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頁
閑聊南京歷史上的王朝 作者:肖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兜率寺有三聖殿、大雄寶殿、彌勒殿、藏經殿等殿宇建築。藏經樓中有新版《大藏經》和《中華大藏經》各一部。寺廟現有房屋十間。整個建築依傍山勢,起伏錯落。寺廟周圍為一望無際的深山密林。嶺上有文殊洞、天門洞、筆寶峰、羅漢跡等名勝,與兜率寺交相輝映。大江南北的三寶弟子們不遠千裏前來參學修行。目前,兜率寺仍處於恢復與開發之中。
36、絕世碑材(江寧區陽山碑材)。陽山碑材於2005年4月,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批準為“世界最大的碑材”(詳見:十代故都之大明帝國【絕世碑材】)。
37、花神競艷(雨花台區花神廟)。花神廟位於中華門外,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明朝建都南京後,朱元璋見這一帶山清水秀,林木蔥蘢,便調集國內的種花匠人,專門種植花草以供皇室使用,鄭和數次下西洋,從馬來西亞等地又帶回了熱帶觀賞植物,更豐富了這一地區的花卉品種。花匠們為了保平安獲豐收,出錢在鳳得門旁修建了花神廟,供奉百花神。清炒康熙、幹隆年間是花神廟的鼎盛時期。
2000年雨花台區在花神廟地域的丁牆水庫上建成全長157.8米、寬24米的十七孔橋,上立有四季花神漢白玉雕塑,春為馬守真、夏為楊玉環、秋為孫道絢、冬為江采萍。橋欄鐫刻108種花卉及名家書作,弘揚祖國花文化。橋命名為“花神渡橋”由著名書法家啟功教授題字,水庫更名為“花神湖”。由於古花神廟已經湮沒,這裏已成為“花神競艷”的主景區,也是寧南新區最秀麗的地方。一湖碧水,山映樓趣,湖畔一片平疇,垂柳成行,具有典型的江南水鄉風情。
38、泉湧珍珠(原浦口區珍珠泉)。珍珠泉風景區,位於南京市浦口區定山西南麓。景區四季景色宜人:春季桃紅柳綠,夏季林木蔥鬱,秋季天高氣爽、層林盡染,冬季紅梅傲雪。
進入景區大門不遠處就是珍珠泉的泉眼,泉水從石縫中湧出,酷似成串的珍珠,因此得名。泉邊石壁上有古人刻下的“萬斛明珠”四字。泉眼前是一個水池,遠遠望去,池中水珠像雨點在水 麵跳濺,如同晴天細雨,故稱晴雨泉。景區內丘陵起伏蜿蜒,為老山東延的一部分。主要由白雲岩、石灰岩組成,怪石嶙峋,山峰嵯峨。妙高峰、獅子峰、芙蓉峰矗立於北側,最高峰為妙高峰,海拔255.5米。山峰環合,林木蔥蘢,穀深幽峻,碧水漣漣,泉逐雲影,明珠萬斛,情趣橫逸。以山秀、石美、水麗、泉奇之雅譽著稱。
早在南朝時期,梁武帝為高僧法定建定山寺於獅子峰下,香火繚繞,珍珠泉即始於斯時。後印度僧人達摩折葦渡江至定山寺,麵壁數載。明清時代以珍珠泉為中心建樓、台、亭、閣三十餘座,已形成了融山水園林為一體的優美景觀,遊人絡繹不絕,被譽為“江北第一遊觀之所”。
39、十虹競秀(泰淮新河十橋)。南京一向以“十裏秦淮”風光聞名,位於雨花台區鐵心橋街道的秦淮新河,河道兩岸山巒起伏,綠樹成蔭,自然植被完好。新十裏秦淮風光建設項目,就是通過建設秦淮新河兩岸景點,使之成為南京一處新的旅遊休閑勝地。橫跨秦淮新河上的10餘座建築風格不同的橋樑,被譽為“十虹競秀”。
