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一代名將薛仁貴的初露鋒芒,此後這位名將破契丹、敗鐵勒、滅高麗、擊吐蕃、戰突厥……三箭定天山、壯士凱歌還,為唐帝國建立了赫赫戰功,當然這都是後話了,這裏不再多侃。
安市會戰,高句麗慘敗,被滅兩萬多,還有三萬多投降。唐軍獲得戰馬五萬匹,牛五萬頭,鐵甲一萬領。屢屢為高句麗賣命與大唐為敵的靺鞨兵有三千三百人被唐軍統統活埋以示警戒。
日期:2009-10-23 15:37:23
(書接上回)
帝國boss的巨劍——古代最牛君王打架史
(九)唐帝國boss篇
(64)外交官破天竺
安市會戰,高句麗舉國驚駭,很多城池守軍都嚇得棄城逃跑,以至於遼東城以北數百裏再無人煙。
然而安市城內的守軍依然發揮鐵膽英雄的風格,繼續死守城池頑強抗擊,城內百姓也眾誌成城集體玩命。唐太宗和李世勣使勁渾身解數輪番攻城,但終不能將其拿下,氣得李世勣建議唐太宗說待到破城時一定要來個“安市大屠殺”(“請破之日,男子盡誅”)。到了九月,嚴寒降臨(遼東地區冬天來得早),草枯水凍,糧食將盡,唐太宗頗為沮喪,隻好下令班師回國,從而結束了第一次東征高句麗之戰。
對於唐太宗李世民東征高句麗,歷來批評為多,皆指責其窮兵黷武得不償失勞民傷財,加上唐太宗本人對此也頗為鬱悶(“魏徵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所以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唐太宗軍政生涯中的汙點。其實客觀而論,唐太宗此戰攻克十城滅敵四萬餘人己方戰死兩千餘人,雖然沒能達到戰略目的(徹底征服高句麗),但也不算不上慘重失敗,最起碼重創了高句麗的軍事力量,為以後高宗時代徹底平滅高句麗奠定了基礎。
此後唐太宗始終對高句麗這個眼中釘肉中刺耿耿於懷恨不能出之而後快。公元647年,唐太宗發動了第二次東征高句麗之戰,不過這次皇上沒有禦駕親征,也沒有和上次那樣必欲將高句麗降服,而是以不斷騷擾折騰敵軍的策略派出李世勣等將領對一些高句麗城池進行連燒帶打,能整死多少就整死多少,打了一陣子再撤回來。唐太宗就是想以此方法來消耗高句麗的軍事力量,待到時機成熟時再一舉將其蕩平。不過唐太宗生前並沒有實現平滅高句麗的夙願,這一重任後來由他的兒子唐高宗李治勝利完成,而具體指揮作戰、勝利攻克平壤的依然是高句麗的老對手——老謀深算的李世勣和神勇無雙的薛仁貴。
雖然太宗時代的唐軍在東邊的高句麗折了些顏麵,但在南邊卻取得大捷威名遠播。這次大敗的敵手是誰呢?答曰:天竺,也就是今天的印度。此番軍事行動的指揮官並非李靖、李世勣、侯君集、薛仁貴那樣的軍事名將,而是一位外交官,他的名字叫王玄策。
話說這天竺國歷史上統一的時候少分裂的時候多,唐太宗李世民精心打造大唐輝煌的同時,天竺也出了個雄才君主,他就是戒日王(606—647年在位),此君經過多年東征西討,幾乎統一了整個天竺,建立了一個強大的南亞帝國。這位信仰佛教的君主和唐朝關係不錯,他還隆重接待了“前往西天拜佛求經”的唐僧玄奘。然而友好親善的戒日王去世沒多久,這天竺就變質了,他們在一個叫阿羅那順的新君主的帶領下悍然挑釁大唐。
公元648年,李世民派遣外交官王玄策率領三十人的使團出使天竺表示友好,然而狂極生瘋的天竺王阿羅那順竟然發兵對唐朝使團發動襲擊,使團成員皆遭毒手,王玄策奮力脫險。
王玄策遭此恥辱心生大恨發誓定滅天竺。這位仁兄真箇是歷史罕見的孤膽英雄,他沒有回國,而是跑到尼泊爾向尼泊爾國王借來了七千騎兵又從大唐的女婿——吐蕃國王鬆贊幹布手裏弄到了千餘騎兵,接著自任總指揮,率領這些“友情客串”的兵馬對天竺發動了迅猛反擊!
