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士釗思索了片刻,說:“仲甫先生所談,不是不對,但僅僅隻可作是理性的設想,而我比較注重現實。現在,袁世凱在國內正緊鑼密鼓地加快復辟的步伐,麵對袁世凱復辟稱帝的賣國行徑,幾句民主與科學的口號是否能阻止得了呢?”


    李大釗說:“現在的問題是,一定要讓四萬萬同胞都明了民主與科學的重要意義,明了隻有以民主與科學的新文化代替封建專製的舊文化,才能阻止把我們神州中華拉向倒退,才能徹底打破袁世凱復辟帝製的黃粱美夢。”


    陳獨秀點頭贊同:“守常先生所言極是,與仲甫所想一致。以新文化喚醒四萬萬民眾,尤其是激勵起青年一代,乃是當務之急。仲甫已籌劃多日,準備近日內回國在上海創辦一個新型的雜誌,名字可暫定為《青年雜誌》,旨在宣傳科學與民主,倡導進步,倡導新文化。行嚴先生,守常先生,懇望你們兩位能鼎力相助,撰文支持!”


    李大釗慷慨應允:“那絕沒問題!守常定全力以赴,與仲甫先生並肩共進!”


    幾日後,陳獨秀回國。


    1915年9月15日,《青年雜誌》在上海創刊。一代劃時代的英傑,從黃浦江畔又昂首奮起,高擎起醒目地大寫著科學與民主的兩麵大旗,在沉沉籠罩著濃厚的封建陳腐氣味的神州大地,高高飄揚,是何等的令人振奮!


    陳獨秀先生在《青年雜誌》創刊號上刊發了《敬告青年》的戰鬥檄文,高亢而激越地吹響了向舊封建專製文化營壘全麵猛烈進擊的號角。號角聲聲,傳向大江南北,傳向長城內外,震盪著整個神州大地。


    相繼,陳獨秀先生筆下走雷,《駁康有為致總統總理書》、《憲法與孔教》、《孔子之道與現代生活》,如一發發巨型炮彈,投向陳舊腐朽的孔家店,炸得孔家店搖搖欲墜。


    第二年年底,陳獨秀被聘請擔任北京大學文科學長,《新青年》雜誌編輯部就設在北池子箭杆胡同九號陳獨秀住所。


    這時,除錢中季錢玄同教授、沈君默沈尹默教授已在北大文科任教而外,劉壽彭劉半農先生、胡適之胡適先生、周遐壽周作人先生,以及在教育部任職的周樹人魯迅先生,也都被聘請來北大文科任教。


    同年,李大釗也被邀請,來北大擔任經濟係教授併兼圖書館主任。


    以《新青年》為陣地,以北京大學為核心的新文化陣營開始形成。


    這幾天,陳獨秀一直在思索著一個問題:以新思想、新文化向封建專製製度進擊。現在,號角已經吹響,戰鼓也已經敲起,下麵,戰鬥怎麽進行?新思想、新文化的宣傳怎麽深入?


    當初,在上海創辦《青年雜誌》時,陳獨秀就是想以《青年雜誌》作為新思想、新文化向封建專製進擊的有力武器。他的《文學革命論》和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作為進擊的第一聲號角而吹響、作為第一聲戰鼓而擂起的。


    那是~個寂寞清冷的月夜,在上海寓所。


    陳獨秀走出屋子,踏著白花花的月色,踱著方步,在庭院裏緩緩地來回走著。


    清冷的慘白的月光,從幽幽深邃的夜空中撒落下來,布滿了整個庭院。院門旁邊那棵已經臨近枯朽的老榆樹的樹梢上,浮罩著一層淡淡的銀色的月輝,寬大的樹冠下麵,樹身逆著冷月投落在地麵上的濃厚的陰影,是那麽陰冷、那麽沉鬱、那麽黑森森地立在那裏,與白花花的月光,形成了極鮮明的反差。


    陳獨秀緩緩地來回走著,不時地抬頭望望那深邃的夜空和那清冷蒼白的寒月,思緒沉浸在深深的憂慮和探索之中。


    他的視線落在院門旁邊的那棵老榆樹和老榆樹下的陰黑的樹影上,心猛地一沉落,他好像覺得那老榆樹把陰黑的樹影也投落到了他的心頭上,使他心裏感到一陣陰冷。八股文,不知怎麽他想到了八股文。他想到了那舊的封建文化賴以支立於世的八股文。


    八股文是中國封建皇朝考試製度所規定的一種特殊而又呆板的文體,現已持續有三百多年至四百年的時間了。


    到清王朝手裏,科舉也沿襲前朝,以《四書》、《五經》和由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八部分組成的八股文體為標準,分三級進行考試。考試每三年進行一次。縣、府一級稱之為院試,中試者稱之為秀才。省一級稱之為鄉試,中試者稱之為舉人。各省舉人到京城參加最高級考試,中試者稱之為進士。進士第一名為狀元,第二名為榜眼,第三名為探花。凡是已考上舉人和進士的人,就可以做官和享受各種待權。


    在此八股文體仕途的影響下,讀書人都以熟知《四書》、《五經》之類的孔家店的陳腐之物為榮,反之,則被輕視、被棄斥,以至受“文字獄”之牽連。


    文比以及各類學術,被死死地禁錮在這封建專製的桎梏之中,尤其是到了清朝。起初,在清初時,稍微還好一些,但從雍正、幹隆年代大興“文字獄”、實行殘酷的文化專製主義以後,文化和各類學術,都被嚴酷地凍結在了萬丈寒冰之中,冷凝停滯,一派沉沉死氣。“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隻為稻粱謀。”


    清朝八股文,不僅盛行於科舉文人之間,而且,波及著當時的文壇日趨仿古摹古和日益腐朽沒落。在雍正、幹隆年間,以方苞、姚鼐為代表的桐城古文派,極為興盛風行。他們主張“文以載道”,崇尚以“詞章”宣揚“義理”,凡不合乎孔家店條文的,都不可學,不可寫,不可宣傳與褒揚。他們以唐宋以來的古文派的正統而自居,成為清朝封建文學思想的“學霸”。與此同時,和方苞、姚鼐的桐城派文人相適應的,還有昭明文選派的駢體文,刻意仿古摹典,濫用對偶排比,堆砌詞藻典故,以華麗空泛的文字遊戲而自以為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醒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鄭其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鄭其葆並收藏醒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