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頁
閑聊南京歷史上的王朝 作者:肖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戰爭結束後,楚莊王決定重賞唐狡。唐狡卻說:大王對我恩重如山,那天宴會上我對王妃無禮,大王恩待不殺,我就是肝腦塗地也報答不了大王的大恩大德,怎還敢領賞呢!
楚莊王聽後也被感動了,深深感到關愛將士的重要。最後,他還是重重獎賞了唐狡。
這真是:祖輩英雄,兒孫好漢。楚莊王之後又過了十三代,約250多年,就到了楚威王時期。
楚威王,姓羋(miē),名熊商(前339年-前329年在位),是戰國時代最有作為的楚王。公元前340年,楚宣王去逝,楚威王繼承王位,成了楚國的一國之主。楚威王雖然僅僅隻做了10年的國王,但是,他為楚國歷史發展所作出的貢獻,在整個戰國時代,無人能比。他通過自己的文治武功,使楚國進入了戰國史上的極盛時期。期間,他於公元前333年築城置金陵邑,金陵之稱由此而來。
有人說上麵扯得有些遠了,但是通向古城堡的隧道就是那麽長,沒有捷徑可走,還是堅持一下繼續向前走吧。
話題之四:熊商傳聞
對南京來說,楚威王熊商最大的貢獻就是建立了金陵邑,使“金陵”的稱號從此流傳開來。關於威王本人,還有幾件事值得“韶韶”(講一講)。
上篇 引言
【莊子拒楚】說的是莊子曾經拒絕過楚威王的招攬。《史記》卷六十三《老子列傳》附《莊周傳》中有這樣一段描述:“楚威王聞莊周賢,使使厚幣迎之,許以為相。莊周笑謂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獨不見郊祭之犧牛乎?養食之數歲,衣以文繡,以入大廟。當是之時,雖欲為孤豚,豈可得乎?子亟去,無汙我。我寧遊戲汙瀆之中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以快吾誌焉。’”大意是,楚王聽說莊子的才幹,就派了使臣帶著重金去聘他當宰 相,莊子對使臣說:千金固然重利,宰相也可稱尊位,但你們沒見那用其所長的?雖然平時總給它吃上好的美味食料給它,披上錦繡的衣服,但一旦把它牽到太廟作祭品時,它就象頭孤獨的小豬,也是不可能的了。你們快走吧,不要來玷汙我了。我寧願在汙濁的泥水之中遊戲自樂,也不願為當權者所束縛,我終身不願為官,讓我的精神得到快樂。
莊子名周,宋國人,是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老子並稱為“老莊”。《莊子》被尊稱為《南華經》,與老子的《道德經》同是道教最重要的經典。莊子雖然終生貧困,卻蔑視權貴;生性放達,主張順應自然,嚮往回到淳樸自然的遠古社會。據傳,莊子的妻子死後,莊子不但不悲傷,反而鼓盆而歌,因為他認為人死以後,人的身體與靈魂就與自然萬物合而為一了。其逍遙的處世態度,令人嘆服。關於莊子,北京師範大學於丹教授在《莊子》心得中有較詳細的講解,此不贅述。
