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皇帝掃過來的目光,大臣們有的坦然以對,有的則眼觀鼻,鼻問口,口問心,如木雕泥塑般站著,根本不接皇帝的目光。
坦然也罷,不接也好,這都是有福之人才能做的,但主管軍需的兵部侍郎唐學卻沒有這樣的福分,他既不能坦然以對,也不能裝傻悶著。
看著皇帝落在自己身上的目光,萬般無奈,唐學出班跪倒奏道:“臣唐學蒙陛下隆恩接掌軍需司將近月餘,臣已查明,山海關一帶的城垣和兵甲的情況卻如張大人所言。”
唐學老於世故,一番話說得滴水不漏,不僅把責任摘得幹幹淨淨,而且更向皇帝表明他是多麽勤勉和盡職。怕皇帝忘了,唐學特意指出他當這個兵部侍郎還不到一個月,這些責任自然輪不到他來負,可雖然不到一個月,但他還是把什麽事都弄得清清楚楚,沒有辜負皇帝的厚望。
其實,這些情況哪是唐學查明的,上任的這些日子,他應酬都應酬不過來,那還有時間顧得上這些爛事,但他知道,張素元決不會無的放矢,也決不敢在這種場合說謊,另外就是張素元不說,山海關的情況他也能猜出個大概,所以順竿往上爬是不會錯的。至於接下來皇帝必然要問的,諸如既然知道,為什麽不上奏之類的問題,應付起來就更是小兒科,容易的很,而且皇帝自個兒也很快就會不吭聲。
內書房積壓的奏摺沒有壹千也有八百,從來就沒誰真正看全過,寫這類奏摺以前都是例行公事,到日子就抄一份呈上去,哎喲,這些日子他興奮的都有些昏頭了,把這事給疏忽了,這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的一個副作用,管事的差不多都換了,新接手的自然也就不大可能清楚這些環節,回頭得趕緊補上,當然呈上的日期得往前提提。
果然,接下來演練的自然就是帝國朝堂上司空見慣的一幕。皇帝問,為什麽不上奏?臣下自然回答,上奏了;皇帝自然接著問,既然奏了,情況為什麽還這樣?臣下自然也接著回答,沒錢。
到了這時,就自該管錢的人出場,雖然沒記錯的話,他昨天才說過,但今天需要,今天也還得說。一串串枯燥的數目字過後,大臣們的目光自覺不自覺的就會往皇帝身上聚集,他們誰都缺錢,誰都想錢,但誰都沒轍。
帝國人都知道,解決缺錢最好最快最應該最直接的辦法就是皇帝的內庫。內庫不是什麽新鮮玩意,歷朝歷代每個皇帝都有,它是皇帝自個兒的小金庫,以備不時之需,但皇帝能有多少不時之需,所以大都隻是應景,規模也就自然很小。到了神帝這兒,內庫的意義就有了變化,它不再隻是小金庫,它已成了神帝的小棉襖,貼身又貼心的小棉襖。
景宗登基後,他對神帝的小棉襖倒是不怎麽在意,登基伊始,他就拿出一百六十萬兩白銀補發欠餉並犒賞前線將士,但好人不長命,登基沒幾天,他老人家就倒在了女人的肚皮上。
德宗成為皇帝後,小棉襖就又變得貼身又貼心。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這一篇也就自然揭過。唐學雖然應對的滴水不漏,但他心裏卻並不好過。皇帝是永遠不會錯的,但事情既然出了,就總得有人有錯,不用說,錯的自然是臣子,所以在皇帝心裏,他永遠是有責任的。
不愉快的一篇揭過後,皇帝又緊張地問道:“張愛卿,那據你看,帝京現在很危險嗎?”
“陛下勿憂,帝京目前尚無危險。”張素元斷然答道。
聽了這話,德宗懸起的心又放回肚裏,渾身輕鬆了許多,沒危險就好。
“陛下,臣在遼東聽聞,離人目前正忙於遷都,酋首吉坦巴赤和一些王公大臣因此而產生矛盾,又加之因儲位之爭,吉坦巴赤不久前斬殺了長子赤善,使得離人內部動盪不安,何況廣寧新勝,離人又搶占了大片土地,這也需要時間消化穩定,故此,臣以為離人不可能於此時犯我山海。”
張素元波瀾起伏的講述,終把德宗皇帝的心牢牢鉤住,這也是他事先就定下的策略:先之以驚,後之以安,如此方能引動德宗皇帝少年人的心性,那他後麵的話,德宗皇帝就會容易聽進去。
德宗覺得張素元講的比那些死板板的大臣跟他說的可有意思多了,要不就把他留在身邊,沒事聽他講講故事一定很有意思,要不幹脆把唐學換了,讓張素元當這個兵部侍郎也不錯。
德宗一麵胡思亂想,一麵繼續問道:“張愛卿,那你認為今後該當如何?”
“陛下,方今之計,應當趁離人無意南侵之時,抓緊時間加固山海一線的防務,同時募集新兵,整軍備武,如此方能永保帝京昌泰,如若朝廷沒能抓住這一時機,那山海危矣,帝京危矣!”
