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人口
重生大明之六世榮耀,老娘不要 作者:滾動的苦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永樂元年,登記在黃冊上的大明全國人口數為六千九百萬人。
永樂十年,朱高熾讓人重新登記了一遍黃冊,全國人口數已經增加到了九千一百萬。
人口一上來,別的不說,就食鹽的需求量也蹭蹭蹭的往上漲。
按太醫院的說法,一個人一年,要想身體健康,大致需要五斤鹽。
往省著點用算,也至少得是四斤鹽。
九千萬人口,那就最少需要三億六千萬斤鹽。
但從朝廷的官鹽買賣數量來說,連這個數一半都不到。
所以,老百姓平時用的到底是哪裏的鹽就明擺著了。
隻能是私鹽。
先帝洪武年間立下的規矩,對販賣私鹽者處罰不可謂不重,除了絞就是斬,沒有任何寬宥的餘地。
能販鹽的,除了官府,也就是一些專門賣鹽的鹽商。
但現在,就連鹽商也混不下去,隻能鋌而走險運私鹽,原因說起來很簡單粗“抱”。
因為除了私鹽,誰都掙不到錢。
哪怕鹽價已經高到一斤鹽跟一斤豬肉的價格差不多,還是掙不到錢。
這裏麵固然有人為的原因在,但歸根到底,還是因為鹽的產量不夠。
“重啟沿海的鹽場吧。”
朱高熾提議。
因為開通了海貿,為了控製海貿往來船隻的進出,現有的幾個市舶司周邊的海岸線鹽場都收了。現在大家航線也走習慣了,交關稅也交習慣了。
倒是可以放開一些。
“那也沒多少啊。”
朱棣不用想都知道並不會增加多少產量。
現在的缺口那麽大的話,幾個鹽場才能出多少。
“得去找找五叔的人。他們能把朱砂煉成水霧讓人吸入中毒,難道不會折騰海水怎麽變鹽?而且法子本來就有,讓他們想想怎麽改進一下,讓產量上來唄。要是產量能提,咱整個東海沿岸,一個地方設幾個,整個國內都供應上了,少了中間運送的費用,這鹽價還能掉一掉。”
朱高熾再次覺得張欣英明神武。
這郊外那個實驗坊,搞的非常有先見之明。
“這,倒也是這個理。”
朱棣難得一下子就認同了朱高熾說的。
“對吧,要不然,我今兒個跑一趟?帶著大花。也讓那些方士們看看大花。”
朱高熾之前聽到張真人的時候,就想帶張欣去實驗坊了。
方士們也是修道的。
保不齊也有什麽獨家法門。
“那就去吧。”
朱棣揮手放兒子走。
朱高熾跟朱棣的應對時間並不長,回到自己院子的時候,張欣剛剛做完了針灸,正跟徐氏一起聽幺娘陳述她的病症。
徐氏一臉的嚴肅,而張欣則顯得很淡定。
“用了針以後,太子妃的脈象較之前略通暢,但淤堵並沒有消除,微臣也不知道後麵還會發生什麽。”
幺娘麵帶難色,斟酌著用不那麽嚇人的話表達她的意思。
“不知道?你明說!”
徐氏追問。
“或許一直不會有事,也或許有一天,太子妃可能不記事了,或者不能動彈。最後無法進食。如有外因,也可能驟然失覺殞身。”
幺娘咬咬牙,看著張欣,把最壞的結果說了出來。
“外因指的是?”
徐氏再問。
“心情方麵的打擊,頭部再被撞擊,或是摔倒之類。”
幺娘列舉了幾個。
“平時要注意什麽?”
徐氏擦了一下眼角,隻又問道。
“多休息,少勞心勞力,也不要完全不動。心情要舒暢。”
幺娘說完就捂住了自己的嘴,把哭聲堵了回去。
“我還有多久?”
