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頁
閑聊南京歷史上的王朝 作者:肖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十、十代故都之中華民國10
(一)民國首都
自古就有“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之譽和“鍾山龍盤,石頭虎踞”之稱的南京,別稱金陵。曾是民國之都(依據中華民國的相關法律,南京至今仍為中華民國之正式首都,台北為臨時首都)。南京作為中華民國首都,也經歷了幾次遷徙。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建都,3個月後即遷都北京。
1927年(民國16年)中華民國定都南京。4月18日,蔣介石建立的南京國民政府在南京開始辦公,改北京為北平。同年置南京特別市。1929年(民國18年)6月1日置首都特別市。1930年(民國19年)更改為院轄市(直轄市)。 1931年,根據民國二十年六月一日公布的《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第五條,“中華民國國都定於南京”。
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爆發後,1月30日,國民政府宣布遷都洛陽,同年12月1日還都南京。
1937年11月20日,國民政府遷都重慶,稱陪都,南京為留都。1946年5月1日,國民政府正式發布還都令,宣布5月5日“凱旋南京”。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國民政府南遷廣州,又轉遷台北。不過,根據中華民國的相關法律,南京市至今仍為中華民國之首都。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南京定都時間為13年多一點,另有8年為留都。
南京位於北緯31°14-32°36,東經118°22-119 °14,地處我國東南部的長江下遊, 東接富饒的長江三角州,南靠寧鎮丘陵,西倚皖贛山區,北連江淮平原,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南京四周低山盤曲,山環水繞,自然風貌獨特。氣勢磅礴的長江自西向東橫穿市區,轄內有秦淮河、滁河、玄武湖、莫愁湖、石臼湖、固城湖等流域水網縱橫交織。
南京屬亞熱帶濕潤氣候,溫暖宜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5.4°,年均降水量1106毫米。這一良好的自然條件加之歷代的綠化努力,使南京享有“綠城”之譽。
孫中山在其《建國方略》中評價南京的地理環境時說:“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區。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種天工,鍾毓一處,在世界之大都市中,誠難覓此佳境也。而又恰居長江下遊兩岸之最豐富區域之中心,南京將來之發達,未可限量也。”
中華民國1912年1月1日(民國元年),孫中山在南京建立中華民國,並就任臨時大總統。4月1日,孫中山辭職,臨時參議院選袁世凱任臨時大總統,首都遷至北京。此後16年,定都北京的中華民國政權一直操縱在北洋軍閥手中。
1927年(民國16年)4月18日,蔣介石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以南京為首都。6月1日,南京市政府成立,6月6日置南京為特別市。1929年(民國18年)6月1日安葬孫中山於南京中山陵,置首都特別市。1930年(民國19年)更改為院轄市(直轄市)。1931年,根據民國二十年六月一日公布的《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第五條,“中華民國國都定於南京”。1937年(民國26年)12月,中華民國首都南京淪陷,國民政府西遷重慶;12月13日,日軍在南京進行大屠殺,至少30萬人遇難。1946年(民國35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還都南京。 1949年(民國38年)4月23日,中國共產黨軍隊攻陷南京,國民政府南遷廣州,旋遷台北。
中國近代史是在南京開始,在南京結束的 。1842年8月29日《南京條約》在南京簽定,標誌著中國近代史的開始,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標誌著中國近代史的結束。
1949年5月10日,南京市人民政府成立,為中央直轄市。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南京仍然保留了中央直轄市的地位,由中央人民政府直轄,1950年1月,南京改由新成立的華東軍政委員會領導,仍為中央直轄市,同時政務院設有駐寧辦事處。1953年1月1日,江蘇省人民政府成立,南京取消了直轄市的地位,改為江蘇省省會。1989年,南京被列為中央計劃單列市,1994年,被確定為副省級城市。
1950年華東軍政委員會成立後,南京市由華東軍政委員會領導。1月,華東局決定將江寧、句容縣仍劃歸蘇南的鎮江專區,六合縣仍劃歸蘇北的揚州專區。當塗、江浦、和縣劃歸安徽省管轄。6月,南京市重新劃區,將13個市區和1個郊區劃為11個市區和1個陵園區。
1952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決定江蘇建省,1953年1月江蘇正式建省。南京市改為江蘇省人民政府直轄市,為江蘇省省會所在地。
1953年1月1日,江蘇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駐南京市。1958年7月15日,常州專區所屬江寧縣和揚州專區所屬江浦、六合2縣劃歸南京市。1962年5月8日,江寧縣劃歸鎮江專區,江浦、六合縣劃歸揚州專區。
1964年,南京設玄武區、白下區、秦淮區、建鄴區、鼓樓區、下關區、雨花區、棲霞區。1970年,增設鍾山區。
