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科普——關於朱棣身世的個人推測
重生大明之六世榮耀,老娘不要 作者:滾動的苦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因為前一章寫了一些關於朱棣的身世問題,這裏瓜特意先說明一下。
本書是重生演義,不是正史!
會根據曆史大致的進程,跟當時的情況寫,但也會有純屬瓜個人看法的發揮部分。
就像上本書說起關羽,像捅了馬蜂窩。。。
所以這裏先打預防針。
~~~~
朱棣的身世
幾百年過去了,很多文字記載隨著時間流逝掉了,後人也隻能從現存的一些文本文字來進行推敲。
朱棣這個人其他的沒得說,那麽最大的討論點就在他最具爭議的方麵。
他是否真的名正言順?他後續整個王朝繼承人是否根正苗紅?。
瓜上一本書寫趙匡胤,到底是怎麽死的,趙光義又是在上位以後怎麽改寫了部分史實讓自己名正言順的,其實都是一個套路。
所有的上一任皇帝的生平都是由下一任皇帝主持編撰。
所有的上一個朝代的曆史,都是由下一個朝代的人根據前人的記錄書寫。
這裏麵的操作空間無限大。
所以,官方記錄,無法盡信。
瓜查了一下,大致推測如下,如有不同見解,歡迎討論。
~~~~~~~~~~~~~~~~~~~~~~~~~~~~~~~~~~~~~~~~~~~~~~~~~~~~
首先來兩個目前的官方詞條對比一下——
明成祖(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朝的第三位皇帝(1402-1424年在位),名為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
朱標(1355年10月10日—1392年5月17日),明太祖朱元璋嫡長子,母孝慈高皇後馬氏,明惠宗朱允炆之父。
不得不說,詞條是很會措辭的。
關於朱棣,朱元璋“第”四子——朱標,朱元璋“嫡”長子。
關於母親,朱棣這邊是沒寫,而朱標,母孝慈高皇後馬氏。
感覺上,字字沒說,可句句分明,如果有一天考古有實據,咱也不能說詞條有誤。
高,實在是高!
~~~~~~~~~~~~~~~~~~~~~~~~~~~~~~~~~~~~~~~~~~~~~~~~~~~~
再來是曆史上的一些記載:
《國榷》的作者、明末清初史學家談遷,在《棗林雜俎》一書中,提到《南京太常寺誌》中有關於“馬皇後無子”的記錄。
據《南京太常寺誌》所說,老大朱標、老二朱樉、老三朱棡皆是李淑妃生的;老四朱棣是碽妃生的;而老五朱橚生母不詳。
《四庫全書》中確有提及《南京太常寺誌》這本書,作者是明嘉靖年間擔任過南京太常寺卿的汪宗元。
這本書共十三卷,隻有書目,沒有內容,估計當時已經失傳。
所以此《南京太常寺誌》,非彼《南京太常寺誌》。
談遷提及的《南京太常寺誌》,有四十卷,成書於天啟三年(1623年),作者是沈若霖。
沈若霖並沒有擔任過南京太常寺卿——
此處存疑:沒幹過這工作,他憑什麽寫的這本書?
