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他不抬舉,怎麽可能勢大
重生大明之六世榮耀,老娘不要 作者:滾動的苦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那你倒是說說,能長什麽見識?”
朱棣打破砂鍋問到底。
他也被他爹派去鳳陽過,說得認識民間疾苦。
可認識歸認識,不妨礙他還是不可能感同身受。
“鋤草的見識!!!”
朱瞻基回話很響亮。
他在農莊落實了他鋤草的願望——真的,隻有幹過才懂。
正好是春天草長鶯飛的時候。
早上,上午,中午,下午,晚上。
這幾個時辰他都試過了。
晚上鋤草,看不清會傷了苗苗的且不說,半夜露水一打,第二天草又活了。早上也一樣,掛著露水不好死。
最佳時間就是大中午太陽高掛的那兩個時辰。
但不是說除了最佳時間就不幹活了。
大把的活要趕在春耕之前完成。
莊裏的人還說,鋤地不僅僅是鋤草,旱天鋤地能防旱,雨後鋤地能防澇,沒有草鋤地,能讓土地鬆散透氣,沒有肥可用的時候,鋤地等於施肥。
“學會了鋤草。那施肥呢,排水呢,插秧呢?”
朱棣看朱瞻基一嘚瑟就想打擊一下。
“就這一樣就有這麽多講究,其他的更不用說啦,有機會,我自然是要學一學的,不過,知道這一樣,就明白了,當真辛苦得很。”
朱瞻基一點也不怵。
“好吧,常有理,不過,你爺爺我,沒時間陪你去!”
不想跟孫子掰扯下去,朱棣直接攤牌。
“爺爺,為什麽不找幾個人幫你看。天天看這麽多奏折,眼睛都花了。”
朱瞻基建議。
“找啊,我找你奶奶幫忙看。”
朱棣指了指一邊已經開始翻看奏折的徐氏。
“這不算。咱不能重新設宰相麽?”
朱瞻基最近上課也有跟著學史,唐朝宋朝,好像皇帝都當得蠻舒服的。
老師們說,以前有宰相。
就算沒宰相也有類似宰相的官。
這個職位就是幫助皇帝處理繁雜的國事的。
權柄很大,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到了最後把持朝政架空皇權的不在少數,所以先帝廢了這個職位。
但朱瞻基隱約覺得,這不是宰相的問題。
就是皇帝沒管好或者懶得管,才會讓宰相奪了權柄。
“這說起來就深了,明兒上課就聊這個,今天你且玩去吧。”
徐氏草草的翻了一遍,就知道又是要幹到三更半夜的節奏,直接揮退朱瞻基。
早點幹活,早點完事。
“找幾個人幫爺爺跟奶奶讀讀奏折也好啊。要不我給讀行不?”
朱瞻基想幫忙。
“也行,不過,今天就算了,你不能一天到晚在屋裏待著。等我跟你爺爺商量一下,把你的時間重新排好再來?”
徐氏略一想,還真行。
她現在隱隱的眼睛有點花了。
幺娘說,她生育頻繁,總歸是有點遺留的症候。
“好,那我自己去找小姑婆玩兒了!我們可以出去玩麽?”
“帶足護衛,不得落單。”
“是,奶奶。”
等朱瞻基走了,兩口子安安靜靜的埋頭幹活,半個時辰後,碧璽就提醒徐氏起身走動一二。
朱棣自然也隨著徐氏起身,舒展筋骨。
“宰相不能設,可我們可以找一些個小胖啊?”
朱棣被徐氏拉著做了一圈八段錦,回到位置上坐下的時候,若有所思。
“一些小家夥?現教?”
徐氏懂了,不過覺得可行性不高。教會了黃花菜也涼了。
“挑本來就認幾個字的那些嘛,安南那批人,現在還不知道該怎麽辦呢。不如從他們這裏選?”
