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閑聊南京歷史上的王朝 作者:肖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庾亮能詩,但其詩均不存。今隻存幾篇散文,《文選》收錄其《讓中書令表》。庾亮感到自己身為外戚“領中書,則示天下以私”,因而“冒親以求一才之用,未若防嫌以明公道”。究其用心,顯然是有感於前朝及本朝外戚專擅朝政而招致殺身滅族之禍的“前車之鑑”,但以國事為重的誠意,在表中仍灼然可見。
說到這裏,導遊忽然回過頭來很有感慨地說:古有孔融讓梨、庾亮讓位,現代人讓梨的恐怕已經不多,而讓位的幾乎沒有。
二、十代故都之東晉王朝2
(二)東晉明帝
明帝司馬紹(298-325年),字道畿。東晉第二位皇帝,元帝司馬睿的長子。元帝死後322年繼位。在位4年,病死,終年27歲。葬於武平陵(今南京雞籠山)。
據《世說新語》:晉明帝小時候便曾經與父親元帝司馬睿就“太陽與長安孰近”的問題作出爭辯,以及運用東宮衛士一夜興建太子西池的逸聞。據說司馬紹幼年聰穎,素得其父司馬睿的愛寵,數歲時,坐置膝上。適長安使至,元帝司馬睿問兒子司馬紹道:“汝謂日與長安,孰近孰遠?”紹答道:“長安近,不聞人從日邊來。”次日,元帝款待來使,並宴及群僚,又召紹出問道:“究竟長安近呢,還是日近呢?”紹卻答言日近。元帝失色道:“汝曾言長安近,為何今日異詞?”紹又答道:“舉目見日,不見長安,所以說是日近。”元帝益覺驚異,群僚當然推為神童。
據記載:晉明帝欲起池台,元帝不許。晉明帝時為太子,好養武士。一夕中作池,比曉便成。今太子西池是也。意思是:當年司馬紹想挖池塘,修亭台,他父親元帝不答應。當時司馬紹還是太子,喜歡招養武士。有一天半夜他叫這些人挖池塘,到天亮就挖成了,這就是現在的太子西池。
司馬紹不但工於書法、禮賢下士而且孝順,並且也相當勇猛,王敦以“黃須鮮卑兒”稱之。王敦一度想要求晉元帝廢除太子,但因為大臣反對而作罷。據注引《異苑》所載王敦語作:“黃頭鮮卑奴”,並加以解釋:“帝所生母荀氏,燕國人,故貌類焉”。黃頭指的是金髮,黃須指的是黃鬍子,可見晉明帝的相貌特徵就是金髮黃鬍子,具有白種人的相貌特徵。所以有人說,東吳、東晉的皇帝及其皇室成員都不是純正的漢族血統。孫權,碧眼紫髯;司馬紹金髮黃鬍子,就是一證。
司馬紹,於元帝在位時被立為太子。元帝於公元322年11月病死,他於同月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太寧”。繼位後,仍然是王導輔政。王導堂兄王敦以為有機可乘,加緊準備篡奪帝位。公元324年王敦病重,司馬紹乘機謀劃,要發兵征討王敦。明帝私騎勘察王敦軍營,有人報與王敦知道,王敦大叫:“此必黃頭小兒來探我虛實了。”《資治通鑑》。王敦再次先發製人,派兵進攻建康,被晉軍擊退。不久,王敦病死,篡奪帝位的危機暫告平息。
公元325年8月,司馬紹得急病,病勢兇猛。垂危之時,他召太宰司馬樣、司徒王導、尚書令卞壺等人進臥房接受顧命,命立太子司馬衍為帝,要他們3人盡心輔佐。接著司馬紹病死於建康宮中的東堂。司馬紹死後的廟號為肅宗,諡號為明帝。
(三)東晉成帝