這裏說明三個問題:一是威王酷愛人才。聽到莊子賢能、智慧,便求賢若渴,不惜重金,委以重任,“許以為相”。相,在春秋時一般為國卿大夫的世襲官職。或稱“相國”,或稱“相邦”,或稱“丞相”。隻有楚國不設相,這是否與莊子的拒絕有關,不得而知。二是威王寬容大度。他並沒有因為莊子的拒絕而惱羞成怒,更沒有以莊子一番不遜的言語而終起殺心。盡管莊子隻是與威王的使者對話,但說得比較重。他說:“子亟去,無汙我。”意思是:你趕緊走,別汙辱了我,我寧願到死水溝裏自己尋得快樂,無所作為也不受君主的束縛。這番話,使者肯定會稟報威王,顯然威王並沒有去追究莊子,其肚量也夠大的。三是威王尊重莊子的選擇。憑他當時的實力和威望,採用各種手段讓莊子為相或者施以某種報復,也不是不有可能的。但是,威王尊重莊子的選擇,否則,中國歷史上可能多了一個相國,而少了一個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這個故事同時告訴我們,尊重人才,用人之所長,不一定非要弄去當官、當大官。看來讓人才幹他所能幹的事、他愛幹的事比什麽都好。
【將計就計】說的是,威王七年(前333年),楚威王討伐齊國,在徐州打敗齊軍,而且要挾齊國一定要驅逐田嬰。田嬰想要挽回點局麵,便派出說客張醜勸楚王不要這麽做。張醜對楚王說:楚王之所以在徐州戰勝了,是因為齊王沒任用田嬰之子田盼,田盼為國家建立了功勳,百姓都願為他效力。田嬰與田盼不和,齊國不任用田盼,而任用齊將申縛,申縛是田嬰的親信,可是人民不願為他效力,所以大王在徐州才戰勝了申縛。如果您要齊國驅逐田嬰,田盼必然會被任用。田盼如果被任用,可不是好對付的,到時候舉國復仇,這對大王您絕對沒有好處,於是楚王便不再提出驅逐田嬰的要求。
這個故事說明兩點:第一,楚威王善於納諫,且不分上屬下屬,也不分友人還是敵人,隻要說的有道理,他就堅決採納。張醜不是楚王的下屬,是敵人的下屬,而且張醜的一番話多少有點忽悠楚王的意思。但是,楚王照樣採納。因為楚王也相信,田盼可能比他老子田嬰厲害。第二,楚王十分聰明,他將計就計,反正你田嬰已經是我手下敗將,留你在台上也沒關係,你那點能耐翻不了天。第三,張醜的思維是逆向的,他沒有直接勸楚王不要趕田嬰下台,而是說,如果田嬰下台,田盼就會上台,大臣、百姓都向著田盼,到時候舉國復仇,吃虧的就是楚王。反過來,田嬰如果一直在台上,田盼就不會有機會,對楚國也就構不成威脅。
楚莊王聽後也被感動了,深深感到關愛將士的重要。最後,他還是重重獎賞了唐狡。
這真是:祖輩英雄,兒孫好漢。楚莊王之後又過了十三代,約250多年,就到了楚威王時期。
楚威王,姓羋(miē),名熊商(前339年-前329年在位),是戰國時代最有作為的楚王。公元前340年,楚宣王去逝,楚威王繼承王位,成了楚國的一國之主。楚威王雖然僅僅隻做了10年的國王,但是,他為楚國歷史發展所作出的貢獻,在整個戰國時代,無人能比。他通過自己的文治武功,使楚國進入了戰國史上的極盛時期。期間,他於公元前333年築城置金陵邑,金陵之稱由此而來。
有人說上麵扯得有些遠了,但是通向古城堡的隧道就是那麽長,沒有捷徑可走,還是堅持一下繼續向前走吧。
話題之四:熊商傳聞
對南京來說,楚威王熊商最大的貢獻就是建立了金陵邑,使“金陵”的稱號從此流傳開來。關於威王本人,還有幾件事值得“韶韶”(講一講)。
上篇 引言
【莊子拒楚】說的是莊子曾經拒絕過楚威王的招攬。《史記》卷六十三《老子列傳》附《莊周傳》中有這樣一段描述:“楚威王聞莊周賢,使使厚幣迎之,許以為相。莊周笑謂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獨不見郊祭之犧牛乎?養食之數歲,衣以文繡,以入大廟。當是之時,雖欲為孤豚,豈可得乎?子亟去,無汙我。我寧遊戲汙瀆之中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以快吾誌焉。’”大意是,楚王聽說莊子的才幹,就派了使臣帶著重金去聘他當宰 相,莊子對使臣說:千金固然重利,宰相也可稱尊位,但你們沒見那用其所長的?雖然平時總給它吃上好的美味食料給它,披上錦繡的衣服,但一旦把它牽到太廟作祭品時,它就象頭孤獨的小豬,也是不可能的了。你們快走吧,不要來玷汙我了。我寧願在汙濁的泥水之中遊戲自樂,也不願為當權者所束縛,我終身不願為官,讓我的精神得到快樂。