張欣聽懂了,忽略前麵那句不會有事以及後麵的外因。
“殿下——”
幺娘不忍心繼續說下去。
“沒事,你說吧。命裏有時終須有。”
張欣很坦然的笑著,摸索著上前握住了幺娘的手。
“這個不好說。或許三五年。或許五十年。”
幺娘眼眶暴紅,幾乎要哭出聲,被張欣拉住的手,青筋凸起。
“三五年啊,那還好,起碼能聽著孫子出生。”
張欣鬆了一口氣。
“放屁!三五年怎麽夠,我是斷不會讓的,挽袖,幫太子妃更衣,我們去實驗坊。”
朱高熾聽不下去了,進去跟徐氏草草的行了禮開口安排。
“殿下回來了?去實驗坊做什麽?”
張欣歪著腦袋問道。
“嗯,回來了,去那邊找方士給你看看,還有爹那邊鹽政的事。”
“哦。爹跟娘一起去不?”
張欣轉頭問徐氏。
“我不去了。你們去吧。我回你爹那邊。”
徐氏已經站了起來打算回去找朱棣。
那封給朱椿的信,除了要加點內容,還要更快速的送到,她要趕緊回去安排。
“好的,那娘慢走。”
張欣屈膝行禮算了送了徐氏才被挽袖牽著回屋換衣裳。
等換完,朱高熾火急火燎的就帶著張欣出發了。
實驗坊說近不近,說遠也不遠。
但帶著張欣,這馬車要駕駛得平穩,速度自然就提不上去。
到了實驗坊的時候,天都已經黑了。
文北郊檢查不了張欣的眼睛,但也認認真真的給張欣把了一遍脈,得出來的結論跟幺娘差不多。
【小科普:明朝實際人口——洪武二十四年 人。永樂元年 人。本文數據以此推論。
整個明朝,後期的數據瓜隻想說離譜到家,《明實錄》記載的人口數一直保持在6千萬左右。人口峰值為7185萬。
舉個同比的數據,明朝最大疆域1100萬平方公裏,人口峰值7千萬。北宋315萬平方公裏,人口峰值1.2億。種花家960萬平方公裏,人口目前14億。】
永樂十年,朱高熾讓人重新登記了一遍黃冊,全國人口數已經增加到了九千一百萬。
人口一上來,別的不說,就食鹽的需求量也蹭蹭蹭的往上漲。
按太醫院的說法,一個人一年,要想身體健康,大致需要五斤鹽。
往省著點用算,也至少得是四斤鹽。
九千萬人口,那就最少需要三億六千萬斤鹽。
但從朝廷的官鹽買賣數量來說,連這個數一半都不到。
所以,老百姓平時用的到底是哪裏的鹽就明擺著了。
隻能是私鹽。
先帝洪武年間立下的規矩,對販賣私鹽者處罰不可謂不重,除了絞就是斬,沒有任何寬宥的餘地。
能販鹽的,除了官府,也就是一些專門賣鹽的鹽商。
但現在,就連鹽商也混不下去,隻能鋌而走險運私鹽,原因說起來很簡單粗“抱”。
因為除了私鹽,誰都掙不到錢。
哪怕鹽價已經高到一斤鹽跟一斤豬肉的價格差不多,還是掙不到錢。
這裏麵固然有人為的原因在,但歸根到底,還是因為鹽的產量不夠。
“重啟沿海的鹽場吧。”
朱高熾提議。
因為開通了海貿,為了控製海貿往來船隻的進出,現有的幾個市舶司周邊的海岸線鹽場都收了。現在大家航線也走習慣了,交關稅也交習慣了。
倒是可以放開一些。
“那也沒多少啊。”
朱棣不用想都知道並不會增加多少產量。
現在的缺口那麽大的話,幾個鹽場才能出多少。
“得去找找五叔的人。他們能把朱砂煉成水霧讓人吸入中毒,難道不會折騰海水怎麽變鹽?而且法子本來就有,讓他們想想怎麽改進一下,讓產量上來唄。要是產量能提,咱整個東海沿岸,一個地方設幾個,整個國內都供應上了,少了中間運送的費用,這鹽價還能掉一掉。”
朱高熾再次覺得張欣英明神武。
這郊外那個實驗坊,搞的非常有先見之明。
“這,倒也是這個理。”
朱棣難得一下子就認同了朱高熾說的。
“對吧,要不然,我今兒個跑一趟?帶著大花。也讓那些方士們看看大花。”
朱高熾之前聽到張真人的時候,就想帶張欣去實驗坊了。
方士們也是修道的。
保不齊也有什麽獨家法門。
“那就去吧。”
朱棣揮手放兒子走。
朱高熾跟朱棣的應對時間並不長,回到自己院子的時候,張欣剛剛做完了針灸,正跟徐氏一起聽幺娘陳述她的病症。
徐氏一臉的嚴肅,而張欣則顯得很淡定。
“用了針以後,太子妃的脈象較之前略通暢,但淤堵並沒有消除,微臣也不知道後麵還會發生什麽。”
幺娘麵帶難色,斟酌著用不那麽嚇人的話表達她的意思。
“不知道?你明說!”
