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當著滿朝文武,說要建國子校的時候。


    其實是罵人罵順口,就禿嚕出來,並且往大了誇張的說。


    他覺著總要給別人留一點討價還價的餘地,實則他隻是想加幾科跟打仗有關的課而已。


    可朝臣被他一頓咆哮。


    沒人敢撩虎須。


    這事他麽的居然就成了!!!


    君無戲言!他也沒法自己退步啊。


    趕鴨子上架,這就張羅上了。


    首批派過去的當然都是軍中老將,副將,在派人過去這個階段,朱棣才發現人不夠用。


    京師的武勳四大家。


    徐家,徐輝祖被安排到了海邊追捕海寇,隻有徐增壽勉強能去京城給老爺子們打打下手。


    李家,就李景隆一個,目前滯留在日本沒回來。家裏的兒子沒人敢接這活。


    耿家,耿炳文六十幾歲的人了,再上戰場打仗不可能,有三個兒子能用。可耿家的長子耿璿尚的是懿文太子的長女江都公主。他也很識趣的沒帶兒子,親自上。


    郭家,郭英也是六十好幾,那身體,還不如耿炳文,家裏還沒個能用的子孫。


    就這麽一算,幾乎等於手頭沒閑將啊!!!


    不但沒將,連能輔助領兵的人做好後勤的,也沒有多少後起之秀。


    這國子校還真是歪打正著開對了。


    像徐氏之前說的那樣,這個國子校得教很多東西,不單單是打仗,還有打仗的後勤,打仗的裝備研究。


    如何打仗,如何帶領一支軍隊,這原本應該是口口相傳的,像他就是師從徐氏的爹,直接在戰場上曆練。


    郭家、耿家,徐家、李家,都一樣,父傳子,子再傳孫。


    現在就是徹底放開外流的感覺。


    朱棣總有點心大心小,好像有哪裏不對勁的樣子。


    “原來那叫敝帚自珍。為什麽文人總是在朝上能壓製武勳?全天下多少人讀書,多少人可以科舉?可全天下有多少個人能領軍打仗?讀書人有人教,隨便花點錢就能上個私塾開蒙。武將呢?捧著錢都找不到人教。這會非常時期用非常手段。”


    徐氏能體會朱棣說不出來的那點小心思。


    教會了徒弟沒師傅的擔心,跟到時候這軍權有可能旁落。


    但徐氏覺得。


    這天下,如果老朱家最後掌不住,就是朱家人的問題。


    後來者居上,必然是前麵的人無能。


    他們現在麵臨一個武將斷代的危險,那就是要把能用的人盡量招攬進來,用起來。


    國子校為什麽主要的學生都是小孩子?而不是像國子監的生員都是成人。


    那是因為小孩子都是一張白紙。


    忠君愛國的想法一旦在小的時候給畫上去,長大了,大差不差。


    就像孔孟之道,讀書人打小就學,你但凡說一句孔孟家的不是,這天下的讀書人口水都能把人淹沒。


    “好吧,你說得有理。不過也不能都是外人。”


    朱棣被說服了。


    他就一個人,又沒有三頭六臂,總歸是要用人打天下的。


    自己的三個兒子,大兒子搞後勤是一把手,二兒子跟小兒子,當個前鋒,沒毛病。但沒有一個有將領之才。


    還是得用一些朝堂上的人,再用一些隻能依附著老朱家的閹人,大家互相製約著來。


    “皇上做主吧。等這邊完事了,我們不如直接回京城?”


    徐氏懂朝政,不過並不愛管朝政。


    在京師住著,隔三差五的都得見見命婦,實在有點煩人。


    大家往那兒一坐,沒有一個人嘴裏有一句實在的話,全是場麵的東西,這些時間拿來逗貓,逗孫子不好麽。


    “不耐煩了?”


    朱棣很了解徐氏。


    “沒意思,一句能直接說的話繞來繞去的,求官就求官,求財就求財,直說,能給就給。不能給就不能給,偏偏不直說,讓欣兒應付去,她要是招架不住,我再上。”


    徐氏沒好氣。


    “誰敢直接說啊!”


    朱棣大笑。


    他這個不講理出了名的皇帝,任誰都怕皇後也是一個德行。


    更何況是一個獨寵的皇後。


    “我教了,每個人都教過,就沒有一個受教的,算了。”


    徐氏撇嘴。


    她有時候想著不能把壓力都給了兒子朱高熾,讓朱高熾整天得安撫朝臣。


    可這些人就是不敢在她麵前直言,她聽半天聽不到正文,不耐煩了隻能端茶送客。


    據兩個女兒回來說,命婦都不想進宮,覺得皇後娘娘太難打交道,動不動就不給好臉色,跟皇上很是半斤八兩。


    真是!好大一口鍋!


    她明明很平易近人。


    “哈哈哈哈,得了吧!也就我能受得住!”


    朱棣爆笑。


    “不管,反正一年裏,最多三個月待京師,多了難受。”


    徐氏下結論。


    “行,那我讓鄭和趕趕進度,快點修京城咱們住的地方。來,看看。正好工部出了圖紙。”


    說到這裏,朱棣就把鄭和寄過來的皇城輿圖拿出來跟徐氏一起看。


    營造司這會也算是效率很高了,地圈好了,前期的籌備也差不多完成,可以正式開始修建。


    這皇城的整個布局很合他的心意。


    雖然內皇城實際占地沒有京師的皇城大,但因為京城地廣人稀,這圈下來的地就非常的方正,看著比京師的皇城大氣。


    整個皇城光看圖紙都覺得磅礴大氣,威嚴厚重。


    更難得的是這圖紙上,還有各式各樣的標注,把各處的名稱來源,將來的用途說得明明白白。


    皇城取正南正北,正門皆南,後門皆北。


    最外麵,皇城的北大門——承天門,取自——承天啟運,受命於天。


    承天門裏麵是端門。


    為皇城的禮儀之門,到時候朝會,儀仗,典禮,出行都在這兒出發。


    端門之後,是午門。


    這是內皇城的南大門,也是內皇城的正門,名字取自——居中向陽,位當子午。


    午門裏麵還有一道門,太和門。


    太和門是禦門聽政的地方。


    大臣們在這裏,等待皇帝的宣召,才能麵聖拜見,奏請,議事。


    【小科普:孫承澤《春明夢餘錄》記載:“明之承天門名實為‘承天之門’。”史書還記載,唐、宋、元各朝匾額多為四字、六字,不足時以“之”字填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大明之六世榮耀,老娘不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滾動的苦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滾動的苦瓜並收藏重生大明之六世榮耀,老娘不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