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那我就賴賬
重生大明之六世榮耀,老娘不要 作者:滾動的苦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高熾都說得這麽明白了,李景隆也不矯情,把想見徐氏的事拋到了腦後,直接提要求。
“投一成,我要拿兩成!船上的事,我為副,船下的事,我為主。我要帶兩千人。”
“一成半,兩千人不能不幹活,在船上要聽張千戶指揮。”
朱高熾還價。
他跟張欣的底價其實是二成半。
他們倆不可能出海,總歸有些錢還是給別人掙的。
“小氣,一成半就一成半。能幹的就幹。”
李景隆其實對錢銀不是很有概念,半成也是不小的數目了。
朱高熾看了一眼張欣,確定可以就跟李景隆擊掌為盟。
“成交!”
大家都不是磨嘰人,既然決定合作,那麽就要有合作的細節。
前期的事肯定是張欣這邊安排,李景隆不懂買賣上的事,他隻要張羅好了人,到時候跟張昶一起出發就行。
至於到了那邊怎麽做,那就是李景隆個人的戰場了。
大家這會對於如何找到礦脈,都是紙上談兵。
張欣就沒有提出什麽必須達成之類的要求。
他們是以私人名義出去的船隊,跟日本的貿易是私人的,在日本的活動是私人的。
必要時,也可以亮一亮身份。
一個是大明朝大皇子妃的親哥。
一個是大明朝大皇子的表哥。
買賣對接由張欣出過海的掌櫃們來。
應酬喝酒什麽的,就是張昶跟李景隆自己看有沒有必要。
重量級的人物,怎麽著也必須同樣有皇室背景的才值得他們下場。。
至於找銀礦,由李景隆見機行事,張昶全力掩護配合。
大致敲定下來,朱高熾很是哥倆好的上前搭著李景隆的肩膀,豪氣萬丈:
“你走了以後,你這家裏的事,花的錢,我來管!”
“真的假的,要是天天都一擲千金呢?”
李景隆斜睨了朱高熾一眼。
“那我就賴賬。”
“噗——”
朱高熾這五個字一出來,李景隆壯觀的把喝進嘴裏還沒來得及吞的水噴了個天女散花。
“髒死了,媳婦,走!”
朱高熾幫張欣擋住了大半,可張欣的半拉袖子還是被噴到了。
氣得朱高熾拉起張欣。頭也不回就撤了。
留下李景隆在後麵罵娘:
“你奶————唉唉——,那啥的,賬呢,不結你就跑!!!”
~~~~~
大明,永樂元年,七月。
【詔令設置北京留守行後軍都督府、北京行部、北京國子監。】
【改北平府為順天府,北平行太仆寺為北京行太仆寺。】
【北京留守行後軍都督府設置左右都督,都督同知、僉事無定員。北京行部設置尚書二人,侍郎四人,六曹吏戶禮兵刑工郎中、員外郎、主事各一人。】
【遣命戶部尚書郭資、刑部尚書雒僉為北京行部尚書。】
“遷都這會這些個老家夥不敢說什麽了,再搞一個國子監就成了他們的執念。”
朱棣詔令發出來,回到後殿,就開始跟徐氏抱怨。
“經史子集可以教化民眾,可以啟智,但有些人也可以用似是而非的言論來顛倒是非。”
徐氏很理解。
“那我該怎麽辦,由得他們張狂?由得他們抱團?”
朱棣就是不想隨了這些人的意。
帝都遷到了京城,在京城設國子監也是常理。
奏折裏連著其他的這麽一遞上來,他捏著鼻子認了。
但這心裏就是不舒服。
北人這會初初歸心,他就覺得這國子監一設,這心到時候歸哪裏去了,控製不了。
“學文的人聚集在一起,成為文人集團的時候,這一抱團,隻有利益是最大最重要的那條紐帶。”
朱高熾上朝下朝這一整天站了好幾個時辰,還被朱棣抓過來出主意,半挨著椅子,有氣無力。
“別整這些個雲裏霧裏的,你就說,有什麽好法子!”
朱棣皺眉。
“京師國子監的部分學生轉到京城的國子監去。自願的原則,讓站皇家的人提前下注。到時候給他們一些小官做做又何妨。”
朱高熾擠出來一個主意。
“你覺得呢?”