朱棣頗有一種被孫子點醒了的感覺。
他跟徐氏前腳帶著大軍從交趾離開,後腳張玉的兒子張輔就出了一昏招。
他本意是想要張輔張羅一批交趾的能工巧匠和青年才俊送過來京城。
京城人太少。
國內各地都派了遷居的人頭數。
如今安南也是國土,遷一部分人過來京城也是正理。
出發點也是籠絡安撫安南人加招攬人才加開拓皇家財收。
像寧王之前帶回來的玻璃匠人,現在給皇家帶來的收益,都是百萬千萬級別的。
可張輔領會錯了意思,按著以往打仗時的經驗,送了不少閹割的男童跟少年回來。
因為張輔他爹張玉曾屢次舍身救主,張輔自己也是打仗英勇的那種,
朱棣覺得該怪自己也沒說清楚,這事自然就沒怪到張輔頭上。
現在的這些個男童跟少年,不太好辦,有一千多個。
宮裏肯定是用不了那麽些人。
可還得養著,為了不寒交趾這地的民心,還不能對他們太差。
今天朱瞻基這麽一說,朱棣倒是覺得,終於能把這些人派上用處了,正正好的。
這會雖然說這天下還是朱家的。
但大家心知肚明,這個位置就是他朱棣從這些想把持朝政的文臣手裏搶回來的。
對立的兩方,誰也信不過誰,誰也離不開誰。
可朱棣確實沒有多少可用的心腹。
國子校拿下了,可以培養出可用武將。
國子監沒有,他冷眼看著,這些人心裏的算盤打的啪啪啪響。
還是得養點自己的人。
這批交趾的閹人質量不差,在朝野沒有半點根基,更不會黨同伐異。
“爹那會就不許宦官識字,連這也改了?”
徐氏一時有點接受不了。
“怕他們亂政而已。可,無根無基的,從何亂起,用好了,其實也是臣子。再者隻是讓他們識字,能把這送上來的奏折分個類。”
朱棣越想越覺得這個可行。
一千多個人裏,總能有十幾個能用的。這基本就夠了。
“會不會跟女官那邊打擂台?”
徐氏想得更遠一些。
女人,大部分天性不愛爭權奪利。
宮裏的女官現在都是老老實實的,新進宮的女官跟宮女都是到了歲數就出宮,大家就更不爭了。
可閹人不行,一輩子不出去,關係經營起來,成了宮中老人以後,到時候怕是要一家獨大。
“是顆好苗子,那就出來做武裝太監唄。還在後宮爭什麽!正好拉出來跟文官打擂台,省得我自己親自跟文臣撒潑較勁。”
朱棣沒有這方麵的顧慮。
男人,始終建功立業是第一位,有機會在外麵叱吒風雲,誰耐煩在宮裏折騰。
其他的,他不抬舉,怎麽可能勢大。
朱棣打破砂鍋問到底。
他也被他爹派去鳳陽過,說得認識民間疾苦。
可認識歸認識,不妨礙他還是不可能感同身受。
“鋤草的見識!!!”
朱瞻基回話很響亮。
他在農莊落實了他鋤草的願望——真的,隻有幹過才懂。
正好是春天草長鶯飛的時候。
早上,上午,中午,下午,晚上。
這幾個時辰他都試過了。
晚上鋤草,看不清會傷了苗苗的且不說,半夜露水一打,第二天草又活了。早上也一樣,掛著露水不好死。
最佳時間就是大中午太陽高掛的那兩個時辰。
但不是說除了最佳時間就不幹活了。
大把的活要趕在春耕之前完成。
莊裏的人還說,鋤地不僅僅是鋤草,旱天鋤地能防旱,雨後鋤地能防澇,沒有草鋤地,能讓土地鬆散透氣,沒有肥可用的時候,鋤地等於施肥。
“學會了鋤草。那施肥呢,排水呢,插秧呢?”
朱棣看朱瞻基一嘚瑟就想打擊一下。
“就這一樣就有這麽多講究,其他的更不用說啦,有機會,我自然是要學一學的,不過,知道這一樣,就明白了,當真辛苦得很。”
朱瞻基一點也不怵。
“好吧,常有理,不過,你爺爺我,沒時間陪你去!”
不想跟孫子掰扯下去,朱棣直接攤牌。
“爺爺,為什麽不找幾個人幫你看。天天看這麽多奏折,眼睛都花了。”
朱瞻基建議。
“找啊,我找你奶奶幫忙看。”
朱棣指了指一邊已經開始翻看奏折的徐氏。
“這不算。咱不能重新設宰相麽?”
