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會兒,車子便停了下來,坐在前排的蘇珊娜回過頭來,通知我們已經到達了目的地。我聽到這裏,立刻下車。繞到車子的另一側,打開車門,把教授攙了下來。
眼前是一片開闊的墓園,一排排的墓碑形態各異而錯落有秩的排列在人們的視野裏。可能是麵對著如是的環境,所引起的一種必然的反應。我不由自主的對眼前的空曠和凝重,產生了一種肅穆的心情。就在此時,教授用手裏的手杖,向東南方向一指,我的視線也隨著轉了過去。一定就是那裏了,我指得是約翰·胡司前總理的葬禮舉行地,因為在那裏聚集了許多的穿著黑色喪服的人。而其中,隱約可見的幾件高階軍裝和高級禮服,顯示著被埋葬者不俗的身份。
我本想將教授攙扶過去。但是教授卻不等我反應過來,就獨自一個人依靠拐杖和輕盈的步伐,向目的地"奔"去。此時的我,突然明白了教授的用意:在已逝老朋友麵前,他不想顯得過分萎靡,而是要通過自己的行動向他致敬!於是,我緊緊的尾隨者教授,向哀悼的人群走去。
當教授走進人群的時候,隊伍開始活躍起來,許多人走上前和教授打招呼。而從他們之間的舉止言談看來,他們無一例外的都是約翰·胡司親朋故舊,同時也和教授熟識。而其中一位身著春黑色禮服,帶著麵紗的身材消瘦的老婦人,表現得最不尋常。當見到教授的時候,她居然不顧一切的撲到教授的懷裏。帶著強烈的悲痛卻欲哭無淚,最終轉化成哽咽的抽泣聲不絕於耳。麵對如此的情形,教授在也安耐不住強烈的悲傷之情。終於兩行熱淚奪眶而出——他哭了,這是我見到的第一次。在我的印象裏,老人是一個向來的樂天牌,從來沒有為什麽事情而沮喪懊惱,更不用說是大放悲聲了。
葬禮在上午十點的時候,準時開始。主持葬禮的人是雅各星基督教會的大主教福布斯。按照慣例,大主教首先向在場的眾人介紹參加葬禮的來賓。令我感到意外的是,現政府並沒有派出高級代表參加葬禮,也許他們是有意要與前任的民選政府保持距離。而參加葬禮的人裏,除了約翰·胡司的親屬之外,絕大部分是前內閣成員和退休將軍。至於民眾團體和絕大部分的外交使團,都沒有派人參加。很顯然,決策者是希望對葬禮的事,採取最為低調的處理方式,而原因也是顯而易見的。而在介紹的過程中,最為出乎我意料的是,剛才的那位黑衣老婦,既然是約翰·胡司的夫人。
世上的大多是相似的,因而也沒有什麽值得大書特書之處。但是,當主教大人吟誦完到告辭,壯漢們開始揮動工具,把土揚進墓穴,一層層的黃土開始掩蓋精製的館裹的時候,我突然感受到生命出奇的脆弱,或許當每個人在麵臨著如是的場麵的時候都會類似的感受。而這種感慨一旦產生,便會久久得衝撞著內心而久久不能歸於平靜。
葬禮很快就結束了,原本聚攏的人群,漸漸的分散開來——帶著類似但卻又是微妙的不同的心境。教授向遠處的依然沉浸在悲痛之中,由她的子女攙扶著約翰·胡司夫人,望了一眼,轉身離去。我仍舊向來時一樣跟在,教授的身後。突然,教授突然扭過頭來對我說:"知道嗎!約翰·胡司的夫人,當年就是被聯邦驅逐的六萬名政治犯之一。而當時與那次事件毫無關係,並且即將成為我們學院裏最年輕的法學教授的約翰·胡司,毅然決然的放棄了一切,和她一起亡命天涯……我不如他呀!"我這時才明白,原來在官方文獻裏,所謂的約翰·胡司總理的"家庭因素"指的就是這個。
而在很久以後,我才了解到,教授那句:"我不如他!"的真實含義:原來,約翰·胡司總理和懷特教授,不僅僅大學時代的同窗好友,也曾經是"情敵"。而且據說,懷特可能還更有優勢。但是,在最後的嚴峻考驗麵前,同樣才華橫溢的青年懷特,終於還是在緊要關頭放棄了……
我想,這是一道說不清對錯的選擇題——然而,歷史卻的確是為此而改變。
第九章
當我們即將登上車子,準備返回的時候。從遠處,一輛純黑色的軍車,飛速的駛來。不一會兒,就停在了我們的麵前。門一開,從車裏麵跳出一個身著少校軍裝的人。原來是,蒙特西諾中將的那位副官。他飛快的走到我們的麵前,敬了一個禮,"代辦大人、幫辦閣下,我代表蒙特西諾中將,並以執行長迪亞羅的名義邀請二位,馬上前往執行官公署。有要事相商。"
教授回過頭來,對我使了個眼色。隨即說道:"感謝執政官大人和中將大人的盛情。老朽年邁,而且身體欠佳,現在一切公務都由幫辦大人負責,還是請幫辦大人代勞前往吧!"之後,教授在我的耳邊,低聲說道:"萬事小心,隨機應變!"我會意的點了點頭。之後,便隨著少校,登上了那輛軍車。
地處市郊的墓地距離執政官公署的所在地——西區的皇後大道之間,大約有30分鍾的車程。應該承認這是我一生中,最為緊張的一次乘車。畢竟,你無法預知前麵等待你的到底會是什麽。當然,我絕不會愚蠢到像坐在身邊的少校去尋求問題的答案,因為那隻能是徒勞。在"近乎漫長"的等待過後,車子終於停了下來。透過車窗,一座高大的建築映入了我的眼簾。