朱棣又問張欣。
“爹,自古武將都是文武雙全的,咱能不能讓京城國子監的人也練武啊,京師的武舉現在不成樣子。”
張欣本是過來陪徐氏聊天的,被抓了壯丁倒也不怵。
這事朱棣不問她也想說來著。
“武舉在我爹那會,就沒成氣候!”
朱棣哪裏不知道。
武舉一事,他爹開設科舉的時候就是文舉跟武舉一起有的。
隻是當時本來武官就多,不缺,就不重視。
武勳的爵位還是世襲的,正經的武勳家裏的子弟沒人去,倒是一些街溜子去考了。
矬子裏麵拔高個,考出來的根本沒法用。
還有嚴重的舞弊。
後麵就越發不重視了。
“不止是這個,我聽智明跟安樂跟我說,京師人以入軍戶為恥。”
張欣以前不出門,其實對於底層,脫離得久了,就完全不了解。
要說軍戶製度敗壞,她一直覺得是宣德朝後期開始的。
在此之前,軍戶軍籍還是相當香餑餑的。像京城,這會以軍籍軍戶為榮。
想不到,京師居然對軍籍的人這般抵觸。
女子工坊裏的人跟朱智明說起家裏的兄長弟弟沒有什麽正經活,家裏也沒地給他們種。
朱智明就問為什麽不入軍籍,軍戶有屯田。
人家表情很鄙夷。
說大家都覺得丘八粗鄙不堪,更有許多充軍的流犯都入了軍籍,軍中是藏汙納垢之地。
“!!!混賬話!胡說八道!充軍流犯能有幾個,一打仗,打頭就是這些流犯,打完能剩幾個!”
朱棣大怒。
他還真不知道京師的老百姓是這麽看當兵的人的。
【小科普:明代武舉名人——俞大趥,戚繼光,熊廷弼,吳三桂。前麵倆個本身就有世襲的軍職,俞是武進士第五名,戚繼光考中了武進士,成績較差,因安達汗入侵拿了一個同進士出身。熊廷弼最初是湖廣武舉第一,到了二十九歲還中了文進士。吳三桂,出身將門世家,豪富之家,二十歲就考中了武舉,】
“投一成,我要拿兩成!船上的事,我為副,船下的事,我為主。我要帶兩千人。”
“一成半,兩千人不能不幹活,在船上要聽張千戶指揮。”
朱高熾還價。
他跟張欣的底價其實是二成半。
他們倆不可能出海,總歸有些錢還是給別人掙的。
“小氣,一成半就一成半。能幹的就幹。”
李景隆其實對錢銀不是很有概念,半成也是不小的數目了。
朱高熾看了一眼張欣,確定可以就跟李景隆擊掌為盟。
“成交!”
大家都不是磨嘰人,既然決定合作,那麽就要有合作的細節。
前期的事肯定是張欣這邊安排,李景隆不懂買賣上的事,他隻要張羅好了人,到時候跟張昶一起出發就行。
至於到了那邊怎麽做,那就是李景隆個人的戰場了。
大家這會對於如何找到礦脈,都是紙上談兵。
張欣就沒有提出什麽必須達成之類的要求。
他們是以私人名義出去的船隊,跟日本的貿易是私人的,在日本的活動是私人的。
必要時,也可以亮一亮身份。
一個是大明朝大皇子妃的親哥。
一個是大明朝大皇子的表哥。
買賣對接由張欣出過海的掌櫃們來。
應酬喝酒什麽的,就是張昶跟李景隆自己看有沒有必要。
重量級的人物,怎麽著也必須同樣有皇室背景的才值得他們下場。。
至於找銀礦,由李景隆見機行事,張昶全力掩護配合。
大致敲定下來,朱高熾很是哥倆好的上前搭著李景隆的肩膀,豪氣萬丈:
“你走了以後,你這家裏的事,花的錢,我來管!”
“真的假的,要是天天都一擲千金呢?”
李景隆斜睨了朱高熾一眼。
“那我就賴賬。”
“噗——”
朱高熾這五個字一出來,李景隆壯觀的把喝進嘴裏還沒來得及吞的水噴了個天女散花。
“髒死了,媳婦,走!”
