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甫說完後,在尚書台的門前台階下站定了,揚起下巴看著陳蕃。
閃爍不定的火光中,他們的目光在無聲地廝殺。
片刻之後,王甫發出一聲冷笑,向後輕輕地揮了揮手。
一大群中黃門劍士從門裏源源不斷地湧了出來,頃刻間就把陳蕃和他的人團團包圍。八十幾個文官和書生忽然感到自己手上的鋼刀有點沉。
陳蕃拔出佩劍,聲色俱厲地指著王甫破口大罵。
政治家善於把語言當作刀槍,可劍士們卻隻會用劍說話。
劍士們一擁而上,八十歲的老夫子隻是象徵性地比畫了兩下。
這位清流領袖畢竟是老了,除了滿腔的道德義憤,他實在沒剩下什麽。
而此時此地,批判的武器顯然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
陳蕃被扔進了詔獄。那些小宦官和士兵們連踢帶踩地罵道:“死老鬼!看你還能不能裁減我們的員額!看你還能不能削減我們的薪俸!”
一代士林領袖、堂堂清流典範的一身硬骨頭,就在這些小流氓的踩踏和咒罵中一節一節地碎裂。
當陳蕃最後被他們抹了脖子的時候,實在可以說是一種解脫。
最後隻剩下竇武了。
五 這樣的歷史真令人沮喪(3)
沉沉夜色籠罩著竇武和他的數千人馬。
竇武看著士兵們疲倦而茫然的麵孔,感覺此刻的都亭校場就像無邊黑暗中的一座孤島。
第二天黎明,曹節又假傳了一道詔令,徵調剛從邊境返京的護匈奴中郎將張奐。
張奐不知政變實情,立刻披掛上陣,率領五營校尉府的士兵,會同王甫率領的一千多名禁軍,列陣於宮牆下,與竇武正麵對壘。
一場惡戰迫在眉睫。
王甫站在陣前,遠遠看見竇武的士兵們一個個無精打采。
他忽然想,這場戰興許不用打了。他太了解北軍士兵了,他們大多是京師洛陽的子弟,貪生怕死、好逸惡勞,平時在老百姓麵前耀武揚威的,真的要在戰場上以命相搏,他們是一百個不情願。
竇武的運氣太背了,居然把身家性命押在這幫紈絝子弟身上!
王甫笑了,他決定不戰而屈人之兵。於是下令士兵們向竇軍喊話:“弟兄們!竇武發動叛亂,而你們本是朝廷禁軍,何苦要追隨他造反呢?投降吧,先投降者一律重賞!”
一瞬間,數千張麵孔頓時從疲倦和茫然中醒來。
竇武的士兵們開始騷動了。
先是一個,兩個,三個,五個,十個……
後來是一撮,一群,一大片……
從清晨到中午,數千個士兵就這樣在竇武的眼皮底下溜得一幹二淨。
大勢已去的竇武和竇紹無奈地拍馬而走。王甫的士兵在後麵窮追不捨。竇武和竇紹左衝右突,可到處都是敵人。
最後,竇武和竇紹在悲憤與絕望中相繼拔劍自刎。
他們的首級被懸在都亭示眾。
是日,將竇太後遷廢於南宮。竇氏的宗族、姻親、賓客全部被殺,連同竇武在朝中的一幹親信亦被滅族。竇武的一些遠親被流放到帝國的最南端——日南郡。自公卿以外,凡是陳蕃和竇武所保薦的大臣以及他們的門生、舊屬,一律革職、永不錄用。
隨後,曹節被封為育陽侯、升任長樂衛尉;王甫的假黃門令變成了真的;告密的朱瑀及另外的十七名宦官全都封侯。
又一個外戚集團消失。
又一個宦官集團崛起。
接下去又是皇帝立後,引入外戚;接下去又是天子早殤,幼主即位……
我們在這裏看見了一個枯燥刻板的政治學公式,看見了一場似乎永不能出離的輪迴:
解讀這樣的歷史真令人沮喪。
不過,政變的這一年已經是公元168年了。
一群即將讓歷史變得跌宕起伏、異彩紛呈的英雄、梟雄與奸雄們,都已經焦急地站在歷史的後台,隨時準備粉墨登場了。
22年後,東漢帝國這場無奈的政治輪迴終結於軍閥董卓之手。
三國的序幕就此揭開……
一 天子的生意(1)
公元178年,大漢帝國將近400歲了。
自從漢靈帝劉宏登基以來,帝國又老了十歲。
不知道為什麽,從去年冬天開始,帝國就接二連三地發生日食和地震。光是去年十月在京師洛陽的那場就震得不輕。不僅如此,遠在帝國邊陲的合浦、交趾、烏滸、九真、日南的那些野蠻人也跟著添亂,一個個相繼造反,聽說還占領了好多郡縣。
將近四百歲的這把老骨頭看上去鬧騰得有點厲害。
可靈帝劉宏卻並不因此而鬱悶。
十年來,他寵著宦官,宦官們也寵著他。劉宏一直在陽光下自由而快樂地成長著,他單純而幸福的心靈中沒有憂患的位置。
況且,這一年劉宏剛剛22歲。這麽好的青春年華,沒有理由不開心。
有災異是吧?有叛亂是吧?靈帝劉宏眨了眨那雙清澈無邪的眼睛:那就改改年號唄,去去晦氣;再釋放幾個囚犯,讓天下顯得祥和一點。
於是就改元,“熹平七年”變成“光和元年”。
於是就大赦,監獄裏的罪犯一時間滿街溜達。
於是天下就顯得祥和。
閃爍不定的火光中,他們的目光在無聲地廝殺。
片刻之後,王甫發出一聲冷笑,向後輕輕地揮了揮手。
一大群中黃門劍士從門裏源源不斷地湧了出來,頃刻間就把陳蕃和他的人團團包圍。八十幾個文官和書生忽然感到自己手上的鋼刀有點沉。
陳蕃拔出佩劍,聲色俱厲地指著王甫破口大罵。
政治家善於把語言當作刀槍,可劍士們卻隻會用劍說話。
劍士們一擁而上,八十歲的老夫子隻是象徵性地比畫了兩下。
這位清流領袖畢竟是老了,除了滿腔的道德義憤,他實在沒剩下什麽。
而此時此地,批判的武器顯然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
陳蕃被扔進了詔獄。那些小宦官和士兵們連踢帶踩地罵道:“死老鬼!看你還能不能裁減我們的員額!看你還能不能削減我們的薪俸!”