40、凝脂沉霞(溧水縣胭脂河)。胭脂河位於溧水縣城西約4公裏處,是明代在胭脂崗上開鑿的一條溝通秦淮河與石臼湖的人工運河。它南起洪藍埠,北至秦淮河,長約7.5 公裏。明朝朱元璋定都南京後,為了使蘇南、浙北的糧草避開長江風險安全運到南京,開鑿了胭脂河,作為內河漕運。胭脂河工程需要在一條長約5公裏、高25~30 米的胭脂石崗上開鑿,在爆破技術不發達的古代,工程的難度是可想而知的。據《溧水縣誌》記載,開山時先用鐵釺在岩石上鑿縫,將麻嵌入石縫中,澆以桐油,點火焚燒,待岩石燒紅,潑上冷水,利用熱脹冷縮的原理使其開裂,然後將石塊撬開,搬運出去。“焚石鑿河”使得山崗岩石夾雜著紫紅,猶如婦女用的胭脂,胭脂河之名便由此而來。
(二)民國國父
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載之(乃自取“文以載道”之義),譜名德明,號日新,改號逸仙,幼名帝象。孫中山在日本從事革命活動時曾化名中山樵,是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也是中華民國建國元勛。
孫中山出生於中國廣東省香山縣(現改名中山市)翠亨村的一個農民家庭。其父孫達成(1813-1888年),勤勞敦厚,曾在澳門做過鞋匠,後租種村上兩畝半田,併兼作更夫,才勉強維持生活。母親楊氏(1828-1910年),勤儉善良、艱苦持家。
孫中山10歲入村塾讀書,光緒五年(1879年),12歲的孫中山隨母赴檀香山(美國夏威夷)讀書。他的長兄孫眉(1854-1915年)資助孫中山先後在檀香山、廣州、香港等地比較係統地接受西方式的近代教育。後在當地英國聖公會開辦的用英語授課的小學修讀英語,英國歷史,數學,化學,物理,聖經等科目。1881年,孫中山以全級英文文法第二名成績畢業,進入中學繼續學業。1883年,孫中山被兄長送回家鄉。1884年,孫中山與本縣盧慕貞女士結婚。1886年至1892年先後在廣州、香港學醫。畢業後,在澳門、廣州行醫,並致力於救國的政治活動。
36、絕世碑材(江寧區陽山碑材)。陽山碑材於2005年4月,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批準為“世界最大的碑材”(詳見:十代故都之大明帝國【絕世碑材】)。
37、花神競艷(雨花台區花神廟)。花神廟位於中華門外,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明朝建都南京後,朱元璋見這一帶山清水秀,林木蔥蘢,便調集國內的種花匠人,專門種植花草以供皇室使用,鄭和數次下西洋,從馬來西亞等地又帶回了熱帶觀賞植物,更豐富了這一地區的花卉品種。花匠們為了保平安獲豐收,出錢在鳳得門旁修建了花神廟,供奉百花神。清炒康熙、幹隆年間是花神廟的鼎盛時期。
2000年雨花台區在花神廟地域的丁牆水庫上建成全長157.8米、寬24米的十七孔橋,上立有四季花神漢白玉雕塑,春為馬守真、夏為楊玉環、秋為孫道絢、冬為江采萍。橋欄鐫刻108種花卉及名家書作,弘揚祖國花文化。橋命名為“花神渡橋”由著名書法家啟功教授題字,水庫更名為“花神湖”。由於古花神廟已經湮沒,這裏已成為“花神競艷”的主景區,也是寧南新區最秀麗的地方。一湖碧水,山映樓趣,湖畔一片平疇,垂柳成行,具有典型的江南水鄉風情。
38、泉湧珍珠(原浦口區珍珠泉)。珍珠泉風景區,位於南京市浦口區定山西南麓。景區四季景色宜人:春季桃紅柳綠,夏季林木蔥鬱,秋季天高氣爽、層林盡染,冬季紅梅傲雪。
