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在感情上也是這樣。
宋維新就是屬於這一類人。
在還沒有得到趙瑞芝的愛之前,他拚命地追求。這中間,他也曾動搖過,他覺得自己可能得不到趙瑞芝的愛。他覺得這位新婚之夜抗婚出來的趙小姐性情剛烈,太清高,太孤傲,是位才貌雙全的“冷美人”。就在他覺得沒有什麽希望而心灰意懶的時候,被稱之為“舞後”和“枝花”的陶美玲主動地撲入了他的懷抱。陶美玲人長得漂亮,洋氣,性情很開放,喜歡和男同學們在一起,尤其是喜歡和他和張國燾在一起。張國燾也在狠命追她。兩人有時候也打得火熱。但是,張國燾和宋維新相比,陶美玲似乎更多一些傾情於他宋維新,這一點,陶美玲向他表白過,而且他也看得出來。陶美玲是在他感到失意的時候,給了他慰藉,多少填補了他感情上的空落。就這樣,他仍還是對趙瑞芝沒有完全死心,仍還在狠勁地追求趙瑞芝。當然,在這期間,他巧妙地盡量隱蔽著他和陶美玲的關係,不讓趙瑞芝有所發現。有時候,他就有意識地讓陶美玲和張國燾盡量地多在一起,表麵上看來顯得更熱乎一些。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後,他成功了,他終於獲得了趙瑞芝對他的愛。當他獲得了趙瑞芝的愛以後,最初幾天,他還激動過,他陶醉在趙瑞芝水一般的柔情裏,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後來,他慢慢地感覺到趙瑞芝缺乏一種火勁兒,缺乏浪漫的情趣,太柔順了,柔情柔之有餘,而情趣不足,太涼,太沉穩,太平緩,於是,他又想起了陶美玲,陶美玲簡直就是一團熾烈燃燒的情火,燒灼得他經常處於一種激奮之中,就現在想起她,他都感到一種渾身灼熱的衝動。他是搞藝術的,他需要浪漫,需要刺激,需要亢奮,而不需要過多的柔順,不需要過多的、像水一樣的平緩和深沉。尤其是使他不理解也接受不了的是,趙瑞芝一在李大釗主任、陳獨秀學長以及許德珩、鄧仲澥、高尚德他們這些同學麵前,一出去參加集會、遊行、講演以及探討救國救民之路等各類活動時,是那麽英姿煥發,生機勃勃,經常是那麽激奮不已,時而慷慨激昂,時而悲憤難抑,簡直就是一團火,一團熊熊燃燒的烈火,可是一到他跟前,一依偎到他的懷裏,就成了一汪柔順而平靜的秋水,他受不了,實在是忍受不了。一種索然無味的心緒沉籠著他。他開始慢慢地疏遠了他曾經是那麽迷戀過、不顧一切地死命追求過的趙瑞芝,而把心胸又敞開給了陶美玲。
宋維新的情變,是趙瑞芝未曾料到的。她對宋維新一片真情。她從心底深深感謝她的這位繼陸兄對她的一片癡情,敬佩他的藝術才華,也敬服他以“戊戌六君子”為楷模而立誌“繼陸”、以血報國的壯誌,她覺得他和她是誌同道合、真真心心相印的知音和伴侶。她真誠地接受了宋維新的愛,並決心與他以誠相愛,白頭到老,雖未能同生,但切望同死。宋維新同陶美玲關係有些不尋常,她也曾有所耳聞,她覺得這不能怪她的繼陸兄,而應該怪罪於她自己。她那時候對宋維新的癡情追求一直不表態,冷之有餘而熱卻不足,總是躲躲閃閃的。青年男子哪個不鍾情?人都是有感情的。你對人家不熱,陶美玲對人家熱,人家稍微回應一下,有什麽可責怪人家的?!完全勿須責怪。現在,隻要她把心給了他,以真情相待,那他以後也不會再和陶美玲過於親密了。趙瑞芝以善待人,以寬容人,並沒有能夠拴住宋維新那顆一味想尋求浪漫、尋求刺激的心。她的繼陸兄從慢慢地冷淡她,到慢慢地疏遠她,爾後就幹脆離她而去了。
一顆剛熾熱起來的心,被一塊沉冷的冰塊無情地砸碎了。
趙瑞芝一下病倒了。
她總是甩脫不掉她麵前的宋維新的影子——他曾經癡情地凝視著她的影子,他給她整個身心投入地畫像的影子,他苦苦哀求她要把給她畫的那第一張像留下、掛在自己床頭上的影子,以及他給她雕塑《思想者》塑像的影子、他給她侃侃講述法國雕塑藝術大師羅丹及其創作群雕《地獄之門》前後情況的影子……她甩脫不了這些影子,總是甩脫不了這些影子。
但是,趙瑞芝畢竟已經不是一年多以前那個新婚之夜從孔府黑色大門裏逃婚出來、在大街上毫無目標地小步奔跑著、不知所去的趙瑞芝了,她浸泡在淚水中躺了兩天後,第三天毅然翻身而起,到天安門廣場參加“抵製日貨、抗賊驅倭”的講演和查抄仇貨、焚燒仇貨的活動去了。
就是在這天,她見到了她所敬服的“新華兒”,也就是辛化洱。
她沒有想到,簡直是沒有想到,這辛化洱——這近一年裏在日本經常給國內各報刊寫文章猛烈抨擊封建專製製度、抨擊舊文化、提倡新文化、極力宣揚“德先生”和“賽先生”、也對東洋日本吞噬中華的狼於野心進行揭露和痛擊、以文筆犀利潑辣而在國內外很有點小名氣、同時也使她趙瑞芝很敬服、很想能結識一下的“新華兒”,竟是她原來那名義上的丈夫、那沉甸甸的黑色大門裏孔府家病得奄奄一息的大少爺孔文義!
