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吉坦巴赤基本統一箭月,帝國才從大夢中稍稍清醒了些,但為時已晚。此時,朝廷方才嚴令吉坦巴赤不得攻打塔兒虎部和王台部,並派帝國軍隊幫助塔兒虎部和王台部守城。
吉坦巴赤本不願在此時與帝國開戰,因為時機尚不成熟,但如果不清除帝國的影響,那他就不能統一箭月。在吉坦巴赤而言,統一箭月是他必須要實現的目標,而且在目前的形勢下,還必須得盡快完成。
箭月的統一還不穩固,還有許多人蠢蠢欲動,如果拖下去,那統一大業就極有可能功虧一簣,讓多年心血都付之東流。 於是,經過周密細緻的準備,吉坦巴赤親率三萬鐵騎奇襲他們進入帝國疆域的咽喉要塞——撫順。
一舉拔下之後,又揮師與帝國援軍激戰竟日,幾盡全殲帝國援軍。吉坦巴赤由是信心大盛,休整一個月後,他又再度揮師南進,力克堅城瀋陽。之後,又僅用一日,就攻克遼東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遼陽。
於是,四方震動,遼東餘下的三十餘城更是兵不血刃,傳檄而下。前後不過兩月,吉坦巴赤殲滅帝國軍隊幾達十萬之眾,使帝國在整個遼東的軍事力量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
第七章 定帥
遼東兵敗失地的消息在京師傳開後,上下震駭,謠言四起,說什麽整個遼東俱都陷於敵手,箭月鐵騎已直逼山海關外,並有指日可下之勢。
人心之所以會如此動盪,是因為山海關對帝京的安危至關重要。山海關素有天下第一關的盛譽,但說它是天下第一關,固然是說它極其雄偉、險峻,但更主要的是說它的重要性,對帝京的重要性。
山海關是帝國的北方門戶,更是拱衛帝京最重要,也是最後的屏障。山海關距帝京不過四百裏地,其間大都是一馬平川的曠野,若山海關陷落,箭月鐵騎則隻需兩日急馳就會直搗帝都城下。
告急折報一道緊接著一道,雪片一樣飛往帝京,但神帝卻仍是一如既往地神。大皇帝不愧為受命於天的真龍天子,雖聞此等足以動搖國本的噩耗,也依舊不改二十幾年不見朝臣的慣例,三天後,他隻是打發前殿太監總管屠深雨代表他全權參贊軍機。
雖然廟堂裏的諸位大人常被某些不法刁民和別有用心者譏諷為‘紙糊三閣老,泥塑六尚書’,以此來說明他們是如何昏庸無能。其實,此等市井無賴又怎明白廟堂之事。既然能居廟堂之高,便無人不是人老成精,老奸巨滑之輩。至於做不做事,做好事還是做壞事,做聰明事還是做糊塗事,則完全是立場不同,見仁見智罷了。
這不,一旦臨此攸關身家性命、榮華富貴的大事,輕重緩急的道理大人們全都明白,所以皇帝雖不急,太監卻急,於是朝堂上難得一見的一幕出現了。
諸位大人完全出於公義,毅然決然地俱都放下‘敵人反對的,我們就贊成;敵人贊成的,我們就反對’的金科玉律和行為準則。
隸屬不同黨派的諸位大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達成共識:立即從各州、府抽調三十萬軍隊組成北征大軍,出山海關,徹底剿滅箭月,再令塔兒虎部和王台部出兵三萬,千濟出兵三萬,配合帝國北征大軍一同討伐吉坦巴赤,務必一舉解除邊患。
這本是許多年都未曾一見的完美一幕,但最後卻還是由兩個不怎麽和諧的小插曲畫上了句號。
第一個小插曲理所當然的是銀子的問題。
談到銀子,在座的文武大員卻不看本是掌管一國錢糧的戶部檢事張立本,反而都把目光投向了神帝的全權代表屠深雨屠大總管。
誰都清楚,國庫裏是一兩銀子也沒有的,有的隻是欠帳,但皇帝的內庫卻充盈無比。沒人知道內庫裏究竟有多少黃金白銀,神帝自己也不清楚,他對內庫裏有多少黃金白銀不感興趣,他感興趣的是每天能放進內庫多少黃金白銀。
神帝以稚齡即皇帝位,朝政皆由兩宮太後執掌。兩宮太後十分信任內閣首輔大學士王居正,放手讓他施為。王居正主政前後共十年,此一時期,政通人和,國富民足,太倉積粟,可支十年,國庫存銀竟達四百萬兩之多。
四百萬兩,與神帝內庫相比當然是小巫見大巫,不值一提,但帝國當時一年的稅入總共也不過四百萬兩。
王居正病死任上,神帝親政。自此,神帝對黃金白銀的渴望就如銀河倒泄,勢不可擋。他增加各種捐稅用以充實內庫,有時幹脆把國庫中的銀子直接搬進內庫。神帝就如口渴的人喝海水一樣,越喝越渴,越渴就越要喝。 於是,礦稅,這個不知逼得多少人家破人亡的怪獸新鮮出籠。
所謂礦稅,就是神帝指派身邊的太監為礦稅使,這些礦稅使隨意指著某人的房產、田產、店鋪,說地下有礦,那他就得交稅,如果不交,那輕者掘地扒房,重者掐監入獄。
總之,一旦有誰被礦稅使照顧到,那此人十有八九得被逼得家破人亡。 礦稅為神帝聚斂了天文數字的財富,最高的一次記錄是:五天,礦稅即入神帝內庫白銀八百萬兩。
看到眾人目光都聚在了自己身上,屠大總管反而雙眼一閉,木然地說道:“皇上講了,朕沒錢。諸位愛卿俱是國之棟樑,要別圖良策才好。”