話說這天竺國的陸軍部隊和大唐差不多,也分為騎兵和步兵,不過它還比大唐陸軍多了一個兵種——即象兵,大象可是他們的特產。看過前麵亞歷山大帝國和阿拉伯帝國打架史的朋友應該還記得,波斯軍隊的大象們兵貌似強悍,但還是被馬其頓軍隊、阿拉伯軍隊打得一敗塗地,而印度軍隊的大象上了戰場後也和波斯軍隊的大象一樣——鬱悶得甩著鼻子,悲劇了……
上一節 目錄 下一節
《帝國boss的巨劍——古代最牛君王打架史》 第63節
《帝國boss的巨劍——古代最牛君王打架史》 第63節
作者: 小學生阿萌
日期:2009-10-24 10:05:09
(書接上回)
話說這天竺國的陸軍部隊和大唐差不多,也分為騎兵和步兵,不過它還比大唐陸軍多了一個兵種——即象兵,大象可是他們的特產。看過前麵亞歷山大帝國和阿拉伯帝國打架史的朋友應該還記得,波斯軍隊的大象們兵貌似強悍,但還是被馬其頓軍隊、阿拉伯軍隊打得一敗塗地,而印度軍隊的大象上了戰場後也和波斯軍隊的大象一樣——鬱悶得甩著鼻子,悲劇了……
安市會戰,高句麗慘敗,被滅兩萬多,還有三萬多投降。唐軍獲得戰馬五萬匹,牛五萬頭,鐵甲一萬領。屢屢為高句麗賣命與大唐為敵的靺鞨兵有三千三百人被唐軍統統活埋以示警戒。
日期:2009-10-23 15:37:23
(書接上回)
帝國boss的巨劍——古代最牛君王打架史
(九)唐帝國boss篇
(64)外交官破天竺
安市會戰,高句麗舉國驚駭,很多城池守軍都嚇得棄城逃跑,以至於遼東城以北數百裏再無人煙。
然而安市城內的守軍依然發揮鐵膽英雄的風格,繼續死守城池頑強抗擊,城內百姓也眾誌成城集體玩命。唐太宗和李世勣使勁渾身解數輪番攻城,但終不能將其拿下,氣得李世勣建議唐太宗說待到破城時一定要來個“安市大屠殺”(“請破之日,男子盡誅”)。到了九月,嚴寒降臨(遼東地區冬天來得早),草枯水凍,糧食將盡,唐太宗頗為沮喪,隻好下令班師回國,從而結束了第一次東征高句麗之戰。
對於唐太宗李世民東征高句麗,歷來批評為多,皆指責其窮兵黷武得不償失勞民傷財,加上唐太宗本人對此也頗為鬱悶(“魏徵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所以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唐太宗軍政生涯中的汙點。其實客觀而論,唐太宗此戰攻克十城滅敵四萬餘人己方戰死兩千餘人,雖然沒能達到戰略目的(徹底征服高句麗),但也不算不上慘重失敗,最起碼重創了高句麗的軍事力量,為以後高宗時代徹底平滅高句麗奠定了基礎。
此後唐太宗始終對高句麗這個眼中釘肉中刺耿耿於懷恨不能出之而後快。公元647年,唐太宗發動了第二次東征高句麗之戰,不過這次皇上沒有禦駕親征,也沒有和上次那樣必欲將高句麗降服,而是以不斷騷擾折騰敵軍的策略派出李世勣等將領對一些高句麗城池進行連燒帶打,能整死多少就整死多少,打了一陣子再撤回來。唐太宗就是想以此方法來消耗高句麗的軍事力量,待到時機成熟時再一舉將其蕩平。不過唐太宗生前並沒有實現平滅高句麗的夙願,這一重任後來由他的兒子唐高宗李治勝利完成,而具體指揮作戰、勝利攻克平壤的依然是高句麗的老對手——老謀深算的李世勣和神勇無雙的薛仁貴。
雖然太宗時代的唐軍在東邊的高句麗折了些顏麵,但在南邊卻取得大捷威名遠播。這次大敗的敵手是誰呢?答曰:天竺,也就是今天的印度。此番軍事行動的指揮官並非李靖、李世勣、侯君集、薛仁貴那樣的軍事名將,而是一位外交官,他的名字叫王玄策。
話說這天竺國歷史上統一的時候少分裂的時候多,唐太宗李世民精心打造大唐輝煌的同時,天竺也出了個雄才君主,他就是戒日王(606—647年在位),此君經過多年東征西討,幾乎統一了整個天竺,建立了一個強大的南亞帝國。這位信仰佛教的君主和唐朝關係不錯,他還隆重接待了“前往西天拜佛求經”的唐僧玄奘。然而友好親善的戒日王去世沒多久,這天竺就變質了,他們在一個叫阿羅那順的新君主的帶領下悍然挑釁大唐。
公元648年,李世民派遣外交官王玄策率領三十人的使團出使天竺表示友好,然而狂極生瘋的天竺王阿羅那順竟然發兵對唐朝使團發動襲擊,使團成員皆遭毒手,王玄策奮力脫險。
王玄策遭此恥辱心生大恨發誓定滅天竺。這位仁兄真箇是歷史罕見的孤膽英雄,他沒有回國,而是跑到尼泊爾向尼泊爾國王借來了七千騎兵又從大唐的女婿——吐蕃國王鬆贊幹布手裏弄到了千餘騎兵,接著自任總指揮,率領這些“友情客串”的兵馬對天竺發動了迅猛反擊!
話說這天竺國的陸軍部隊和大唐差不多,也分為騎兵和步兵,不過它還比大唐陸軍多了一個兵種——即象兵,大象可是他們的特產。看過前麵亞歷山大帝國和阿拉伯帝國打架史的朋友應該還記得,波斯軍隊的大象們兵貌似強悍,但還是被馬其頓軍隊、阿拉伯軍隊打得一敗塗地,而印度軍隊的大象上了戰場後也和波斯軍隊的大象一樣——鬱悶得甩著鼻子,悲劇了……
上一節 目錄 下一節
《帝國boss的巨劍——古代最牛君王打架史》 第63節
《帝國boss的巨劍——古代最牛君王打架史》 第63節
作者: 小學生阿萌
日期:2009-10-24 10:05:09
(書接上回)
話說這天竺國的陸軍部隊和大唐差不多,也分為騎兵和步兵,不過它還比大唐陸軍多了一個兵種——即象兵,大象可是他們的特產。看過前麵亞歷山大帝國和阿拉伯帝國打架史的朋友應該還記得,波斯軍隊的大象們兵貌似強悍,但還是被馬其頓軍隊、阿拉伯軍隊打得一敗塗地,而印度軍隊的大象上了戰場後也和波斯軍隊的大象一樣——鬱悶得甩著鼻子,悲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