徐氏追問。
“或許一直不會有事,也或許有一天,太子妃可能不記事了,或者不能動彈。最後無法進食。如有外因,也可能驟然失覺殞身。”
幺娘咬咬牙,看著張欣,把最壞的結果說了出來。
“外因指的是?”
徐氏再問。
“心情方麵的打擊,頭部再被撞擊,或是摔倒之類。”
幺娘列舉了幾個。
“平時要注意什麽?”
徐氏擦了一下眼角,隻又問道。
“多休息,少勞心勞力,也不要完全不動。心情要舒暢。”
幺娘說完就捂住了自己的嘴,把哭聲堵了回去。
“我還有多久?”
張欣聽懂了,忽略前麵那句不會有事以及後麵的外因。
“殿下——”
幺娘不忍心繼續說下去。
“沒事,你說吧。命裏有時終須有。”
張欣很坦然的笑著,摸索著上前握住了幺娘的手。
“這個不好說。或許三五年。或許五十年。”
幺娘眼眶暴紅,幾乎要哭出聲,被張欣拉住的手,青筋凸起。
“三五年啊,那還好,起碼能聽著孫子出生。”
張欣鬆了一口氣。
“放屁!三五年怎麽夠,我是斷不會讓的,挽袖,幫太子妃更衣,我們去實驗坊。”
朱高熾聽不下去了,進去跟徐氏草草的行了禮開口安排。
“殿下回來了?去實驗坊做什麽?”
張欣歪著腦袋問道。
“嗯,回來了,去那邊找方士給你看看,還有爹那邊鹽政的事。”
“哦。爹跟娘一起去不?”
張欣轉頭問徐氏。
“我不去了。你們去吧。我回你爹那邊。”
徐氏已經站了起來打算回去找朱棣。
那封給朱椿的信,除了要加點內容,還要更快速的送到,她要趕緊回去安排。
“好的,那娘慢走。”
張欣屈膝行禮算了送了徐氏才被挽袖牽著回屋換衣裳。
等換完,朱高熾火急火燎的就帶著張欣出發了。
實驗坊說近不近,說遠也不遠。
但帶著張欣,這馬車要駕駛得平穩,速度自然就提不上去。
到了實驗坊的時候,天都已經黑了。
文北郊檢查不了張欣的眼睛,但也認認真真的給張欣把了一遍脈,得出來的結論跟幺娘差不多。
【小科普:明朝實際人口——洪武二十四年 人。永樂元年 人。本文數據以此推論。
整個明朝,後期的數據瓜隻想說離譜到家,《明實錄》記載的人口數一直保持在6千萬左右。人口峰值為7185萬。
舉個同比的數據,明朝最大疆域1100萬平方公裏,人口峰值7千萬。北宋315萬平方公裏,人口峰值1.2億。種花家960萬平方公裏,人口目前14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