沈若霖所寫的《南京太常寺誌》中提及的李淑妃,確有其人——
此處同樣有疑點,在歲數上對不上。
官方記錄中——
洪武十七年十月初二,馬皇後去世兩年後,朱元璋冊封廣武衛指揮僉事李傑的女兒李氏為淑妃,掌管後宮。
李淑妃(1352-1385年),明太祖朱元璋的妃子,壽州(今安徽省壽縣)人。父李傑,廣武衛指揮使。
李淑妃具體何時入宮不詳,而朱標出生於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
這裏就很明顯的,隻有李淑妃跟朱標隻有三歲的差距
所以清廷在編撰《明史》時,沒采信《南京太常寺誌》中的說法,而是根據《明實錄》、《玉牒》等官方記載,認定馬皇後確實生了5個兒子。
但所謂的官方記載,在朱棣登基以後成本成錄的。
在當時的環境,朱元璋還沒有成事之前,無論孩子生母是誰,隻要後院有人誕下了兒女,都是由正妻撫養,這是肯定的。
從撫育的角度來說,就算五個兒子裏有不是馬皇後生的,也是馬皇後的孩子。
《明實錄》也並沒有虛構。
隻是因為朱棣做了明成祖,當了皇帝,就多了很多人研究朱棣。
後人在研究朱棣生平的時候,曾發現過有關朱棣並非馬皇後親生的一些蛛絲馬跡。
【權近《奉使錄》記載:“到燕台驛,進見燕府,先詣典儀所。所官入啟,以是日先太後忌日,不受禮,命奉嗣葉鴻伴接到館,七月十五日也。”
整段文字大意就是名字叫權近的這個人寫了一本書,叫《奉使錄》,記載了他去拜見當時還在藩地的燕王,燕王府的掌府官告訴他,今天是燕王母親的忌日,不會客,你們就直接奔南京走吧。當天是七月十五日。
而,官方的記載中——朝鮮高麗王朝使臣權近在北平拜謁燕王朱棣是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
這段文字記載裏麵有兩個重要的點:
第一:馬皇後洪武十五年(1382年)薨逝,忌日為八月初十,並非七月十五日。此處“先太後”是朝鮮從漢製稱諸侯王母,可能就是說朱棣自己的生母。
第二:那一年,太子朱標活著,排行老二的朱樉、排行老三的朱棡也都活著,怎麽輪也輪不到朱棣繼位,所以朱棣的出身並不是個特別的秘密,也沒有特意對外隱瞞。
由此,瓜的推斷——朱棣可能真的不是馬皇後所出。在當時,朱棣也完全沒有想要那個位置的念頭。
~~~~~~~~~~~~~~~~~~~~~~~~~~
【這裏延伸出來的問題就是——朱棣的生母是什麽人?】
坊間一直流傳是朝鮮人,還有說他長期跟朝鮮國索要朝鮮女人,就是因為他的生母是朝鮮人。
按瓜後續查的資料,可能性不大,或者說極小。
這種朱棣是朝鮮妃子所生的說法,應該就是朱棣登基以後,對朱棣的一種汙名化。
還是用數據說話:
1360年,朱棣出生。
1364年,朱元璋稱吳王,建立西吳。
1368年,朱元璋稱帝,國號大明。
也就是說,朱棣在他娘肚子裏的時候,朱元璋還隻是起義軍中的一個頭頭。
那會兒韓林兒是他的領導,對手是張士誠,陳友諒等等。
朝鮮女人作為朝鮮國四麵逢迎的硬通貨,流傳出來的數量不多,個人覺得還輪不到朱元璋。
整個大明朝,後宮中有很多鮮族女人不假。
包括元朝時期,元順帝的後宮中也有不少朝鮮女人。
元朝初期,朝鮮女人官方定義是貢女,起初貢女多為寡婦,逆賊或私通之女。
隨著元朝選拔標準越來越高,後期反而是王公貴族或者官僚之女被選中成為貢女。
貢女的級別上去了,所對應的能有貢女的人級別也上去了。
朱元璋真正比較有可能接觸到朝鮮女人應該是他當吳王那些年,而將朝鮮女人納入後院是在他攻破元大都以後,據說元順帝逃跑時留下了數千朝鮮宮女。
朱元璋稱帝後,為了加強並穩定東北部局勢,在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四月,才傳諭朝鮮國王,表示要挑選出身姣好女子與皇室子弟婚配。
朱棣登基後還是一樣的操作。
《太宗實錄》中記載朱棣曾三次征召貢女,永樂六年,七年,十五年。
這種操作主要作用在於宗主國對藩屬國的控製,而不是單純的個人愛好。
到了朱棣的孫子朱瞻基這裏,明朝國力逐漸強盛,不再需要貢女製度加強對朝鮮的控製,但仍然延續了朱棣的操作,在位十年間,8次朝鮮貢女進宮。
貢女製度的消亡來的也很快。
朱瞻基的兒子朱祁鎮登基以後,這位臭名昭著的大明戰神,不但把宮中留存的朝鮮女子全部退回,還詔令朝鮮不用再進獻貢女。
雖然瓜不喜歡朱祁鎮童鞋,但是吧,這位還是幹了些好事的,比如廢除了貢女,比如廢除了朝天女。
言歸正傳吧,綜上所述,反正朱棣肯定是朱元璋的娃,至於其他的,有待繼續考據。
瓜就先按瓜推測的寫。
本書是重生演義,不是正史!
