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正當日軍第10師團沿津浦路快速南下,滕縣處於危急之時,李宗仁曾電令湯軍團長:
敵於津浦北正麵增加兵力,大舉反攻,以牽製我魯南之作戰。鄧部(指川軍第22集團軍鄧錫侯部——引者注)兵少械劣,正麵薄弱,兩翼空虛,恐難拒敵。已電呈委座,調貴軍團85軍駐商丘之一整師,由火車輸送至滕縣附近,作22集團軍之總預備隊,望即出動為荷!
湯恩伯接到李宗仁的電令後,很不高興。稱李是瞎指揮。抱怨李宗仁:“今天這兒抽我一個師,明天那兒挖我一個師,這麽三抽兩挖,叫我這個軍團長怎麽當?再說,我的部隊正在河南商丘、安徽亳州一帶整訓,大兵團在隴海和津浦兩條交叉的單軌鐵道上輸送必須兩度換車,我又怎麽可能在短短的一夜之間把兵力集中到滕縣?”
於是遲遲沒有發兵,這也就是22集團軍滕縣血戰時遲遲盼不到援軍的重要原因。
但湯恩伯知道李宗仁在電令自己的同時也請示了老蔣,如果不予執行,擔心蔣介石怪罪。於是仍不理會李宗仁,先給蔣委員長發一份電報,電文寫道:
“蔣委員長。懇以本軍團全部調津浦北段出擊,避免分割使用,以益戰局,而杜分散或作無代價之消耗。
謹呈。湯恩伯。”
當晚湯恩伯收到了蔣介石的電話指令:
“為了策應津浦北段的正麵作戰,我同意20軍團全部調第5戰區指揮,準備在臨城與敵人決戰。所屬的第85軍,今晚立即從商丘乘車,經徐州向臨城輸送,務必於17日拂曉前到達臨城集結完畢。第52軍,即開商丘集結待命,該軍團長(湯恩伯——引者注)先到徐州指揮。”
就這樣湯恩伯部加入了第5戰區的徐州會戰。但是,由於之前湯部未能及時增援滕縣,戰況突變,磯穀的一個旅團,已突破中國軍隊第22集團軍王銘章師在滕縣外圍各陣地,以機械化部隊,沿南沙河一帶,猛向官橋、臨城一帶迂迴。此時,湯恩伯所屬的52軍還遠在徐州、歸德一帶,無法立即趕到臨城參戰。這麽一來,蔣介石、李宗仁希望湯恩伯在臨城與敵人決戰的企圖,隨著情況的變化而無法實現了。加之,當時第5戰區司令李宗仁並無預備兵團在手,所以隻得命令湯恩伯將52軍輸送到韓莊就下車集結,其意在於加大逐次抵抗的縱深,而在運河北岸鞏固一個大橋頭堡,來保障徐州的安全。湯恩伯從自身利益出發,並考慮到所擔負的機動作戰任務,把主力移置於東集、西集、鳳凰莊一帶,形成對敵側擊的準備,以防戰局的惡化。
其實,李宗仁對湯恩伯的擔心不無道理。當時,第5戰區的作戰計劃,著眼於在臨城與韓莊運河間聚殲日軍,所依仗的主力是湯恩伯軍團。與後來所進行的台兒莊戰役有些出入。其中主要原因固然與當時對日軍實力估計不足有關,而湯恩伯沒有很好執行命令,採取一定的避戰態度則是重要原因,幸虧李宗仁下狠心曉以利害逼其令行禁止,同時關鍵時刻,蔣介石從全局出發督促湯恩伯,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在上述計劃中,另派一支重要力量即擔任台兒莊、運河一線的阻擊任務的部隊。事後證明,這一方向實際上成為整個台兒莊會戰的主角,對於會戰的勝利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立下了頭功。那麽,派哪一支部隊來擔負這一重任呢?李宗仁與參謀人員反覆權衡決心啟用第2集團軍孫連仲部。
