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郭廣成,張素元很是高興。郭廣成素日行事雖略欠機變,但思維縝密,做事按部就班,腳踏實地,若沒有這種素質,他也不會將大軍後勤供需和地方行政交由郭廣成全權執掌,而郭廣成最令他欣賞的地方就是如今日這般,隻要不懂,隻要他不明言不許問,就會問道明白為止。郭廣成既不會怕人恥笑而不懂裝懂,也不會因為是他張素元說的,就一味盲從,郭廣成有宰相之才!
“廣成,你說的沒錯,確是可行之法。莫說將八旗兵擋住一個月,就是二十天,皇天極也非立即撤兵不可。本帥若沒上過請求朝廷加固西線防務的奏章,此事尚可勉強為之,但這之後,不行了。”
張素元知道,除了趙明教多少清楚一點外,郭廣成的疑問也是其他幾位的疑問,輕輕嘆了口氣,他解釋道:“思宗既然不理本帥加固西線防務的奏章,也就說明他不以為然,朝廷的態度也必定會為邊將所知。此前,本帥尚可派少量兵馬強行進住三屯營等地,不論守將如何不滿,他們也不敢公然抗命,但在知道思宗的態度後,他們必定一方麵拒不受命,一方麵會奏請朝廷定奪。結果如何,可想而知。”
“大帥,不論皇天極將消息封鎖得多麽嚴密,十萬大軍的行動必定有蛛絲馬跡可尋。從鐵嶺進兵,到抵達長城,十萬大軍奔襲千裏,至少也需要七天時間,如果我們得到的消息早於西線求救的文書,那我們一接到確切的消息,即揮師關內,那麽就可能在途中接到求救的文書,如此一來必可將皇天極擋在關外。”祖雲壽說道。
“雲壽說的很有道理,但我們卻不能這麽做,因為這個險我們冒不起。”張素元嘆了口氣,說道。
看著眾人疑惑的目光,張素元接著解釋道:“首先,我們無法確知消息準不準確,因為這也極可能是皇天極給我們設的圈套。如果我們揮師關內,但八旗兵卻隻是虛晃一槍而不入長城,到時本帥將百口莫辯,屆時不交出兵權,就得立刻與朝廷翻臉。”
眾人一聽,盡皆默然,他們都清楚關外大軍要想進入關內,先是得皇上下旨,而後兵部發文,一切手續齊備後,方才可以入關,否則就形同謀反。如果西線告急,由於會直接威脅到京師的安危,他們尚可以事急從權為理由入關,但若不是如此,那不論大帥有什麽理由,思宗都必然震怒。
“難道就沒有一點辦法,就任由八旗兵縱橫劫掠,殘害百姓?”想到八旗兵身後一路的火光和哭聲,郭廣成不覺惻然。
“也不是一點辦法沒有。”說著,張素元站起身來,走到懸掛在東牆上的形勢圖前。
指著形勢圖上的西線長城,張素元說道:“我們能將八旗兵當在關外的唯一機會就在這兒-三屯營!西線諸關隘,唯三屯營和遵化的城防及糧儲尚可堪一戰。從西線預警至消息傳到山海關,至少需要兩天的時間,明教聞訊,立刻輕騎突進,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唯一可能先八旗兵趕到的就是三屯營。”
“大帥,皇天極此番西進是九死一生,我們若能趁機重創八旗精銳而又不與朝廷翻臉當然再好不過,但若思宗真的中了反間計,那我們到時要如何應對?”沉默了良久,趙明教問出了一直橫亙在心頭的疑慮。
自與張素元開誠布公地談過後,這個問題就一直盤旋在腦海裏,但他卻始終毫無頭緒,想不出一點轍。
看著五人憂慮的目光,張素元平靜地說道:“我們羽翼未豐之前,不可平滅離人;平滅離人之前,更不能與朝廷翻臉。這是我們目前絕不能違背的最高戰略原則,我們的一切行動都必須以此展開。對思宗,我們必須做最壞的打算,而最壞的打算就是思宗中計後立刻剝奪本帥的兵權。如果一旦發生了這種情況,本帥反抗就得立即回師遼東,那今後就得與朝廷兵戎相見,到時我們必將腹背受敵,但以目前的實力我們是撐不過去的。”
“大帥,你要束手就擒?太危險了,這絕對不行!”眾人齊聲反對。
“這是我們唯一的出路,雖然有一定的危險,但成功的機會還是很大的。”張素元平靜地說道。
“大帥,您束手就擒之後又如何?”震驚過後,眾人方才想到問題所在。
略微沉吟了片刻,張素元將心中的構想和盤托出。
五人聽後,俱都沉默不語,大帥所言確是目前唯一的解決之道,但若大帥有個一差二錯,那就萬事皆休。
會議從未時一直開到天光大亮方才結束,張素元與祖雲壽五人將每一個細節及其關聯變化都推敲再三,總之,凡是六人能想到的都至少來回想了八遍。
對大帥一係列的戰略部署,五人中感觸最深的是郭廣成,他覺得跟著大帥必定能造福萬民,開創一個前所未有的偉大帝國。歷代開國君主,如果不是出於政治上的考慮,普通百姓的生死禍福是絕不會對其事關成敗的殺伐決斷有絲毫影響,但大帥不同,大帥將百姓的生死看得極重,隻要有一線可能,大帥都會為百姓考慮。