成帝司馬衍(321-342年),字世根。東晉第三位皇帝,明帝司馬紹長子,元帝孫。325年即位,在位18年,22歲病死。葬於興平陵(今南京雞籠山)。
晉成帝司馬衍,於明帝在位時,被立為太子,明帝病死後,太寧三年(325年),立為皇太子。同年明帝卒,即皇帝位,年僅5歲,皇太後庾文君臨朝稱製,司徒王導錄尚書事,與中書令庾亮參輔朝政。由於司馬衍在位期間,任用外戚庾亮執政,試圖排斥王導勢力,振興東晉王室。但庾亮疑忌大臣,任意殺逐重要官員,引起統治集團內部衝突。鹹和二年(327年),歷陽內史蘇峻、豫州刺史祖約以討庾亮為名,反叛朝廷,次年,攻陷建康,縱兵搶掠燒殺。荊州刺史陶侃、溫嶠等起兵救援,收復建康。王導再次出山執政,東晉王朝又一次轉危為安。
晉成帝在位期間詔舉賢良,勸課農桑,政權趨於穩固。曾經命令庾亮北伐,但是敗於石虎。鹹康二年(336年),晉成帝頒布壬辰詔書,禁止豪族將領將山川大澤私有化;七年(341年)又以土斷方式將自江北遷來的世族編入戶籍。
據《書斷》張懷瓘記載:“晉帝時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意思是:晉成帝司馬衍,到北郊祭祀,要更換以前由王羲之為朝廷書寫的:祭天地神明、祁國泰民安的“祝版”,讓木工刨削,刨了一層又一層,直到三分深,還有墨跡,“入木三分”的成語由此而來。
其實,司馬衍本人也是書法名家。據有關資料:(司馬衍)工書。草書勁力外爽,古風內含。《法書要錄》一書記載:成帝則生知草意,穎悟通諳。光使畏魄,青疑過藍。勁力外爽,古風內含。若雲開而乍睹旭日,泉落而懸歸碧潭。
鹹康八年(342年)正月,司馬衍起病。6月,病重,急忙宣召中書監庾冰、中書何充、武陵王司馬唏、會稽王司馬昱等入臥房接受顧命,宣布立琅砑王司馬嶽為太子。3天後,司馬衍病死於建康宮中西堂。廟號為顯宗,諡號為成帝。
說到這裏,導遊忽然回過頭來很有感慨地說:古有孔融讓梨、庾亮讓位,現代人讓梨的恐怕已經不多,而讓位的幾乎沒有。
二、十代故都之東晉王朝2
(二)東晉明帝
明帝司馬紹(298-325年),字道畿。東晉第二位皇帝,元帝司馬睿的長子。元帝死後322年繼位。在位4年,病死,終年27歲。葬於武平陵(今南京雞籠山)。
據《世說新語》:晉明帝小時候便曾經與父親元帝司馬睿就“太陽與長安孰近”的問題作出爭辯,以及運用東宮衛士一夜興建太子西池的逸聞。據說司馬紹幼年聰穎,素得其父司馬睿的愛寵,數歲時,坐置膝上。適長安使至,元帝司馬睿問兒子司馬紹道:“汝謂日與長安,孰近孰遠?”紹答道:“長安近,不聞人從日邊來。”次日,元帝款待來使,並宴及群僚,又召紹出問道:“究竟長安近呢,還是日近呢?”紹卻答言日近。元帝失色道:“汝曾言長安近,為何今日異詞?”紹又答道:“舉目見日,不見長安,所以說是日近。”元帝益覺驚異,群僚當然推為神童。
據記載:晉明帝欲起池台,元帝不許。晉明帝時為太子,好養武士。一夕中作池,比曉便成。今太子西池是也。意思是:當年司馬紹想挖池塘,修亭台,他父親元帝不答應。當時司馬紹還是太子,喜歡招養武士。有一天半夜他叫這些人挖池塘,到天亮就挖成了,這就是現在的太子西池。