進入景區大門不遠處就是珍珠泉的泉眼,泉水從石縫中湧出,酷似成串的珍珠,因此得名。泉邊石壁上有古人刻下的“萬斛明珠”四字。泉眼前是一個水池,遠遠望去,池中水珠像雨點在水 麵跳濺,如同晴天細雨,故稱晴雨泉。景區內丘陵起伏蜿蜒,為老山東延的一部分。主要由白雲岩、石灰岩組成,怪石嶙峋,山峰嵯峨。妙高峰、獅子峰、芙蓉峰矗立於北側,最高峰為妙高峰,海拔255.5米。山峰環合,林木蔥蘢,穀深幽峻,碧水漣漣,泉逐雲影,明珠萬斛,情趣橫逸。以山秀、石美、水麗、泉奇之雅譽著稱。
早在南朝時期,梁武帝為高僧法定建定山寺於獅子峰下,香火繚繞,珍珠泉即始於斯時。後印度僧人達摩折葦渡江至定山寺,麵壁數載。明清時代以珍珠泉為中心建樓、台、亭、閣三十餘座,已形成了融山水園林為一體的優美景觀,遊人絡繹不絕,被譽為“江北第一遊觀之所”。
39、十虹競秀(泰淮新河十橋)。南京一向以“十裏秦淮”風光聞名,位於雨花台區鐵心橋街道的秦淮新河,河道兩岸山巒起伏,綠樹成蔭,自然植被完好。新十裏秦淮風光建設項目,就是通過建設秦淮新河兩岸景點,使之成為南京一處新的旅遊休閑勝地。橫跨秦淮新河上的10餘座建築風格不同的橋樑,被譽為“十虹競秀”。
40、凝脂沉霞(溧水縣胭脂河)。胭脂河位於溧水縣城西約4公裏處,是明代在胭脂崗上開鑿的一條溝通秦淮河與石臼湖的人工運河。它南起洪藍埠,北至秦淮河,長約7.5 公裏。明朝朱元璋定都南京後,為了使蘇南、浙北的糧草避開長江風險安全運到南京,開鑿了胭脂河,作為內河漕運。胭脂河工程需要在一條長約5公裏、高25~30 米的胭脂石崗上開鑿,在爆破技術不發達的古代,工程的難度是可想而知的。據《溧水縣誌》記載,開山時先用鐵釺在岩石上鑿縫,將麻嵌入石縫中,澆以桐油,點火焚燒,待岩石燒紅,潑上冷水,利用熱脹冷縮的原理使其開裂,然後將石塊撬開,搬運出去。“焚石鑿河”使得山崗岩石夾雜著紫紅,猶如婦女用的胭脂,胭脂河之名便由此而來。
(二)民國國父
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載之(乃自取“文以載道”之義),譜名德明,號日新,改號逸仙,幼名帝象。孫中山在日本從事革命活動時曾化名中山樵,是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也是中華民國建國元勛。
孫中山出生於中國廣東省香山縣(現改名中山市)翠亨村的一個農民家庭。其父孫達成(1813-1888年),勤勞敦厚,曾在澳門做過鞋匠,後租種村上兩畝半田,併兼作更夫,才勉強維持生活。母親楊氏(1828-1910年),勤儉善良、艱苦持家。
孫中山10歲入村塾讀書,光緒五年(1879年),12歲的孫中山隨母赴檀香山(美國夏威夷)讀書。他的長兄孫眉(1854-1915年)資助孫中山先後在檀香山、廣州、香港等地比較係統地接受西方式的近代教育。後在當地英國聖公會開辦的用英語授課的小學修讀英語,英國歷史,數學,化學,物理,聖經等科目。1881年,孫中山以全級英文文法第二名成績畢業,進入中學繼續學業。1883年,孫中山被兄長送回家鄉。1884年,孫中山與本縣盧慕貞女士結婚。1886年至1892年先後在廣州、香港學醫。畢業後,在澳門、廣州行醫,並致力於救國的政治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