第2集團軍屬於原西北軍舊部,總司令孫連仲,字仿魯,河北雄縣人,1893年生,保定中學畢業後投筆從戎。成為馮玉祥的部下後,因為頭腦機靈,作戰勇敢,受到了馮玉祥的賞識,之後不斷升遷,為馮部中的虎將——“十三太保”之一。1930年蔣、馮、閻大戰後,馮玉祥集團瓦解,孫連仲部被蔣介石改編為第26路軍,孫任總指揮。抗日戰爭爆發後,26路軍又改建為第2集團軍,孫仍任總司令。孫連仲部以最善於防守而著稱。在北洋軍閥統治時期,有名的幾次防禦戰如南田之戰、西安守城之戰,都是他們打的。抗日戰爭期間,長城抗戰中的喜峰口、羅文峪防禦戰,孫連仲部均打得很出色。在太原會戰的娘子關保衛戰中,孫連仲負責扼守娘子關正麵陣地,日軍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向娘子關猛攻,不能越雷池一步。但他們是國民黨軍隊中的一支雜牌部隊,名義上叫集團軍,實際上隻管轄2個軍(30軍,軍長田鎮南;42軍,軍長馮安邦)。部隊的武器裝備極差,重兵器很少,槍械混雜,有的士兵甚至僅有一把鋼製的大刀作為武器。
滕縣之戰結束之時,孫連仲的第2集團軍奉命在徐州北部的台兒莊陣地進行布防。李宗仁要求孫連仲部在台兒莊附近布下袋形的防禦陣地,以吸引日軍的攻勢,然後下令裝備與火力較佳的湯恩伯第20軍團,在外圍進行運動戰,當日軍的攻勢在台兒莊受到阻擋之後,立即設法由外線進行包圍,攻擊日軍的背側,形成以內外夾攻的方式圍殲日軍。為了協同方便,31師暫歸第20軍團長湯恩伯指揮,待第2集團軍司令部到來後,部隊再歸建製。同時,為了以防萬一,防備由於第二集團軍兵力損失過大,無力堅守住台兒莊,李長官才下定決心,把剛成軍不久的新編十四師這支根本沒有戰鬥經驗的中央軍嫡係部隊,也拉來作為第二集團軍後麵的預備兵力。如果,李長官的手裏還有其它部隊可調,他也不會行此下策。
敵於津浦北正麵增加兵力,大舉反攻,以牽製我魯南之作戰。鄧部(指川軍第22集團軍鄧錫侯部——引者注)兵少械劣,正麵薄弱,兩翼空虛,恐難拒敵。已電呈委座,調貴軍團85軍駐商丘之一整師,由火車輸送至滕縣附近,作22集團軍之總預備隊,望即出動為荷!
湯恩伯接到李宗仁的電令後,很不高興。稱李是瞎指揮。抱怨李宗仁:“今天這兒抽我一個師,明天那兒挖我一個師,這麽三抽兩挖,叫我這個軍團長怎麽當?再說,我的部隊正在河南商丘、安徽亳州一帶整訓,大兵團在隴海和津浦兩條交叉的單軌鐵道上輸送必須兩度換車,我又怎麽可能在短短的一夜之間把兵力集中到滕縣?”