朱高熾幫張欣擋住了大半,可張欣的半拉袖子還是被噴到了。
氣得朱高熾拉起張欣。頭也不回就撤了。
留下李景隆在後麵罵娘:
“你奶————唉唉——,那啥的,賬呢,不結你就跑!!!”
~~~~~
大明,永樂元年,七月。
【詔令設置北京留守行後軍都督府、北京行部、北京國子監。】
【改北平府為順天府,北平行太仆寺為北京行太仆寺。】
【北京留守行後軍都督府設置左右都督,都督同知、僉事無定員。北京行部設置尚書二人,侍郎四人,六曹吏戶禮兵刑工郎中、員外郎、主事各一人。】
【遣命戶部尚書郭資、刑部尚書雒僉為北京行部尚書。】
“遷都這會這些個老家夥不敢說什麽了,再搞一個國子監就成了他們的執念。”
朱棣詔令發出來,回到後殿,就開始跟徐氏抱怨。
“經史子集可以教化民眾,可以啟智,但有些人也可以用似是而非的言論來顛倒是非。”
徐氏很理解。
“那我該怎麽辦,由得他們張狂?由得他們抱團?”
朱棣就是不想隨了這些人的意。
帝都遷到了京城,在京城設國子監也是常理。
奏折裏連著其他的這麽一遞上來,他捏著鼻子認了。
但這心裏就是不舒服。
北人這會初初歸心,他就覺得這國子監一設,這心到時候歸哪裏去了,控製不了。
“學文的人聚集在一起,成為文人集團的時候,這一抱團,隻有利益是最大最重要的那條紐帶。”
朱高熾上朝下朝這一整天站了好幾個時辰,還被朱棣抓過來出主意,半挨著椅子,有氣無力。
“別整這些個雲裏霧裏的,你就說,有什麽好法子!”
朱棣皺眉。
“京師國子監的部分學生轉到京城的國子監去。自願的原則,讓站皇家的人提前下注。到時候給他們一些小官做做又何妨。”
朱高熾擠出來一個主意。
“你覺得呢?”
朱棣又問張欣。
“爹,自古武將都是文武雙全的,咱能不能讓京城國子監的人也練武啊,京師的武舉現在不成樣子。”
張欣本是過來陪徐氏聊天的,被抓了壯丁倒也不怵。
這事朱棣不問她也想說來著。
“武舉在我爹那會,就沒成氣候!”
朱棣哪裏不知道。
武舉一事,他爹開設科舉的時候就是文舉跟武舉一起有的。
隻是當時本來武官就多,不缺,就不重視。
武勳的爵位還是世襲的,正經的武勳家裏的子弟沒人去,倒是一些街溜子去考了。
矬子裏麵拔高個,考出來的根本沒法用。
還有嚴重的舞弊。
後麵就越發不重視了。
“不止是這個,我聽智明跟安樂跟我說,京師人以入軍戶為恥。”
張欣以前不出門,其實對於底層,脫離得久了,就完全不了解。
要說軍戶製度敗壞,她一直覺得是宣德朝後期開始的。
在此之前,軍戶軍籍還是相當香餑餑的。像京城,這會以軍籍軍戶為榮。
想不到,京師居然對軍籍的人這般抵觸。
女子工坊裏的人跟朱智明說起家裏的兄長弟弟沒有什麽正經活,家裏也沒地給他們種。
朱智明就問為什麽不入軍籍,軍戶有屯田。
人家表情很鄙夷。
說大家都覺得丘八粗鄙不堪,更有許多充軍的流犯都入了軍籍,軍中是藏汙納垢之地。
“!!!混賬話!胡說八道!充軍流犯能有幾個,一打仗,打頭就是這些流犯,打完能剩幾個!”
朱棣大怒。
他還真不知道京師的老百姓是這麽看當兵的人的。
【小科普:明代武舉名人——俞大趥,戚繼光,熊廷弼,吳三桂。前麵倆個本身就有世襲的軍職,俞是武進士第五名,戚繼光考中了武進士,成績較差,因安達汗入侵拿了一個同進士出身。熊廷弼最初是湖廣武舉第一,到了二十九歲還中了文進士。吳三桂,出身將門世家,豪富之家,二十歲就考中了武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