在長沙會戰中,甚至在整個相持階段的各戰役中,也多採取此種戰術。由於日軍在總體上處於戰略守勢,無法再像以前那樣糾集大軍展開全麵攻勢和作持久之鬥,即使占領某些城鎮也多無法固守,最後無論勝敗與否都不得不撤回原防。


    這種戰術可以說是一種以“空間換兵力”的戰術。它是國民政府軍事當局根據保存實力的原則,利用日軍無長久耐力的弱點及華中、華南地理特徵所製定的較能符合戰地實際的一種作戰方法,國軍依此戰術在對日軍的作戰中,有時也能取得不錯的戰果。但是,我們還要看到,國軍採用這一戰術正說明其在正麵戰場上抗日作戰積極性的下降,不求主動進攻,但求防守自保。國軍採用的這一戰術,從根本上說也是由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所確定的抗戰第二期軍事戰略所決定的。


    盡管這種以“空間換兵力”的戰術對國軍有一定的實用性,但國軍在運用這種戰術時還是出現了不少問題,這主要是由其整體戰術素質不高所造成的。如在長沙會戰中,每次臨時配屬給外單位指揮作戰的部隊在行動上很難與該單位的部隊達到“步調一致”,不是不聽指揮,就是聯絡不上,甚至有的部隊為了保存實力,“隔岸觀火”;多數官兵仍有呆守陣地的習慣,作戰缺乏靈活性;中下級指揮官多不能適時捕捉戰機,對於預備隊、工兵、輜重部隊等使用,也多不適當;部隊撤退時,往往是直線後退,而且一退就很難再站穩腳跟,這樣,反而沖亂了己方後線陣地,從而造成一種不可收拾的全麵潰退局麵;步炮難以協同,配屬各部隊之炮兵,多未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等等。


    與國軍相比,日軍的戰術手段要靈活得多,也較為先進。如日軍進攻時,常在正麵用錐形突擊,而從側冀進行包抄;除以正規部隊作戰外,還利用“順民”作嚮導,配備偽軍及便衣隊、騎兵鑽隙迂迴,擾亂國軍側後,牽製國軍的調動,使國軍的縱深配備失去效用,並威脅國軍的後方各級指揮機關;注重步、騎、炮、空的協同作戰,在進攻時,先行炮擊,繼以飛機轟炸,待守軍陣地基本被摧毀後,再以步、騎兵突進;撤退時,各種非作戰單位及步兵先行,以騎兵殿後,以飛機在空中掩護,從而使得國軍在追擊時不敢太靠進日軍,撤退的日軍則趁機溜之大吉;常利用黃昏、拂曉或飛機轟炸之際,先以大刀隊潛至國軍守軍陣地附近,以機槍在後掩護,並就地吶喊,分散守軍注意力,而其白刃部隊,則乘機沖入守軍陣地;偷襲強攻時,初則一點突破,繼則到處鑽隙,尋找守軍弱點加以利用,終則幾麵合圍;擅長山地戰,雖對湘鄂贛交界一帶的山地地形不熟悉,但作戰中卻常能避實就虛,攻擊得法;慣用欺騙手段,常聲東擊西,迷惑國軍等等。


    不過,就整體情況而言,日軍在戰術上卻有一個其無法克服的弊端。日軍在作戰時,基本上是分散使用兵力,以大隊為戰術單位。進攻時,幾個甚至1個大隊便可對某個地區的國民黨軍隊進行合擊。這樣一來,其作戰線必然板結不牢,薄弱點比比皆是。而處於內線的國軍,隨時都可跳到外線去,任其作戰計劃再周詳,也終難免兜空,從而就造成一種包圍多殲滅少,擊潰多俘獲少的現象。防守時,日軍通常以1個大隊防守數處據點,往往容易被國軍分割包圍。若非國軍的戰鬥力弱及協同不佳等失誤,隻怕小股日軍沒有多少能逃脫被全殲的命運。日軍戰術上的這種弱點,是由中日戰爭互相矛盾著的基本特點所決定的。日本以少兵臨大國,戰爭的基本特點是:戰場幅員遼闊,日軍兵力單薄;同時,日軍對其戰鬥力也頗為自負,1個大隊便敢進攻國軍1個師甚至更多的兵力,由此也就註定了其戰術上的上述弱點。對此,日軍也常常感到苦惱。如其在1939年8月製定的《江南作戰指導大綱》欄外有如下記述:“秘密:……(二)最近敵軍逃跑很快,因此對戰術和準備的保密有很大的重要性;(三)一般敵情乃所謂從對峙狀態到發起攻勢,須在最短時間內一舉突破敵第一線,進入預定目標。此點第一線各兵團在編製、裝備、戰術上都須特別注意……”日軍指揮機關雖絞盡腦汁,但終無法克服其自身的上述弱點。當然,就某次具體的戰鬥而言,日軍也有集中相對優勢兵力的時候,但從全局來看,日軍大多數作戰都是以少擊眾。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民國軍旅之隨波逐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國產坦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國產坦克並收藏民國軍旅之隨波逐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