於是遲遲沒有發兵,這也就是22集團軍滕縣血戰時遲遲盼不到援軍的重要原因。
但湯恩伯知道李宗仁在電令自己的同時也請示了老蔣,如果不予執行,擔心蔣介石怪罪。於是仍不理會李宗仁,先給蔣委員長發一份電報,電文寫道:
“蔣委員長。懇以本軍團全部調津浦北段出擊,避免分割使用,以益戰局,而杜分散或作無代價之消耗。
謹呈。湯恩伯。”
當晚湯恩伯收到了蔣介石的電話指令:
“為了策應津浦北段的正麵作戰,我同意20軍團全部調第5戰區指揮,準備在臨城與敵人決戰。所屬的第85軍,今晚立即從商丘乘車,經徐州向臨城輸送,務必於17日拂曉前到達臨城集結完畢。第52軍,即開商丘集結待命,該軍團長(湯恩伯——引者注)先到徐州指揮。”
就這樣湯恩伯部加入了第5戰區的徐州會戰。但是,由於之前湯部未能及時增援滕縣,戰況突變,磯穀的一個旅團,已突破中國軍隊第22集團軍王銘章師在滕縣外圍各陣地,以機械化部隊,沿南沙河一帶,猛向官橋、臨城一帶迂迴。此時,湯恩伯所屬的52軍還遠在徐州、歸德一帶,無法立即趕到臨城參戰。這麽一來,蔣介石、李宗仁希望湯恩伯在臨城與敵人決戰的企圖,隨著情況的變化而無法實現了。加之,當時第5戰區司令李宗仁並無預備兵團在手,所以隻得命令湯恩伯將52軍輸送到韓莊就下車集結,其意在於加大逐次抵抗的縱深,而在運河北岸鞏固一個大橋頭堡,來保障徐州的安全。湯恩伯從自身利益出發,並考慮到所擔負的機動作戰任務,把主力移置於東集、西集、鳳凰莊一帶,形成對敵側擊的準備,以防戰局的惡化。
其實,李宗仁對湯恩伯的擔心不無道理。當時,第5戰區的作戰計劃,著眼於在臨城與韓莊運河間聚殲日軍,所依仗的主力是湯恩伯軍團。與後來所進行的台兒莊戰役有些出入。其中主要原因固然與當時對日軍實力估計不足有關,而湯恩伯沒有很好執行命令,採取一定的避戰態度則是重要原因,幸虧李宗仁下狠心曉以利害逼其令行禁止,同時關鍵時刻,蔣介石從全局出發督促湯恩伯,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在上述計劃中,另派一支重要力量即擔任台兒莊、運河一線的阻擊任務的部隊。事後證明,這一方向實際上成為整個台兒莊會戰的主角,對於會戰的勝利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立下了頭功。那麽,派哪一支部隊來擔負這一重任呢?李宗仁與參謀人員反覆權衡決心啟用第2集團軍孫連仲部。
第2集團軍屬於原西北軍舊部,總司令孫連仲,字仿魯,河北雄縣人,1893年生,保定中學畢業後投筆從戎。成為馮玉祥的部下後,因為頭腦機靈,作戰勇敢,受到了馮玉祥的賞識,之後不斷升遷,為馮部中的虎將——“十三太保”之一。1930年蔣、馮、閻大戰後,馮玉祥集團瓦解,孫連仲部被蔣介石改編為第26路軍,孫任總指揮。抗日戰爭爆發後,26路軍又改建為第2集團軍,孫仍任總司令。孫連仲部以最善於防守而著稱。在北洋軍閥統治時期,有名的幾次防禦戰如南田之戰、西安守城之戰,都是他們打的。抗日戰爭期間,長城抗戰中的喜峰口、羅文峪防禦戰,孫連仲部均打得很出色。在太原會戰的娘子關保衛戰中,孫連仲負責扼守娘子關正麵陣地,日軍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向娘子關猛攻,不能越雷池一步。但他們是國民黨軍隊中的一支雜牌部隊,名義上叫集團軍,實際上隻管轄2個軍(30軍,軍長田鎮南;42軍,軍長馮安邦)。部隊的武器裝備極差,重兵器很少,槍械混雜,有的士兵甚至僅有一把鋼製的大刀作為武器。
滕縣之戰結束之時,孫連仲的第2集團軍奉命在徐州北部的台兒莊陣地進行布防。李宗仁要求孫連仲部在台兒莊附近布下袋形的防禦陣地,以吸引日軍的攻勢,然後下令裝備與火力較佳的湯恩伯第20軍團,在外圍進行運動戰,當日軍的攻勢在台兒莊受到阻擋之後,立即設法由外線進行包圍,攻擊日軍的背側,形成以內外夾攻的方式圍殲日軍。為了協同方便,31師暫歸第20軍團長湯恩伯指揮,待第2集團軍司令部到來後,部隊再歸建製。同時,為了以防萬一,防備由於第二集團軍兵力損失過大,無力堅守住台兒莊,李長官才下定決心,把剛成軍不久的新編十四師這支根本沒有戰鬥經驗的中央軍嫡係部隊,也拉來作為第二集團軍後麵的預備兵力。如果,李長官的手裏還有其它部隊可調,他也不會行此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