一代士林領袖、堂堂清流典範的一身硬骨頭,就在這些小流氓的踩踏和咒罵中一節一節地碎裂。
當陳蕃最後被他們抹了脖子的時候,實在可以說是一種解脫。
最後隻剩下竇武了。
五 這樣的歷史真令人沮喪(3)
沉沉夜色籠罩著竇武和他的數千人馬。
竇武看著士兵們疲倦而茫然的麵孔,感覺此刻的都亭校場就像無邊黑暗中的一座孤島。
第二天黎明,曹節又假傳了一道詔令,徵調剛從邊境返京的護匈奴中郎將張奐。
張奐不知政變實情,立刻披掛上陣,率領五營校尉府的士兵,會同王甫率領的一千多名禁軍,列陣於宮牆下,與竇武正麵對壘。
一場惡戰迫在眉睫。
王甫站在陣前,遠遠看見竇武的士兵們一個個無精打采。
他忽然想,這場戰興許不用打了。他太了解北軍士兵了,他們大多是京師洛陽的子弟,貪生怕死、好逸惡勞,平時在老百姓麵前耀武揚威的,真的要在戰場上以命相搏,他們是一百個不情願。
竇武的運氣太背了,居然把身家性命押在這幫紈絝子弟身上!
王甫笑了,他決定不戰而屈人之兵。於是下令士兵們向竇軍喊話:“弟兄們!竇武發動叛亂,而你們本是朝廷禁軍,何苦要追隨他造反呢?投降吧,先投降者一律重賞!”
一瞬間,數千張麵孔頓時從疲倦和茫然中醒來。
竇武的士兵們開始騷動了。
先是一個,兩個,三個,五個,十個……
後來是一撮,一群,一大片……
從清晨到中午,數千個士兵就這樣在竇武的眼皮底下溜得一幹二淨。
大勢已去的竇武和竇紹無奈地拍馬而走。王甫的士兵在後麵窮追不捨。竇武和竇紹左衝右突,可到處都是敵人。
最後,竇武和竇紹在悲憤與絕望中相繼拔劍自刎。
他們的首級被懸在都亭示眾。
是日,將竇太後遷廢於南宮。竇氏的宗族、姻親、賓客全部被殺,連同竇武在朝中的一幹親信亦被滅族。竇武的一些遠親被流放到帝國的最南端——日南郡。自公卿以外,凡是陳蕃和竇武所保薦的大臣以及他們的門生、舊屬,一律革職、永不錄用。
隨後,曹節被封為育陽侯、升任長樂衛尉;王甫的假黃門令變成了真的;告密的朱瑀及另外的十七名宦官全都封侯。
又一個外戚集團消失。
又一個宦官集團崛起。
接下去又是皇帝立後,引入外戚;接下去又是天子早殤,幼主即位……
我們在這裏看見了一個枯燥刻板的政治學公式,看見了一場似乎永不能出離的輪迴:
解讀這樣的歷史真令人沮喪。
不過,政變的這一年已經是公元168年了。
一群即將讓歷史變得跌宕起伏、異彩紛呈的英雄、梟雄與奸雄們,都已經焦急地站在歷史的後台,隨時準備粉墨登場了。
22年後,東漢帝國這場無奈的政治輪迴終結於軍閥董卓之手。
三國的序幕就此揭開……
一 天子的生意(1)
公元178年,大漢帝國將近400歲了。
自從漢靈帝劉宏登基以來,帝國又老了十歲。
不知道為什麽,從去年冬天開始,帝國就接二連三地發生日食和地震。光是去年十月在京師洛陽的那場就震得不輕。不僅如此,遠在帝國邊陲的合浦、交趾、烏滸、九真、日南的那些野蠻人也跟著添亂,一個個相繼造反,聽說還占領了好多郡縣。
將近四百歲的這把老骨頭看上去鬧騰得有點厲害。
可靈帝劉宏卻並不因此而鬱悶。
十年來,他寵著宦官,宦官們也寵著他。劉宏一直在陽光下自由而快樂地成長著,他單純而幸福的心靈中沒有憂患的位置。
況且,這一年劉宏剛剛22歲。這麽好的青春年華,沒有理由不開心。
有災異是吧?有叛亂是吧?靈帝劉宏眨了眨那雙清澈無邪的眼睛:那就改改年號唄,去去晦氣;再釋放幾個囚犯,讓天下顯得祥和一點。
於是就改元,“熹平七年”變成“光和元年”。
於是就大赦,監獄裏的罪犯一時間滿街溜達。
於是天下就顯得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