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當然準奏。
五月初六,何進突然率兵包圍了驃騎將軍府邸,收繳了董重的印綬。董重被迫自殺。
一個月後,董老太後暴卒。據說是憂怖而亡。
但是洛陽坊間卻流傳著不同的說法。百姓們從此對何氏腹誹不已。
五月十七,舉行靈帝的葬禮。
何進託病不參加。他怕宦官們像蹇碩那樣在宮中對他下手。
七月,遷徙勃海王劉協為陳留王。
這當然不是小皇帝的意思,而是大將軍的意思。勃海王的封地太遠了,而陳留就在京師的眼皮底下,便於監控。
袁紹不斷催促何進對宦官開刀。
可是,東漢帝國的這最後一位大將軍,仍跟20多年前的竇武一樣,不願意大開殺戒,而寧可採用政治手段。他向太後進言,請求罷免所有中常侍。太後說:“宦官統領禁省是老祖宗傳下來的規矩,不能廢除。”
何進無奈,就想先殺幾個領頭的。袁紹說不行,斬草不除根,後患無窮。
此時此刻,宦官們也都沒閑著。宦官們在何進身邊找到了一個脆弱的突破口。那就是何進的繼母和異母弟何苗。他們如今雖然成了帝國的“第一家庭”,可仍然改不了當初過苦日子時養成的習慣——他們愛錢。
於是宦官們就給他們錢。
他們就對太後說:“大將軍一心想清除您的左右近侍,實際上是想削弱您的勢力,由他一個人獨霸朝綱。”
半信半疑的太後越想越覺得有道理。
誅殺宦官一事就此擱置。
袁紹急了,再度向何進獻計:召集四方猛將率兵進京,脅迫太後。何進欣然贊同。可他的手下陳琳卻極力反對:“如今將軍總攬皇威,手握重兵,龍驤虎步,高下在心,此猶鼓洪爐以燎毛髮。一旦速發雷霆,行權立斷,天下必然順應!倘若委棄利器,更征外助,大兵聚會,強者為雄,正所謂倒持幹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反為亂階啊!”
四 引狼入室(2)
何進聽不進去,下令徵召並州牧董卓率兵進京。
何進不知道,他這是在引狼入室。
他也不會知道,這一道軍令頒下,大漢帝國從此名存實亡。
他當然更不會知道,馬蹄撲向洛陽的這支鐵騎從此掀起了將近四百年的亂世塵埃。
董卓一接到命令,心裏大呼一聲:“天助我也!”
他早有篡奪天下之野心,而他手下的這支西北軍又是帝國最精銳的野戰軍。所以幾年來董卓一直擁兵自重,久已不服從朝廷的節製。而今天賜良機,師出有名,天下唾手可得。董卓立刻命令軍隊開拔,行前還上疏太後,大表忠心:“中常侍張讓等人竊幸承寵,濁亂海內。臣聞揚湯止沸,莫若釜底抽薪,潰癰雖痛,勝過侵蝕體內。從前趙鞅興晉陽之甲以清君側,今臣則鳴鍾鼓以向洛陽,懇請收捕張讓等人,以清奸穢!”
太後看了一眼,就把奏疏扔到了一邊。
與此同時,危在旦夕的宦官們也加緊了銀彈攻勢。何進的異母弟何苗拿人錢財、替人消災,又勸何進說:“當初咱們一起從南陽來,俱以貧賤之身憑藉宦官而得富貴。今之國家大事,殊為不易,一旦變故,覆水難收,請大哥深思,與宦官們言和吧。”
何進聽了,不免又有些猶豫。此時董卓的西北軍已經到達澠池,距京師僅兩百多裏。何進急命大臣種邵前去詔令董卓就地駐紮,聽候調遣。
董卓悍然不奉詔,繼續進兵河南。何進再次下令,命董卓退兵。種邵至董卓軍中剛宣完詔令,幾把刀劍就抵在了他的胸前。種邵大怒,把詔令舉過頭頂,厲聲道:“軍令如山,誰敢抗拒!?”
董卓無言以對,隻好命令軍隊停止前進。
袁紹見何進的決心又動搖了,再次逼迫他道:“目前交鋒之勢已成,對決之形已露,將軍還等什麽?為何不早做決斷?事久生變,難道您想做第二個竇武嗎!?”
優柔寡斷的何進終於下定了最後的決心。於是任命袁紹為司隸校尉,授以符節和當機決斷之權。然後命令洛陽的司法機關對宦官們提出指控。繼而下令讓董卓繼續進軍,並以快馬馳奏太後,聲稱軍隊將進駐京師洛陽的演武場。
何太後這下子慌了,不得不罷退所有中常侍和小黃門,命他們出宮回家,隻留下幾個何進的親信。次日,大將軍府邸的門前跪滿了宦官。他們紛紛向何進磕頭謝罪,請求從寬發落。
袁紹大喜。閹宦全都自己送上門來了,還等什麽!?
他告訴何進:就地解決!一個不留!
在這最為關鍵的時刻,屠夫出身的大將軍居然再一次心軟了。他拒絕了袁紹的殘忍,表現出了一個從政者最不應該有的柔軟心腸。他對宦官們說:“天下議論洶洶,都認為諸君是禍患,董卓轉眼就到,諸君何不早做打算、各回故鄉呢?”