會根據曆史大致的進程,跟當時的情況寫,但也會有純屬瓜個人看法的發揮部分。
就像上本書說起關羽,像捅了馬蜂窩。。。
所以這裏先打預防針。
~~~~
朱棣的身世
幾百年過去了,很多文字記載隨著時間流逝掉了,後人也隻能從現存的一些文本文字來進行推敲。
朱棣這個人其他的沒得說,那麽最大的討論點就在他最具爭議的方麵。
他是否真的名正言順?他後續整個王朝繼承人是否根正苗紅?。
瓜上一本書寫趙匡胤,到底是怎麽死的,趙光義又是在上位以後怎麽改寫了部分史實讓自己名正言順的,其實都是一個套路。
所有的上一任皇帝的生平都是由下一任皇帝主持編撰。
所有的上一個朝代的曆史,都是由下一個朝代的人根據前人的記錄書寫。
這裏麵的操作空間無限大。
所以,官方記錄,無法盡信。
瓜查了一下,大致推測如下,如有不同見解,歡迎討論。
~~~~~~~~~~~~~~~~~~~~~~~~~~~~~~~~~~~~~~~~~~~~~~~~~~~~
首先來兩個目前的官方詞條對比一下——
明成祖(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朝的第三位皇帝(1402-1424年在位),名為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
朱標(1355年10月10日—1392年5月17日),明太祖朱元璋嫡長子,母孝慈高皇後馬氏,明惠宗朱允炆之父。
不得不說,詞條是很會措辭的。
關於朱棣,朱元璋“第”四子——朱標,朱元璋“嫡”長子。
關於母親,朱棣這邊是沒寫,而朱標,母孝慈高皇後馬氏。
感覺上,字字沒說,可句句分明,如果有一天考古有實據,咱也不能說詞條有誤。
高,實在是高!
~~~~~~~~~~~~~~~~~~~~~~~~~~~~~~~~~~~~~~~~~~~~~~~~~~~~
再來是曆史上的一些記載:
《國榷》的作者、明末清初史學家談遷,在《棗林雜俎》一書中,提到《南京太常寺誌》中有關於“馬皇後無子”的記錄。
據《南京太常寺誌》所說,老大朱標、老二朱樉、老三朱棡皆是李淑妃生的;老四朱棣是碽妃生的;而老五朱橚生母不詳。
《四庫全書》中確有提及《南京太常寺誌》這本書,作者是明嘉靖年間擔任過南京太常寺卿的汪宗元。
這本書共十三卷,隻有書目,沒有內容,估計當時已經失傳。
所以此《南京太常寺誌》,非彼《南京太常寺誌》。
談遷提及的《南京太常寺誌》,有四十卷,成書於天啟三年(1623年),作者是沈若霖。
沈若霖並沒有擔任過南京太常寺卿——
此處存疑:沒幹過這工作,他憑什麽寫的這本書?