1971年3月11日,原六合地區所屬江浦縣和鎮江地區所屬江寧縣,劃歸南京市領導。
(一)民國首都
自古就有“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之譽和“鍾山龍盤,石頭虎踞”之稱的南京,別稱金陵。曾是民國之都(依據中華民國的相關法律,南京至今仍為中華民國之正式首都,台北為臨時首都)。南京作為中華民國首都,也經歷了幾次遷徙。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建都,3個月後即遷都北京。
1927年(民國16年)中華民國定都南京。4月18日,蔣介石建立的南京國民政府在南京開始辦公,改北京為北平。同年置南京特別市。1929年(民國18年)6月1日置首都特別市。1930年(民國19年)更改為院轄市(直轄市)。 1931年,根據民國二十年六月一日公布的《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第五條,“中華民國國都定於南京”。
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爆發後,1月30日,國民政府宣布遷都洛陽,同年12月1日還都南京。
1937年11月20日,國民政府遷都重慶,稱陪都,南京為留都。1946年5月1日,國民政府正式發布還都令,宣布5月5日“凱旋南京”。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國民政府南遷廣州,又轉遷台北。不過,根據中華民國的相關法律,南京市至今仍為中華民國之首都。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南京定都時間為13年多一點,另有8年為留都。
南京位於北緯31°14-32°36,東經118°22-119 °14,地處我國東南部的長江下遊, 東接富饒的長江三角州,南靠寧鎮丘陵,西倚皖贛山區,北連江淮平原,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南京四周低山盤曲,山環水繞,自然風貌獨特。氣勢磅礴的長江自西向東橫穿市區,轄內有秦淮河、滁河、玄武湖、莫愁湖、石臼湖、固城湖等流域水網縱橫交織。
南京屬亞熱帶濕潤氣候,溫暖宜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5.4°,年均降水量1106毫米。這一良好的自然條件加之歷代的綠化努力,使南京享有“綠城”之譽。
孫中山在其《建國方略》中評價南京的地理環境時說:“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區。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種天工,鍾毓一處,在世界之大都市中,誠難覓此佳境也。而又恰居長江下遊兩岸之最豐富區域之中心,南京將來之發達,未可限量也。”
中華民國1912年1月1日(民國元年),孫中山在南京建立中華民國,並就任臨時大總統。4月1日,孫中山辭職,臨時參議院選袁世凱任臨時大總統,首都遷至北京。此後16年,定都北京的中華民國政權一直操縱在北洋軍閥手中。
1927年(民國16年)4月18日,蔣介石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以南京為首都。6月1日,南京市政府成立,6月6日置南京為特別市。1929年(民國18年)6月1日安葬孫中山於南京中山陵,置首都特別市。1930年(民國19年)更改為院轄市(直轄市)。1931年,根據民國二十年六月一日公布的《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第五條,“中華民國國都定於南京”。1937年(民國26年)12月,中華民國首都南京淪陷,國民政府西遷重慶;12月13日,日軍在南京進行大屠殺,至少30萬人遇難。1946年(民國35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還都南京。 1949年(民國38年)4月23日,中國共產黨軍隊攻陷南京,國民政府南遷廣州,旋遷台北。
中國近代史是在南京開始,在南京結束的 。1842年8月29日《南京條約》在南京簽定,標誌著中國近代史的開始,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標誌著中國近代史的結束。
1949年5月10日,南京市人民政府成立,為中央直轄市。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南京仍然保留了中央直轄市的地位,由中央人民政府直轄,1950年1月,南京改由新成立的華東軍政委員會領導,仍為中央直轄市,同時政務院設有駐寧辦事處。1953年1月1日,江蘇省人民政府成立,南京取消了直轄市的地位,改為江蘇省省會。1989年,南京被列為中央計劃單列市,1994年,被確定為副省級城市。
1950年華東軍政委員會成立後,南京市由華東軍政委員會領導。1月,華東局決定將江寧、句容縣仍劃歸蘇南的鎮江專區,六合縣仍劃歸蘇北的揚州專區。當塗、江浦、和縣劃歸安徽省管轄。6月,南京市重新劃區,將13個市區和1個郊區劃為11個市區和1個陵園區。
1952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決定江蘇建省,1953年1月江蘇正式建省。南京市改為江蘇省人民政府直轄市,為江蘇省省會所在地。
1953年1月1日,江蘇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駐南京市。1958年7月15日,常州專區所屬江寧縣和揚州專區所屬江浦、六合2縣劃歸南京市。1962年5月8日,江寧縣劃歸鎮江專區,江浦、六合縣劃歸揚州專區。
1964年,南京設玄武區、白下區、秦淮區、建鄴區、鼓樓區、下關區、雨花區、棲霞區。1970年,增設鍾山區。
1971年3月11日,原六合地區所屬江浦縣和鎮江地區所屬江寧縣,劃歸南京市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