袁紹大搖其頭。
沒見過這麽溫柔的屠夫。
也沒見過這麽輕敵的大將軍。
他不得不亡羊補牢,連夜發出一封又一封的密函,以大將軍的名義通知各州郡逮捕所有返鄉的宦官及其家屬。
中常侍張讓沒想到自己驕寵了一輩子,到頭來要栽在一個依靠宦官往上爬的屠夫手上。
五月初六,何進突然率兵包圍了驃騎將軍府邸,收繳了董重的印綬。董重被迫自殺。
一個月後,董老太後暴卒。據說是憂怖而亡。
但是洛陽坊間卻流傳著不同的說法。百姓們從此對何氏腹誹不已。
五月十七,舉行靈帝的葬禮。
何進託病不參加。他怕宦官們像蹇碩那樣在宮中對他下手。
七月,遷徙勃海王劉協為陳留王。
這當然不是小皇帝的意思,而是大將軍的意思。勃海王的封地太遠了,而陳留就在京師的眼皮底下,便於監控。
袁紹不斷催促何進對宦官開刀。
可是,東漢帝國的這最後一位大將軍,仍跟20多年前的竇武一樣,不願意大開殺戒,而寧可採用政治手段。他向太後進言,請求罷免所有中常侍。太後說:“宦官統領禁省是老祖宗傳下來的規矩,不能廢除。”
何進無奈,就想先殺幾個領頭的。袁紹說不行,斬草不除根,後患無窮。
此時此刻,宦官們也都沒閑著。宦官們在何進身邊找到了一個脆弱的突破口。那就是何進的繼母和異母弟何苗。他們如今雖然成了帝國的“第一家庭”,可仍然改不了當初過苦日子時養成的習慣——他們愛錢。
於是宦官們就給他們錢。
他們就對太後說:“大將軍一心想清除您的左右近侍,實際上是想削弱您的勢力,由他一個人獨霸朝綱。”
半信半疑的太後越想越覺得有道理。
誅殺宦官一事就此擱置。
袁紹急了,再度向何進獻計:召集四方猛將率兵進京,脅迫太後。何進欣然贊同。可他的手下陳琳卻極力反對:“如今將軍總攬皇威,手握重兵,龍驤虎步,高下在心,此猶鼓洪爐以燎毛髮。一旦速發雷霆,行權立斷,天下必然順應!倘若委棄利器,更征外助,大兵聚會,強者為雄,正所謂倒持幹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反為亂階啊!”
四 引狼入室(2)
何進聽不進去,下令徵召並州牧董卓率兵進京。
何進不知道,他這是在引狼入室。
他也不會知道,這一道軍令頒下,大漢帝國從此名存實亡。
他當然更不會知道,馬蹄撲向洛陽的這支鐵騎從此掀起了將近四百年的亂世塵埃。
董卓一接到命令,心裏大呼一聲:“天助我也!”
他早有篡奪天下之野心,而他手下的這支西北軍又是帝國最精銳的野戰軍。所以幾年來董卓一直擁兵自重,久已不服從朝廷的節製。而今天賜良機,師出有名,天下唾手可得。董卓立刻命令軍隊開拔,行前還上疏太後,大表忠心:“中常侍張讓等人竊幸承寵,濁亂海內。臣聞揚湯止沸,莫若釜底抽薪,潰癰雖痛,勝過侵蝕體內。從前趙鞅興晉陽之甲以清君側,今臣則鳴鍾鼓以向洛陽,懇請收捕張讓等人,以清奸穢!”
太後看了一眼,就把奏疏扔到了一邊。
與此同時,危在旦夕的宦官們也加緊了銀彈攻勢。何進的異母弟何苗拿人錢財、替人消災,又勸何進說:“當初咱們一起從南陽來,俱以貧賤之身憑藉宦官而得富貴。今之國家大事,殊為不易,一旦變故,覆水難收,請大哥深思,與宦官們言和吧。”
何進聽了,不免又有些猶豫。此時董卓的西北軍已經到達澠池,距京師僅兩百多裏。何進急命大臣種邵前去詔令董卓就地駐紮,聽候調遣。
董卓悍然不奉詔,繼續進兵河南。何進再次下令,命董卓退兵。種邵至董卓軍中剛宣完詔令,幾把刀劍就抵在了他的胸前。種邵大怒,把詔令舉過頭頂,厲聲道:“軍令如山,誰敢抗拒!?”
董卓無言以對,隻好命令軍隊停止前進。
袁紹見何進的決心又動搖了,再次逼迫他道:“目前交鋒之勢已成,對決之形已露,將軍還等什麽?為何不早做決斷?事久生變,難道您想做第二個竇武嗎!?”
優柔寡斷的何進終於下定了最後的決心。於是任命袁紹為司隸校尉,授以符節和當機決斷之權。然後命令洛陽的司法機關對宦官們提出指控。繼而下令讓董卓繼續進軍,並以快馬馳奏太後,聲稱軍隊將進駐京師洛陽的演武場。
何太後這下子慌了,不得不罷退所有中常侍和小黃門,命他們出宮回家,隻留下幾個何進的親信。次日,大將軍府邸的門前跪滿了宦官。他們紛紛向何進磕頭謝罪,請求從寬發落。
袁紹大喜。閹宦全都自己送上門來了,還等什麽!?
他告訴何進:就地解決!一個不留!
在這最為關鍵的時刻,屠夫出身的大將軍居然再一次心軟了。他拒絕了袁紹的殘忍,表現出了一個從政者最不應該有的柔軟心腸。他對宦官們說:“天下議論洶洶,都認為諸君是禍患,董卓轉眼就到,諸君何不早做打算、各回故鄉呢?”
袁紹大搖其頭。
沒見過這麽溫柔的屠夫。
也沒見過這麽輕敵的大將軍。
他不得不亡羊補牢,連夜發出一封又一封的密函,以大將軍的名義通知各州郡逮捕所有返鄉的宦官及其家屬。
中常侍張讓沒想到自己驕寵了一輩子,到頭來要栽在一個依靠宦官往上爬的屠夫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