“陛下,臣有本奏。”張素元話音未落,就見班列之中走出一人跪倒在地,高聲奏道。
二十九章 山海
德宗原本正在興頭上,正要繼續問下去,但這當口卻被人打斷了,心中極是不快。德宗低頭一看,見是榮華殿大學士方以哲跪倒在玉階之下,心頭不快立時就淡去了許多。
方以哲官封榮華殿大學士,更是當今三位閣臣中最年輕的一位。
閣臣,人們素尊之為閣老,可見既身為閣臣,就必是些年高德劭之人,至於德劭不邵,那是見仁見智的事,尚不怎麽好評判,但年高不高卻是有目共睹。
坦然也罷,不接也好,這都是有福之人才能做的,但主管軍需的兵部侍郎唐學卻沒有這樣的福分,他既不能坦然以對,也不能裝傻悶著。
看著皇帝落在自己身上的目光,萬般無奈,唐學出班跪倒奏道:“臣唐學蒙陛下隆恩接掌軍需司將近月餘,臣已查明,山海關一帶的城垣和兵甲的情況卻如張大人所言。”
唐學老於世故,一番話說得滴水不漏,不僅把責任摘得幹幹淨淨,而且更向皇帝表明他是多麽勤勉和盡職。怕皇帝忘了,唐學特意指出他當這個兵部侍郎還不到一個月,這些責任自然輪不到他來負,可雖然不到一個月,但他還是把什麽事都弄得清清楚楚,沒有辜負皇帝的厚望。
其實,這些情況哪是唐學查明的,上任的這些日子,他應酬都應酬不過來,那還有時間顧得上這些爛事,但他知道,張素元決不會無的放矢,也決不敢在這種場合說謊,另外就是張素元不說,山海關的情況他也能猜出個大概,所以順竿往上爬是不會錯的。至於接下來皇帝必然要問的,諸如既然知道,為什麽不上奏之類的問題,應付起來就更是小兒科,容易的很,而且皇帝自個兒也很快就會不吭聲。
內書房積壓的奏摺沒有壹千也有八百,從來就沒誰真正看全過,寫這類奏摺以前都是例行公事,到日子就抄一份呈上去,哎喲,這些日子他興奮的都有些昏頭了,把這事給疏忽了,這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的一個副作用,管事的差不多都換了,新接手的自然也就不大可能清楚這些環節,回頭得趕緊補上,當然呈上的日期得往前提提。
果然,接下來演練的自然就是帝國朝堂上司空見慣的一幕。皇帝問,為什麽不上奏?臣下自然回答,上奏了;皇帝自然接著問,既然奏了,情況為什麽還這樣?臣下自然也接著回答,沒錢。
到了這時,就自該管錢的人出場,雖然沒記錯的話,他昨天才說過,但今天需要,今天也還得說。一串串枯燥的數目字過後,大臣們的目光自覺不自覺的就會往皇帝身上聚集,他們誰都缺錢,誰都想錢,但誰都沒轍。
帝國人都知道,解決缺錢最好最快最應該最直接的辦法就是皇帝的內庫。內庫不是什麽新鮮玩意,歷朝歷代每個皇帝都有,它是皇帝自個兒的小金庫,以備不時之需,但皇帝能有多少不時之需,所以大都隻是應景,規模也就自然很小。到了神帝這兒,內庫的意義就有了變化,它不再隻是小金庫,它已成了神帝的小棉襖,貼身又貼心的小棉襖。
景宗登基後,他對神帝的小棉襖倒是不怎麽在意,登基伊始,他就拿出一百六十萬兩白銀補發欠餉並犒賞前線將士,但好人不長命,登基沒幾天,他老人家就倒在了女人的肚皮上。
德宗成為皇帝後,小棉襖就又變得貼身又貼心。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這一篇也就自然揭過。唐學雖然應對的滴水不漏,但他心裏卻並不好過。皇帝是永遠不會錯的,但事情既然出了,就總得有人有錯,不用說,錯的自然是臣子,所以在皇帝心裏,他永遠是有責任的。
不愉快的一篇揭過後,皇帝又緊張地問道:“張愛卿,那據你看,帝京現在很危險嗎?”
“陛下勿憂,帝京目前尚無危險。”張素元斷然答道。
聽了這話,德宗懸起的心又放回肚裏,渾身輕鬆了許多,沒危險就好。
“陛下,臣在遼東聽聞,離人目前正忙於遷都,酋首吉坦巴赤和一些王公大臣因此而產生矛盾,又加之因儲位之爭,吉坦巴赤不久前斬殺了長子赤善,使得離人內部動盪不安,何況廣寧新勝,離人又搶占了大片土地,這也需要時間消化穩定,故此,臣以為離人不可能於此時犯我山海。”
張素元波瀾起伏的講述,終把德宗皇帝的心牢牢鉤住,這也是他事先就定下的策略:先之以驚,後之以安,如此方能引動德宗皇帝少年人的心性,那他後麵的話,德宗皇帝就會容易聽進去。
德宗覺得張素元講的比那些死板板的大臣跟他說的可有意思多了,要不就把他留在身邊,沒事聽他講講故事一定很有意思,要不幹脆把唐學換了,讓張素元當這個兵部侍郎也不錯。
德宗一麵胡思亂想,一麵繼續問道:“張愛卿,那你認為今後該當如何?”
“陛下,方今之計,應當趁離人無意南侵之時,抓緊時間加固山海一線的防務,同時募集新兵,整軍備武,如此方能永保帝京昌泰,如若朝廷沒能抓住這一時機,那山海危矣,帝京危矣!”
“陛下,臣有本奏。”張素元話音未落,就見班列之中走出一人跪倒在地,高聲奏道。
二十九章 山海
德宗原本正在興頭上,正要繼續問下去,但這當口卻被人打斷了,心中極是不快。德宗低頭一看,見是榮華殿大學士方以哲跪倒在玉階之下,心頭不快立時就淡去了許多。
方以哲官封榮華殿大學士,更是當今三位閣臣中最年輕的一位。
閣臣,人們素尊之為閣老,可見既身為閣臣,就必是些年高德劭之人,至於德劭不邵,那是見仁見智的事,尚不怎麽好評判,但年高不高卻是有目共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