想不到。這太讓人想不到了!太令人難以置信了!這不是在夢中吧?
這不是在作夢,是真實情況。
開始時,辛化洱沒有說他是孔文義,他也不認識趙瑞芝。當時,趙瑞芝被迎娶進孔府黑色大門,行完大禮,到新房裏去沖喜時,頭上頂著嚴嚴實實的蓋頭,看不到外麵,當時她也隻是偷偷地從細細的邊縫處看到一個沉睡著的麵黃肌瘦、形同枯槁的青年男子,那男子到底長得是什麽個模樣兒,她也沒看清楚;而孔文義呢,病得迷迷糊糊地沉睡著,後來索性又一下昏迷了過去,當然也不可能看見趙府二小姐長得什麽樣子。兩人誰都不認識誰,但是誰都知道誰。好在趙瑞芝見過孔文才,熟悉孔文才,差一點就把辛化洱當作孔文才了,由此也疑疑惑惑地推測到辛化洱會不會是孔文義?當時要情緒激昂地帶領大家跟隨著林麗萍去查抄她姑父家雜貨店裏私藏囤積的“仇貨”,沒顧得上去細想,細談,細問。後來,那位辛化洱來北大找蔡元培校長,想插班進北大上學,正好又碰上了她,到她寢室坐了坐,聊了聊,講開了,他就是孔文義,他當時也是特別反對那個所謂的“沖喜”,那種害人的封建專製陰影下的陋習,他後來聽說趙瑞芝新婚之夜逃婚出走了,他特別高興,更特別欽佩、特別敬服這位趙家二小姐,後來,因為病重,要治病,便到了上海,後又去了日本東京,在那裏認識了天津去的周恩來先生,兩人成了莫逆之交,一起參加愛國留學生們的革命活動,又一起回國,周先生回天津去了,他想留下來進北大學習,和北大同學一起參加各個社團的各種活動,等等。
宋維新就是屬於這一類人。
在還沒有得到趙瑞芝的愛之前,他拚命地追求。這中間,他也曾動搖過,他覺得自己可能得不到趙瑞芝的愛。他覺得這位新婚之夜抗婚出來的趙小姐性情剛烈,太清高,太孤傲,是位才貌雙全的“冷美人”。就在他覺得沒有什麽希望而心灰意懶的時候,被稱之為“舞後”和“枝花”的陶美玲主動地撲入了他的懷抱。陶美玲人長得漂亮,洋氣,性情很開放,喜歡和男同學們在一起,尤其是喜歡和他和張國燾在一起。張國燾也在狠命追她。兩人有時候也打得火熱。但是,張國燾和宋維新相比,陶美玲似乎更多一些傾情於他宋維新,這一點,陶美玲向他表白過,而且他也看得出來。陶美玲是在他感到失意的時候,給了他慰藉,多少填補了他感情上的空落。就這樣,他仍還是對趙瑞芝沒有完全死心,仍還在狠勁地追求趙瑞芝。當然,在這期間,他巧妙地盡量隱蔽著他和陶美玲的關係,不讓趙瑞芝有所發現。有時候,他就有意識地讓陶美玲和張國燾盡量地多在一起,表麵上看來顯得更熱乎一些。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後,他成功了,他終於獲得了趙瑞芝對他的愛。當他獲得了趙瑞芝的愛以後,最初幾天,他還激動過,他陶醉在趙瑞芝水一般的柔情裏,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後來,他慢慢地感覺到趙瑞芝缺乏一種火勁兒,缺乏浪漫的情趣,太柔順了,柔情柔之有餘,而情趣不足,太涼,太沉穩,太平緩,於是,他又想起了陶美玲,陶美玲簡直就是一團熾烈燃燒的情火,燒灼得他經常處於一種激奮之中,就現在想起她,他都感到一種渾身灼熱的衝動。他是搞藝術的,他需要浪漫,需要刺激,需要亢奮,而不需要過多的柔順,不需要過多的、像水一樣的平緩和深沉。尤其是使他不理解也接受不了的是,趙瑞芝一在李大釗主任、陳獨秀學長以及許德珩、鄧仲澥、高尚德他們這些同學麵前,一出去參加集會、遊行、講演以及探討救國救民之路等各類活動時,是那麽英姿煥發,生機勃勃,經常是那麽激奮不已,時而慷慨激昂,時而悲憤難抑,簡直就是一團火,一團熊熊燃燒的烈火,可是一到他跟前,一依偎到他的懷裏,就成了一汪柔順而平靜的秋水,他受不了,實在是忍受不了。一種索然無味的心緒沉籠著他。他開始慢慢地疏遠了他曾經是那麽迷戀過、不顧一切地死命追求過的趙瑞芝,而把心胸又敞開給了陶美玲。
