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頁
閑聊南京歷史上的王朝 作者:肖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昪希望自己長壽,晚年信奉長生道術,服用方士丹藥,起初似覺一振,後來漸致躁急。近臣謂不宜再服,昪卻不從。忽然間背中奇痛,突發一疽,他尚不令人知,密召醫官診治,每晨仍強起視朝。無如疽患愈劇,醫治無功。
升元七年(943年)3月,李昪病情惡化。據《南唐書》:“帝臨崩,謂齊王璟曰:德昌宮儲戎器金帛七百萬,汝守成業,宜善交鄰國以保社稷,吾服金石欲延年,反以速死,汝宜視以為戒。”大意是:李昪臨終之前,他拉著長子李璟(即李景通)的手語重心長地說:“皇家倉庫德昌宮裏積蓄了價值七百餘萬錢的軍械、金帛,你一定要固守成業,善交鄰國,保全國家。我本想服用丹藥延年益壽,沒想到死得更早,千萬要以我為戒啊!”咽氣之前,他又以微弱的聲音發出最後的忠告:“勿忘吾言!”璟唯唯聽命。當天晚上,李昪壯誌未酬,便猝然病死於金陵。時年56歲。諡光文肅武孝高皇帝,廟號烈祖,葬於祖堂山(今南京)。
李昪歷史簡表:
889年 (唐文德元年十二月二日)1月7日出生。
895年 (幹寧二年)楊行密攻占濠州,軍士俘虜生口,獲年僅7歲的孤兒李昪,楊行密喜愛,便養以為子。
912年 以功受昇州(今江蘇南京)刺史。年24歲。
927年 (南吳順義七年)掌握南吳政權。
935年 (天祚元年)進封齊王。
937年 (吳天祚三年)十月,“受吳禪” 成了皇帝,國號唐,改元昇元。
938年 (昇元二年)恢復李=姓,並改名李昪。
943年 (昇元七年二月二十二日)3月30日,背發疽而死。時年56歲。
後人評價李昪:
----歐陽修:“寬仁為政”、“自勵為勤儉”。
----馬令:“深沉寬裕,本於天性。”
----陸遊:“仁厚恭儉,務在養民,有古賢主之風也!”
----《釣磯立談》:“是時,(南唐)中外寢兵,耕織歲滋,文物彬煥,漸有中朝之風采。”
(二)中主李璟
南唐元宗李璟(916-961年),原名徐景通,字伯玉,後改名瑤,後名景,南唐建立後改名李璟,為南唐烈祖李昪長子,943年嗣位稱帝,在位19年。961年6月,46歲的李璟在鬱鬱寡歡中客死洪州(今江西南昌)。年號保大。廟號元宗。葬祖堂山(今南京)。
李璟少時曾在廬山讀書,二十八歲繼位為南唐皇帝。李璟即位後,他生性懦弱,寵信佞臣,加上他改變了父親李昪保守的政策,開始大規模對外用兵,消滅了因繼承人爭位而內亂的馬楚及閩國。他在位時,雖然南唐疆土最大。但是李璟奢侈無度,導致政治腐敗,致使國勢漸衰,百姓民不聊生,怨聲載道。從955年到958年,北方的後周不斷進攻南唐,並長驅直入到長江一帶,李璟為了保住江南的半壁河山,隻好派兵部侍郎陳覺渡江乞降,忍痛劃江為境,將淮南的光州(治定城,今河南潢川)、壽州(治壽春,今安徽壽縣)、廬州(治合肥,今安徽合肥)、舒州(治懷寧,今安徽潛山)蘄州(治蘄春,今湖北蘄春)、黃州(治黃岡,今湖北黃岡)、滁州(治清流,今安徽滁縣)、和州(治歷陽,今安徽和縣)、濠州(治鍾離,今安徽鳳陽)、泗州(治臨淮,今江蘇盱眙)、楚州(治山陽,今江蘇淮安)、揚州(治江都,今江蘇揚州)、泰州(治海陵,今江蘇泰州)、通州(治靜海,今江蘇南通,南唐又稱此州為靜海軍)等十四州割讓給後周世宗柴榮,歲貢稱臣,去帝號。每年進獻貢物數十萬金銀。史稱南唐中主,也被稱為嗣主。後又遷都洪州,稱南昌(今屬江西)府,自此國力低落。但是南唐偏安一隅,又延續了十餘年。961年,李璟帶著未完成的誌向和對失敗的自責含恨而死。諡號為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李璟死後由第六子李煜繼位。當時後周已被宋趙匡胤所滅,李煜一麵向宋請復李璟帝號,一麵親將李璟靈柩迎回金陵,在國運衰敗、財力空乏的動亂年代,勉強為李璟建“順陵”於欽陵之西側。並復都金陵。
李璟雖然是一位昏庸無能的皇帝,但他擅長詩詞和書法,比較著名的詞是《攤破浣溪沙?秋恨》:“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容光共憔悴,不堪看。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何限恨,倚闌幹”。尤其是“小樓吹徹玉笙寒”為千古名句。其詩詞感情真摯,風格清新,語言不事雕琢,對南唐詞壇產生過一定的影響。李璟開篇從“殘”、“愁”再到“憔悴”而道出“不堪看”的嘆息來;後麵“細雨”兩句,是全詞的突出之處,再從“何限恨”到無可奈何“倚闌幹”,道盡了李璟心頭的無限哀愁。
還有一首《攤破浣溪沙》:“手卷珠簾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裏落花誰是主?思悠悠。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春色暮,接天流。”有評論家說,這首詞借抒寫男女之間的悵恨來表達作者的愁恨與感慨。上片寫重樓春恨,落花無主。下片進一層寫愁腸百結,固不可解。有人認為這首詞非一般的對景抒情之作,可能是在南唐受後周嚴重威脅的情況下,李璟借小詞寄託其彷徨無措的心情。