眼前是一片開闊的墓園,一排排的墓碑形態各異而錯落有秩的排列在人們的視野裏。可能是麵對著如是的環境,所引起的一種必然的反應。我不由自主的對眼前的空曠和凝重,產生了一種肅穆的心情。就在此時,教授用手裏的手杖,向東南方向一指,我的視線也隨著轉了過去。一定就是那裏了,我指得是約翰·胡司前總理的葬禮舉行地,因為在那裏聚集了許多的穿著黑色喪服的人。而其中,隱約可見的幾件高階軍裝和高級禮服,顯示著被埋葬者不俗的身份。
我本想將教授攙扶過去。但是教授卻不等我反應過來,就獨自一個人依靠拐杖和輕盈的步伐,向目的地"奔"去。此時的我,突然明白了教授的用意:在已逝老朋友麵前,他不想顯得過分萎靡,而是要通過自己的行動向他致敬!於是,我緊緊的尾隨者教授,向哀悼的人群走去。
當教授走進人群的時候,隊伍開始活躍起來,許多人走上前和教授打招呼。而從他們之間的舉止言談看來,他們無一例外的都是約翰·胡司親朋故舊,同時也和教授熟識。而其中一位身著春黑色禮服,帶著麵紗的身材消瘦的老婦人,表現得最不尋常。當見到教授的時候,她居然不顧一切的撲到教授的懷裏。帶著強烈的悲痛卻欲哭無淚,最終轉化成哽咽的抽泣聲不絕於耳。麵對如此的情形,教授在也安耐不住強烈的悲傷之情。終於兩行熱淚奪眶而出——他哭了,這是我見到的第一次。在我的印象裏,老人是一個向來的樂天牌,從來沒有為什麽事情而沮喪懊惱,更不用說是大放悲聲了。
葬禮在上午十點的時候,準時開始。主持葬禮的人是雅各星基督教會的大主教福布斯。按照慣例,大主教首先向在場的眾人介紹參加葬禮的來賓。令我感到意外的是,現政府並沒有派出高級代表參加葬禮,也許他們是有意要與前任的民選政府保持距離。而參加葬禮的人裏,除了約翰·胡司的親屬之外,絕大部分是前內閣成員和退休將軍。至於民眾團體和絕大部分的外交使團,都沒有派人參加。很顯然,決策者是希望對葬禮的事,採取最為低調的處理方式,而原因也是顯而易見的。而在介紹的過程中,最為出乎我意料的是,剛才的那位黑衣老婦,既然是約翰·胡司的夫人。
世上的大多是相似的,因而也沒有什麽值得大書特書之處。但是,當主教大人吟誦完到告辭,壯漢們開始揮動工具,把土揚進墓穴,一層層的黃土開始掩蓋精製的館裹的時候,我突然感受到生命出奇的脆弱,或許當每個人在麵臨著如是的場麵的時候都會類似的感受。而這種感慨一旦產生,便會久久得衝撞著內心而久久不能歸於平靜。
葬禮很快就結束了,原本聚攏的人群,漸漸的分散開來——帶著類似但卻又是微妙的不同的心境。教授向遠處的依然沉浸在悲痛之中,由她的子女攙扶著約翰·胡司夫人,望了一眼,轉身離去。我仍舊向來時一樣跟在,教授的身後。突然,教授突然扭過頭來對我說:"知道嗎!約翰·胡司的夫人,當年就是被聯邦驅逐的六萬名政治犯之一。而當時與那次事件毫無關係,並且即將成為我們學院裏最年輕的法學教授的約翰·胡司,毅然決然的放棄了一切,和她一起亡命天涯……我不如他呀!"我這時才明白,原來在官方文獻裏,所謂的約翰·胡司總理的"家庭因素"指的就是這個。
而在很久以後,我才了解到,教授那句:"我不如他!"的真實含義:原來,約翰·胡司總理和懷特教授,不僅僅大學時代的同窗好友,也曾經是"情敵"。而且據說,懷特可能還更有優勢。但是,在最後的嚴峻考驗麵前,同樣才華橫溢的青年懷特,終於還是在緊要關頭放棄了……
我想,這是一道說不清對錯的選擇題——然而,歷史卻的確是為此而改變。
第九章
當我們即將登上車子,準備返回的時候。從遠處,一輛純黑色的軍車,飛速的駛來。不一會兒,就停在了我們的麵前。門一開,從車裏麵跳出一個身著少校軍裝的人。原來是,蒙特西諾中將的那位副官。他飛快的走到我們的麵前,敬了一個禮,"代辦大人、幫辦閣下,我代表蒙特西諾中將,並以執行長迪亞羅的名義邀請二位,馬上前往執行官公署。有要事相商。"
教授回過頭來,對我使了個眼色。隨即說道:"感謝執政官大人和中將大人的盛情。老朽年邁,而且身體欠佳,現在一切公務都由幫辦大人負責,還是請幫辦大人代勞前往吧!"之後,教授在我的耳邊,低聲說道:"萬事小心,隨機應變!"我會意的點了點頭。之後,便隨著少校,登上了那輛軍車。
地處市郊的墓地距離執政官公署的所在地——西區的皇後大道之間,大約有30分鍾的車程。應該承認這是我一生中,最為緊張的一次乘車。畢竟,你無法預知前麵等待你的到底會是什麽。當然,我絕不會愚蠢到像坐在身邊的少校去尋求問題的答案,因為那隻能是徒勞。在"近乎漫長"的等待過後,車子終於停了下來。透過車窗,一座高大的建築映入了我的眼簾。