當大帥提出自己要親率一萬鐵騎馳奔薊鎮,而由祖雲壽統帥大軍直驅京師時,包括他自己在內,眾人無不反對,都覺得在這個時候不能冒這種風險,他們都認為大軍應該直驅京師,在城下嚴陣以待為好,但大帥說明做出這個決定的理由後,人人都再也反駁不得。
“廣成,你說的沒錯,確是可行之法。莫說將八旗兵擋住一個月,就是二十天,皇天極也非立即撤兵不可。本帥若沒上過請求朝廷加固西線防務的奏章,此事尚可勉強為之,但這之後,不行了。”
張素元知道,除了趙明教多少清楚一點外,郭廣成的疑問也是其他幾位的疑問,輕輕嘆了口氣,他解釋道:“思宗既然不理本帥加固西線防務的奏章,也就說明他不以為然,朝廷的態度也必定會為邊將所知。此前,本帥尚可派少量兵馬強行進住三屯營等地,不論守將如何不滿,他們也不敢公然抗命,但在知道思宗的態度後,他們必定一方麵拒不受命,一方麵會奏請朝廷定奪。結果如何,可想而知。”
“大帥,不論皇天極將消息封鎖得多麽嚴密,十萬大軍的行動必定有蛛絲馬跡可尋。從鐵嶺進兵,到抵達長城,十萬大軍奔襲千裏,至少也需要七天時間,如果我們得到的消息早於西線求救的文書,那我們一接到確切的消息,即揮師關內,那麽就可能在途中接到求救的文書,如此一來必可將皇天極擋在關外。”祖雲壽說道。
“雲壽說的很有道理,但我們卻不能這麽做,因為這個險我們冒不起。”張素元嘆了口氣,說道。
看著眾人疑惑的目光,張素元接著解釋道:“首先,我們無法確知消息準不準確,因為這也極可能是皇天極給我們設的圈套。如果我們揮師關內,但八旗兵卻隻是虛晃一槍而不入長城,到時本帥將百口莫辯,屆時不交出兵權,就得立刻與朝廷翻臉。”
眾人一聽,盡皆默然,他們都清楚關外大軍要想進入關內,先是得皇上下旨,而後兵部發文,一切手續齊備後,方才可以入關,否則就形同謀反。如果西線告急,由於會直接威脅到京師的安危,他們尚可以事急從權為理由入關,但若不是如此,那不論大帥有什麽理由,思宗都必然震怒。
“難道就沒有一點辦法,就任由八旗兵縱橫劫掠,殘害百姓?”想到八旗兵身後一路的火光和哭聲,郭廣成不覺惻然。
“也不是一點辦法沒有。”說著,張素元站起身來,走到懸掛在東牆上的形勢圖前。
指著形勢圖上的西線長城,張素元說道:“我們能將八旗兵當在關外的唯一機會就在這兒-三屯營!西線諸關隘,唯三屯營和遵化的城防及糧儲尚可堪一戰。從西線預警至消息傳到山海關,至少需要兩天的時間,明教聞訊,立刻輕騎突進,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唯一可能先八旗兵趕到的就是三屯營。”
“大帥,皇天極此番西進是九死一生,我們若能趁機重創八旗精銳而又不與朝廷翻臉當然再好不過,但若思宗真的中了反間計,那我們到時要如何應對?”沉默了良久,趙明教問出了一直橫亙在心頭的疑慮。
自與張素元開誠布公地談過後,這個問題就一直盤旋在腦海裏,但他卻始終毫無頭緒,想不出一點轍。
看著五人憂慮的目光,張素元平靜地說道:“我們羽翼未豐之前,不可平滅離人;平滅離人之前,更不能與朝廷翻臉。這是我們目前絕不能違背的最高戰略原則,我們的一切行動都必須以此展開。對思宗,我們必須做最壞的打算,而最壞的打算就是思宗中計後立刻剝奪本帥的兵權。如果一旦發生了這種情況,本帥反抗就得立即回師遼東,那今後就得與朝廷兵戎相見,到時我們必將腹背受敵,但以目前的實力我們是撐不過去的。”
“大帥,你要束手就擒?太危險了,這絕對不行!”眾人齊聲反對。
“這是我們唯一的出路,雖然有一定的危險,但成功的機會還是很大的。”張素元平靜地說道。
“大帥,您束手就擒之後又如何?”震驚過後,眾人方才想到問題所在。
略微沉吟了片刻,張素元將心中的構想和盤托出。
五人聽後,俱都沉默不語,大帥所言確是目前唯一的解決之道,但若大帥有個一差二錯,那就萬事皆休。
會議從未時一直開到天光大亮方才結束,張素元與祖雲壽五人將每一個細節及其關聯變化都推敲再三,總之,凡是六人能想到的都至少來回想了八遍。
對大帥一係列的戰略部署,五人中感觸最深的是郭廣成,他覺得跟著大帥必定能造福萬民,開創一個前所未有的偉大帝國。歷代開國君主,如果不是出於政治上的考慮,普通百姓的生死禍福是絕不會對其事關成敗的殺伐決斷有絲毫影響,但大帥不同,大帥將百姓的生死看得極重,隻要有一線可能,大帥都會為百姓考慮。
當大帥提出自己要親率一萬鐵騎馳奔薊鎮,而由祖雲壽統帥大軍直驅京師時,包括他自己在內,眾人無不反對,都覺得在這個時候不能冒這種風險,他們都認為大軍應該直驅京師,在城下嚴陣以待為好,但大帥說明做出這個決定的理由後,人人都再也反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