升元七年(943年)3月,李昪病情惡化。據《南唐書》:“帝臨崩,謂齊王璟曰:德昌宮儲戎器金帛七百萬,汝守成業,宜善交鄰國以保社稷,吾服金石欲延年,反以速死,汝宜視以為戒。”大意是:李昪臨終之前,他拉著長子李璟(即李景通)的手語重心長地說:“皇家倉庫德昌宮裏積蓄了價值七百餘萬錢的軍械、金帛,你一定要固守成業,善交鄰國,保全國家。我本想服用丹藥延年益壽,沒想到死得更早,千萬要以我為戒啊!”咽氣之前,他又以微弱的聲音發出最後的忠告:“勿忘吾言!”璟唯唯聽命。當天晚上,李昪壯誌未酬,便猝然病死於金陵。時年56歲。諡光文肅武孝高皇帝,廟號烈祖,葬於祖堂山(今南京)。
李昪歷史簡表:
889年 (唐文德元年十二月二日)1月7日出生。
895年 (幹寧二年)楊行密攻占濠州,軍士俘虜生口,獲年僅7歲的孤兒李昪,楊行密喜愛,便養以為子。
912年 以功受昇州(今江蘇南京)刺史。年24歲。
927年 (南吳順義七年)掌握南吳政權。
935年 (天祚元年)進封齊王。
937年 (吳天祚三年)十月,“受吳禪” 成了皇帝,國號唐,改元昇元。
938年 (昇元二年)恢復李=姓,並改名李昪。
943年 (昇元七年二月二十二日)3月30日,背發疽而死。時年56歲。
後人評價李昪:
----歐陽修:“寬仁為政”、“自勵為勤儉”。
----馬令:“深沉寬裕,本於天性。”
----陸遊:“仁厚恭儉,務在養民,有古賢主之風也!”
----《釣磯立談》:“是時,(南唐)中外寢兵,耕織歲滋,文物彬煥,漸有中朝之風采。”
(二)中主李璟
南唐元宗李璟(916-961年),原名徐景通,字伯玉,後改名瑤,後名景,南唐建立後改名李璟,為南唐烈祖李昪長子,943年嗣位稱帝,在位19年。961年6月,46歲的李璟在鬱鬱寡歡中客死洪州(今江西南昌)。年號保大。廟號元宗。葬祖堂山(今南京)。
李璟少時曾在廬山讀書,二十八歲繼位為南唐皇帝。李璟即位後,他生性懦弱,寵信佞臣,加上他改變了父親李昪保守的政策,開始大規模對外用兵,消滅了因繼承人爭位而內亂的馬楚及閩國。他在位時,雖然南唐疆土最大。但是李璟奢侈無度,導致政治腐敗,致使國勢漸衰,百姓民不聊生,怨聲載道。從955年到958年,北方的後周不斷進攻南唐,並長驅直入到長江一帶,李璟為了保住江南的半壁河山,隻好派兵部侍郎陳覺渡江乞降,忍痛劃江為境,將淮南的光州(治定城,今河南潢川)、壽州(治壽春,今安徽壽縣)、廬州(治合肥,今安徽合肥)、舒州(治懷寧,今安徽潛山)蘄州(治蘄春,今湖北蘄春)、黃州(治黃岡,今湖北黃岡)、滁州(治清流,今安徽滁縣)、和州(治歷陽,今安徽和縣)、濠州(治鍾離,今安徽鳳陽)、泗州(治臨淮,今江蘇盱眙)、楚州(治山陽,今江蘇淮安)、揚州(治江都,今江蘇揚州)、泰州(治海陵,今江蘇泰州)、通州(治靜海,今江蘇南通,南唐又稱此州為靜海軍)等十四州割讓給後周世宗柴榮,歲貢稱臣,去帝號。每年進獻貢物數十萬金銀。史稱南唐中主,也被稱為嗣主。後又遷都洪州,稱南昌(今屬江西)府,自此國力低落。但是南唐偏安一隅,又延續了十餘年。961年,李璟帶著未完成的誌向和對失敗的自責含恨而死。諡號為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李璟死後由第六子李煜繼位。當時後周已被宋趙匡胤所滅,李煜一麵向宋請復李璟帝號,一麵親將李璟靈柩迎回金陵,在國運衰敗、財力空乏的動亂年代,勉強為李璟建“順陵”於欽陵之西側。並復都金陵。
李璟雖然是一位昏庸無能的皇帝,但他擅長詩詞和書法,比較著名的詞是《攤破浣溪沙?秋恨》:“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容光共憔悴,不堪看。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何限恨,倚闌幹”。尤其是“小樓吹徹玉笙寒”為千古名句。其詩詞感情真摯,風格清新,語言不事雕琢,對南唐詞壇產生過一定的影響。李璟開篇從“殘”、“愁”再到“憔悴”而道出“不堪看”的嘆息來;後麵“細雨”兩句,是全詞的突出之處,再從“何限恨”到無可奈何“倚闌幹”,道盡了李璟心頭的無限哀愁。
還有一首《攤破浣溪沙》:“手卷珠簾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裏落花誰是主?思悠悠。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春色暮,接天流。”有評論家說,這首詞借抒寫男女之間的悵恨來表達作者的愁恨與感慨。上片寫重樓春恨,落花無主。下片進一層寫愁腸百結,固不可解。有人認為這首詞非一般的對景抒情之作,可能是在南唐受後周嚴重威脅的情況下,李璟借小詞寄託其彷徨無措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