宋維新的情變,是趙瑞芝未曾料到的。她對宋維新一片真情。她從心底深深感謝她的這位繼陸兄對她的一片癡情,敬佩他的藝術才華,也敬服他以“戊戌六君子”為楷模而立誌“繼陸”、以血報國的壯誌,她覺得他和她是誌同道合、真真心心相印的知音和伴侶。她真誠地接受了宋維新的愛,並決心與他以誠相愛,白頭到老,雖未能同生,但切望同死。宋維新同陶美玲關係有些不尋常,她也曾有所耳聞,她覺得這不能怪她的繼陸兄,而應該怪罪於她自己。她那時候對宋維新的癡情追求一直不表態,冷之有餘而熱卻不足,總是躲躲閃閃的。青年男子哪個不鍾情?人都是有感情的。你對人家不熱,陶美玲對人家熱,人家稍微回應一下,有什麽可責怪人家的?!完全勿須責怪。現在,隻要她把心給了他,以真情相待,那他以後也不會再和陶美玲過於親密了。趙瑞芝以善待人,以寬容人,並沒有能夠拴住宋維新那顆一味想尋求浪漫、尋求刺激的心。她的繼陸兄從慢慢地冷淡她,到慢慢地疏遠她,爾後就幹脆離她而去了。
一顆剛熾熱起來的心,被一塊沉冷的冰塊無情地砸碎了。
趙瑞芝一下病倒了。
她總是甩脫不掉她麵前的宋維新的影子——他曾經癡情地凝視著她的影子,他給她整個身心投入地畫像的影子,他苦苦哀求她要把給她畫的那第一張像留下、掛在自己床頭上的影子,以及他給她雕塑《思想者》塑像的影子、他給她侃侃講述法國雕塑藝術大師羅丹及其創作群雕《地獄之門》前後情況的影子……她甩脫不了這些影子,總是甩脫不了這些影子。
但是,趙瑞芝畢竟已經不是一年多以前那個新婚之夜從孔府黑色大門裏逃婚出來、在大街上毫無目標地小步奔跑著、不知所去的趙瑞芝了,她浸泡在淚水中躺了兩天後,第三天毅然翻身而起,到天安門廣場參加“抵製日貨、抗賊驅倭”的講演和查抄仇貨、焚燒仇貨的活動去了。
就是在這天,她見到了她所敬服的“新華兒”,也就是辛化洱。
她沒有想到,簡直是沒有想到,這辛化洱——這近一年裏在日本經常給國內各報刊寫文章猛烈抨擊封建專製製度、抨擊舊文化、提倡新文化、極力宣揚“德先生”和“賽先生”、也對東洋日本吞噬中華的狼於野心進行揭露和痛擊、以文筆犀利潑辣而在國內外很有點小名氣、同時也使她趙瑞芝很敬服、很想能結識一下的“新華兒”,竟是她原來那名義上的丈夫、那沉甸甸的黑色大門裏孔府家病得奄奄一息的大少爺孔文義!
想不到。這太讓人想不到了!太令人難以置信了!這不是在夢中吧?
這不是在作夢,是真實情況。
開始時,辛化洱沒有說他是孔文義,他也不認識趙瑞芝。當時,趙瑞芝被迎娶進孔府黑色大門,行完大禮,到新房裏去沖喜時,頭上頂著嚴嚴實實的蓋頭,看不到外麵,當時她也隻是偷偷地從細細的邊縫處看到一個沉睡著的麵黃肌瘦、形同枯槁的青年男子,那男子到底長得是什麽個模樣兒,她也沒看清楚;而孔文義呢,病得迷迷糊糊地沉睡著,後來索性又一下昏迷了過去,當然也不可能看見趙府二小姐長得什麽樣子。兩人誰都不認識誰,但是誰都知道誰。好在趙瑞芝見過孔文才,熟悉孔文才,差一點就把辛化洱當作孔文才了,由此也疑疑惑惑地推測到辛化洱會不會是孔文義?當時要情緒激昂地帶領大家跟隨著林麗萍去查抄她姑父家雜貨店裏私藏囤積的“仇貨”,沒顧得上去細想,細談,細問。後來,那位辛化洱來北大找蔡元培校長,想插班進北大上學,正好又碰上了她,到她寢室坐了坐,聊了聊,講開了,他就是孔文義,他當時也是特別反對那個所謂的“沖喜”,那種害人的封建專製陰影下的陋習,他後來聽說趙瑞芝新婚之夜逃婚出走了,他特別高興,更特別欽佩、特別敬服這位趙家二小姐,後來,因為病重,要治病,便到了上海,後又去了日本東京,在那裏認識了天津去的周恩來先生,兩人成了莫逆之交,一起參加愛國留學生們的革命活動,又一起回國,周先生回天津去了,他想留下來進北大學習,和北大同學一起參加各個社團的各種活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