眾文武大臣麵麵相覷,作聲不得,最後戶部檢事張立本有氣無力地道:“那就隻有加稅了。”
吉坦巴赤本不願在此時與帝國開戰,因為時機尚不成熟,但如果不清除帝國的影響,那他就不能統一箭月。在吉坦巴赤而言,統一箭月是他必須要實現的目標,而且在目前的形勢下,還必須得盡快完成。
箭月的統一還不穩固,還有許多人蠢蠢欲動,如果拖下去,那統一大業就極有可能功虧一簣,讓多年心血都付之東流。 於是,經過周密細緻的準備,吉坦巴赤親率三萬鐵騎奇襲他們進入帝國疆域的咽喉要塞——撫順。
一舉拔下之後,又揮師與帝國援軍激戰竟日,幾盡全殲帝國援軍。吉坦巴赤由是信心大盛,休整一個月後,他又再度揮師南進,力克堅城瀋陽。之後,又僅用一日,就攻克遼東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遼陽。
於是,四方震動,遼東餘下的三十餘城更是兵不血刃,傳檄而下。前後不過兩月,吉坦巴赤殲滅帝國軍隊幾達十萬之眾,使帝國在整個遼東的軍事力量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
第七章 定帥
遼東兵敗失地的消息在京師傳開後,上下震駭,謠言四起,說什麽整個遼東俱都陷於敵手,箭月鐵騎已直逼山海關外,並有指日可下之勢。
人心之所以會如此動盪,是因為山海關對帝京的安危至關重要。山海關素有天下第一關的盛譽,但說它是天下第一關,固然是說它極其雄偉、險峻,但更主要的是說它的重要性,對帝京的重要性。
山海關是帝國的北方門戶,更是拱衛帝京最重要,也是最後的屏障。山海關距帝京不過四百裏地,其間大都是一馬平川的曠野,若山海關陷落,箭月鐵騎則隻需兩日急馳就會直搗帝都城下。
告急折報一道緊接著一道,雪片一樣飛往帝京,但神帝卻仍是一如既往地神。大皇帝不愧為受命於天的真龍天子,雖聞此等足以動搖國本的噩耗,也依舊不改二十幾年不見朝臣的慣例,三天後,他隻是打發前殿太監總管屠深雨代表他全權參贊軍機。
雖然廟堂裏的諸位大人常被某些不法刁民和別有用心者譏諷為‘紙糊三閣老,泥塑六尚書’,以此來說明他們是如何昏庸無能。其實,此等市井無賴又怎明白廟堂之事。既然能居廟堂之高,便無人不是人老成精,老奸巨滑之輩。至於做不做事,做好事還是做壞事,做聰明事還是做糊塗事,則完全是立場不同,見仁見智罷了。
這不,一旦臨此攸關身家性命、榮華富貴的大事,輕重緩急的道理大人們全都明白,所以皇帝雖不急,太監卻急,於是朝堂上難得一見的一幕出現了。
諸位大人完全出於公義,毅然決然地俱都放下‘敵人反對的,我們就贊成;敵人贊成的,我們就反對’的金科玉律和行為準則。
隸屬不同黨派的諸位大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達成共識:立即從各州、府抽調三十萬軍隊組成北征大軍,出山海關,徹底剿滅箭月,再令塔兒虎部和王台部出兵三萬,千濟出兵三萬,配合帝國北征大軍一同討伐吉坦巴赤,務必一舉解除邊患。
這本是許多年都未曾一見的完美一幕,但最後卻還是由兩個不怎麽和諧的小插曲畫上了句號。
第一個小插曲理所當然的是銀子的問題。
談到銀子,在座的文武大員卻不看本是掌管一國錢糧的戶部檢事張立本,反而都把目光投向了神帝的全權代表屠深雨屠大總管。
誰都清楚,國庫裏是一兩銀子也沒有的,有的隻是欠帳,但皇帝的內庫卻充盈無比。沒人知道內庫裏究竟有多少黃金白銀,神帝自己也不清楚,他對內庫裏有多少黃金白銀不感興趣,他感興趣的是每天能放進內庫多少黃金白銀。
神帝以稚齡即皇帝位,朝政皆由兩宮太後執掌。兩宮太後十分信任內閣首輔大學士王居正,放手讓他施為。王居正主政前後共十年,此一時期,政通人和,國富民足,太倉積粟,可支十年,國庫存銀竟達四百萬兩之多。
四百萬兩,與神帝內庫相比當然是小巫見大巫,不值一提,但帝國當時一年的稅入總共也不過四百萬兩。
王居正病死任上,神帝親政。自此,神帝對黃金白銀的渴望就如銀河倒泄,勢不可擋。他增加各種捐稅用以充實內庫,有時幹脆把國庫中的銀子直接搬進內庫。神帝就如口渴的人喝海水一樣,越喝越渴,越渴就越要喝。 於是,礦稅,這個不知逼得多少人家破人亡的怪獸新鮮出籠。
所謂礦稅,就是神帝指派身邊的太監為礦稅使,這些礦稅使隨意指著某人的房產、田產、店鋪,說地下有礦,那他就得交稅,如果不交,那輕者掘地扒房,重者掐監入獄。
總之,一旦有誰被礦稅使照顧到,那此人十有八九得被逼得家破人亡。 礦稅為神帝聚斂了天文數字的財富,最高的一次記錄是:五天,礦稅即入神帝內庫白銀八百萬兩。
看到眾人目光都聚在了自己身上,屠大總管反而雙眼一閉,木然地說道:“皇上講了,朕沒錢。諸位愛卿俱是國之棟樑,要別圖良策才好。”
眾文武大臣麵麵相覷,作聲不得,最後戶部檢事張立本有氣無力地道:“那就隻有加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