沈若霖所寫的《南京太常寺誌》中提及的李淑妃,確有其人——
此處同樣有疑點,在歲數上對不上。
官方記錄中——
洪武十七年十月初二,馬皇後去世兩年後,朱元璋冊封廣武衛指揮僉事李傑的女兒李氏為淑妃,掌管後宮。
李淑妃(1352-1385年),明太祖朱元璋的妃子,壽州(今安徽省壽縣)人。父李傑,廣武衛指揮使。
李淑妃具體何時入宮不詳,而朱標出生於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
這裏就很明顯的,隻有李淑妃跟朱標隻有三歲的差距
所以清廷在編撰《明史》時,沒采信《南京太常寺誌》中的說法,而是根據《明實錄》、《玉牒》等官方記載,認定馬皇後確實生了5個兒子。
但所謂的官方記載,在朱棣登基以後成本成錄的。
在當時的環境,朱元璋還沒有成事之前,無論孩子生母是誰,隻要後院有人誕下了兒女,都是由正妻撫養,這是肯定的。
從撫育的角度來說,就算五個兒子裏有不是馬皇後生的,也是馬皇後的孩子。
《明實錄》也並沒有虛構。
隻是因為朱棣做了明成祖,當了皇帝,就多了很多人研究朱棣。
後人在研究朱棣生平的時候,曾發現過有關朱棣並非馬皇後親生的一些蛛絲馬跡。
【權近《奉使錄》記載:“到燕台驛,進見燕府,先詣典儀所。所官入啟,以是日先太後忌日,不受禮,命奉嗣葉鴻伴接到館,七月十五日也。”
整段文字大意就是名字叫權近的這個人寫了一本書,叫《奉使錄》,記載了他去拜見當時還在藩地的燕王,燕王府的掌府官告訴他,今天是燕王母親的忌日,不會客,你們就直接奔南京走吧。當天是七月十五日。
而,官方的記載中——朝鮮高麗王朝使臣權近在北平拜謁燕王朱棣是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
這段文字記載裏麵有兩個重要的點:
第一:馬皇後洪武十五年(1382年)薨逝,忌日為八月初十,並非七月十五日。此處“先太後”是朝鮮從漢製稱諸侯王母,可能就是說朱棣自己的生母。
第二:那一年,太子朱標活著,排行老二的朱樉、排行老三的朱棡也都活著,怎麽輪也輪不到朱棣繼位,所以朱棣的出身並不是個特別的秘密,也沒有特意對外隱瞞。
由此,瓜的推斷——朱棣可能真的不是馬皇後所出。在當時,朱棣也完全沒有想要那個位置的念頭。
~~~~~~~~~~~~~~~~~~~~~~~~~~
【這裏延伸出來的問題就是——朱棣的生母是什麽人?】
坊間一直流傳是朝鮮人,還有說他長期跟朝鮮國索要朝鮮女人,就是因為他的生母是朝鮮人。
按瓜後續查的資料,可能性不大,或者說極小。
這種朱棣是朝鮮妃子所生的說法,應該就是朱棣登基以後,對朱棣的一種汙名化。
還是用數據說話:
1360年,朱棣出生。
1364年,朱元璋稱吳王,建立西吳。
1368年,朱元璋稱帝,國號大明。
也就是說,朱棣在他娘肚子裏的時候,朱元璋還隻是起義軍中的一個頭頭。
那會兒韓林兒是他的領導,對手是張士誠,陳友諒等等。
朝鮮女人作為朝鮮國四麵逢迎的硬通貨,流傳出來的數量不多,個人覺得還輪不到朱元璋。
整個大明朝,後宮中有很多鮮族女人不假。
包括元朝時期,元順帝的後宮中也有不少朝鮮女人。
元朝初期,朝鮮女人官方定義是貢女,起初貢女多為寡婦,逆賊或私通之女。
隨著元朝選拔標準越來越高,後期反而是王公貴族或者官僚之女被選中成為貢女。
貢女的級別上去了,所對應的能有貢女的人級別也上去了。
朱元璋真正比較有可能接觸到朝鮮女人應該是他當吳王那些年,而將朝鮮女人納入後院是在他攻破元大都以後,據說元順帝逃跑時留下了數千朝鮮宮女。
朱元璋稱帝後,為了加強並穩定東北部局勢,在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四月,才傳諭朝鮮國王,表示要挑選出身姣好女子與皇室子弟婚配。
朱棣登基後還是一樣的操作。
《太宗實錄》中記載朱棣曾三次征召貢女,永樂六年,七年,十五年。
這種操作主要作用在於宗主國對藩屬國的控製,而不是單純的個人愛好。
到了朱棣的孫子朱瞻基這裏,明朝國力逐漸強盛,不再需要貢女製度加強對朝鮮的控製,但仍然延續了朱棣的操作,在位十年間,8次朝鮮貢女進宮。
貢女製度的消亡來的也很快。
朱瞻基的兒子朱祁鎮登基以後,這位臭名昭著的大明戰神,不但把宮中留存的朝鮮女子全部退回,還詔令朝鮮不用再進獻貢女。
雖然瓜不喜歡朱祁鎮童鞋,但是吧,這位還是幹了些好事的,比如廢除了貢女,比如廢除了朝天女。
言歸正傳吧,綜上所述,反正朱棣肯定是朱元璋的娃,至於其他的,有待繼續考據。
瓜就先按瓜推測的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