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靖國神社的性質,美國國務院戰後計劃委員會的報告認為:日本傳統神道是宗教,但國家神道則是邪教,靖國神社是國家神道培養軍國主義和具有攻擊性的國家主義精神的場所,關閉靖國神社,無關乎宗教自由政策。
美軍登陸日本不久,一隊嚼著口香糖的美國大兵就闖進靖國神社,隻等麥克阿瑟一聲令下就放火。但鹵莽的事件被羅馬教廷駐日特使比特魯神父阻止。這位出生於德國的神父與日本素有淵源,戰前曾在上智大學當過院長,對日本文化頗有好感。
比特魯神父勸告麥克阿瑟道:無論戰勝國還是戰敗國,對為國捐軀者表示敬意是人類的“自然法”。燒掉靖國神社將是一種野蠻的犯罪行為,也會在歷史上給美軍留下一個不名譽的汙點。
今天很多人把靖國神社的存留歸公於比特魯神父的說情,實際上,麥克阿瑟當時雖未“楚人一炬”,但並未改變對靖國神社的看法。日本“太上皇”麥克阿瑟當時為改造和重新設計日本忙得不可開交,靖國神社的命運隻是暫時緩一緩而已。
靖國神社的權宮司(負責人)橫井時常很清楚聯合國軍總司令部(ghq)對靖國神社的態度,也知道ghq要在日本鼓勵宗教自由的政策,情急之下想出了一個“改製”的方案,以挽救靖國神社。
這個鑽宗教自由政策空子的“改製”方案裏,把靖國神社名字改為“靖國廟宮”,國家退出管理。
1945年11月26日,橫井時常向ghq負責具體廢除國家神道的宗教科科長bunce兜售這套改製方案,時年38歲的bunce覺得這是個goodidea(好主意),因為,橫井時常描述了“靖國廟宮”的轉型後將變成像公園之類的公共設置,靠遊玩消費活下來。
後來延續下來成為靖國神社一大特色的“慰魂節”狂歡,就是橫井為證明靖國神社能迅速轉型想出來的點子。為顯示靖國神社和軍國主義脫鉤,橫井還命人把炫耀皇軍赫赫武功的浮雕用水泥糊了起來。
“許可證”與“國有土地不得轉讓”
1945年12月15日,麥克阿瑟發布了第448號令:禁止政教合一、廢除國家神道。作為“改製”成民間宗教法人的靖國神社,基於宗教自由與其他宗教享有同樣待遇,獲得了繼續經營的許可證。
但剛剛獲得許可證的靖國神社,馬上就開始張羅招魂陣亡者的合祀,bunce等一幹辦事人員終於回過味來,原來日本人搞得還是老一套,於是ghq立即對合祀做出限製,天皇和皇室不得出席,不得繼續使用皇室的菊花紋章。裕仁天皇非常自覺地表示不出席,雖然這讓組織者很失望。
靖國神社搞合祀的舉動還是引起了麥克阿瑟的警覺,ghq對靖國神社詳細的調查報告亦認為,雖然它已在經費來源等項上脫離了國家管理,但依然是個危險的所在。
禁止公開合祀的命令下達後,靖國神社的對策是合祀在私下繼續進行。
不過,腦子裏程序意識強烈的美國人雖認為靖國神社不能留下來,但靖國神社“改製”後屬文部省管轄,既已成宗教法人,就宜不直接廢除甚至幹脆直接拆遷,而是想辦法在程序上為難,令其自生自滅。
1946年11月,麥克阿瑟下令,靖國神社是軍國主義性質的神社,不同於傳統神道,故其占用的國有土地,不得直接轉讓給靖國神社。
ghq這一釜底抽薪的政策,迫使橫井時常們琢磨靖國神社如何自給自足活下去,很快,原本莊嚴神聖的靖國神社門前搞成了娛樂一條街,買賣紀念品、祈願牌以及經營博物館和電影院之類成為捐贈外的一大收入來源。
60年後,靖國神社掛的祈願牌幾乎全是神靈保佑升學、健康、晉級、發財、朝鮮不發射飛彈之類的內容,也許,這是橫井時常們當時並不真正希望看到的。
靖國神社小心翼翼看著盟軍臉色終於捱到了冷戰東西方對抗的重大轉機。韓戰爆發使美國占領政策徹底改變,因為日本要成為在亞洲的共產主義“防波堤”。從憲法製訂、日皇的非神格化宣言、戰犯的審判,再到教育和傳播體係已能放心地對日本國民進行長期持續洗腦改造,日本完全朝著美國人希望的方向前進。
1951年9月,ghq經研究後認為,若關閉靖國神社將導致與日本民意的衝突,因為日本民間為靖國神社發起了一撥又一撥的請願,遂同意國有土地轉讓給靖國神社。
甲級戰犯“公務死”天皇從此不參拜
隨著占領結束,橫井時常命令用水泥糊上的那些浮雕,水泥又被重新敲掉。另一項活動就是靖國神社的大規模合祀祭。因為在美軍占領監控下,靖國神社未便於統計二戰中大批死去應進入合祀的名單。
1953年日本國會通過的《戰傷病者戰歿遺屬等援護法》,確立補償對象時,被處決的戰犯遺族與戰死者遺族同享國家以年金等形式的撫恤,這本屬無可厚非,但戰犯被處決被定為“公務死”(因公殉職),卻為戰犯最終進入靖國神社被合祀打開必然的通道。被處決的戰犯被定為“因公殉職”,自然死於監獄的戰犯亦屬“因公殉職”,最終一併被靖國神社合祀。
