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節:第四章霸業雛成(2)


    戰國初期,秦國已成為西部地區的一個強國。秦惠文王執政時,巴、蜀兩國的關係日趨緊張起來。蜀王把自己的弟弟封於漢中,號曰苴侯。苴侯與巴王交好,因為巴國與蜀國有仇,所以蜀王大怒,出兵討伐苴侯。苴侯兵敗,逃往巴國,並向秦國求救。秦惠文王早有滅蜀的打算,在此之前就作了許多工作。他知道蜀王好色,便投其所好,多次給蜀王以美女,以加速蜀王的荒淫,而且還利用蜀王的貪財對蜀國進行偵察。為了探明進入蜀國的道路,秦惠文王做了五頭石牛,把金子置在牛尾下,告訴蜀王說,這是五頭能拉金子的石牛,如果蜀王喜歡,可以送給他。蜀王大喜,令人把石牛拖回蜀國。沉重的石牛在地上拖過,留下一條進入蜀國的道路,人們把它稱作石牛道。公元前316年秋,秦惠文王派大夫張儀、司馬錯、都尉墨等率軍伐蜀,進入蜀國所走的正是那條石牛道。蜀王率兵抵禦,兵敗退走,後被秦軍追殺。這年十月,蜀被秦滅亡。平蜀之後,司馬錯等又乘勝滅掉苴侯與巴國,歷史又重演了一幕唇亡齒寒的悲劇。


    秦惠文王十一年(前314),秦惠文王封子通國為蜀侯,任陳壯為蜀相,同時在巴地設巴郡。秦國對巴蜀的統治,即設郡,又封侯,郡縣製與分封製並用。秦國當時已與山東六國發生了廣泛密切的聯繫,巴蜀地區作為秦國的一個行政區域,有利於它與中原文明的交往。不但如此,為了加強在巴蜀地區的統治,秦國還實行移民政策,將秦民萬家遷往蜀地,這就直接促進了關中文化與巴蜀文化的交流。


    秦惠文王十四年(前311)以後,由於蜀地幾經政治風雲,秦王不再在蜀地封侯,隻設郡守。秦國的郡縣製在巴蜀地區徹底實行,秦國對巴蜀的統治更加牢固有效了。


    秦霸西戎,巴蜀地區是秦國的行政單位。秦統一六國,建立起統一的中央集權製國家後,巴蜀又成為統一國家中的行政單位。從秦以後,一直到西漢、東漢,此種情況都無大的變化。盡管由於地理位置、政治地位、文化傳統等因素的影響,各地區的文明程度有量的差別,但巴蜀地區很早就被捲入中華文明發展的主流之中,其文明發展的進程始終與中原文明同步。


    巴蜀地區有富饒的經濟資源。古代土地肥沃,農業和畜牧業的興盛,都同水利資源息息相關。我國第一大河長江從西向東橫穿巴蜀地區,嘉陵江、涪江、沱江、岷江以及其他大小河流從北向南注入長江,為古代巴蜀之地生產的發展和經濟的繁榮,提供了重要的水利基礎。


    《華陽國誌·巴誌》記載巴地的經濟狀況說:"其地東至魚復,西至僰道,北接漢中,南極黔、涪。土植五穀,牲具六畜。桑、蠶、麻、紵、魚、鹽、銅、鐵、丹、漆、茶、蜜、靈龜、巨犀、山雞、白雉、黃潤、鮮粉,皆納貢之。其果實之珍者:樹有荔枝,蔓有辛蒟,園有芳蒻、香茗、給客橙、葵。其藥物之異者有巴戟、天椒;竹木之者有桃支、靈壽。"此處所說的黃潤,即一種細麻布;鮮粉即一種化妝品;辛蒟,即一種香科;芳蒻,即魔芋。由此可見,巴地的物產十分豐富。


    《華陽國誌·蜀誌》記載蜀地的物產說:"其寶則有壁玉、金、銀、珠、碧、銅、鐵、鉛、錫、赭、堊、錦、繡、罽、氂、犀、象、氈、毦、丹黃、空青、桑、漆、麻、紵之饒,滇、僚、、僰僮僕六百之富……其山林澤漁,園囿瓜果,四節代熟,靡不有焉。"


    巴蜀地區資源物產豐富,加上人們對此地的開發較早,這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也比較高。在蜀地,望帝杜宇時,曾"教民務農",說明這個地區在很早就進行農業生產。除農業生產外,畜牧業、水利等也得到了發展。史載杜宇"自以功德高諸王,乃以褒斜為前門,熊耳、靈關為後戶,玉壘、峨眉為城郭,江、潛、綿、洛為池澤,以汶山為畜牧,南中為園苑。會有水災,其相開明決玉壘山以除水害"。這裏所說"其相開明決玉壘山以除水害",就是指蜀相開明始鑿灌縣寶瓶口,這說明蜀地在遠古就修建了重要的水利工程。


    第32節:第四章霸業雛成(3)


    秦昭襄王時,李冰任蜀郡太守,在此大興水利工程。《水經注》在記載長江流過都安縣(即今四川灌縣)時說:"李冰作大堰於此,堰於江作塴,塴有左右口,謂之湔塴。江入郫江,檢江以行舟。《益州記》曰:江至都安,堰其右,檢其左,其正流遂東。郫江之右也,因山頹水,坐致竹木,以溉諸郡。又羊摩江灌江西,於玉女房下作三石人於白沙郵,郵在堰官上立水中,刻要江神,水竭不至足,盛不沒腰。是以蜀人旱則藉以為溉,雨則不遏其流。"這就是舉世聞名的都江堰,它包括魚嘴、金剛堤、飛沙堰、人字堤及寶瓶口等工程。魚嘴和金剛堤把岷江水分為外江和內江。外江為岷江正流,內江水通過寶瓶口流入成都平原。整個工程比蜀相開明時的寶瓶口水利工程更加完整,更加係統,更加科學,更加有利於蜀地的經濟發展。史書記載說,都江堰建成後,"穿郫江、檢江、別支流雙過郡下,以行舟船。岷山多梓、柏、大竹,頹隨水流,坐致材木,功省用饒。又溉灌三郡,開稻田。於是蜀沃野千裏,號為"陸海"。旱則引水浸潤,雨則杜塞水門,故記曰: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諸葛亮大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朱大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朱大渭並收藏諸葛亮大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