莊子名周,宋國人,是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老子並稱為“老莊”。《莊子》被尊稱為《南華經》,與老子的《道德經》同是道教最重要的經典。莊子雖然終生貧困,卻蔑視權貴;生性放達,主張順應自然,嚮往回到淳樸自然的遠古社會。據傳,莊子的妻子死後,莊子不但不悲傷,反而鼓盆而歌,因為他認為人死以後,人的身體與靈魂就與自然萬物合而為一了。其逍遙的處世態度,令人嘆服。關於莊子,北京師範大學於丹教授在《莊子》心得中有較詳細的講解,此不贅述。
這裏說明三個問題:一是威王酷愛人才。聽到莊子賢能、智慧,便求賢若渴,不惜重金,委以重任,“許以為相”。相,在春秋時一般為國卿大夫的世襲官職。或稱“相國”,或稱“相邦”,或稱“丞相”。隻有楚國不設相,這是否與莊子的拒絕有關,不得而知。二是威王寬容大度。他並沒有因為莊子的拒絕而惱羞成怒,更沒有以莊子一番不遜的言語而終起殺心。盡管莊子隻是與威王的使者對話,但說得比較重。他說:“子亟去,無汙我。”意思是:你趕緊走,別汙辱了我,我寧願到死水溝裏自己尋得快樂,無所作為也不受君主的束縛。這番話,使者肯定會稟報威王,顯然威王並沒有去追究莊子,其肚量也夠大的。三是威王尊重莊子的選擇。憑他當時的實力和威望,採用各種手段讓莊子為相或者施以某種報復,也不是不有可能的。但是,威王尊重莊子的選擇,否則,中國歷史上可能多了一個相國,而少了一個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這個故事同時告訴我們,尊重人才,用人之所長,不一定非要弄去當官、當大官。看來讓人才幹他所能幹的事、他愛幹的事比什麽都好。
【將計就計】說的是,威王七年(前333年),楚威王討伐齊國,在徐州打敗齊軍,而且要挾齊國一定要驅逐田嬰。田嬰想要挽回點局麵,便派出說客張醜勸楚王不要這麽做。張醜對楚王說:楚王之所以在徐州戰勝了,是因為齊王沒任用田嬰之子田盼,田盼為國家建立了功勳,百姓都願為他效力。田嬰與田盼不和,齊國不任用田盼,而任用齊將申縛,申縛是田嬰的親信,可是人民不願為他效力,所以大王在徐州才戰勝了申縛。如果您要齊國驅逐田嬰,田盼必然會被任用。田盼如果被任用,可不是好對付的,到時候舉國復仇,這對大王您絕對沒有好處,於是楚王便不再提出驅逐田嬰的要求。
這個故事說明兩點:第一,楚威王善於納諫,且不分上屬下屬,也不分友人還是敵人,隻要說的有道理,他就堅決採納。張醜不是楚王的下屬,是敵人的下屬,而且張醜的一番話多少有點忽悠楚王的意思。但是,楚王照樣採納。因為楚王也相信,田盼可能比他老子田嬰厲害。第二,楚王十分聰明,他將計就計,反正你田嬰已經是我手下敗將,留你在台上也沒關係,你那點能耐翻不了天。第三,張醜的思維是逆向的,他沒有直接勸楚王不要趕田嬰下台,而是說,如果田嬰下台,田盼就會上台,大臣、百姓都向著田盼,到時候舉國復仇,吃虧的就是楚王。反過來,田嬰如果一直在台上,田盼就不會有機會,對楚國也就構不成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