朱瞻基最近上課也有跟著學史,唐朝宋朝,好像皇帝都當得蠻舒服的。
老師們說,以前有宰相。
就算沒宰相也有類似宰相的官。
這個職位就是幫助皇帝處理繁雜的國事的。
權柄很大,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到了最後把持朝政架空皇權的不在少數,所以先帝廢了這個職位。
但朱瞻基隱約覺得,這不是宰相的問題。
就是皇帝沒管好或者懶得管,才會讓宰相奪了權柄。
“這說起來就深了,明兒上課就聊這個,今天你且玩去吧。”
徐氏草草的翻了一遍,就知道又是要幹到三更半夜的節奏,直接揮退朱瞻基。
早點幹活,早點完事。
“找幾個人幫爺爺跟奶奶讀讀奏折也好啊。要不我給讀行不?”
朱瞻基想幫忙。
“也行,不過,今天就算了,你不能一天到晚在屋裏待著。等我跟你爺爺商量一下,把你的時間重新排好再來?”
徐氏略一想,還真行。
她現在隱隱的眼睛有點花了。
幺娘說,她生育頻繁,總歸是有點遺留的症候。
“好,那我自己去找小姑婆玩兒了!我們可以出去玩麽?”
“帶足護衛,不得落單。”
“是,奶奶。”
等朱瞻基走了,兩口子安安靜靜的埋頭幹活,半個時辰後,碧璽就提醒徐氏起身走動一二。
朱棣自然也隨著徐氏起身,舒展筋骨。
“宰相不能設,可我們可以找一些個小胖啊?”
朱棣被徐氏拉著做了一圈八段錦,回到位置上坐下的時候,若有所思。
“一些小家夥?現教?”
徐氏懂了,不過覺得可行性不高。教會了黃花菜也涼了。
“挑本來就認幾個字的那些嘛,安南那批人,現在還不知道該怎麽辦呢。不如從他們這裏選?”
朱棣頗有一種被孫子點醒了的感覺。
他跟徐氏前腳帶著大軍從交趾離開,後腳張玉的兒子張輔就出了一昏招。
他本意是想要張輔張羅一批交趾的能工巧匠和青年才俊送過來京城。
京城人太少。
國內各地都派了遷居的人頭數。
如今安南也是國土,遷一部分人過來京城也是正理。
出發點也是籠絡安撫安南人加招攬人才加開拓皇家財收。
像寧王之前帶回來的玻璃匠人,現在給皇家帶來的收益,都是百萬千萬級別的。
可張輔領會錯了意思,按著以往打仗時的經驗,送了不少閹割的男童跟少年回來。
因為張輔他爹張玉曾屢次舍身救主,張輔自己也是打仗英勇的那種,
朱棣覺得該怪自己也沒說清楚,這事自然就沒怪到張輔頭上。
現在的這些個男童跟少年,不太好辦,有一千多個。
宮裏肯定是用不了那麽些人。
可還得養著,為了不寒交趾這地的民心,還不能對他們太差。
今天朱瞻基這麽一說,朱棣倒是覺得,終於能把這些人派上用處了,正正好的。
這會雖然說這天下還是朱家的。
但大家心知肚明,這個位置就是他朱棣從這些想把持朝政的文臣手裏搶回來的。
對立的兩方,誰也信不過誰,誰也離不開誰。
可朱棣確實沒有多少可用的心腹。
國子校拿下了,可以培養出可用武將。
國子監沒有,他冷眼看著,這些人心裏的算盤打的啪啪啪響。
還是得養點自己的人。
這批交趾的閹人質量不差,在朝野沒有半點根基,更不會黨同伐異。
“爹那會就不許宦官識字,連這也改了?”
徐氏一時有點接受不了。
“怕他們亂政而已。可,無根無基的,從何亂起,用好了,其實也是臣子。再者隻是讓他們識字,能把這送上來的奏折分個類。”
朱棣越想越覺得這個可行。
一千多個人裏,總能有十幾個能用的。這基本就夠了。
“會不會跟女官那邊打擂台?”
徐氏想得更遠一些。
女人,大部分天性不愛爭權奪利。
宮裏的女官現在都是老老實實的,新進宮的女官跟宮女都是到了歲數就出宮,大家就更不爭了。
可閹人不行,一輩子不出去,關係經營起來,成了宮中老人以後,到時候怕是要一家獨大。
“是顆好苗子,那就出來做武裝太監唄。還在後宮爭什麽!正好拉出來跟文官打擂台,省得我自己親自跟文臣撒潑較勁。”
朱棣沒有這方麵的顧慮。
男人,始終建功立業是第一位,有機會在外麵叱吒風雲,誰耐煩在宮裏折騰。
其他的,他不抬舉,怎麽可能勢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