關於合祀,事實上,靖國神社並無所謂靈牌,小小的靖國神社也無法存放得下246萬個靈牌。所謂的靈位,是經過認定後,造冊存放在靖國神社最靠裏的一間名叫“靈璽簿奉安殿”的花名冊。
美軍登陸日本不久,一隊嚼著口香糖的美國大兵就闖進靖國神社,隻等麥克阿瑟一聲令下就放火。但鹵莽的事件被羅馬教廷駐日特使比特魯神父阻止。這位出生於德國的神父與日本素有淵源,戰前曾在上智大學當過院長,對日本文化頗有好感。
比特魯神父勸告麥克阿瑟道:無論戰勝國還是戰敗國,對為國捐軀者表示敬意是人類的“自然法”。燒掉靖國神社將是一種野蠻的犯罪行為,也會在歷史上給美軍留下一個不名譽的汙點。
今天很多人把靖國神社的存留歸公於比特魯神父的說情,實際上,麥克阿瑟當時雖未“楚人一炬”,但並未改變對靖國神社的看法。日本“太上皇”麥克阿瑟當時為改造和重新設計日本忙得不可開交,靖國神社的命運隻是暫時緩一緩而已。
靖國神社的權宮司(負責人)橫井時常很清楚聯合國軍總司令部(ghq)對靖國神社的態度,也知道ghq要在日本鼓勵宗教自由的政策,情急之下想出了一個“改製”的方案,以挽救靖國神社。
這個鑽宗教自由政策空子的“改製”方案裏,把靖國神社名字改為“靖國廟宮”,國家退出管理。
1945年11月26日,橫井時常向ghq負責具體廢除國家神道的宗教科科長bunce兜售這套改製方案,時年38歲的bunce覺得這是個goodidea(好主意),因為,橫井時常描述了“靖國廟宮”的轉型後將變成像公園之類的公共設置,靠遊玩消費活下來。
後來延續下來成為靖國神社一大特色的“慰魂節”狂歡,就是橫井為證明靖國神社能迅速轉型想出來的點子。為顯示靖國神社和軍國主義脫鉤,橫井還命人把炫耀皇軍赫赫武功的浮雕用水泥糊了起來。
“許可證”與“國有土地不得轉讓”
1945年12月15日,麥克阿瑟發布了第448號令:禁止政教合一、廢除國家神道。作為“改製”成民間宗教法人的靖國神社,基於宗教自由與其他宗教享有同樣待遇,獲得了繼續經營的許可證。
但剛剛獲得許可證的靖國神社,馬上就開始張羅招魂陣亡者的合祀,bunce等一幹辦事人員終於回過味來,原來日本人搞得還是老一套,於是ghq立即對合祀做出限製,天皇和皇室不得出席,不得繼續使用皇室的菊花紋章。裕仁天皇非常自覺地表示不出席,雖然這讓組織者很失望。
靖國神社搞合祀的舉動還是引起了麥克阿瑟的警覺,ghq對靖國神社詳細的調查報告亦認為,雖然它已在經費來源等項上脫離了國家管理,但依然是個危險的所在。
禁止公開合祀的命令下達後,靖國神社的對策是合祀在私下繼續進行。
不過,腦子裏程序意識強烈的美國人雖認為靖國神社不能留下來,但靖國神社“改製”後屬文部省管轄,既已成宗教法人,就宜不直接廢除甚至幹脆直接拆遷,而是想辦法在程序上為難,令其自生自滅。
1946年11月,麥克阿瑟下令,靖國神社是軍國主義性質的神社,不同於傳統神道,故其占用的國有土地,不得直接轉讓給靖國神社。
ghq這一釜底抽薪的政策,迫使橫井時常們琢磨靖國神社如何自給自足活下去,很快,原本莊嚴神聖的靖國神社門前搞成了娛樂一條街,買賣紀念品、祈願牌以及經營博物館和電影院之類成為捐贈外的一大收入來源。
60年後,靖國神社掛的祈願牌幾乎全是神靈保佑升學、健康、晉級、發財、朝鮮不發射飛彈之類的內容,也許,這是橫井時常們當時並不真正希望看到的。
靖國神社小心翼翼看著盟軍臉色終於捱到了冷戰東西方對抗的重大轉機。韓戰爆發使美國占領政策徹底改變,因為日本要成為在亞洲的共產主義“防波堤”。從憲法製訂、日皇的非神格化宣言、戰犯的審判,再到教育和傳播體係已能放心地對日本國民進行長期持續洗腦改造,日本完全朝著美國人希望的方向前進。
1951年9月,ghq經研究後認為,若關閉靖國神社將導致與日本民意的衝突,因為日本民間為靖國神社發起了一撥又一撥的請願,遂同意國有土地轉讓給靖國神社。
甲級戰犯“公務死”天皇從此不參拜
隨著占領結束,橫井時常命令用水泥糊上的那些浮雕,水泥又被重新敲掉。另一項活動就是靖國神社的大規模合祀祭。因為在美軍占領監控下,靖國神社未便於統計二戰中大批死去應進入合祀的名單。
1953年日本國會通過的《戰傷病者戰歿遺屬等援護法》,確立補償對象時,被處決的戰犯遺族與戰死者遺族同享國家以年金等形式的撫恤,這本屬無可厚非,但戰犯被處決被定為“公務死”(因公殉職),卻為戰犯最終進入靖國神社被合祀打開必然的通道。被處決的戰犯被定為“因公殉職”,自然死於監獄的戰犯亦屬“因公殉職”,最終一併被靖國神社合祀。
關於合祀,事實上,靖國神社並無所謂靈牌,小小的靖國神社也無法存放得下246萬個靈牌。所謂的靈位,是經過認定後,造冊存放在靖國神社最靠裏的一間名叫“靈璽簿奉安殿”的花名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