司馬紹不但工於書法、禮賢下士而且孝順,並且也相當勇猛,王敦以“黃須鮮卑兒”稱之。王敦一度想要求晉元帝廢除太子,但因為大臣反對而作罷。據注引《異苑》所載王敦語作:“黃頭鮮卑奴”,並加以解釋:“帝所生母荀氏,燕國人,故貌類焉”。黃頭指的是金髮,黃須指的是黃鬍子,可見晉明帝的相貌特徵就是金髮黃鬍子,具有白種人的相貌特徵。所以有人說,東吳、東晉的皇帝及其皇室成員都不是純正的漢族血統。孫權,碧眼紫髯;司馬紹金髮黃鬍子,就是一證。
司馬紹,於元帝在位時被立為太子。元帝於公元322年11月病死,他於同月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太寧”。繼位後,仍然是王導輔政。王導堂兄王敦以為有機可乘,加緊準備篡奪帝位。公元324年王敦病重,司馬紹乘機謀劃,要發兵征討王敦。明帝私騎勘察王敦軍營,有人報與王敦知道,王敦大叫:“此必黃頭小兒來探我虛實了。”《資治通鑑》。王敦再次先發製人,派兵進攻建康,被晉軍擊退。不久,王敦病死,篡奪帝位的危機暫告平息。
公元325年8月,司馬紹得急病,病勢兇猛。垂危之時,他召太宰司馬樣、司徒王導、尚書令卞壺等人進臥房接受顧命,命立太子司馬衍為帝,要他們3人盡心輔佐。接著司馬紹病死於建康宮中的東堂。司馬紹死後的廟號為肅宗,諡號為明帝。
(三)東晉成帝
成帝司馬衍(321-342年),字世根。東晉第三位皇帝,明帝司馬紹長子,元帝孫。325年即位,在位18年,22歲病死。葬於興平陵(今南京雞籠山)。
晉成帝司馬衍,於明帝在位時,被立為太子,明帝病死後,太寧三年(325年),立為皇太子。同年明帝卒,即皇帝位,年僅5歲,皇太後庾文君臨朝稱製,司徒王導錄尚書事,與中書令庾亮參輔朝政。由於司馬衍在位期間,任用外戚庾亮執政,試圖排斥王導勢力,振興東晉王室。但庾亮疑忌大臣,任意殺逐重要官員,引起統治集團內部衝突。鹹和二年(327年),歷陽內史蘇峻、豫州刺史祖約以討庾亮為名,反叛朝廷,次年,攻陷建康,縱兵搶掠燒殺。荊州刺史陶侃、溫嶠等起兵救援,收復建康。王導再次出山執政,東晉王朝又一次轉危為安。
晉成帝在位期間詔舉賢良,勸課農桑,政權趨於穩固。曾經命令庾亮北伐,但是敗於石虎。鹹康二年(336年),晉成帝頒布壬辰詔書,禁止豪族將領將山川大澤私有化;七年(341年)又以土斷方式將自江北遷來的世族編入戶籍。
據《書斷》張懷瓘記載:“晉帝時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意思是:晉成帝司馬衍,到北郊祭祀,要更換以前由王羲之為朝廷書寫的:祭天地神明、祁國泰民安的“祝版”,讓木工刨削,刨了一層又一層,直到三分深,還有墨跡,“入木三分”的成語由此而來。
其實,司馬衍本人也是書法名家。據有關資料:(司馬衍)工書。草書勁力外爽,古風內含。《法書要錄》一書記載:成帝則生知草意,穎悟通諳。光使畏魄,青疑過藍。勁力外爽,古風內含。若雲開而乍睹旭日,泉落而懸歸碧潭。
鹹康八年(342年)正月,司馬衍起病。6月,病重,急忙宣召中書監庾冰、中書何充、武陵王司馬唏、會稽王司馬昱等入臥房接受顧命,宣布立琅砑王司馬嶽為太子。3天後,司馬衍病死於建康宮中西堂。廟號為顯宗,諡號為成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